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蘇軾
文/翟曉潔 蘇軾寫文章杜撰典故,而這篇文章還是他參加科舉所作的時政論文,結果,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知道後不僅不責怪,反而對他大加盛讚。 這並非民間傳說,而是正規史料中確鑿記載的。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三月,蘇軾和蘇轍在父親的帶領下,由家鄉四川眉山趕往都城開封,參加科舉考試。 經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五月三蘇抵達開封,寄宿於一間佛廟裡,全力備考。 當時進士科分為解試、省試、殿試三級,其中以省試最為關鍵。 首先,他們得參加禮部的解試,即當年七月的舉人考試。蘇軾、蘇轍兄弟小試牛刀,輕鬆闖關通過。 接下來,就進入了最重要的環節,即次年正月由禮部組織的省試。當年的考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請論述古代君王獎懲賞罰都本著忠厚寬大的原則。這個題目不太好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面,還得具備高超的理論水平與寫作技巧。 宋朝的科舉制度嚴格完備,為了防止考生與考官之間的利益交往、徇私舞弊,在考試結束試卷收齊之後,先要由辦事員將所有卷子登記在冊,然後由謄抄員全部重抄一邊,最後才把抄寫的試卷交考官評閱。這樣,考官拿到的卷子,不僅看不到考生的名字,也無法辨認筆跡。如此細緻繁瑣的制度設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考試的公平公正,也體現了朝廷對人才選拔的高度重視。這對我們今天的考試製度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考試主考官正是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大名鼎鼎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當他評閱試卷時,發現有一篇文章見解深邃、文筆質樸穩健,字裡行間隱隱透出一股大家風采,歐陽修對這篇青睞有加,還拿給其他同事細細傳閱了幾天。 他本來決定將此文列為第一名,可是轉念一想,這篇文章無論文體還是內容都自成一派,定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如果他將曾鞏定為第一,自己豈不是有徇私之嫌了?為了維護考試的客觀公正,歐陽修最後決定忍痛割愛,將這篇文章列為第二名。 發榜之後,歐陽修發現,他的學生曾鞏不是第二,那篇他極力推崇的文章作者並非曾鞏,而是四川眉山的小夥子蘇軾。別人考試都力求儘力做到最好,而蘇軾恰恰因為文章寫得太好,反而得了第二。這實在有些委屈。 省試通過後,接下來就要參加由皇帝宋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其實,當時的殿試基本上是等額複試,只是走個過場。蘇軾兄弟和其他三百多名舉子都順利通過,成為同科進士及第。那一年,蘇軾二十二歲,蘇轍只有十九歲。 考試結束了,可是考官歐陽修對蘇軾的文章還有一點疑惑,在那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上古堯帝時代,司法官皋陶三次要判一個罪犯死刑,堯帝三次赦免了他。因此天下人都懼怕皋陶執法的嚴厲,而喜歡堯帝用刑的寬仁。 史書記載,皋陶是舜帝任用的司法官,後來還被大禹推薦為繼承人。怎麼在蘇軾的筆下做了堯帝的法官?還有,這個三殺三宥的故事又是哪來的? 歐陽修逮到機會就問蘇軾:「你文中的那個典故出自哪本書?」 蘇軾順口回答:「在《三國志》孔融的故事裡。」 歐陽修回家將《三國志》中關於孔融的章節全部仔細讀了一遍,卻沒有找到這個典故。第二天,他找到蘇軾,又窮根究底地請教這個問題。 蘇軾眼看瞞不過去,這才實話實說:「這個典故是我自己杜撰的,我想當年曹操滅掉袁紹,將袁紹的媳婦賞給自己的兒子。孔融對此非常不滿,他說,當年武王伐紂,就將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賞給了周公。曹操忙問這事出自哪個典故。孔融回答,想當然了,今天能發生這樣荒唐的事,古時肯定也有唄。我想堯帝為人寬厚仁愛,司法官又非常嚴格,所以也想當然地以為,肯定會發生這樣的事吧!」 歐陽修聽完蘇軾的解釋不僅不生氣,反而非常欣賞。後來,他時常對別人提及此事,說:「蘇軾這個人真是善於運用知識,把書讀活了,以後寫文章肯定獨步天下。」 他還開懷地說:「讀蘇軾的文章,我身上不禁直冒汗,真是感覺後生可畏,我很高興。我要避開一條路,好讓他出人頭地。」 他還對自己的兒子說:「再過三十年後,不會再有人提到我的名字。」 很多年後,蘇軾貶官黃州時,曾坦言自己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他早年所寫的議論文,有不少是為了應試而進行的模擬訓練,如《儒者可與守成論》、《物不可以苟合論》等,這些都是往屆科考的試題。儘管成名之後,他做了大量隨心恣睢、浩瀚如海的詩文,但年少時的蘇軾也跟現在的我們一樣,將絕不部分的學習精力都投入到舉業中去。他很清楚,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必須全力完成的任務,而他想要步入仕途,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拿到進士及第這個敲門磚。 蘇軾一舉成名,順利地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這自然因為他善於讀書、目標清晰、活學活用,但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他有幸遇到了一個欣賞並提拔他的老師。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讀到了蘇軾的聰穎靈動,更瞻仰了歐陽修的大將之風,當時的朝廷有這樣善於發掘後進、獎掖後生的官員,真是朝廷之福。 關於蘇家兄弟參加科舉,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小故事,也很有意思。 話說,聲名大噪的蘇家天才兄弟就要參加科舉了。可是,就在這節骨眼上,蘇轍生病了。眼看著考試之期日益臨近,蘇轍卻病得爬不起來。 有人坐不住了,這人不是老爹蘇洵,而是宰相韓琦。 他跑去跟宋仁宗說:「今年的考生中,蘇家兄弟是奪冠熱門,現在蘇轍生病了,如果這兄弟兩有一個不能參加考試,那這次科舉就毫無意義了。」 仁宗也急了:「那,那,那可怎麼辦呢?」 韓琦回答:「要不把考試推後一個月,讓蘇轍有充足的時間養好身體,參加考試。如何?」 仁宗立馬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禮部下通知:由於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今年進士考試推遲一個月舉行,請知悉。 一個月後,蘇轍痊癒,如約參加了考試。 誰知,考試那天又有狀況發生。 主考官發現,這一屆考生人數比原先計劃的少了三分之一,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大家知道蘇家兄弟今年要參加考試,大家不願意做炮灰,很多人臨陣脫逃。那些沒有逃的人都說:反正有了二蘇,今年科舉對大家來說,不過是重在參與了。
推薦閱讀:
※古裝美女素材之【俠骨柔情】
※免摳花瓣PNG素材
※新年素材【flash素材】
※【精美瀑布圖片大彙集】〖gif素材〗
※【免摳PNG素材】PNG各種漂浮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