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學時報杯獲獎圖書點評

獲獎圖書點評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416235750789205404.html科學時報,2008年4月16日

《追星》,上海文化出版社這是一位資深的科普工作者,在其最熟悉的領域中,面向公眾生動地介紹人類對天上星體之認識歷程的一部新作。與人類心中的道德律一樣,天上的星空,總是讓人類充滿好奇而希望認識的對象。而作者在這部著作中,以講述一個個富於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的方式,將讀者帶入星空,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在介紹了重要而基本的關於星體的知識的同時,融入了豐富的人文元素,以很有可讀性的文字,試圖讓讀者與作者一樣,理解人類認識自然的意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追星一族」。(劉兵)「火蝴蝶文叢」,科學出版社有幾個原本從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的學者,由於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在大眾傳媒上發表了許多闡釋科學的大眾文本,因而被認為是「科學文化人」(科學文人)。如今這幾個「科學文人」以「火蝴蝶」為名,集中推出了他們的最新文集,輯成了這套「火蝴蝶文叢」。每一本集子都充分體現了他們各自的個性、風格和文筆,確實值得他們的粉絲們和論敵們收藏、研究和批判。至於其他的讀者,看在這套書設計精美、價格公道、談的又是新潮思想的份上,也可考慮買上一套。(吳國盛)《科學是魔法嗎》,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我最先注意到的是這本書的書名。書名提出了一般人不會想的問題。以往的觀點是「魔法」被視為迷信、偽科學,與科學是對立的。書名吸引人,讓人不禁質疑會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從內容上看,有兩點比較重要:一個是從近代科學的形成討論了科學的血統。討論中發現,在近代科學的建立過程中,魔法、神秘主義、宗教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學血統本來就不是純潔的,實際上科學史的角度也可以旁證這個想法。比如說,開普勒,人們都認定他為天文學家,是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而實際上他是那個年代非常有名的星占學家。書中還表達了另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即使在今天,科學仍然有很多魔法的成分。恰好最近幾本書都從不同的側面指出了科學並不像我們以前描繪出來的形象——純潔、完備、理性、確定,科學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精確。我認為「即使今天,科學仍然帶著很多魔法色彩」這一說法是很有意義的。這本書有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科學,對科學有更好的理解,也能破除對科學的不必要的神秘感。(江曉原)《達爾文的夢幻池塘》,花城出版社越來越多的地球人開始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語言多樣性和社會制度多樣性對於人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具有反諷意義的是:多樣性往往存在於所謂的欠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地區。於是,荷蘭生物學家泰斯·戈爾德斯密特於1981年前往坦尚尼亞的維多利亞湖觀察和研究麗魚科魚類。他用一支生花妙筆記敘了魚類的習性,轉述了進化研究領域的許多科研成果,讓我們領略了非洲的風土人情,描寫了他在那裡生活與工作期間難以避免的文化衝突。這是一部幾乎是可以作為小說來讀的科普書。 (武夷山)《二十世紀中國科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一部200餘頁、不足20萬字的著作,何以能配得起「20世紀中國科學」這樣的大題目?董光璧在此書中給了我們答案。這位我國科學史界的名宿,一向以對紛繁的科學史的舉重若輕、慧眼獨具而著稱,屢屢以其匠心獨運的眼光,對歷史的事實作創新的剪裁,引導人們由此而對歷史脈絡有全新的把握。在此書中,董先生重點著墨於他所矚目的中國科學事業的三大轉變,即:由傳教士的科學輸入、洋務派官員的技術引進和覺悟了的知識分子的科學化運動演奏的「啟蒙三部曲」,所構成的從儒學到科學、從傳統到現代的心態轉變;從幾乎與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新中國建國以後等3個政治時期並行的我國科技體制從歐美模式到蘇聯模式的轉變;以及科技發展的動力從國防需求到經濟建設的轉變。這3個轉變,分別發生於我國科技的啟蒙時期、形成時期和發展時期,代表了科學在中國發生的思想過程、制度過程和社會過程,由此也簡約地勾勒出我國科技事業的宏觀軌跡。全書史論結合、理路清晰。用科學哲學的術語來表達,可稱之為一種成功的現代中國科學史的理性重建。這樣一種名家描述出的我們自己的心路和史路歷程,無疑有著特殊的傳播學和文化上的意義。(胡新和)《沒有我們的世界》,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一部極富創造力的博物學佳作,韋斯曼通篇採用「反事實條件句」(一種中國人不習慣的語言表達方式)闡述了我們人類與世界上其他萬物之間的關係。「反事實」,字面意思是假定的情況至少在歷史上和在當下並不是事實,對於這樣的造句、謀篇,人們容易斥之為幻想甚至無聊。但是,我要說的是,這是一種真正科學的表述方式,我們還記得牛頓第一定律的表述嗎?自然科學中每一條定律,實際上都與某種「反事實條件句」相聯繫。這部奇妙的著作,令人重新思索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角色。人類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神氣、厲害、不可或缺。(劉華傑)《詩經的科學解讀》,上海人民出版社孔子說「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涉及形而下與形而上兩個方面。可惜急功近利的現代人和現代教育在存在論和方法論上都忘記了這一教導。現存《詩經》的305篇中共492次提到動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多種自然現象(據胡淼)。胡淼的著作可以幫助人們重建《詩經》中動植物的「指稱」關係,讓我們在某種「實在論」的意義上更好地與祖先對話。當人們不了解「雎鳩」和「荇菜」時,如何能表明讀懂了「窈窕淑女」?「菁菁者莪,在彼中阿」中的「莪」到底指什麼植物?是蔞蒿還是播娘蒿?如果你在乎這些、想了解這些,那麼你有福了,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有趣讀物。書名實際上可以更貼切地叫做「詩經博物學」,博物學與科學只有部分交集。(劉華傑)《回望人類發明之路》,北京出版社本書以十幾萬字、百餘張圖的篇幅,簡明扼要而又不失深廣地向讀者展示了人類發明創造的恢弘畫卷:從製造工具到創造文字,從東方的輝煌到愛琴海的曙光,從近代科學到技術革命,從電氣時代到駕馭電子,從釋放核能到奔向太空……回顧人類發明之路,探究人類的創造智慧,使我們受到啟迪,也引發無盡的聯想。隨文的幾十條小貼士,言簡意賅,是全書的文眼,是畫龍點晴的箴言,也是作者智慧的結晶:「工具前進一小步,人類前進一大步」,「發明家個人的失敗造就了人類的成功」,「蓋里克以市長和科學家雙重身份邀請公眾觀賞科學實驗,也是一大發明」,「飛機的發明,使人類開始追求一種不能失敗的創新文化」……本書的不足是在生物技術領域的人類發明幾乎付之厥如。(王渝生)「薩頓科學史叢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一般讀者的心目中,薩頓的名頭或許並不那麼熟悉和響亮,這部「薩頓文叢」因而也不那麼易於引起關注。然而,這部文叢中所貫穿的歷史性主題,薩頓所追求的新人文主義理想,在當今時代卻得到不同凡響的回應,從而突顯出薩頓思想的歷史性和超越性力量。科學,只有在歷史的眼光中才能真正體現其底蘊和人文價值。而薩頓,正是這種視野的提倡者。經過他的艱辛努力,科學史確立起了自身的理論、方法和地位,成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學科,更確立起了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價值理想:還科學以歷史演變的本來面目,架起溝通科學與人文的橋樑。從回溯「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觀」到縝密的「科學的歷史研究」,從探索「科學的生命」到辨析「科學與新人文主義的淵源」,薩頓的科學史研究既致力於讓科學融入文化,更傾心和關注於新的人文精神和理想的重塑。薩頓的宏願或許未能如願,但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久遠的影響。能夠賦予自身的學術研究以如此的歷史負荷,今天或許不再多見,但卻依然值得景仰,尤其是當這一負荷已成為時代性的主題,為眾多的人們所反思和關注。薩頓的「橋樑」依然不失為解題方案中的一種選擇。(胡新和)「數學之旅」叢書,商務出版社本叢書由相對獨立而又有關聯的5本書組成,是一部分中等篇幅專題的通俗性數學史讀物。頭兩本《代數學》和《幾何學》分別從古代人類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認識入手,一直敘述到近世代數和高等幾何;第三本《概率論和統計學》敘述不確定性的數學科學和信息時代的統計學;第四本《數學和自然法則》著重於講自然法則的數學表述,是對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內容上的一大發展;最後一本《數》從計數談到數的概念和思想的演化推廣,而以無窮和圖靈機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十分引人入勝。可惜作者對中國古代演算法化、程序化和機械化的傳統數學思想方法在計算機時代的意義和價值認識不夠。這5本書都附有相同的大事年表和不同的術語表,這對於非數學專業的讀者是很有用的。(王渝生)《科學及其編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許多年前,查爾默斯以一本名為《科學究竟是什麼》的科學哲學導論性讀物,吸引了一大批科學哲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而在這本新譯成中文的《科學及其編造》中,作者進一步闡述了其科學哲學思想,用譯者的話來說,是「在傳統科學哲學的保守觀點和後現代主義、科學知識社會學激進觀點之間,探索某種折衷平衡的第三條道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像這樣的科學哲學著作也許略顯晦澀,但科學哲學對於科學觀的重要意義卻是無可置疑的。因此,即使作者在面對諸多新觀點新學之挑戰時,表現出一種略帶保守意味的立場,但此書仍然是反映了科學哲學研究新問題的一本有趣的著作。(劉兵)
推薦閱讀:

毛澤東點評過的十八位古代帝王
(420)客戶八字點評:身財兩停命局為富命
甲午日己巳時的男命(煒香點評)
《鴻雪集點評》序言之二

TAG:科學 | 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