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糾兒童的任性心理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不斷地會有「我要」的要求,但是,他們的思維能力還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愛說「不行」。即使他們長大一些後,知道了「為什麼不可以」,他們的自控制力也還很有限,還不足以控制強烈的「需要」衝動。此時,如果家長不加約束,不進行教育,就很容易導致兒童任性心理的形成。
任性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妨礙生活能力的發展,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境,不被別人接受而陷入孤獨,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嚴重的還會由於易衝動而犯罪。
由於孩子任性的表千差萬別,因此解決的方法也要因人因時因事加以實施,宗旨在於給孩子以適當的約束,提高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參照以下幾種方法:
一,明確界限。幼兒思維是很刻板很模式化的,父母若從一開始就給孩子設定行為界限,不輕易改變,且這些界限讓孩子感到舒適,安全,孩子就願意且能夠接受。要注意,限制必須十分謹慎,「不行」一旦出口,就不能因為孩子吵鬧而改變。大人應堅持教育要求的前後一致和家人之間教育要求的一致,以免激化孩子的情緒。
二,延緩滿足。只要在給定的條件下滿足孩子,孩子大多就能夠配合。比如,孩子放學後就要看電視,家長告訴他做完作業就可以看,這就是延緩滿足。「延緩」是一種有條件滿足,重要的是大人必須說話算數,否則孩子將難以信任父母,也就難以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三,轉移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父母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改變孩子的任性行為。如母親帶孩子在公園玩,孩子玩得上癮。天晚了,母親急著趕回家,可孩子就是不願意走。如果母親說:「我們回家吧。」孩子可能堅持要在公園繼續玩;如果母親說:「走,媽帶你去坐汽車。」孩子可能就愉快地答應了。然後媽媽領著孩子坐公共汽車回家。
四,暫時迴避。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糾纏不休,這時,家長可以暫時不去理他,讓孩子感到哭鬧的方法是無效的,孩子就會停止。如果每次家長都採取這樣的方法,孩子就會逐漸明白,以後遇事就不會再採取任性哭鬧的方式。
五,少干涉,多鼓勵。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的探索行為, 一些無傷大雅的要求,只要對自己和周圍的人沒有什麼損害,家長就不要過多地干涉和拒絕。孩子的自由一旦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一般就不會再任性妄為,無理取鬧。
推薦閱讀:
※細數再婚者影響幸福的病態心理
※言情小說對於懵懂無知的少女有什麼影響?
※男女別太粘婚姻更易長久 性障礙與心理相關
※朱丹回應虐童案被罵是怎麼回事?
※長發女生與短髮女生性格上的差異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