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水腫

水腫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1.五苓散(張機方)治浮腫多在身半以下者。 澤瀉120g,茯苓、白朮、豬苓各90g,肉桂 30g。共為細末,每服4.5~9g,米飲送下。水腫腹脹甚者,加木香、丁香、沉香、檳榔、白豆蔻。  [方解]本方用白朮以補脾,脾實則水自能得除,用茯苓、豬苓,澤瀉以利水,水自滲泄而可以不為患,更加肉桂以化膀胱之氣,則水道益能通利。此散通治諸濕腹滿,水飲、水腫。2.五皮飲: 治療水病腫滿,上氣喘急,或腰以下腫。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橘皮、生薑皮各等分。共為粗末,每服 15g,水一大盞,同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日三服。忌生冷油膩堅硬之物及鹽醬。濕盛者加蒼朮、苡薏人,夾風加防風、荊芥。經常用,可加入沉香3g(為末沖服),油桂1g,炮姜6g~9g,合作湯劑用,能使療效率增高。  [方解]本方以茯苓皮滲濕健脾,大腹皮下氣行水,桑白皮瀉肺火、利水道,橘皮利氣,生薑皮化陽,皆用皮者,治水氣溢於皮表之症,取以皮走皮的意思。3.發汗: 越婢加術湯(張機方)治風水惡風,一身盡腫者。麻黃12g,生石膏18g,生薑9g,甘草6g,大棗4枚(擘),蒼朮12g,用清水三盅,煎至一盅,溫服,覆被取汗。  [方解]本方以散邪清熱、補中益胃的方法治水。用麻黃通陽而發表,石膏治水濕中所挾之熱,而麻黃得石膏,逐表裡之水的力量更大,甘草、生薑、大棗以和中調錶里,蒼朮以助麻黃髮汗,祛逐表濕。4. 峻下:浚川散(《張氏醫通》方)治水腫脹急,大便不通,大實大滿者。大黃、牽牛(取頭末)、郁李仁各30g,芒硝、甘遂各15g,木香9g。共為細末,每服6g,入生薑自然汁,和如稀糊,服之。  [方解]此方是下水積的峻葯,大黃、郁李仁、牽牛、甘遂,都是植物性的下劑,而它們的作用卻各有不同。浚川散以六味葯組成,主治大實大滿水腫兼腹中有積者,所以用大黃、郁李仁佐以下劑之芒硝,以滌盪腸胃中之積。甘遂為逐周身之水最有力量之葯,佐以利大小便之牽牛,則能消水腫之脹急。火熱鬱結,水液不能宣通者,服之有捷效。  在慢性腎炎,多取健脾溫腎補氣的方法。5. 健脾:六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氣虛痰飲,嘔吐痞滿,脾胃不和,變生腫症者。人蔘3g,白朮、茯苓各6g,甘草(炙)2.4g,陳皮2.4g,半夏3g,生薑3g。清水煎,溫服之。氣滯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湯。  [方解]本方治腸胃虛弱,以致水停經絡,轉變為肢體浮腫者。以食欲不振,容易疲勞,血虛,腹軟,脈弱,平素手足易冷者為目標。方中的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名四君子湯,義取性味平和,能使胃腸機能增強,消化吸收良好,脾力健旺。人蔘、陳皮,合之能增進食慾,半夏、白朮、茯苓,合之能去腸胃停水。若三焦氣滯,再加木香以行之,脾胃氣阻,更加砂仁以通之。6. 實脾飲(《濟生方》)治身重懶食,肢體浮腫,口中不渴,二便不實者。白朮(土炒),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附子、乾薑各30g,甘草(炙)15g,厚朴(姜炒)、茯苓各30g。共為粗末,每服12g,水一盅半,生薑5片,大棗肉1枚,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之。氣虛者加人蔘。 [方解]本方因脾虛不能制水、水妄行浸漬於肌表,所以身重浮腫。用白朮、甘草、生薑、大棗,以實脾胃之虛。脾胃虛則中寒不能化水,水瀦留於腸胃之中,則懶食而不思飲,大小便均不實,用乾薑、附子、草果仁,以溫脾胃之寒,更佐以大腹皮、茯苓、厚朴、木香、木瓜,以導水利氣。氣行則水行,脾實則水制,所以名曰「實脾飲」。7. 溫腎:濟生腎氣丸(《濟生方》)治腎虛脾弱,腰重腳腫,小便不利,腹脹喘急痰盛,釀成水腫者。熟地黃120g,茯苓(乳拌)90g,山藥(微炒)、丹皮(酒炒),山萸肉(酒浸),澤瀉(酒炒),川牛膝(酒浸)、車前子(微炒)、肉桂各30g,附子(制熟)9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服80丸,空心服,米飲送下。  [方解]本方應用於患者一般情況現嚴重疲勞倦怠,但腸胃功能健全,無下利及嘔吐症。方中地黃、山萸、山藥有強壯滋潤之效,茯苓除強壯外,又有利尿作用,澤瀉又有利尿止渴作用。更配以消除瘀血及鎮痛之牡丹皮,伍以鼓舞機能沉衰的肉桂、附子。此方較少用於幼童及青年,較多用於中年尤其老年病人。  補氣:保元湯(李杲方)治元氣不足,引起浮腫者。黃芪(蜜炙)9g~18g,人蔘9g~30g,甘草(炙)3g,肉桂春、夏0.6g~1g,秋、冬1.5 g~2g。清水煎,空腹時溫服。  [方解]本方用黃芪保在外一切之氣,甘草保在內一切之氣,人蔘保內外一切之氣,並滋五臟元陰,諸氣治而元氣自足。但這三種藥物,補水谷之氣則有餘,生命門之氣則不足,所以更加肉桂,以鼓舞腎間動氣。治虛性末期水腫,及在水腫消失後之善後階段,用之恰當,常獲顯效。8.名醫周天寒:「解郁行水湯」治療女子特發性水腫 組成:黃芪15克~30克,柴胡10克~12克,白芍12克~18克,當歸10克~12克,香附10克~12克,益母草15克~30克,青皮10克~12克,大腹皮10克~12克,甘草6克。  功能:補肺益氣,疏肝解郁,行水消腫。  主治:適用於女子特發性水腫屬氣虛血滯、肝氣不舒、氣滯水停者。症見晨起面及眼瞼浮腫,起床活動後下肢、軀幹漸腫,伴脅肋脹滿,煩躁易怒,月經紊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方解:方中以黃芪為主,補上焦肺氣之不足;柴胡、白芍、青皮疏肝理氣;當歸、香附調氣行血;益母草、大腹皮行水消腫,甘草調和諸葯,共湊益氣疏肝,行氣調血,利水消腫之效。  加減:兼口苦頭痛,目赤,便秘等肝鬱化火症,宜加丹皮、梔子、草決明清肝瀉火通便;兼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合歡皮養血安神;浮腫甚加車前子、澤瀉利水消腫。 9.下肢水腫馬某,男,66歲。最近二個月雙腿逐漸水腫,先是從腳脖子開始慢慢向上發展至膝蓋,手一摁一個坑,下肢沉重無力。經檢查無心臟病、肝硬化,腎炎等疾病,脈弦細無力,舌淡苔白,小便利,余無它症。西醫利尿劑無效。辨證腎陽不足,陰水上泛。出方:真武湯合五苓散七付,一周後複診無效。再診出方濟生腎氣丸加減: 肉桂10g附子10g生熟地各30g山萸肉30g山藥30g茯苓50g澤瀉70g丹皮10g懷牛膝10g車前子30g益母草60g白茅根60g,七付,三診,腫退至膝下,效不更方,再七付,腫退至脛部,一周一個變化,又兩周原方續服,水腫消盡。 按:此案一診僅考慮見腫利水未注重病機,犯了和西醫一樣的錯誤,故無效。二診起溫陽補腎兼利水,很快就見效。桂附地黃溫補腎氣,從本入手是正治。益母草大量運用活血利尿,消退腿腫特效,我臨床常用,但是要注意用大量,小量無效10.治腎炎水腫玉米須30克,益母草30克,車前草15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每劑煎3次,將藥液混勻,倒入保溫杯中代茶飲。日1劑,至水腫消退為止。11.用「蒼牛防已湯」妙治水臌病 (肝硬化腹水)[組成] 蒼朮、白朮各30克,川懷牛膝各30克,防已、大腹皮各30克。[功能] 健脾、活血、行水。[主治] 水臌(肝硬化腹水)。[用法] 上方先用冷水浸泡2小時,浸透後煎煮。煎時以水淹沒全葯為度,細火煎煮二次,首煎50分鐘,二煎30分鐘,煎成後兩煎混勻總量以250毫升--300毫升為宜。一般分二次,飯後兩小時服用。如腹脹甚不能多進飲食,葯後腹滿加重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分四五次分服亦可,但須在一日內服完一劑。[方解] 方中以蒼朮、白朮補脾燥濕治其本,以川、懷牛膝益血活血,緩肝疏肝以利補脾;以防已、大腹皮行水利尿以其標。諸葯合用,共奏健脾活血利水之效。[按語] 方氏監證強調定位、定性,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論治體系(見於《辨證論治研究七講》一書),對臨床很有指導意義。對於本病的認識,頗為獨特。認為其病位在脾;病性為正虛邪實;病機為脾虛肝實,以致水飲內停,氣滯血瘀;治療主張標本同治,扶正祛邪;用藥精當,量大力專,收效頗著12.全方由柴胡15g,黃苓12g,人蔘(用党參15g代),法夏12g,炙甘草10g,生薑5片,大棗5枚,豬苓15g,澤瀉12g,白朮15g,雲苓20g,桂枝9g,當歸12g,熟地15g,川芎15g組成。以上16味,以水600~800毫升,文火煮至200毫升,飯後溫服。功能:解表退熱、調氣行水、益氣養血、活血祛淤。本方以外有餘邪,內停水濕,淤血互阻,毒邪壅滯為辨證要點。適應症有:浮腫、小便不利、口渴嘔惡、往來寒熱、身有微熱、胸脅苦滿、腹脹納少、血瘀疼痛、臟器腫大、血尿蛋白等慢性肝炎,肝硬化症,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過敏性紫癜的腎損害,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膀胱炎,腎結核,特發性水腫,血管性頭痛,眩暈,血管神經性水腫,經前期緊張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
推薦閱讀:

祛濕消水腫下半身減肥, 吃紅豆、薏米和燕麥粥的神奇功效
經方治療水腫二則 作者:毛德西
蝴蝶式瘦腿瑜伽 消除腿部水腫*
苓桂術甘湯臨床(咳喘、眩暈、水腫、鼻淵)
591639453com的文件夾【腎病、水腫、引火歸元、尿毒症、前列缐炎】

TAG:水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