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會說話:當好自己的保健醫生【三】
第三章 潛伏在經絡上的疾病
人體內外表裡是一個統一體,內部的疾病可以從外部反映出來,臟腑的異常可以表露於經絡。也可以說,臟腑的疾病常常潛伏於經絡
第一節 三焦經 (1)人體內外表裡是一個統一體,內部的疾病可以從外部反映出來,臟腑的異常可以表露於經絡。也可以說,臟腑的疾病常常潛伏於經絡。這經就是神經,這絡就是一段神經流通的管轄區。經起主導作用,經通絡必通,經塞絡必塞。從醫理上講,神經不會再生,而是取決於一個「通」字。各種病症都是經不通絡區產生的反應。所以說,局部的病變和整體的疾患皆可互為影響,疾病的信息能夠互相溝通。了解潛伏在經絡上的疾病,是為了更好地懂得自己的身體發給我們的信號,讓人體自身發揮預警的作用。這樣我們才能應用經絡克服滯留在我們體內的疾病,保養好我們自己,使我們成為健康的主宰。春天來臨,詩人綠野與十幾位文友一起去郊外春遊,同坐在一輛麵包車上。可能是山路不平,車顛簸得很厲害,同行的一位寫散文的女孩突然腰痛得坐不住了,大家趕緊叫司機把車停下。這位女士曾因腰椎三度滑脫,今天突然舊病複發,急得大家不知所措,紛紛把目光投向綠野。綠野不僅詩寫得好,而且書也看得很雜,對中醫知識也懂得不少,尤其對經絡,很有一番研究。用什麼經絡穴位能通到腰椎去呢?突然,《難經》當中的一句話「三焦,己氣之別使」在他腦中一閃:元氣乃命門所發,而命穴正在腰椎位置。當下他取三焦經的原穴「陽池」並在其周圍尋找痛點,去除隱藏在這裡的疾病。在兩個手背找最痛點進行按揉,過了幾分鐘,她的腰就一點也不痛了。綠野說這種手法只是應急,並不能除根。但那天,這小小的三焦卻了了大家的後顧之憂,可以盡興遊玩了。這件事給那位女孩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她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其實,人的身體在這邊生出病來,身體的那邊已經知道了,這真是神奇的事情呀,回來後,她感慨萬端,還專門為這事寫了一篇文章。我們通常說「五臟六腑」,五臟大家都知道:心、肝、脾、肺、腎。那麼五臟之外的六腑是什麼呢?這就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我們的五臟六腑都像一個容器,且時滿時空,就像我們的胃腸,被食物填滿又排空,周而復始。三焦就是裝載全部臟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個人的體腔。古人將三焦分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司心肺,中焦司脾胃,下焦司腎、膀胱、大小腸。
第一節 三焦經 (2)一、三焦的功用和分布那麼,三焦有什麼功能呢?它就像是一支軍隊的統帥、一部電影的導演、一個工程的總指揮、一個協會的主席。它使得各個臟腑間能夠相互合作,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對於它的具體形狀,從古至今就爭論不休,現代有的醫家將它與淋巴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組織間隙、微循環等劃在一起,但三焦的實際功用遠不止這些。簡而言之,三焦有兩大主要功用--1.通調水道。《內經·靈樞篇》上說:「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可見,三焦是負責通調水道的,如果三焦發生病變,就會肚中有氣小便不暢。2.運化水谷。明代醫典《醫學發明》中說:「水谷往來,皆待此以通達。」「焦」通「憔」,乃引火之物,有火才可腐熟食物。三焦之功能如此強大,理應在治療上屢建奇功,但實際遠非如此,因為大多數醫生對三焦的概念、功用模糊不明,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真諦,只是停留在對傳統醫學注釋的淺顯理解上。〖TP圖二.tif,BP〗讓我們看一下三焦的分布路線,這有助於了解它與疾病的關係,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還有肩部和側頭部。它的循行路線是:從無名指末端開始,沿上肢外側中心線行至肩,在第七頸椎處交會,向前進入缺盆,絡於心包,通過膈肌。其支脈從胸上行,出於缺盆,上走頸外側,從耳下繞到耳後,經耳上角,然後屈曲向下到面頰,直達眼眶之下。另一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於面部,到達外眼角。可以這樣說,三焦經就是手臂外側靠無名指那一條線,它也叫「耳脈」,因為這條經繞著耳朵轉一大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說是通治了,比如耳聾、耳鳴、耳痛都可刺激這個穴位,大有緩解之效。敲的時候也是必須有酸痛的感覺才行,這樣,不僅能調節全身體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目痛、咽喉痛、出汗等身體不適之症。
第一節 三焦經 (3)
三焦經的終止點叫絲竹空,正好在我們長魚尾紋的地方。很多女孩這裡最易長斑,所以刺激三焦經可以防止長斑和魚尾紋。這條經從脖子側後方下行至肩膀小腸經的前面,所以還可以和小腸經合治肩膀痛。三焦保健還治療頸部淋巴結炎、甲狀腺腫等頸部疾病。由於順肩膀而下行到臂後側,所以又可治療肩周炎。此外,還有很多病痛潛在三焦經上,只要你發現了身體上這個無言的密碼,對它進行正確的應用,就會起到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呢!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掐支溝穴可以治脅痛岔氣,掐液門穴可以治口乾咽痛。王菲是一個一緊張就胸悶的女孩,她平時看書、看報、看電視,都會莫名地胸悶憋氣。厲害的時候,胸口就像上了鐵箍,喘息不得。經過西醫多少次體檢也沒查出一點毛病,都認為她是神經太緊張了!有一次,她與朋友玩撲克,朋友無意用拳頭捶了她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玩笑之舉,她卻痛得不得了,捂著肩膀直叫疼:「輕點成嗎,昨天的武俠片看出門道來了,想在我身上練點穴不成!」其實對方根本沒用力,大家也覺得她大驚小怪,不就敲了一下胳膊嘛,哪至於這樣?可看她又不像是故作姿態。那朋友覺得奇了,因為她父親是一個中醫,略懂一些經絡,她覺得王菲的三焦經上肯定隱藏著什麼疾病,暗裡決定要給她治一治,於是又用手按了按她的傷處,她疼得直咧嘴,但接著又樂了:「好姐姐,你真神了!剛才還胸悶得很,經你這一打,倒痛快了。」邊說邊自己按摩起被敲疼的那塊肌肉,胸悶很快就完全消失了。二、三焦經的保養三焦經既然這麼神奇,我們該怎麼應用它進行保健呢?第一,循經按揉或敲擊。三焦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東西,我們怎麼理解三焦經呢?其實,三焦經所治的這些病基本上都是經絡循行所過的地方的一些病。三焦經是主樞,是門軸,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還是裡面的東西要出來,都得經過門,都得轉門軸,所以三焦經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我們在應用三焦經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時間問題。什麼時候揉三焦經最好呢?三焦經的氣血在亥時達到頂峰,也就是晚上9點~11點,這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人都會犯困,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按揉三焦經,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第二,重點穴位的按揉。三焦經在針灸臨床上的應用一般以治療發熱、外感風寒或者面癱以及耳聾耳鳴等比較常見。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不及臨床上那麼多和廣,大家只要掌握常用的幾個重點穴位,如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等就可以了。當然了,學習經絡可深可淺,雖不能登堂入室去探寶,咱們順藤摸瓜去摘些果子,總能得到收穫。請注意觀察一下你出現癥狀的位置,看它是發生在哪條經絡循行的路線上,你只要刺激這條經絡上的相關穴位,就能改善你的癥狀。
第二節 膀胱經 (1)在秋冬交替之際,趙阿姨最愛犯感冒,一犯就是好幾天,有時一星期也好不了。這時,她全身上下最明顯的癥狀是打噴嚏,流鼻水,好不難受。嚴重時喉嚨痛,說話聲音沙啞,有時還出現後腦的脹痛和後頸酸痛。好在她同事的丈夫是個中醫,有一天告訴她一個絕招,讓她在膀胱經上按摩和刮痧。這方法還真奏效,按趙姨的話說,「真是立竿見影,不一會兒就感覺清爽很多」。膀胱經至關重要,它是查看體內淤積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臂下殷門穴至委中穴這段,若此處暢通,則癌症難成,惡疾不生。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內眼角的睛明穴,止於足小趾尖的至陰穴,循行經過頭、頸、背部、腿、足部,左右對稱,每側67個穴位,是十四經中穴位最多的一條經。共有一條主線,三條分支。經脈循行: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內眼角的睛明穴,上前額在頭頂交會。頭頂部的支脈:從頭頂到達耳上角。頭頂的直行的經脈:從頭頂入里聯絡於腦,會出來分開向下行於頸後,沿著肩胛骨內側,挾著脊柱,直抵腰際,從脊柱兩旁肌肉進入體腔,聯絡於腎,屬於膀胱的範疇。〖TP圖三.tif,BP#〗腰部的支脈:向下通過臀部,進入窩中。後項的支脈:通過肩胛骨的內緣直下,經過臀部向下行,沿大腿後外側,與腰部下來的支脈會合於腘窩中,從此向下經過小腿後側。出外踝的後面,沿著第五跖骨至小趾外側端,與足少陰腎經相接。
第二節 膀胱經 (2)《黃帝內經》上這樣說:膀胱經有問題的人會發冷,穿厚衣服也覺得寒冷,而且流鼻涕,頭痛,項背疼痛僵硬;眼珠疼痛得好像要掉出來,頸項好像被人拉拔一樣難受,腰疼痛得好像要折斷一樣,膝彎部位好像結紮一樣不能彎曲,小腿肚也疼得像撕裂一樣,股關節屈伸不靈活;癲癇、狂證、痔瘡都發作了;而膀胱經所經過的部位都會疼痛。膀胱經大部在背後,一般情況下自己摸不著。所以,你只能找一個類似擀麵杖的東西放在背部,上下滾動以刺激相關腧穴,疏通經氣,同時還能對整個背部的肌肉等軟組織進行放鬆。當然,在背部脊柱兩旁進行走罐是最好的,這對感冒、失眠、背部酸痛療效甚好。尤其是失眠,效果更為明顯。還有頭部,循經進行輕揉或者用手像梳頭似的進行刺激,對頭昏腦漲都可緩解。光對背部和頭部按揉梳理不行,還要對腿部的循行進行按揉才行,因為膀胱經的循行深層解剖有坐骨神經,所以沿經進行按揉(當然要加力,因為大腿的肌肉很豐厚),坐骨神經痛和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癥狀,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緩解。有一個女孩,才有八九歲的樣子,有一天突然發燒、咳嗽、咯黃痰,在西醫那裡打針輸液都不管用,家長很著急,請了一個中醫來看。中醫發現那小孩很奇怪,她咳嗽時,家長幫她拍背,她老躲開。於是他撩起孩子後背的衣服一看,在右側膀胱經的肺腧穴上鼓出來一個小結節,一碰那小結節,她就疼得又躲又叫。後來中醫就幫她推後背的膀胱經,推得後背微微發紅、身體微微出汗後,再按揉那小結節,先輕後重,直到把它揉開。第二天,小孩燒退了,咳嗽也輕了。最後中醫囑咐她喝粥調理,注意保暖和休息,幾天後她就痊癒了。膀胱經既然這麼重要,那什麼時候刺激膀胱經最好呢?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申時最旺,即下午3點~5點,這時如果能按摩一下,把氣血給疏通了,對人體的保健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節 心經 (1)趙嬸從小就有一個毛病,就是一遇到大事兒,心裡就發慌,嚴重時會達到昏厥的狀態。這對她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一天,趙嬸剛從農貿市場買菜回來,遇見了一夥剛從學校放學回來的學生。其中一個是鄰居老白的孩子。這孩子告訴她,她那個不省心的兒子又跟同學打架了,而且把人家打壞了。趙嬸聽了這話,愣怔一瞬,立刻覺得天旋地轉起來。伴隨著心慌與噁心的感覺,一下進入半休克狀態。這可把周圍的人嚇壞了,這時過來一個人,在她手心的一個穴位上按掐了一會兒,這是個通往心經的穴位,不到兩分鐘趙嬸便蘇醒過來。等眾人將她攙回家後,兒子也回來了。其實她兒子並沒有跟人打架,只是那個不知情的鄰居的兒子誤傳而已。現在咱們來談談心經,這條經絡穴位很少,但價值很大。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後緣,屬於心,而中醫講「心主神」,「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精神」。比如失眠在中醫上講就是「心神不守」,也就是說神本來到了晚上該上床休息了,但是它一直停不下腳來,還在外面跑,你說它能睡著才怪呢。手少陰心經:從心中開始,出來屬於心臟的系帶(心系),下過膈肌,絡於小腸。上行支脈:從心臟的系帶向上,挾食道旁,聯結於眼與腦相連的系帶。外行主幹:從心繫上行至肺,向下出於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走手太陰、手厥陰之後,向下到肘內,沿前臂內側後緣,到腕後豌豆骨部進入手掌內後邊,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接手太陽小腸經。心經異常說明什麼呢?中醫典籍里說,心經異常的人會出現胸悶、疼痛、咽干、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陰面靠小指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等癥狀。所以,循經按揉心經上的穴位可以放鬆上臂肌肉,疏通本經的經氣,點揉和彈撥重點穴位還可以預防冠心病、肺心病。此外,如有頸椎病壓迫神經所導致的上肢麻木,困擾人的失眠等,按揉此處也能得到改善。
第三節 心經 (2)
正常的敲心經感覺是,敲小臂時有酸痛感,敲大臂時有電麻感。只要有這樣的感覺,就會有明顯的效果。手心上有兩個重要的穴位值得一提,第一個叫勞宮穴。為什麼叫勞宮穴呢,就是勞累了以後到宮殿里去休息。這是一個補養心臟的穴位,且補養的速度極快。有一天,有一個病人請人為他刮痧,刮著刮著,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噁心,隨即就進入了半休克狀態,他家裡的人慌作一團。幸虧刮痧者懂得一些經絡,連忙掐按他的勞宮穴,不到兩分鐘他便醒過來,並對刮痧者說,他有一種像是睡了三個小時的舒服感覺,一下子就又有了精神。勞宮穴的功效還遠遠不止這些。參加面試或者是在其他重要的場合,有的人會緊張得手心出汗、心跳過速,這時你不妨按按勞宮穴。轉瞬間,你就會找回從容鎮定的感覺。在心經上,有些穴位是專病專穴,是其他的穴位無法取代的。比如說處於腕橫紋上10厘米處的郄門穴,它對於防治心絞痛療效神奇。〖TP圖四.tif,BP〗有一年冬天,天氣較冷,有一個小男孩急慌慌地來敲一位老中醫家的大門,說他的奶奶突然坐在地上起不來了。老中醫趕過去一看,只見80多歲的劉大娘臉色煞白,頭上大汗淋漓,右手捂著胸口,斜靠在牆角的地上,話都說不出來了。見此情形,老中醫料定是她的心絞痛犯了,便左手按住她的郄門穴,右手攥住她的左手掌進行順時針旋轉。一分鐘的光景,劉大娘長出一口氣,四肢也由冰涼逐漸轉暖;過了幾分鐘,老中醫扶著老人上床休息,此時她已談笑風生,說中醫按住她的穴位時,她感到有一股熱流由左臂湧入前胸,心裡立即不再發緊,一下子鬆綁了。郄門穴穴位較深,自己按摩時可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住此穴,同時左手腕做順時針旋轉。這時此穴就會有較為明顯的感覺。再一點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等到發病時才想起去按摩,有道是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那時你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還是平日就揉一揉,這樣才能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另外,在心經上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是天泉,天泉在腋窩頂點,當上臂外展時,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即是此穴。天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於防治三個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預防治療及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還可以用於心絞痛發病時的輔助治療。主要的操作都是彈撥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點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點酸脹等感覺為止,然後向旁邊撥動,注意撥動時手指的力不要減。一般會有麻感順著手臂向下傳導直到手指。最後,我們要明白按揉心經的最好時間在午時,即11點~13點,因為在這個時間裡心經最旺,這個時候人的陽氣達到最盛,然後就開始向陰轉化,陰氣開始上升。
第四節 脾經 (1)汪先生是某公司員工,體檢沒有什麼大毛病,也比較能吃,但是胃不太好,冬天會有胃的反應,關鍵是人比較消瘦,怎麼吃都不能結實增重,還有一個問題是他大便不暢,這使他心裡非常焦急。另外,在公司上班經常午飯、晚飯都在外吃,油水肯定沒有家裡乾淨,這也是他患胃病與大便不暢的一個原因。有一天他問醫生:「如何養胃,如何才能使大便通暢起來?」醫生說:「生棗通氣能便,干棗養氣通便,平時你要多吃這些東西。除此之外,你還要按摩脾經上的陰陵泉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這樣你的腸胃很快就會通暢起來。」汪先生聽從了醫生的叮囑,不幾天他便乾的毛病就好了,飯量增多,人也漸漸胖起來。脾胃是人體的能量之源頭,脾胃不好,和家電沒電啥都不幹了一樣!脾胃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體電能就乏,電壓低。很多費電的器官都要省電,導致代謝減慢,工作效率降低或乾脆臨時停工,這樣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還可以用蓄電池的能源,透支肝火,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就出來了。由此看來,養好後天的脾胃(發電廠)有多麼重要!〖TP圖五.tif,BP〗脾經是陰經,跟臟腑聯繫最密切,而當其不通(氣血異常)時,人的身體的大腳趾內側、腳內緣、小腿、膝蓋或者大腿內側、腹股溝等經絡路線上會出現發冷、酸、脹、麻、疼痛等不適感。因為脾跟血液相關,所以脾虛經常會引起小腹、腹股溝、大腿內側等部位放射性痛。趙二是一個生意人,本來就有病,可還是每日應酬不斷。有一天,隔壁的張大夫到了他家,只見他弓著身子,跪卧在沙發上,用拳頭頂著腹部,已經是滿頭大汗了。他這患的是急性胰腺炎。大概摸了一下他的脈,浮大而不空,急滑而不亂,斷無出血的危險徵兆,於是張大夫心裡才稍稍平靜了些。取出一寸毫針,在他按痛明顯的左脾腧(膀胱經穴)、右膽腧刺入捻轉。一分鐘後趙二長出了一口氣,直起腰,正坐在沙發上,仍然用拳頭頂著腹部,有氣無力地說了聲:「後背好點了。」大夫蹲下身,隔著睡褲,在他脾經的地機穴用力點掐了一下,他疼得大叫:「我的大夫啊,輕一點,老弟有些受不了了!」大夫笑著說道:「這叫引血下行,你現在肚子還疼嗎?」趙二按按肚子,笑了:「哎,是好多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第四節 脾經 (2)張大夫反覆按揉脾經「陰陵泉」到「商丘」這一段,將最痛點的痛分散到其他幾個穴位,揉了足有20分鐘,小腿上脾經的穴位都不痛了,這時這位老弟已經坐直了身子,和張大夫開起了玩笑。「老兄,你這變戲法呢,我這疼都哪兒去了?」大夫開玩笑地說:「你去問問你身上的脾經吧,它才是治你病的大夫呢。」趙二說:「什麼脾經不脾經,咱不知道。我就相信你這個大夫。我還以為我今天不會活著出去了,這一下我又能陪我的客戶打麻將了。」張大夫說:「這人身上的脾經需要你好好養著呢,你天天喝酒那可不行。」趙二說:「老兄,你是不知道,我們生意人最辛苦,每張訂單都是在酒桌上籤的呀。」此時,趙二有說有笑,已經看不出絲毫髮病的跡象了。俗話說「十人九胃」,人人的脾胃都免不了生病,那麼如何使用人體的脾經來保健呢?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尤其是少吃油膩的食物,這樣能保證脾經不超負荷運轉,禮尚往來,它也會回報你以健康的身體。其次,思則氣結,思傷脾。思慮過度連累了脾,會使其方寸大亂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這時人的身體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鬱悶不舒、胃部疼痛等現象,正所謂「思慮傷脾還不悔,最終消得人憔悴」。這時除了注意調整情緒,還要每天花幾分鐘時間按摩幾下重點穴位,這樣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江明明是一位高中生,在縣城的一所中學就讀,他年紀輕輕就落下一個毛病,就是時時鬧胃痛,吃了不少葯,受了不少罪,但也沒有治好。某日,一位來自中醫世家的同學告訴他掐虎口(合谷)。這位同學又說:「合谷穴屬於十二經絡中的手陽明大腸經,與脾經相通,按中醫理論,胃痛可以按壓合谷,我小的時候腸胃不好,父親這辦法也常用在我身上。」江明明起初不信,後來實在疼得沒辦法,試著掐了掐,大約十分鐘左右就不疼了。從這以後,他有事沒事,想起就掐掐(沒定時定量),從那以後就很少犯這個毛病了。現在兩年過去了,他胃痛的毛病再沒犯過。可見這經絡的神奇!那什麼時候按揉脾經最好呢?脾經旺在巳時,即上午9點~11點,人體的陽氣正處於上升期,這時疏通脾經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陰陽的作用。小貼士:腹脹、食慾不佳找太白從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也屬土。太白在腳的內側,大腳趾骨節後下方凹陷處,腳背腳底交界的地方。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可以補脾,對脾虛症例如全身乏力、食慾不佳、腹脹、大便稀等臟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亦可以補後天之本,使你的體質增強。
第五節 肺經 (1)冬天到了,氣候寒冷了,張老漢的老毛病咳嗽又找上門來了。其實,咳嗽本不是壞事,它是身體的一種自然保護。通過咳嗽,可以排出肺中痰濁,但久咳就要傷肺了,要及早治療。張先生咳嗽已經半月了,他實在挨不下去了,便到鄰村的藥店里抓藥。一出村,碰上了本村的「土醫」老劉,老劉說:「這麼一點小事,還用花錢買葯?」說著,讓他遞過胳膊來,在他的太淵穴與孔最穴之間揉捏了幾分鐘,張老漢的咳嗽癥狀就神奇般地減輕了。張老漢驚奇地說:「人說你有本事,你還真有一些本事呀。」「土醫」說:「不是我有本事,是你的手腕上的穴道有本事,你得的咳嗽病,它早就知道了。」說完,兩人相隨著一道回了村。中醫講經絡,總是離不開手太陰肺經的,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與肺經聯繫在一起的。人的氣血在夜裡寅時開始衝擊肺經,所以此時若出現癥狀,我們通常要考慮到肺是不是有問題。有一個先生,每到冬季總是在凌晨燥熱出汗,白天也冷得不行。一位中醫診斷為風寒束表,心火內盛,是典型的「冰包火」。但其發病的根源是肺氣不足,無力助心火以驅散風寒,必借寅時肺經氣盛才能發汗解表。於是,中醫給他開了一副益氣湯補胃,將他的老病去掉了。《內經》上說肺是「相傅之官」,就是宰相,相當於總理。可見其地位之重要。可是在實際治療應用方面,大多數人對肺經重視得並不夠,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其實肺經的功效是很大的,它上可疏解肝經的鬱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豈是一個咳喘可以代表了的?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是由肺經直接引發,多是其他臟腑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行;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就見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濕蘊肺」,健脾祛濕最好。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那就趕走膀胱經的寒氣吧。通常咳喘的病總是遷延,其實多是因見肺治肺,有痰化痰,宣來降去,不治根本的結果。
第五節 肺經 (2)《內經》上說:「諸氣者,皆屬於肺。」這真是金玉良言,這是說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內經》中還說:「肺主宣發肅降,肺是水上之源,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郁,皆屬於肺,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奄體合皮毛,在竅為鬼。」古人不但給我們講述了肺的功效,還告訴了我們具體的治療辦法。倘若你憂鬱很久了,鬱結之氣難以排解,從哪裡宣發呀?有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婦女,與她的老伴生氣吵嘴,又遭遇風寒,造成脅肋疼痛,醫院給她開了舒肝止痛丸,可是吃完葯脅痛不但沒好,還咳嗽上了。有一位老中醫用取嚏法,她連打了十來個噴嚏,頭部微微出了些汗,脅肋的疼痛當時就減輕了。老中醫說:「既然有了咳嗽癥狀,就吃點通宣理肺丸將痰排出才好。」於是她先後吃了4顆通宣理肺丸。只一天的工夫,咳嗽、脅痛就都治癒了。其實,肺經的功用不止這些,因為它和肺、大腸、喉嚨等器官的聯繫相當密切,只有保證了肺經的暢通,這些相關器官的功能才能得到保證。肺經不通時,人的身體會出現以下這些毛病,這尤其要引起我們的注意。(1)外經病:沿肺經循行路線上的麻木、疼痛、發冷、酸脹等異常感覺,一般出現在鎖骨窩、上臂、前臂內側上緣。(2)臟腑病:本經經氣異常會出現胸悶、咳嗽、氣喘、氣短、心煩不安等癥狀;又因為肺與口鼻相通,其癥狀是鼻塞、感冒、流涕等。手臂陰面靠拇指的那條線就是肺經,平時敲稍有酸痛感。如果某一天你敲它,發現酸痛難忍,那是肺經在說話了,它要告訴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要加強敲,一天多敲幾次,有時間就敲肺經,直到沒有酸痛難忍的感覺了,就說明肺經已經幫你把感冒病菌除掉了。(3)皮膚病:由於肺經與皮膚的聯繫,肺經經氣異常也會導致皮膚的改變:過敏性皮膚病、色斑、無光澤等。
第五節 肺經 (3)
肺經上有幾個穴位尤其要注意,它們可是肺臟健康的晴雨表。這個晴雨表就是--中府穴、尺澤穴和孔最穴。〖TP圖六.tif,BP#〗中府穴是肺的募穴,位於鎖骨下窩下一寸,距正中線六寸(夾緊上肢時,大約與腋下對齊)的地方,即肺臟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肺的情況都能從這裡反映出來。那些咳嗽、氣喘、胸痛的肺結核和支氣管哮喘的人,按摩中府穴對克服這些癥狀有很大的療效。又因為此穴是手、足太陰之會,故又能健脾,治療腹脹、肩背痛等病。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議不要使太大的勁,稍稍施力按揉1~2分鐘就行。曾經有一位喜歡健身的先生因為練擴胸拉傷了肌肉,選的就是中府穴,因為求「效」心切,用力過大,結果第二天他更疼了。當時醫生考慮刺激這個穴位並不是鎮痛,而是要加快他身體自我恢復的過程,結果卻適得其反。尺澤穴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處,這個肌腱在曲肘時很明顯。尺澤穴與大腸經的曲澤穴位置相近,有瀉熱的作用。很多病症,如咳嗽、氣喘、咳血、潮熱、胸部脹滿及咽喉腫痛,都在這裡有所反映。另外,尺澤穴跟肱肌腱相近,而肱二頭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也可以用來治療肘關節痙攣。注意:此處按壓力度要大,才能有好的效果。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橈側(大拇指方向),在尺澤與太淵(腕部動脈搏動處)聯機上,腕橫紋上七寸(手腕至肘共十二寸,按比例取穴)。孔最是手太陰肺經的郄穴。郄穴一般主治急症,急性出血性疾病的病人都在陰經的郄穴上有反映。根據肺經的循行,按摩本穴除了可以瀉肺熱,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癥狀外,對咳血、痔瘡出血也有作用。我們光弄明白肺經的穴位還不行,要緊的是要掌握按摩肺經的最佳時間:肺經的經氣旺在寅時,即在早上3點~5點,這段時間按摩最好。小貼士:小病小疾的治法--列缺人有時會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其實,大多數都是不經意感染風寒導致的,和鼻塞、流涕一樣同屬於感冒的癥狀,這時按揉列缺穴(三經交會穴),加上熱敷或者艾灸效果會更好。列缺還有補肺腎陰虛的功能。它可以調節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鳴、雙目乾澀等症。
第六節 腎經 (1)王東升已長成一個小夥子,他平時學習成績好,考大學根本沒問題。問題是他對上大學有一種恐懼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有一個難言之隱,就是憋不住尿,甚至還有尿床的習慣,這給他的成長帶來很大的煩惱,為此他很害怕過集體生活,很少與人交往。別人以為他很高傲,對他敬而遠之。他為尿床的事曾吃了很多葯,都無濟於事。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一個老中醫,號了脈之後,要他每天按揉左右的太溪穴10分鐘。過了20天,他的遺尿症好了。他欣喜若狂,整個兒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感到生活到處充滿陽光。腎經,是一條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經絡,若想提高生活質量,在身體上從溫飽進入小康,那就必須把腎經鍛煉強壯。腎是先天之本,也就是一個人生命的本錢,大多來自父母的遺傳。人體的器官像一台機器,天天都在運轉,是很容易磨損的;但是只要我們經常保養它,時時除垢潤滑,那麼我們仍然能夠歷久彌新。足少陰腎經上只有27個穴位,但卻是與人體臟腑器官聯繫最多的一條經脈,它起於足底的湧泉穴,止於胸前的俞府穴,主要循行於下肢的內側和軀幹的前面。〖TP圖七.tif,BP#〗具體循行路線如下:從足小指開始,斜向足心繞過踝關節內側,進入足跟,向上經過小腿、腘窩內側,沿著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淺出腹前,上行經過腹、胸部,終止於鎖骨下緣,從賢通過肝和橫隔,進入肺中,沿喉嚨挾於舌根部。肺部支脈聯絡心臟,注入胸中。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聯絡心臟,在胸中和心包經相接。腎經不正常的人會出現哪些問題呢?面黑如炭,頭暈目眩;氣短暴喘,咳嗽咯血;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心胸痛,腰、脊、下肢無力或肌肉萎縮麻木,腳底熱、痛;心煩,易驚,易恐,口熱;舌干,咽腫。李大哥病了,恰好他的鄰居是個出色的中醫,就叫妻子請中醫過去。中醫問:「他近日可有什麼癥狀?」李大哥的妻子說:「他總發低燒,喉腫痛,左肋脹痛,感覺餓卻不想吃飯,心裡老是七上八下,煩躁不安,昏昏的總想睡覺。昨天還去醫院做了化驗,指標都正常。」於是中醫給病人搭脈,脈象較為平和,並沒覺出有什麼異常,問了大小便的情況,也都正常。中醫正在低頭思忖之際,這時他的妻子又說道:「他白天一天都沒事兒,但只要一過下午5點鐘,馬上開始發燒。」這話引起了老中醫的注意,下午5點~7點,這是腎經流注的時間,李大哥很可能是腎出了問題。於是,他又看看病人疼的位置,正是京門穴,這正是腎的募穴,結合他的癥狀,他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建議李大哥去醫院做一個透析,結果出來,才知是腎上長了個瘤子,李大哥當天就住院了。腎是先天之本,是我們身體的根基。我們要及早培補它,時時加以呵護,這樣才能時時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第六節 腎經 (2)那麼,該如何使用人體的腎經呢?1.沿經刺激。腎經與臟腑器官聯繫最多。沿經刺激,可以疏通眾多經絡的不平之氣,對相聯絡的內臟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2.重點穴位。腎經的穴位比較複雜,在自我保健中頗受限制,而且保健時的量度和治療需要的刺激量也不一樣。所以,在自我保健中,應該以按揉穴位、循經按摩為主,常用的穴位有湧泉、太溪等。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的元氣所在,在針灸治療學上講,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也就是說,對生殖系統、腎陰不足等症,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等疾病,此穴都有療效。太溪穴對各種咽喉炎都有效,尤其是那種常覺得咽喉乾燥、腫痛的病症。按揉此穴位時,同時要做吞咽的動作,這是因為腎經的循行經過喉嚨。按揉太溪穴對腰痛腰酸的效果特別好,刺激時,除了穴位要有酸脹感以外,還應該有麻電樣的感覺向足底放散。另外,半身不遂、下肢活動功能不好的病人在家庭護理中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用太溪穴來治療手腳冰冷也是極其有效的。被此症困擾的朋友,請務必在每天睡覺前刺激此穴。這樣堅持幾天,你手腳就有了溫度,變得暖乎乎的了。湧泉穴出現在很多武俠小說里,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個名穴。湧泉的正確位置是在足底:正坐或者仰卧,翹足,在足底部,當足趾向下卷時在足前部的凹陷處,約相當於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聯機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界處。下面說說湧泉穴在人體治療保健中的用法。第一,口腔潰瘍。這個病很討厭,也不是說大面積的潰破,但就是老也好不了,或者吃了抗生素什麼的好了幾天,但是一旦工作勞累或者情緒緊張、不好時就會捲土重來,還有一些女士每次例假前就開始犯病,這時不妨試一下湧泉穴貼敷法,將吳茱萸粉碎以後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湧泉穴上,外面再用膠布固定,你肯定會覺得效果不錯。第二,如果你有高血壓,艾灸、貼敷此穴也行。如果採用艾灸的話要堅持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鐘。灸過後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的話要買些中藥,打成細粉然後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穴位上,兩側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第三,心絞痛。雖然提起心絞痛或者心臟病,有針灸常識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內關,但是我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忘記湧泉穴。因為位置的特殊性,它取穴沒有內關方便,但效果是最好的。把中指屈曲,用指間關節去點,或者用筆什麼的都行,只要加大刺激量就行。艾灸湧泉穴還能防治呼吸道疾病。中國的中醫名家曾對此做過對比研究,艾灸湧泉穴20分鐘,馬上緩解。堅持一周,基本上不再複發。
第七節 督脈 (1)小白是搞IT的,看上去挺壯實的,不過這是留給別人的假象。最近,他總是睡眠不足,腰酸背痛,幹什麼都沒有精神,他上醫院檢查了三次,大夫都說他沒病。後來,他又去看中醫。他跳動很弱的脈搏告知醫生:眼前這位年輕人虧了氣血,當他問小白是不是腰酸背疼時,小白對中醫的診斷很驚訝。中醫說:「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你的督脈很弱,就像一個老頭子的脈搏一樣,根本不像一個小夥子的。」說著,中醫用手沿著小白的督脈推搓一番,小白頓覺身體輕鬆了許多。回去以後,小白讓妻子每天在自己的督脈上推拿,這樣堅持了一個月,身上的不適全部消失。病好後,小白忍不住好奇,又找到那位中醫詢問:這督脈到底是個啥呀?中醫給進門的小白沏了杯茶,然後一字一句地給他講起來--督脈是總督,在這裡最能展現人體的精、氣、神,我們常說的「挺直你的脊樑」,就是展現我們的精神的意思。從字的表面含義上看,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促的意義;從循行路線上看,督脈主要在背部,背為陽。這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率、督促的作用,古人所說的「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就是這個道理。督脈是陽之會,人本陽氣藉此宣發,是元氣的通道。這督脈的功能可多了,可以概括為兩點。其一,督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相交會,與各陽經都有聯繫,所以對全身陽經氣血起調節作用。其二,它對腦髓與腎的功能有所反映。督脈行脊里,入絡腦,又絡腎,與腦、髓、腎關係密切,可反映腦、髓、腎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腎為先天之本,主髓通腦,主生殖,故脊強、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統疾患與督脈關係重大。腦是人的高級中樞,脊髓是低級中樞,而督脈的路線與脊髓有重複的地方。所以,督脈與人的神智、精神狀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第七節 督脈 (2)小白聽了中醫的講解,點頭稱是,深為祖國的中醫嘆服。那麼,督脈異常的人易發生哪些疾病呢?督脈氣血異常,人體主要發生的疾病是關於頭腦、五官、脊髓及四肢的,如頭風、頭痛、頭重、頸部發硬、頭暈耳鳴、眼花、嗜睡、癲癇、腰背僵痛,還包括手足震顫、抽搐、麻木及中風。所以,神志不清時刺激督脈的穴位很有效,它可以使人蘇醒過來。〖TP圖八.tif,BP#〗督脈管理一身的陽氣,推督脈就能溫腎助陽,使人虛弱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有一天,一位在準備高考的高中生來到中醫院,向一位從部隊轉業回來的中醫求助,說他如果在早上6點前起床,就會連續打十幾個噴嚏,無法控制,還影響同宿舍的人,但6點以後起床就不會打噴嚏,而且他平時手腳老是冰冷。那中醫一聽這話心裡就有數了,知道他是督脈上出了問題了,就教他推督脈,讓他把手往後伸,推腰部那一段,每天推十來分鐘,推到身體發熱就行了。過了十來天,他高興地用手機給中醫發了個簡訊致謝,說他即使6點前起床也不打噴嚏了,而且渾身也感覺有勁兒了。其實,打噴嚏在中醫看來是身體生髮陽氣的反應。感冒的時候經常打噴嚏就是因為身體里的陽氣被邪氣封鎖在裡面出不來,於是便採用打噴嚏的方式來引發陽氣,與邪氣對抗。那上面的中學生為什麼早起就打噴嚏呢?那是因為:晚上,陰氣進入陽氣時就入睡;早上太陽出來,陽氣從陰氣里出來就醒來。這個學生是陽氣虛的體質,太早起床陽氣不願意出來,所以身體要自發地打噴嚏,是催喊他的陽氣趕快出來。有經驗的中醫遇見暈倒的人首先會掐人中穴。為什麼是人中呢?這人中在哪條經脈上呢?原來這人中在「陽脈之海」的督脈上,正與「陰脈之海」任脈相對應。督脈主要循行於人體後正中線以及頭正中線。就是順著脊梁骨從下往上走,一直到嘴上。
第八節 有什麼病敲什麼經
周六,吳潔與白雪一起到郊外旅遊,來去都是坐的公交車。進入市郊的山區,車開得比較慢,沒過多久,白雪就說頭暈了。白雪一直有暈車的毛病,要換在以前,吳潔也不把這當一回事兒,因為暈車的人很多。不過自從接觸中醫經絡學後,吳潔的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並且還總結出很多的經驗來。還沒等吳潔動手,白雪就這樣說道:「你不是經常對我說身體會說話嗎,你看我現在的暈車該咋辦?」吳潔知道治暈車的穴位很多,但有一個重要的穴位--陽陵泉,吳潔一直還沒有用過。這是膽經上的一個穴位,雖然在公交車上按這裡不是太方便,但她還是讓白雪抬起腿來,試著揉了一下她的陽陵泉穴。最初白雪覺得痛不可觸。按了半分鐘左右她說舒服一些了,吳潔繼續順時針輕揉。5分鐘之後,她說舒服多了。事後,白雪對吳潔說:「你這個敲經絡治病,我是服了你了。」吳潔說:「是啊,那也不是瞎敲的,那得有什麼病敲什麼經。」當你有病的時候,看相關經絡圖並按它們的循行路線敲,很快就會神清氣爽。每天只需花10分鐘敲經絡,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敲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感覺,有時有酸痛或者電擊感,都是正常的經絡反應。例如,當你感冒咳嗽時,你要敲的是肺經,就是手臂陰面靠拇指那條線。當你敲到某一點的時候,感覺特別酸痛,那就是穴位,多敲和按揉感覺越明顯,療效越好。〖TP圖九.tif,BP#〗曾有過這樣一個試驗:冬天在一所小學裡挑選兩個學生健康狀況相當的班級,一個班級每天在老師的指導下按揉足三里15分鐘,與另一個不做的班級作對比,持續一個月。結果,沒有按揉足三里的班級有一半以上學生患上了感冒,而每天敲經的那個班級僅有少數幾人患上感冒。實踐也證明,敲經絡是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把金鑰匙,是一種不受環境與場地限制、簡便易學、省時、行之有效、無任何副作用的健身防病治病的方法。特別是對那些體質虛弱的人和工作很累的人,最好一閑下手來就敲經絡。敲經絡適合於任何人群,如高血壓病人要敲心經;冠心病就要敲心包經;糖尿病容易渴的就敲心經;吃得多餓得快的敲胃經;多尿則敲腎經。另外,在敲經絡時,寧可在取穴時產生偏離也不能偏離經絡循行的路線。因為穴位只是運行在經絡線上的一個點,是氣血聚集的地方,即使在取穴時稍稍偏離,但只要不錯過經絡,也可以刺激到經絡的經氣,起到應有的效果。
推薦閱讀:
※別用自己的「高尚」要求別人
※男人出軌!女性首先要為自己考慮!
※如何知曉自己的五行屬性?
※送給自己的話
※8個月女兒莫名流「白帶」 檢查後媽媽怒抽自己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