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點兒英國歷史》系列 第四十八篇:日不落帝國
英國最「輝煌」的時期是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那時候英國終於成為大英帝國,且取代西班牙成為了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成為大英帝國需要幾個條件,土地、人口、經濟和話語權。
關於英國如何搶佔北美殖民地又如何失去美國的故事請參看本系列第四十四章。
雖然美國獨立了,但在美洲還有加拿大和加勒比海沿岸那些國家;何況,又在1788年得到了廣袤的澳大利亞、1840年擄獲紐西蘭。和當初北美的印第安人一樣,大洋洲的土著在此過程中因為戰爭和疾病損失大半。
再加上之前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整個大英帝國鼎盛之時,其擁有佔全球陸地面積20%的領土,以及約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現在說經濟。
一般理論認為,工業革命是促使英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此後英國的生產和貿易規模都迅速擴大,為資本積累和整個社會的經濟繁榮創造了條件。而著名的經濟歷史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認為,技術革新和工業發展本來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而令之產生的原因是一個合理的經濟組織。在這個合理的經濟組織下,「個人必須受誘因驅使,而從事合乎社會需要的活動,某種機制必須被設計,來促使社會與私人報酬率趨近。」(《西方世界的興起》)。
如果你一直在跟我們一起了解英國歷史就會發現,在不斷發生的歷史事件推動下,英國社會愈來愈發展成這種合理的經濟組織,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肥沃土壤。
還是拿上一篇說到的專利權為例。由於專利權的存在,促進更多人願意去探索、發明、革新,從而也能得到研究成果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利益。
誠然,在那個時候的英國,由於資本的原因,並非所有人都能從經濟發展中得到很多利益。大部分國民被大工業化進程「驅」入工廠,家庭開始遷徙,城鄉發生巨大變化,英國成為世界大工廠。
這時候,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經濟自由主義」登上舞台。國際貿易空前繁榮,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此時的英國在與獨立之後的美國貿易往來中發現,即使不擁有殖民地的直接統治權,貿易依舊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在19世紀中期,英國授予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的自治權利。
(森林資源豐富的加拿大主打木材貿易)
而說到英國的經濟騰飛,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黑奴貿易。還記不記得,從伊麗莎白一世時代起,英國就已經有商人發現了黑奴貿易的巨大利益。而據統計,到18世紀末為止,從黑奴貿易中獲利最多的三個國家是葡萄牙、英國和法國。有的經濟學家研究說英國進行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本來源於黑奴貿易,但也有很多經濟學家駁斥這個觀點,說黑奴貿易的利潤還不足英國在產業革命時期整個投入資本的5%。不管如何,值得慶幸的是,在各種反抗和社會進步的作用下,英國終於在1807年宣布廢除了奴隸貿易,並也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終於在19世紀中英國在全球範圍內消滅了奴隸貿易。
1876年,當時的首相迪斯雷利,通過一系列高明的公關活動,使維多利亞女王有幸加冕為「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即使維多利亞女王從來未曾到過印度。
有朋友會問了,為什麼非要做這個印度女皇,難道以英國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殖民地印度來的「有面兒」?
要注意,維多利亞只是英國女王,並非女皇。而英國歷代君主也都是國王,而非皇帝。再縱觀整個歐洲,18世紀以後稱為皇帝的屈指可數。皇帝這個詞被第一次使用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君主屋大維,他擁有奧古斯都凱撒大帝的稱號。所以,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沙俄)的君主可以稱為「皇帝」。比如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他是奧地利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因為他同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至於毫無皇室血統的拿破崙,據說是因為法國在大革命後自視為羅馬共和國的再世,這個就不去評論了。
再說回那時候的英國,一般來講,有利之後人就求名,既然國家已經是世界最強,那麼君主怎麼也得是個皇帝吧。奈何無論如何逐本溯源,英國王室也跟羅馬帝國扯不上關係。但是印度有個悠久的帝國啊,莫卧兒!
1857年印度爆發了農民起義,內戰結束後,維多利亞女王堅持要東印度公司把權力移交給國家。之後能幹的首相上場,一系列事件之後,我們的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
至此,大英帝國正式成立。
(1886年)
下期介紹:值得濃墨一筆的維多利亞女皇
推薦閱讀:
※發源於麥地那的阿拉伯帝國|西行文化
※他因《黑客帝國》火遍全球 身家億萬卻活成乞丐
※TVB影視帝國輝煌不再? 追憶那些經典TVB劇
※蘇俄黑幫帝國
※滿清帝國十皇帝彩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