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天安門廣場
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宮殿建築的新發展,明朝宮殿前都設千步廊、金水橋,就是宋代建築的影響。清代沿用之。千步廊,明代建立,北起橫街,南至大明門,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其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稱「千步廊」,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東西各有144間房,是連接檐通脊的四排朝房。下圖千步廊照片拍攝於1900年,八國聯軍正在列隊,準備進入天安門內。
舊時千步廊是中央政府機關的辦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軍機事務的辦公地。辦公按文東武西的格局,文官在東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明清兵部和吏部在這裡選拔官吏,禮部在這裡省閱會試的考卷,刑部在這裡舉行「秋審」和「朝審」,每年「秋審」在西部千步廊擺幾十個方桌,鋪上紅地毯,由判官勾決死刑囚犯。辛丑年(1900年)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外國使館時,放火燒毀東千步廊,以及紅牆外的禮部、戶部、工部等九部衙門。民國四年(1915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內務部長朱啟鈴主持改建正陽門時,將西千步廊拆除,其木料修建了中山公園內的一些樓亭及長廊,中山公園亦是朱啟鈴將廢棄的明清社稷壇改造成為對外開放人民公園。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人民公園改稱中山公園,是發動北京政變並邀請孫中山北上的馮玉祥將軍決定的。1925年10月10日「雙十節」那天,故宮博物院成立,故宮博物院和天安門城樓對外開放,成為北京的遊覽勝地,一直到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1912年滿清王朝被推翻後,1914年朱啟鈴打通東西長安街,正陽門、千步廊、東西長安街形成北京東西交通通道,呈大「T」字形。千步廊是公共交通通道,兩側紅牆內沒有建築。日本佔領北平八年,在空空如野的千步廊種植花草,安置座椅,成為市民花園。
1949年年初,在北平被圍城的一個多月里,千步廊市民花園成為堆放垃圾的地方。總之,千步廊在明清時期是封閉的朝廷辦公區,禁止平民進入,屬於朝廷。1912年滿清王朝被推翻以後,千步廊地區成為交通大道,屬於人民。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以後,百萬人民解放軍和幹部陸續進入北平。1949年7月上旬,正在蘇聯進行秘密訪問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發回的一封電報引起了中國共產黨領袖們的注意。電報中說,斯大林同志提醒我們,在奪取全國勝利已成定局的前提下,集中力量解放和解決華南各省問題固然重要,但要注意防止帝國主義國家可能利用中國暫時沒有中央政府的所謂「無政府狀態」對中國內政進行干涉。希望我們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斯大林這個建議是針對劉少奇所說中共中央計劃於1950年1月1日成立新中國中央政府而提出的。在認真審視國際國內形勢後,中共中央決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國中央政府,同時舉行一個盛大的典禮。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8月,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拿出了方案。方案主要有三項:在北平天安門廣場舉行新中國中央政府成立典禮;在開國大典上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在開國大典上舉行人民群眾遊行活動。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做出了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計劃,並要求這項工程務必在9月份完成。也就是北平城的中心確定在了天安門廣場。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委託北平市政府動員全市人民,對北平市市區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理,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國開國大典。為此,中共中央還與北平市委、市政府一起成立了一個由齊燕銘(時任政協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張致祥(時任華北軍區宣傳部部長)、薛子正(時任北平市政府副秘書長)負責的國慶籌備組。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隆重召開,在這次會議上,332名代表順應民意,一致決定: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使北平以整潔的形象迎接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和開國大典。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的新一輪大清理改造工作開始了。具體工作方案的確定與執行由北平市建設局承擔。當年,北平市建設局確定的天安門廣場整修方案的主要內容如下:(一)開闢一個能容納16萬人的大廣場,清除廣場地區多年遺留的渣土和障礙物;(二)修繕天安門城樓主席台,清除樓頂上雜草,粉刷城樓和廣場四周紅牆;(三)在天安門廣場的合適位置設計並修建一個升國旗的設施;(四)修補天安門前,東、西三座門之間的瀝青石砟路面1626平方米;(五)美化環境,種樹、種草等綠化工程。全部整修工程必須於9月底前全部竣工。剛從國民黨手中接收過來的北平的衛生狀況是一個什麼樣子呢?新北平市政府為什麼如此重視城區清理工作呢?據史料記載,除少數幹道、富貴人家寓所和政府辦公場所外,剛解放的北平基本上可以用垃圾遍地來形容。以天安門廣場為例,當時的天安門城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到處是垃圾,僅城樓上的野鴿子糞便就有幾十噸之多;昔日的金水河失去了風采,河道淤塞,水面污垢腐臭,令行人避而遠之;天安門前也是垃圾成山,最大的垃圾堆竟然有六七米高。大量垃圾的存在,不僅嚴重損害了古都的形象,也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直接的威脅。因此,清理城區內的垃圾已經成為新的北平市人民政府的首要工作。當時北平有一個硬性規定,無論公車私車,一律不準空車出城,出城時必須捎上垃圾。共產黨領導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古城垃圾宣戰,形式多樣的清運會在北平城一個接一個地召開,紅紅火火的全民大清掃運動揭開了序幕。大清掃運動前後歷時91天,共清除垃圾219280立方,重達20多萬噸。垃圾數量實在驚人!經過這次大清掃,北平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這項工程規划起來不容易,實施起來更不容易,主要就是靠人民群眾的義務勞動實現的。當時,和平解放後的北平各界群眾熱情非常高,在整修廣場場地勞動中爭先恐後,人人都想多貢獻一份力量。第一項工作主要是由廣場周圍的幹部群眾,以及多所大學、中學的6000多名共青團員、青年學生的義務勞動來完成的。他們用鋤頭、鐵鍬除草鏟土,用雙手搬開阻礙交通的石塊,填平路面上的坑坑窪窪。幾乎是一夜之間廣場西側的垃圾山消失了。以當時北平市學生為例。9月10日是一個星期六,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平市學聯要求各校組織4300名大中學生在這天下午到廣場參加義務勞動。消息一公布,兩天時間就有1.8萬人報名,各校只好採取抽籤辦法決定誰能參加。在大中學生的影響下,華北人民政府的800餘名工作人員來了、北平郵政局留用人員訓練班300多學員來了、150名兒童團員來了。大家齊心協力,一天內填平了廣場內的309個坑。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廣場西側的垃圾山消失了,廣場上的腐臭味消散了。清除平整廣場的工程完工後,市建設局五百多人的技術幹部、工人隊伍,帶著全局絕大部分施工機械開進了「T」形廣場。清理天安門城樓琉璃瓦上的蒿草和灰土;修補剝落的牆面和地面,整修破敗的門窗和廊柱,並重新粉刷;修補城樓兩側的坑窪步道;修理金水橋橋面,清理橋欄;對金水河進行清淤後,再注入清水;種植花草樹木等。每項工程都在穩步推進。
根據開國大典籌委會的決定,在城樓東西兩側、金水橋的北面搭起了開國大典觀禮台。由於工期緊任務重,搞永久性建築根本來不及,建設者們便用杉樹原木搭起前高後低的架子。然後在其上再鋪木板,建成供中外賓客登臨的臨時性觀禮台。為檢驗觀禮台的牢固度,建設者們專門請調來部隊,密密匝匝站上去使勁蹦跳。當時的那個架子,因為是臨時的,並沒有油漆,就是樹木的原色。這樣鄉土味十足的架子放在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兩側,確實是不夠協調,但為了按時滿足實用的功能也只好如此了。只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開國大典雖然不乏莊嚴性,但還是相當簡樸的。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決議,即日起北平改名為北京,並決定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開國大典舉行前夕,一個遼闊的廣場誕生了。這個廣場以天安門作主席台,南至中華門,左右達東西三座門;中部、後部廣場,東止於公安街的東面紅牆,西至西皮市的西面紅牆。整個廣場可以容納20萬人。在廣場前端,一個高達22.5米的旗杆矗立起來,旗杆用無縫鋼管製成,塗白磁漆,下有底座,用漢白玉欄杆圍起。在廣場周圍,種植了大量鮮花、草坪和樹木。一個光彩奪目、宏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現在在介紹天安門廣場,都使用「宮廷廣場」「T字形天安門廣場」辭彙,查明清正史,均沒有此記錄。「宮廷廣場」「T字形天安門廣場」等稱謂,是民國以後的100年間,文人墨客瞎猜的,胡掄的。城市廣場,是為滿足多種城市社會生活需要而建設的開放空間,以建築、道路、山水、地形等圍合而成,由多種軟、硬質景觀構成,採用步行交通手段,是具有一定的主題思想和規模的結點型城市戶外公共活動空間。古希臘城市廣場,如普南城的中心廣場,是市民進行宗教、商業、政治活動的場所。古羅馬建造的城市中心廣場開始時是作為市場和公眾集會場所,後來也用於發布公告、進行審判、歡度節慶等的場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紀念性的建築物。羅馬的圖拉真廣場中心有圖拉真皇帝的騎馬銅像,廣場邊上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後面的小院中矗立著高43米的圖拉真紀念柱,柱頂立著皇帝銅像,用以炫耀皇權的威嚴。公元5世紀歐洲進入封建時期以後,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動為中心,廣場成了教堂和市政廳的前庭。義大利錫耶納城的開波廣場就是一例。15~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由於城市中公共活動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的繁榮,相應地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廣場,如羅馬的聖彼得廣場、卡比多廣場等。後者是一個市政廣場,雄踞於羅馬卡比多山上,俯瞰全城,氣勢雄偉,是羅馬城的象徵。威尼斯城的聖馬可廣場風格優雅,空間布局完美和諧,被譽為「歐洲的客廳」。17~18世紀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南錫廣場等是當時的代表作。19世紀後期,由於城市中工業的發展、人口和機動車輛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廣場的性質、功能發生新的變化。不少老的廣場成了交通廣場,如巴黎的星形廣場和協和廣場。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和現代建築的出現,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廣場在空間組織和尺度概念上的改變,產生了像巴西利亞三權廣場這樣一種新的空間布局形式。中國古代城市缺乏公眾活動的廣場。只是在廟宇前有前庭,有的設有戲台,可以舉行廟會等公共活動。此外,很多小城鎮上還有進行商業活動的市場和碼頭、橋頭的集散性廣場。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公眾活動使用,相反,還要求他們肅靜迴避。這在古代都城的規劃布局中更為突出。現在歐洲、美洲等國家又有代表性城市廣場,如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法國協和廣場、德國巴黎廣場、英國特拉法爾加廣場等,都是對外完全開放的人民廣場,廣場屬於人民。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由數片綠地組成,一直從林肯紀念堂延伸到國會大廈,全長3公里,這裡是美國國家慶典和儀式的地方,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重大示威遊行、民權演說的重要場地。2008年美國人民抗議經濟危機,發起「佔領華盛頓」運動,在三個月內,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是百萬美國人住宿的地方,沒有一個人被捕和被警察打傷,除非部分破壞公物者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新建於1949年,擴建於1953年,是根據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時期的理想修建的。毛澤東說,「革命勝利了,要有萬人會堂,百萬人廣場。」1958年修建的人民大會堂,最初的名字叫「萬人大會堂」。天安門廣場和擴寬東西長安街,就是為了毛澤東舉行百萬人大集會修建的。共產黨喜歡關起門來開會,打開門舉行大型集會。西方民主國家是打開門競選,關上門辦公。天安門廣場是毛澤東的政治廣場。據統計,從1949年7月7日至1971年5月1日,在長達22年的時間裡,毛澤東主席先後46次登上天安門城樓。每次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廣場和東西長安街都有幾十萬聚會遊行,歌頌共產黨,高呼「毛主席萬歲」。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高潮是在1966年。毛澤東為了發動「文化大革命」,為了支持「紅衛兵」,為了把中國「搞亂」,在1966年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1日、11月26日三個月期間,8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1300多萬。11月11日的第七次檢閱是個新花樣,毛澤東不再坐車,而是由群眾坐車。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萬紅衛兵分乘6000多輛北京軍區解放牌卡車通過了天安門。車隊長達30多里地。車隊全部過完以後,30萬群眾又湧向天安門,然後毛主席乘車檢閱了天安門廣場上的150萬紅衛兵。第八次最後一次接見也有200多萬人,分別在天安門廣場、東長安街和西郊機場。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還是中國政府表明政治態度的場所,是通過組織百萬級別群眾遊行來表現。我記得有斯大林逝世追悼會、毛澤東逝世追悼會。在抗美援越的十來年期間,舉行了幾次聲援北越的大型遊行示威遊行,都是對著美帝國主義乾的。參加遊行的主力軍,主要是無所事事的大中小學生,屬於「愛國主義教育」政治課,回校語文老師讓大家寫作文,談感想,內容都是抄報紙的,再加幾十個驚嘆號。1962年爆發美蘇肯尼迪與和赫魯曉夫直接對抗的「古巴危機」,震驚世界,台灣也能叫囂反攻大陸,準備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北京動員百萬大中小學生和工人在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舉行「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的支援古巴革命的遊行。全市統一行動,各校停課,師生們上街造勢。當時筆者在方巾巷象鼻子中坑小學讀六年級參加了那次示威遊行。記得各班依次列隊,各班帶隊的同學走在隊外,班主任排在隊尾。科任老師可以插在學生隊中,跟在最後。師生排成四路縱隊,一班一個方陣,浩浩蕩蕩從北京站口向西朝天安門走去。當時古巴和美國在北京都沒有大使館,遊行以長安街為路線,以天安門為終點。長安街寬闊的大道上到處都是遊行的隊伍,越走越多,佔滿了街道。公共汽車停止了運行,各種車輛都不見了,馬路成了遊行者的天下。路旁的臨時廁所也設立起來。遊行時要呼喊口號,由帶隊的同學領喊,大家振臂呼應。口號內容都是統一的,反覆呼喊而已。街上此起彼伏的口號聲一浪高過一浪,男校和女校的聲音高低粗細不同,不同方向傳來的口號聲匯成一片,聽不清喊的內容。懸掛在高高燈竿上的高音喇叭里播放著專門為聲援古巴創作的歌曲,聲音震天。整個長安街人頭攢動,成為人的海洋、聲音的海洋。有的學校還有活報劇表演,有人戴上紙糊的高頂禮帽,禮帽上繪有象徵美國國旗的藍白道和星星圖案,再戴上一副墨鏡,穿一身西服,做著各種醜惡的姿勢。一些穿著象徵各國人民服裝的學生則圍著「美國佬」做批判鬥爭狀。最後「美國佬」投降倒地。周圍觀看的同學紛紛鼓掌。
記得當年喊的最響的口號是「古巴西,揚基諾」,口號還倒著喊「揚基諾,古巴西」,意思是「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第二年上初一我幸運地分到英語班,音樂老師教我們一首好聽的古巴歌曲「美國佬滾回去」。歌詞大意是:「我只認得幾個英文單詞,我只會講西班牙語。但是我知道,人們在高呼,Yankee,Gohome。」我才知道美國俚語Yankee(揚基),指美國佬。下鄉插隊我沒有放棄英語,終於在山西成為一名高中英語老師。我自學英語是通過我自己攢的牡丹8402半導體收音機聽《美國之音》英語廣播自學的。記憶最清楚的是《美國之音》的開始曲「揚基歌」,英文YankeeDoodle,又叫揚基曲、揚基小調。早在北美獨立戰爭以前,在這些英國殖民地上《揚基歌》的曲調和歌詞的某些段落就已經很流行。甚至在十八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英軍就曾唱《揚基歌》來嘲笑殖民者。歌詞的早期版本是嘲笑這些殖民地居民的勇氣以及他們粗俗的衣著和舉止。「揚基」是對新英格蘭土包子的輕蔑之詞,而「杜德兒」的意思即蠢貨或傻瓜。然而,在獨立戰爭期間,北美大陸軍卻採用《揚基杜德爾》作為他們自己的歌,以表明他們對自己樸素,家紡的衣著和毫不矯揉造作的舉止感到自豪。歌詞有許多不同版本。多年來,這首歌一直被當作非正式的第二國歌(公認的美國第二國歌應該是《美麗的亞美利加》,也就是當年尼克松訪華時,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在機場演奏的樂曲。),而且是人們最喜歡的兒歌。現在我到卡拉OK歌廳,喜歡唱這首英文歌,管它有沒有伴奏帶。「YankeeDoodle」原文是:Yankee Doodle went to townriding onapony,Stuck a feather in his hat and called itmacaroni.Yankee Doodle keep it up,Yankee Doodledandy!Mind the music and the stepand with the girls be handy.Father and I went down to camp alongwith Captain Gooding.There were all the men and boys as thick ashasty pudding.Yankee Doodle keep it up,Yankee Koodledandy!Mind the music and the stepand with the girls be handy.參考譯文:揚基杜多進城,騎著一匹小馬。他帽子上插著翎毛,被人叫做紈絝子弟。揚基杜多,戰鬥吧!揚基杜多,公子哥!伴著音樂和著腳步同姑娘跳舞。我和爸爸跟著古丁上尉來到軍營,見到人群熙熙攘攘,往來穿流不停。揚基杜多,戰鬥吧!揚基杜多,公子哥!伴著音樂和著腳步,摟著姑娘的腰跳舞。書歸正傳。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是政治廣場和政治大街。當時,天安門廣場和東西長安街畢竟屬於人民,平常應該是人民休閑娛樂的場所。五十年代,我家住建國門,出來城牆就是護城河,護城河裡有成群的北京鴨供應全聚德,護城河外是月牙寺、人工湖和成片的玉米地。城外荒草叢生,到了晚上成群的蚊子飛進城內吸人血。在沒有電視的年代,建國門地區居民在街道衚衕里納涼,要時時注意攆跑蚊蠅。有時候母親不感覺勞累時,推一輛小竹車,帶我們五個孩子到天安門廣場去納涼。記得八十年代以前,在天安門城樓前東西兩側有二個低矮的灰色觀禮台,任由遊人進入,是遊人遊覽天安門廣場累了的時候休息的好場所,而且二側有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大廁所。六、七十年代,西側的灰觀禮台還是中山公園的存自行車處,存一輛自行車二分錢。1984年,從天安門廣場的「安全」考慮,不知道是哪位「高層」看著不順眼,下令把可容納一萬多人的灰觀禮台給拆了,變成了好看不中用的花壇。從此,天安門廣場再也沒有一處可以容人坐下了的地方,人們累了只能席地而坐。最近幾年,北京媒體老宣傳說,天安門廣場地面清潔度適合席地而坐。天安門廣場是人民的廣場,廣場是留住人流的地方,沒有坐的地方,沒有方便的廁所,就是不想把人流留住,就是想把人流趕走。
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法國協和廣場、德國巴黎廣場、英國特拉法爾加廣場等公共場所,都有大量供遊客休息的座椅,這就是差距。1998年,「高層」領導還把深受北京人歡迎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打折書市」趕到地壇,說是為了五十年大慶的安全。為了保安全保穩定,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天安門廣場公安分局有300多名警力和便衣警察,天安門管理處有5000多名公務員,還有北京衛戍區和武警總隊一個團的兵力。如此的天安門廣場,我已經十來年沒去過了。現在天安門廣場是到北京旅遊團的重要景點,到那裡的都是外地遊客和國外遊客。毛主席紀念堂憑票免費參觀,清晨看天安門國旗班(總兵力200多人,相當於2個連)升國旗,還有買票登天安門城樓項目。這些旅遊項目完成後,剩下時間內就是幾萬人湧進了故宮。
推薦閱讀:
※以人民的名義,開啟宇宙探索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談湯顯祖墓發掘反轉:考古為何要有所不為
※人民財評:希臘突然攪局,歐債救贖直面三大風險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人民論壇)
※人民日報鋪就文化「絲綢之路」(藝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