標籤:

墨子忽然吸引了全球目光

墨子忽然吸引了全球目光海南日報08.22 07:56閱讀54220查看原網頁imgLoading

墨子畫像

imgLoading

古籍中的墨子畫像

imgLoading

畫家王叔暉所作《墨子救宋》  文本刊特約撰稿清秋子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據中國科學院權威人士稱:這顆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衛星」之所以命名為「墨子」,是因為墨子在世界上最早以「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此外,墨子關於「端」之不可分割的學說,也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其先驅之功,理應藉此彰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墨子號」的升空,墨子這個古代聖哲的名字,在當下忽然變得耀眼起來,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一顆重新亮起的古代明星

  近年來,在《百家詩壇》引領下,國學普及熱勢頭甚猛,幾乎已達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人們對孔子、老子、莊子等先秦聖哲的名字,如數家珍。甚至名聲稍遜一點的韓非子、商鞅、荀子、鬼谷子、黃石公等,也時常有人津津樂道。在這一波「國學世俗化」的浪潮中,墨子,似乎有些受冷落。大眾或聞其名,但對其事迹、思想、歷史貢獻等等,卻不知其詳。

  近來「墨子號」轟然升空,使得墨子這一古代人名,與最先進的科技聯結了起來,具有「一飛衝天、一鳴驚人」的奇異效果。由此,也引發了公眾普遍的興趣——墨子是誰?墨子究竟是什麼人?

  其實在先秦時代,墨子與他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其影響力堪與儒家比肩,時人將儒墨兩家並稱為「顯學」。墨家子弟眾多,行動力強,素有美名,行跡遍天下。墨子學說的衰微,並非自今世始,而是早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期。自那以後,墨子學說遭遇寒流,歸於冷門,就不大為人們提及了。

  今天,得益於現代科技的光環,墨子在沉寂了2000餘年後,忽然高調重返前台,令國學界感到欣慰。我們不妨藉此機會,重新來打量一番這位偉大的先哲。

  與先秦很多著名思想家一樣,墨子的生平中,也有很多空白。一般認為:他姓墨名翟(dí),生卒年不詳,大約在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76年之間,是春秋戰國之交的宋國人。墨子的先祖相當顯貴,是宋國的貴族,但他本人卻出身於平民,曾任宋國大夫。其後身份逐漸下降,為「布衣之士」,與下層百姓一般無二。在創建墨家學派後,便在各地聚徒講學。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墨子聲名顯赫,建樹頗多。他不僅是墨家學派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其思想成果的門類之豐富,令後世感到驚嘆。他的學說,具有強烈的「人民性」,極為接地氣。尤其可貴的是,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他是第一位基於弱者立場上說話的思想家。

  墨子在人文學說方面,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一系列概念,其社會政治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這些觀點,在動蕩之世極受民眾歡迎。

  在科學理論方面,墨子的建樹更為顯著,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就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光學、工程學、機械學等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科學理論闡述,堪稱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

  他的政治理念至今仍不落伍

  墨家學說在戰國時期擁躉甚多,其時有「非儒即墨」的說法。墨子死後,墨家弟子分裂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了他的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共有71篇。後亡佚18篇,故而今本《墨子》僅餘53篇。

  墨家著作在南北朝以後逐漸流失,至明朝正統十年(1445年),張宇初奉旨將《墨子》刻入《道藏》。流傳至今的53篇,就是因為收入了道家著作《道藏》,才得以留傳下來的,其中能窺見極為豐富的思想資源。

  墨子在哲學上的建樹,以認識論和邏輯學最為突出,其貢獻遠勝於其他的先秦諸子。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經驗作為認識的唯一來源,尤其注重「親知」的作用。

  墨子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體系的重要開拓者之一,貢獻十分卓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人們將他的「墨辯」和天竺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並稱為世界三大邏輯學。他在著述中,大量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在中國古代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

  墨子的政治理念,貫穿著仁愛、理性與和諧,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一系列主張,認為只要眾人「兼相愛,交相利」,世上就會杜絕「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等不公平的現象。他十分痛恨各國當政者頻頻攻戰、驕奢佚樂、不恤民瘼的行徑,對其醜惡與偽善大加撻伐。

  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甚至主張上自天子、諸侯,下至閭里小吏,都應「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任。這種「選賢立天子」的主張,即使是放到現代,也堪稱前衛。

  在墨子的生平事迹中,以「墨子救宋」的典故最為有名。相傳魯國工匠公輸般(即大名鼎鼎的魯班)為楚惠王造出了攻城用的「雲梯」,楚惠王打算以此新式器械去攻伐宋國。墨子聽說以後,立即長途跋涉到楚國,在楚惠王面前,與公輸班進行「沙盤演練」,最終大敗公輸般,成功阻止了楚惠王伐宋。這一事件,充分體現了他所主張的「非攻」思想。

  為實踐「兼愛」與「非攻」,墨子廣收門徒,形成了一個紀律嚴密的團體,成員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敢於赴湯蹈火。其領袖號為「巨子」,徒眾號為「墨者」。這個團體反對各國間的倚強凌弱,曾不惜千里跋涉,去為弱國救危助難。

  今人奉送「科聖」稱號

  除人文、哲學思想之外,墨子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有驚人成果,今人甚至送給了他一個「科聖」稱號,可以說是名實相符。

  在數學、幾何概念方面,《墨經》提出了三個定義,即「倍,為二也」、「平,同高也」、「圜,一中同長也」。這三個定義,分別對應了現代數學的「倍」、歐幾里得幾何學定理之「平行線間的公垂線相等」以及圓的定義。此外,墨子還給出了正方形、直線的定義,並對「十進位」進行了論述。

  在力學方面,墨子提出:「力,刑(形)之所以奮也。」這即是說: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同時,墨子還指出了反作用力的存在。此外,墨子對槓桿原理也做了精確的概括,他指出:稱重物時秤桿之所以能夠平衡,是因為「本」短而「標」長。用現代科技術語來說,「本」就是阻力臂,「標」則為動力臂,兩者完全對應。

  在光學方面,墨子在世界上最早進行了「小孔成像」的實驗,得出了正確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物體通過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之所以如此,是因光線在穿過小孔之後,由於其直線傳播性質,物體的上部便成像於下,而物體的下部則成像於上,從而形成倒像。在墨子所提出的時空觀念中,有一個關於「端」的概念,是指不可分割的最小空間單位,這實際上就是粒子論,屬於量子科學範疇。墨子在科學上的這兩個貢獻,是他與量子衛星「結緣」的重要原因。

  在機械製造方面,墨子曾花費了三年時間,精心研製出一種能飛行的「木鳥」,是我國古代風箏的創始人。此外他還是一位製造車輛的高手,不到一天的時間便可造出一輛載重三十石的車,運行迅捷而又省力。

  墨子是個實踐家,他諳熟當時的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等製造技術,並且多有創新。《墨子》一書中所載的「備城門」、「備水」、「備穴」、「備蛾」、「迎敵祠」、「雜守」等篇中,詳細闡述了城門的懸門結構、城內外各種防禦設施的構造,介紹了關於弩、桔槔和各種攻守器械的製造工藝,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構築技術。這些論述,對後世的軍事理論亦有影響。

  綜上所述,可看出墨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個異數,值得我們重新審視。他的思想體系在歷史上未進入主流,是個遺憾。墨家學派所主張的親知、堅忍、節儉、兼愛與非攻的行為準則,在現代社會中,仍有療救社會弊端的作用。

  先秦百家爭鳴的思想成果,值得當代人尊重和再利用。若想繼承好這筆遺產,就需要有紮實的古漢語功底與古典文化知識積累。至於「國學世俗化」潮流有魚龍混雜的傾向,甚或有讀不通古文而膽敢著書闡釋諸子者,那就不僅僅是誤人子弟了,簡直就是在褻瀆先聖。


推薦閱讀:

孔子,孟子,墨子的名言或經典語句
「墨子死了」!——這樣的「新元墨學」不離奇嗎?|梁炯明
墨子閒詁(清)孫詒讓墨子附錄一卷
為什麼《史記》中沒有「墨子列傳」?
墨家系列01--如何閱讀《墨子》?

TAG:吸引 | 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