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林:是國民黨太熊?還是馬英九無能?

彭濤:國民黨敗選不一定就是壞事

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大勝,並不是因為它有更高明的政見和施政方案,而是國民黨太迂腐和保守。因此,國民黨的敗選,應該是藍營汲取失敗教訓和總結經驗的一大契機,以痛改上述黨文化痼疾和克服派系及建制等問題。國民黨在剛落幕的『九合一』選舉中大敗,僅佔22個縣市長中的6席(原為15席),失去了六都中的五都。而民進黨則大勝13席,拿下了台中市和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桃園市。為此,馬英九辭去黨主席職務,行政院長江宜華和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也下台,內閣宣布總辭。不過,國民黨這次敗選是意料中的事,之前的『馬王政爭』和由兩岸服貿協定引起的『太陽花運動』等暴露的問題,已使國民黨的民意和公信力一落千丈。國民黨為什麼會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敗?為此國民黨有那些經驗和教訓可以汲取?這次失敗對國民黨是否一定就是壞事?國民黨此次敗選有以下幾個深層次的原因:一、經濟問題,即經濟低迷、失業率攀高、薪資凍漲、房價過熱、產業外移、福利負擔大和人口老齡化等。二、社會和民生問題,如房價、食品安全(餿水油等事件)、福利分配、醫療和教育等問題,以及由於政府施政偏誤而造成的貧富差距加大,使底層民眾和年輕人產生強烈的被剝奪感。三、國民黨內部的痼疾,如:黨內文化拘泥傳統,講究尊卑位階(小圈子選人),使國民黨難以體貼平民、親近年輕人和建立開放的思維;在地方上,派系長期把持和對立,黨部建制官僚化,嚴重影響開拓新的基層票源,甚至形成自我制肘,妨礙新人在地方出線。四、大陸威脅感:很多選民特別是底層和年輕族群,將大陸的影響視為各種問題的根源,認為大陸廉價勞力奪走了工作機會,大陸資金流入抬高了房價等,對馬英九政府加強與大陸的經濟一體化感到緊張。從政黨政治的角度來看,國民黨的失敗是有其規律性因素的。馬英九自2008年上台後,已執政6年之久。這對於一個兩黨制的民主社會來說,是個極其嚴峻的時段,正如當年陳水扁執政後期那樣。在第二屆執政期,一般來說,執政黨政績的高發期已過,各種問題(如醜聞、經濟乏力、施政失誤和內訌等)日趨凸顯,民眾對政府怨聲四起,反對黨趁虛而入,執政黨無力糾錯和改革等。這就為執政黨設置了難以逃脫的『民意陷阱』,讓在野黨坐收漁利。在兩黨輪流執政的台灣,國民黨這次敗選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通常,執政時間越長,執政黨民意的衰減就越大;而且不管誰來執政,都不會有質上的改變,固有的結構性問也無從化解。誰在台上誰挨罵,時間越長挨罵越多,這是個公理。政黨輪替起到的大多是安撫民眾或慰籍民意的作用,對問題的解決並無多大補益。所以,台灣中產階層和年輕族群才對藍綠政黨惡鬥、派系黑金和惡質財閥等深惡痛覺,而無黨派人士柯文哲才得以高票當選台北市市長。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大勝,並不是因為它有更高明的政見和施政方案,而是國民黨太迂腐和保守。因此,國民黨的敗選,應該是藍營汲取失敗教訓和總結經驗的一大契機,以痛改上述黨文化痼疾和克服派系及建制等問題。如果國民黨在這次九合一選舉中勝選,那它在2016年的大選中就很難獲勝。在下次大選前失去一些政治地盤,對獲取大選勝利可以說是利大於害的。這既可使國民黨修正自己和警覺起來,又可讓民進黨或無黨派人士沾上執政的銅臭和污垢。這樣,2年後選民就可能對在地方上執政的民進黨產生不滿,遂將希望或好感轉向國民黨。所以,這次敗選對國民黨來說,不一定就是壞事,相反則應是為防止第三次政黨輪替而必經的一次血與火的洗禮。(作者為旅德大陸學者,政治學博士)責任編輯:張白燁台灣選戰啟示錄(三):「泥菩薩」們怎樣過河?2014-12-09 10:28來源:共識網-作者賜稿作者:葉勝舟1074次點擊:我要評論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崩盤潰敗後,軍心渙散,世態炎涼。馬英九被淹沒於口水之中,光環不再,牆倒眾推,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敵友機鋒暗藏,「逼宮」傳言四起,印證了「世情薄,人情惡;人成各,今非昨」。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崩盤潰敗後,軍心渙散,世態炎涼。馬英九被淹沒於口水之中,光環不再,牆倒眾推,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敵友機鋒暗藏,「逼宮」傳言四起,印證了「世情薄,人情惡;人成各,今非昨」。以國民黨內高層辭職為例,有的不想辭最後不得不辭,有的已經辭最後又留任,有的不辭瞄著黨主席大位,有的冷眼旁觀看笑話。給外界觀感就是大難臨頭,這些奇葩「泥菩薩」們依然各自過河,相互試探,精心盤算。馬英九。11月29日敗選當晚不辭黨主席,缺乏擔當與智慧。拖到30日放風辭(媒體消息是周美青當晚建議馬扛起責任,才改主意),12月3日正式辭。一個對法律如宗教般信仰的哈佛博士,違背國民黨黨章為其量身打造的條款而辭職,不到山窮水盡之時,決不會自廢武功。黨內、名嘴仍不罷休,暗流洶湧,建言「雙辭職」,欺馬太甚。王金平。對國民黨內「逼宮」要馬下台,淡然回應「不聞、不問、不言」。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冷眼旁觀的姿態,坐山觀虎鬥。對媒體詢問是否角逐黨主席,也是打「太極拳」回應,「現在不談這個」,態度模稜兩可,留下足夠迴旋空間。吳敦義。1日辭副主席一職,被外界質疑「以退為進」,2日乾脆聲明回應「不會參選黨主席」。吳孰義辭職是為自己臉面、尊嚴,並不戀棧。他解釋原由是代理黨主席,等選出新主席(極可能是地方首長朱立倫),自己又留任副主席(他是馬政府副首長),「如此體制上豈不混亂?」,擔心讓人恥笑。郝龍斌。29日晚率先請辭副主席,被外界解讀為「柔性逼宮」。2日中山會報解釋辭職原由是「為敗選負責」。馬英九慰留後,又留任,沒有吳堅決。難免給人「以退為進」的印象,預測遠瞄2016年大選。朱立倫。明確不辭職,「不會逃避我的責任」,擔當重任意圖明顯。2日才說「不搞權力鬥爭」,當日就缺席中山會報,3日繼續缺席中常會,反而邀請柯文哲商談雙北合作,用台大校友「套磁」。 6日與馬首度選後同台會面,也是無話可說,保持距離。難免讓人猜疑急於、刻意與馬英九切割。胡志強。這位老江湖的信息更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一邊放風「希望黨內比我優秀的人都出來競爭」,被媒體解讀將「為國民黨站出來」;沒兩天又放風,現在沒打算參選黨主席。一邊表忠心「想做一個專職的副主席,經常去上班,共赴黨難」,一邊又與朱立倫一起缺席2日中山會報、3日中常會。「最近較忙,很久沒有去中常會」的缺席理由也很牽強,明擺著不挺馬英九。曾永權。作為本黨「九合一」助選的總幹事,必須為慘敗承擔直接責任。讓看官大跌眼鏡的是,29日當晚辭的只是秘書長職務,並不辭副主席,至今也留任。事已至此,竟然還戀棧?江宜樺。29日當晚辭職為敗選負責並被批准,1日又率行政機構內81名政務官總辭職。顯然在個人辭職之時,還沒想到行政機構總辭職,行動步調奇異,傳遞信息混雜。洪秀柱。2日中山會報,朱、胡缺席,馬、吳、郝上演「去與留」拉鋸大戲。最終是「小辣椒」洪秀柱解套破局,拿出國民黨黨章第十七條說明,補選的新任主席要提名副主席,副主席不必現在辭職。馬英九據此不批准任何一位副主席的辭呈。洪秀柱的公心、磊落、果斷,挽救了國民黨的團結,足以讓上述男人們汗顏。巾幗勝鬚眉!一蹶不振的失敗者、無能者,歷史不會同情,民眾不會原諒,對手更是慶幸。龍應台女士12月1日在辭職聲明中,用知識女性特有的細膩感性筆鋒,寄語「善念吸引善念,陽光輻射陽光」。如果國民黨還是內鬥內行、外斗外行,做不到團結一心、共謀出路,那麼2016年政黨輪替後必將萬劫不復。馬英九痛定思痛、忍辱負重,有什麼可選項收拾殘局呢?明日請看後文《台灣選戰啟示錄(四):百年老車,路在何方?》(跋:12月3日下午,一記者朋友出題點評馬英九辭職,討論之後,意猶未盡。是晚構思提綱,近幾日工作甚忙,周六又插寫時評《三問「周老虎」們的垮台》,延至今晚成篇,逾4000字,只好拆分為二。台灣台灣,凡我國人,魂牽夢縈。之前兩篇時評《「別讓選民不開心」》、《「呆段譽」PK「鬼小寶」》的序號,分別改為「台灣選戰啟示錄一、二」。2014年12月8日)責任編輯:林覺非台灣選戰啟示錄(四):百年老車,路在何方?2014-12-10 10:59來源:共識網-作者賜稿作者:葉勝舟902次點擊:我要評論

「九合一」選戰慘敗,讓國民黨這輛「百年老爺車」美夢驚醒。如果換一個凝聚人心的藍營「共主」,制一個打動人心的振興策略,建一個士氣高昂的拼搏團隊,造一個民眾「懲罰」夠狠、心理平衡的糾偏氛圍,2016年大選鹿死誰手,尚不可知。馬英九12月3日辭黨主席時,愧稱自己「有負於創黨的先烈先賢」,並深深鞠躬10秒,以表歉意。辭黨主席只是 「止血療傷」第一步,在國民黨危難存亡之際,忍辱負重,力挽狂瀾,東山再起,這才是英雄好漢!有四招可選:一、「誠意牌」解結。一周之內理清思路,只考慮慘敗後止血方式、退讓底線(無需考慮政策,想了白想)。接著用兩周時間(元旦前)逐一拜訪黨內大佬:連戰、王金平、吳伯雄、郝柏村等,並與國民黨副主席單獨商討,與中常委、黨籍「立委」集體商討選後對策。先檢討再商討,即使解不了心結,也要傳遞誠意。藍營大佬們知曉利害,黨內繼續惡鬥,等著民進黨逐一擊破,政黨輪替就是鐵板釘釘了。民進黨必然有人如狼似虎,陳水扁離任後下場的殷鑒也不遠,還是抱團取暖、共度難關為好。示好。政治妥協是必須的智慧、必要的藝術,應該放棄向「最高法院」上訴王金平「黨籍」案,並邀請王金平重新加入「政策溝通平台黨政會報」的核心圈。還有個不容迴避的難題,郝龍斌、連勝文、吳志揚三個世家公子如何安排?安排得太好,民意對國民黨的「權貴」氣息更是不滿不屑;安排得不好,大佬們護犢心切難免不爽不快。假如公子們退出政壇,不再受鳥氣,經商發財瀟洒餘生,那是喜大普奔,只怕未必甘心、省心。所以拜訪大佬解心結的次序需考慮,洪秀柱的獨特作用不可忽視(有職務、性別、性格、資歷優勢)。例如,先見洪秀柱再一起見王金平;先請洪秀柱與連勝文、吳志揚談,再自己分別見連戰、吳伯雄;先與郝柏村談,再與郝龍斌談。二、「人事牌」讓帥。哪個是帥?當然不是馬「舊帥」,而是朱「新帥」。爭取明年1月中旬選出國民黨新主席,民意、黨內和媒體對新任黨主席呼聲最高的是朱立倫,馬英九應有自知之明,順應民心。吳敦義公開聲明不參選,向黨內少壯派表明定位「當King-Maker(催生王者的人),不當King(王)」;胡志強太老,有想法但力不從心;郝龍斌貼著「權貴」標籤,不利於民意尤其年輕人改觀;連勝文、吳志揚敗軍之將,尚不可立即言勇。2016年大選黨內初選,最好促成君子協議:勝選者和落選者搭擋(最有可能是朱郝配)。朱立倫當選後,還要找一個極能幹的秘書長(也是2016年競選總幹事),忠心、聽話只是秘書長的基本素質而已,謀略、品味才是更急需的核心競爭力。另有一個備選方案,就是吳敦義做黨主席,先為朱立倫2016大選清障礙、擋子彈。換閣。馬英九任命原行政機構副首長毛治國「組閣」,原「閣員」大都留任,以圖安定。外界大失所望,紛紛抱怨「舊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民調顯示正面看待的僅一成多。這是極危險的信號,表明選民在投了馬政府不信任票後,對國民黨的改革決心、手段依然嚴重不滿。留任者也是士氣低落,心不在焉。不該走的走了(如龍應台女士);該走的沒走。可在國民黨新主席產生後,考慮明年1月底解散行政機構,現任「閣員」基本不留。從現在開始,40天內物色一批能讓選民和媒體眼睛一亮的專業政務官,可選個別學者、綠營人物裝點門面(以前「入閣」太多)。可任命郝龍斌接任行政機構首長,對深藍是交待交心,對朱立倫是合理制衡,也讓朱郝在2016年黨內初選前有公平的機會、舞台競爭。卡位。台灣地區第13屆領導人和第9屆「立委」是否並選未定。國民黨現在執政,並選、分選哪個對己有利,還有時間評估。如能保留立法機構多數席位,可由吳敦義接王金平任立法機構首長。連勝文、吳志揚如有志於公職,不妨下月先做中常委,2015年各負責一個半年期的「民心」計劃(後文詳述),接地氣、積人氣,暫不宜做副主席,避免強化國民黨的「權貴」標籤。名嘴傳言連勝文選黨主席,那是臭棋,餿主意害他、害連戰;回連戰老家台南選「立委」,也是險棋,民意短期內難強勢反彈,如果再敗,競選公職幾乎是死路了。三、「民意牌」固藍。據媒體報道,國民黨雖然在台北、桃園、台中、新竹市、基隆、澎湖等多個縣市「淪陷」,但在這些地區的基層仍佔有優勢,根基還在,本錢還在。以台北市為例,國民黨獲得28席議員,仍是議會第一大黨;里長選舉,國民黨獲得229席,民進黨只有50席。「固藍」政策要堅決施行,例如穩住深藍鐵票,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明年一定提高,財政再困難也要加,寧願緩加老農津貼。穩住黨籍「立委」,穩住他們票源,幫助他們連任,否則國民黨施政更是「步步驚心」。穩定基層黨部,不能虛化、弱化,此次選戰後地方「變天」,將有一批藍營政府職員離職,可選一批去地方黨部,一舉多得。可授權連勝文代表中央黨部組織策劃,明年用半年時間跑遍台灣所有基層黨部,逐場召開政見商討會,傾聽回應基層呼聲建議。爭中。年輕世代、公民社會是此次選戰崛起的中間力量、新興力量,給了國民黨深刻教訓,撼動了台灣政局,但目前不足以左右台灣政局。如果國民黨改弦易轍,有誠意、有理念、有行動、有人才、有政策,未來一年有望重新喚回民意。可授權吳志揚(有哈佛、台大學歷)代表中央黨部組織策劃,明年用半年時間跑遍台灣所有高校,與年輕人(對校外開放)平等、坦誠溝通,就房價、物價、薪資、環保、貧富分化、食品安全等熱點舉行政見商討會,傾聽回應年輕人呼聲建議,吸收年輕人參與政策設計。縮綠。民進黨嘗到「柯文哲模式」甜頭後,必然在未來選戰中不斷複製,在本黨沒戲的選區禮讓中間力量。國民黨輸不起了,不能再忽視年輕選民、忽視網路科技,必須在民進黨下手之前就布好局。如明年1月底解散「內閣」,最好任命一批40歲左右的年輕人做政務次長;「立委」選舉可推選一批年輕候選人,提供輔選指導(年輕未必就能贏選舉,此次選戰,新黨年輕化的發展計劃就受到重挫),要的就是活力、個性,而非成熟、圓滑。四、「兩岸牌」防退。今後一年半,兩岸關係停滯不前是大概率事件。維持現狀,靜觀其變,未必是壞事。對民進黨而言,挾民意不必調整。民進黨會盤算,不調整大陸政策,能獲得巨大選舉勝利,那麼2016大選也不必調整;「台獨」黨綱不會去,更不會往大陸期待的「不獨」方向調整,蔡英文7月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甚至期待,大陸「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對國民黨而言,懼民意不敢調整。馬英九曾念想的「習馬會」沒戲了,更沒必要見了;在民進黨杯葛之下,國民黨不敢自取其辱,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兩岸服貿協議等重大決策,通過遙遙無期。但是,國民黨、民進黨都清楚,兩岸關係如大開倒車,台灣島內經濟、國際空間必定受嚴重衝擊,美國也不會置之不理。均利。台灣年輕一代對金權政治深惡痛絕,更關心公平、環保、食品安全等非物質訴求。國民黨選戰時主打的「經濟牌」、「兩岸牌」,在選民看來最大受益者是權貴、世家,不僅未加分,而且失分。所以國民黨今後一年必須找到經濟增長亮點,必須讓選民感受到公平、公益有進步。還要多考慮推進民生政策的困難,民進黨不會成全馬英九的政績,不會為朱立倫2016年拉選票。「九合一」選戰慘敗,讓國民黨這輛「百年老爺車」美夢驚醒,早非豪車,已成破車,還處於懸崖邊上。路在何方?路在輪下、路通人心。如果換一個凝聚人心的藍營「共主」,制一個打動人心的振興策略,建一個士氣高昂的拼搏團隊,造一個民眾「懲罰」夠狠、心理平衡的糾偏氛圍,2016年大選鹿死誰手,尚不可知。如果繼續相互傾軋,勾心鬥角,罔顧民意,那麼提前繳械,長期在野,元氣重創,甚至中國國民黨從此退出政治舞台,黨名能否保留亦未可知。馬英九是英雄還是狗熊?留下歷史英名還是污名?一起試目以待。2014年12月9日責任編輯:林覺非劉德林:是國民黨太熊?還是馬英九無能?2014-12-05 10:45來源:共識網-作者賜稿作者:劉德林4271次點擊:我要評論

在台灣兩黨政治初步形成時期,國民黨再想延續昔日的獨大,已經「力不從心」。就是想保住基本陣地,組織一支具有戰鬥力的隊伍,也要喊到「聲衰力竭」,並且不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國民黨「每況愈下」國民黨現在的日子可以說是「煎熬」,而且縱觀國民黨在台灣的日子基本上可以用「江河日下」來形容,先是老蔣不惜一切代價穩住陣腳,實行「戡亂、戒嚴」;其次是小蔣面對社會壓力,不得不承認「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一切都在變」,被迫承認民進黨的合法性;再次是李登輝上台更表現出「一副熊樣」,不僅倒向民進黨,最終背叛了國民黨。2000年,台灣「城頭變換大王旗」,國民黨陷入「熊市」不能自拔,全線飄綠,是大選大敗,小選小敗,最慘的是不選也敗,國民黨陣營面對民進黨陣營是「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可以這樣說,國民黨經過「八年的抗戰,至今沒有走出『跌停』的夢魘」,甚至還有繼續沉淪的可能。當國民黨內的大佬們回首往事時,一定感到今不如昔,「物是人非事事休」。從國民黨轉進台灣開始,就是一手遮天,一黨獨大,這些大佬們打下的基礎「固若金湯」,後面是雄厚的財力和軍力做保障的。放眼今天,國民黨在台灣已經是「捉襟見肘」。在台灣兩黨政治初步形成時期,國民黨再想延續昔日的獨大,已經「力不從心」。就是想保住基本陣地,組織一支具有戰鬥力的隊伍,也要喊到「聲衰力竭」,並且不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國民黨「節節敗退」的原因國民黨在台灣的步步退守,與這個百年老店的思想、組織僵化不無關係,這百多年的積累也提供了許多寶貴遺產,也留下了一些短期難以克服的弊病;台灣社會日益發展,各種政治勢力和政治思潮不斷對國民黨造成一定的衝擊;台灣所處的國際環境已大大改變,中國大陸的發展日新月異,對兩岸局勢改變越來越有主動權,迫使國民黨在既定章程與時代變化選擇中進退維谷,投鼠忌器。這是國民黨所面臨的全局性的大環境,凡事皆由人為,國民黨自身的兩大致命缺陷是其步履蹣跚的根源:不思進取,等、靠、要。國民黨在民進黨誕生之初就已經面臨外部壓力,那時候還是稍微做了調整,得以渡過難關。在1988年蔣經國去死以後,國民黨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以李登輝為主席的國民黨在思想與行動上開始出現「表裡不一」,以及其後李在執掌台灣地區領導權時的肆無忌憚的個人發揮,最終導致1996年連戰、宋楚瑜大選敗北。這個時候國民黨不是不可以阻止李的背叛行為,「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在失去蔣介石父子作為黨的靈魂人物後,當時國民黨自己不知道將走向何方,對李登輝的那一套也是持觀望態度,所以姑息縱容,一方面反應了國民黨這個時候不知道「路在何方」,另一方面反應了黨內同志「集體迷失」,也說明當時很多黨內同志習慣了跟著組織「順大流」。在李登輝徹底背叛國民黨,把國民黨完全拋棄的時候,這個時候,整個組織陷入了「六神無主」,既無完整的前進路線,也不能順應形勢。整整8年,被民進黨踩在腳下。這個時候呼喚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來帶領國民黨走出泥潭,馬英九應運而生,馬英九憑藉其清白、公正、英俊的一面,使人對國民黨刮目相看。可以說,從李登輝路出台獨面目,國民黨就在等一個人,馬英九出來挽救國民黨。這個時期國民黨的綱領、組織、成員沒有大的變化,整個面貌也沒有改觀,被譽為黑金政治、高壓政治的國民黨仍然我行我素。不僅等馬英九出世,到2005年連戰開始大陸之行的「融冰之旅」,也可以說在等大陸。等大陸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有實力有能力應對台灣問題。2000年國民黨敗給民進黨,這個時候國民黨再等四年,以為可以東山再起,在等待機會;等待大陸出手救援,以求裡應外合。當大陸經濟發展,市場擴大時候,國民黨對大陸形成了「大陸依賴症」,完全依靠大陸,當農產品賣不出去也靠大陸優惠,台資企業效益不好,靠大陸給於貸款優惠等,這期間國民黨還是在野黨就喧賓奪主地與大陸簽訂了一些列協議。終於在大陸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國民黨奪回了權力的寶座。還有一點國民黨贏回寶座靠的是國民黨的根基,這一批鐵杆跟隨者與其說投票給馬英九,不如說投票給蔣經國,與其說投票給國民黨,不如說投票給祖國!他們是從感情投票,不是政治投票。2008年以馬英九為代表的國民黨走馬上任,這時候由於國民黨起家的老本被丟失,積累的資本被浪費,振興的根本被迷失,這個時候馬英九的光環開始「褪色」,支持率急劇下降,不足40%,當八八水災來臨時,馬團隊的支持率下降到最低點,此後再無能力走出陰影。向大陸要幫助,要時常,要政策,向民眾要寬容、要理解、要團結。大陸先後給以國際上一定的空間,允許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衛組織,同時在APEC領導人會議上,連戰代表前往,並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等等;為了振興台灣經濟,要求大陸擴大陸客來台;連ECFA談判的基調也要由台灣方面設定。馬英九對ECFA的基調設定是:「以台灣為主」,這是什麼意思?說穿了,在政治上,體現馬英九兩國論的思想,也就是他希望在協議中,不是體現中國之內不同地區的經濟協議,而是狀似兩個國家之間的經濟協議。在經濟上,協議要讓大陸吃點虧,而台灣決不吃一點虧,否則就不是「以台灣為主」,對台灣人民有利。 向別人要的太多,而自己能掙到的缺少,這就是為什麼大陸給了這麼多,馬英九團隊在台灣仍然沒有得到群眾的支持,這不是國民黨治理的能力體現。心力不齊,亂、拆、斗。國民黨也許從建黨伊始就存在這個心力不齊,派系林立的現象,這是由於當時知識分子出身不同。但是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這個毛病並沒有消失。「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對黨內存在不同派別是肯定的,但是國民黨內的不同派別在追求最終目標時卻「南轅北轍」各自為戰,造成了國民黨實力的整體下滑,最為嚴重的是對整個國民黨的精神士氣的打擊。最明顯的是由國民黨已經分出幾個小黨,宋楚瑜的親民黨,郁慕明的新黨;由於理念差異,國民黨2000年大選失敗就是連戰與宋楚瑜各自為戰,分流了一部分選票,結果雙雙失敗。由於不同派別的存在,亂象紛呈,有時國民黨自己在立法院提出的議案都遭到同黨議員互相拆台。目前以王金平為首的立法院與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總部就很難達成一致,「王與馬共天下」徒具虛名。窩裡斗自古就是中國人的習慣,國民黨發源於大陸,同時儒學倍受蔣介石推崇,在窩裡斗這方面國民黨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國民黨的這個窩裡斗不僅是內部的自相殘殺,還要與大陸的中國共產黨接著斗,對大陸在政策上偏要唱反調,表現出自我清高的一面,以示劃清界限。這種斗既是做給民進黨看的,又是做給美國人看的,偏偏造成了「親者痛仇者快」結果。國民黨把原來的「戰鬥」變成了現在的「批鬥」,既是無能的表現,也是無奈的體現。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像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地流下去,但因為時間久了,長江大河裡的許多污穢骯髒的東西,像死魚、死貓、死耗子,開始沉澱,使這個水不能流動,變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個醬缸,一個污泥坑,發酸發臭,不管在投入什麼東西,都會變臭變酸,這就是醬缸文化。國民黨變成了一個大醬缸,但這個缸沒有把馬英九染色!這既是國民黨的幸運,也是國民黨的不幸。幸運在於國民黨還有一個清廉人物,有可能改造國民黨;不幸在於馬英九要被國民黨架空,失去被改造的機會,國民黨要繼續醬缸!國民黨就像一輛一百多節的火車,車頭就是馬英九這匹馬,在國民黨設定的軌道上這匹「馬」儘管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駕馭」!馬英九主席總統一肩挑,甘願為「黨國」效犬馬之勞,馬英九能否帶領國民黨走出「熊市」,不能!能帶領台灣走到哪裡?不知道。馬英九笨嗎?不笨,法學博士畢業的。馬英九無能嗎?不是 先後做過蔣經國秘書、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現在台灣地區領導人。對於一個組織來說,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可能改造一個組織,但是一個混亂的組織不可能產生一個優秀的領導人,「瘸子里選將軍,那將軍必定也是一個瘸子」。馬英九生存的組織,就是一個沒落的組織,馬英九一直標榜的清正廉明,這種「不粘鍋」也是其「不優秀」的一面,或者說他瘸在不夠「政治」。由於他在政治上很瘸,在面對民進黨很地道的「政治」他無力回擊,面對國民黨很「沒落的政治」,他又無從下手,所以馬英九執掌大局以後,四處碰壁,幾乎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已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馬英九,最終將不能承受之重。他是理想中的政治家,不是現實中的政治家。他離國民黨太近,卻不被親近;離民進黨太遠,卻應被拉下水。最終導致其窮於應付,壯志難酬!借用一句話描述其結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劉德林 內蒙古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責任編輯:孟堯文青:「左獨」崛起促藍營雪崩式潰敗2014-12-09 09:54來源:共識網-作者賜稿作者:文青2663次點擊:我要評論

這些社會運動都有明顯的左翼色彩,太陽花學運的幾位領袖更是以「左派台獨」自居,林飛帆曾被拍到與人交談時手持《柄谷行人談政治》,陳為廷也坦誠自己是馬克思的讀者。

今年國民黨可謂流年不利,三月份遭遇太陽花學運,之後面臨反核四風暴,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又遭遇雪崩式潰敗,執政16年的台北市也被無黨籍的柯文哲攻陷。這場政治劇變被一些媒體命名為「白色革命」,很多評論家都判斷:傳統藍綠板塊正日益鬆動,一股超越藍綠的中間力量正在崛起。這種對第三勢力的想像在台灣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06年紅衫軍運動期間,人們就曾期望台灣社會能在反貪腐的共識之下超越藍綠,甚至超越統獨,但接下來的歷次選舉中紅黨慘不忍睹的票房卻表明,台灣社會不可能在擱置了統獨問題的情況下產生任何共識,更何況「單一選區兩票制」早已扼殺了弱勢政黨的全部發展空間。這一回,評論家們對於白色力量的期待仍將是一廂情願的,因為這股新崛起的力量若真超越藍綠的話,對於綠營的衝擊必定不會亞於藍營。儘管藍營受困於馬英九糟糕的政績,但綠營地方首長的市政也並非無可指摘。可這次選舉中,綠營的兩位南霸天在爭議不斷、問題纏身的情況下仍以史無前例的壓倒性優勢連任成功,可見這股新生的白色力量並不如評論家們所期望的那樣「公正」。事實上,這種「不公正」的現象在台灣早已存在多年,09年縣市長選戰正酣時,台灣爆發「八八」水災,馬當局頓時成了眾矢之的,此後持續民調走低,並導致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遭遇挫敗,可災情最重的南台灣多為綠營執政,但這些綠營地方首長的選情卻並未受絲毫影響。而縱觀近十年台灣歷屆選舉就會發現,綠營基本盤遠較藍營更穩固,即便在馬英九坐擁超人氣的那幾年,藍軍也未能在地方選舉中撼動南台灣的縣市執政權。05年「三合一」選舉大勝也僅僅是讓他們跨越了濁水溪;06年高雄市長選戰黃俊英惜敗,固然有「走路工事件」的影響,但綠營基本盤的穩定性才是陳菊勝選的保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泛藍選民大多生活在北台灣都會區,擁有高學歷、高收入。他們儘管在理念上認同藍營,但投票自主性更強,對候選人也更為挑剔。這使得藍營基本盤相對容易產生波動,04年大選時,「連宋配」在台北市得票率相較於上屆兩人分別參選時在台北市的總得票率大幅縮水,被認為是北市選民的「馬英九情節」作祟,擔心連宋當選阻擋馬英九2008年的總統之路,於是將票投給了陳水扁。儘管「總統」大選和地方選舉不能完全類比,但從中可窺見泛藍選民對候選人特色的注重,要遠勝於他們的黨派忠誠度。相對而言,中南部選民大部分是農民,他們投票時更容易受地方派系影響,倘若在這些縣市取得政權,派系往往會「西瓜偎大邊」,自動聚攏到執政黨周圍,得到派系支持幾乎就等於得到了選民的支持。非執政黨在沒有派系支持的情況下,將難以撼動執政黨的執政基礎。民進黨在南台灣長期執政,南台灣的地方派系也大都緊密地團結其周圍,使其基本盤都堅如磐石。以大台中為例,此次胡志強敗選被認為是「坐太久」而使選民厭倦,但事實上也僅僅是在縣市合併前台中市部分「坐太久」,因此在派系氛圍濃厚的老台中縣區域,胡志強反倒是一路領先。可在四年前的五都選舉中,情況卻完全不同,儘管在原台中市遙遙領先,但由於得不到台中縣派系的支持,被蘇嘉全「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打得灰頭土臉,僅以不到三萬票優勢涉險過關。而在今年的選舉中,國民黨在老台中縣完成派系整合,在整體支持率持續落後的情況下,胡志強在原台中縣區持續領先。但即便如此,他也僅僅在農業人口眾多的原台中縣和平區的得票壓倒對手,在其他區域都大幅落敗。而接下來台中地方派系必定會聚攏到民進黨周圍,國民黨要想翻盤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而新崛起的白色力量多為青年世代,他們的政治能量在反服貿、反核四、反大埔強拆、反媒體壟斷等一系列社會運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些社會運動都有明顯的左翼色彩,太陽花學運的幾位領袖更是以「左派台獨」自居,林飛帆曾被拍到與人交談時手持《柄谷行人談政治》,陳為廷也坦誠自己是馬克思的讀者。他們對金權政治深惡痛絕,對經濟全球化浪潮更是深有抵觸,相比於經濟增長,他們更關心公平、環保、參與等非物質訴求,國民黨引以為榮的兩岸政策,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兩岸權貴的搖錢樹;他們在選舉中大多傾向民進黨,但受教育程度和藍營支持者更接近,政黨認同度比一般的藍營選民還低。這股力量的崛起讓台灣的選民結構產生了極大的改變,不僅幫助民進黨在北台灣攻城掠地,還幫助柯文哲創造了歷史。柯文哲借「左獨」崛起的東風榮登台北市長寶座,但他本人卻有「極右」傾向,如公然反對多元成家法案,時常發表歧視性言論,如「同性戀的存在是上帝的錯」、「陳以真長這麼漂亮應該去坐櫃檯」、「女性占多數的行業很快會衰落」,引起輿論嘩然,以至於姚人多痛斥他為「黨國教育下的保守中年男子」。一些「左獨」投票給他也僅僅是為了教訓國民黨,而非出於對他的認同。但為了討好幫助自己上位的「左獨」選民,柯文哲也提出了不少左傾的社經政策,「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口號就帶有鮮明的社會主義色彩,票選勞動局長的設想也和左翼的直接民主不謀而合,儘管在科層制的大框架下這些政見跳票的可能性更大。而在嘗到「柯文哲模式」的甜頭以後,民進黨必然會在未來的其它選戰中大量複製這種模式,在一些艱困選區禮讓「白色」候選人。如此一來,「左獨」將從藍營手中奪得大量的政治資源,這將使得他們逐漸擺脫對民進黨的依附,進而成長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而民進黨一旦無法收編「左獨」,則很有可能走上與財團結盟的道路,社經政策也將會越發右傾。因此,在白色力量逐漸崛起、藍營基本盤日益鬆動、綠營基本盤不動如山的情況下,中間力量超越藍綠對決的情況也許不會出現,台灣現有的政治結構也決定了第三勢力不會有生存空間。因此,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藍軍逐漸泡沫化,原有的地位被白色力量所取代,「藍綠對決」讓位於「白綠對決」,「統獨之爭」讓位於「左獨」與「右獨」之爭。統派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很可能逐漸式微,從而退出歷史舞台。責任編輯:張白燁
推薦閱讀:

蔡鍔:為國民爭人格
因為他,周總理生平唯一一次動怒拍桌子,但這人卻叛變投靠國民黨
台灣星雲法師稱國民黨換柱即亡黨
國民黨的輸和贏
李登輝當年如何整垮了國民黨

TAG:國民 | 馬英九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