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寫稿上稿難存在的五大問題剖析
(2010-02-10)
上稿難的非新聞寫作技巧思考
關於上稿難的問題,是我經常聽到基層通訊員經常議論的話題。許多通訊員認為寫稿在報上發表是很難的事,他們和我說,你是本報記者才可以「正正規規」地發表文章,我們在報社沒熟人,發稿是很難的。我解釋說,媒體競爭激烈了,對報紙的要求就高了,也許過去憑關係可以發稿件,現在基本不可能了。特別是中國化工報是行業主流媒體,報紙他也要質量,如果稿件質量不高,這份報紙必然辦的沒人看,最終就沒人買,報紙也不可能有生命力,那麼反過來說,通訊員寫的質量不高的稿件就很難用上。此時你千萬不要產生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認為在中國化工報發稿這一定是由於別的作者有關係、有熟人。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現在的報紙正面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編輯們可能被迫發一些不得不發的關係稿(當然,這些關係稿編輯們肯定會努力修改到可以發表的程度),但他們絕對不會發「爛稿」,他們會想方設法選發一些高質量的稿件,以提高報紙的質量,從而提高報紙的競爭力。所以,通訊員擔心自己沒有熟人、沒有關係就不能發表的想法是大可不必的,與其擔憂這樣一些不成問題的問題,不如問一問自己是否已經真正掌握了寫稿投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等等。這才是你應該特別關注的。
以往,我們辦通訊員培訓班在談到寫稿上稿的問題時,一般都會強調通訊員掌握新聞寫作技巧和方法,比如消息、通訊等新聞體裁的掌握;寫新聞稿「五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稱「五個W」)的把握;還要講寫新聞稿的標題、導語、主體等結構技巧等等。我認為,了解和掌握這些新聞寫作技巧和方法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發現通訊員上稿難還存在一些非新聞寫作技巧方面的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作者「不看報」。我去企業採訪,和通訊員、特約記者見面後,他們總是反映上稿難,當我了解情況後發現,我們有許多通訊員作者平時不看報,有的甚至就沒有訂閱《中國化工報》。我說,這就和搞對象一個道理,你和他從未「謀面」,和他沒有「親密接觸」,不了解它,就老是覺得他不鍾情於你,哪來的「緣分」呢。寫稿投稿就是這樣,當你和他「知彼知己」了,雙方才能「投其所好」。我認為,你不看報就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近期輿論導向以及當前宣傳報道的重點,就不知道這張報紙版式結構、專欄設置、報道風格、出版周期等。你就不知道欄目中又經常刊登一些什麼內容的稿件,欄目多長時間出一期,是一周一期,還是半月一期等等,你總是一味不辨方向的埋頭「瞎寫」,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是可預見的了。因此,作為一個通訊員,你只有養成多看報、常看報、會看報的習慣,才能從報紙中看出門道來,了解掌握當前報道要點,了解掌握報紙用稿規律,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寫稿之前,針對中國化工報欄目的特點,引導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你就能對哪類的稿件應投哪些版面、應怎樣寫、有什麼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數。只有你對寫作內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了,寫出來的稿件才有分量,在新聞稿寫好之後也才能夠有的放矢地投遞到報紙相應版面、專欄及編輯手中,從而大大增強新聞稿見報幾率。希望致力於寫稿的通訊員不要辜負單位領導的厚望和組織的培養以及自己的愛好,要多訂報,多看報,多分析,為自己多發稿打基礎,做一名合格的通訊員和特約記者。
二、寫稿「難持久」。談這個問題,我想到一句話,就是「堅持數年,必有好處。」縱觀我們身邊熟悉的投稿人,如:山西記者站2009年全年上稿80篇以上的白清榮、王若群,還有全年上稿50多篇的閆俊榮,都是10年、20年孜孜不倦寫稿,他們的投稿可以說是「前仆後繼」,前一篇被「槍斃」了,後一篇就又投出了。「屢投屢斃,屢斃屢投」最終取得現在的成績。談到成功的經驗,他們都會談到「堅持」 他們是「持之以恆」的受益者,他們都會談到他們是靠毅力和自信取得現在的好成績的。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有相當一部分通訊員,寫一篇就想發一篇,沒有承受失敗的勇氣,常見有些通訊員起初寫稿勁頭很大,給報紙寫了不少稿件,但是被採用的寥寥無幾,因而就失去了信心,或產生了畏難情緒,有的從此甩手不幹了。我想說,寫一篇就想發一篇是對的,寫稿就是為了發稿,無可非議。但是,千萬不要發不了就失去信心。我曾經問一位通訊員,咋不見你寫稿了?他給我講,「去年我那麼好一篇稿,省里報紙都發了,咱們中國化工報就是不給發,氣壞我了,我就暗暗下決心『再不寫了』。」悲哀,莫大的悲哀。一篇稿,就讓本來會有建樹的他「中途退場」實在可惜。但對於任何一個投稿人來說,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都不可能是一投即中,百發百中,不要指望投一篇就發表一篇,要壓低期望值,靠一朝一夕,急於求成是發不了稿子的。不論你是喜歡寫新聞稿件,還是擅長拍新聞圖片,想多發稿就必須學會打持久戰。如果你平時寫得少,就與版面編輯就缺少聯繫,也會影響發稿,因為編輯對你的稿有些地方不清楚,或者對你引用的數字的有疑問,一些提法需要商榷等等,你又是初次接觸者,那他就可能對你存有戒心,大多不會為了一篇小稿而費勁,如果你多寫,至少混個臉熟,會提高編輯對你的信任感。我相信,那些想在投稿上尋求突破的通訊員和特約記者,只要你肯吃苦,有信心,又用心了,用不了半年,你就會「入門」,就會「上路」,「入門既不難,深造也能辦得到的」。記住那句話吧,是金子就一定會閃光的!
三、稿件「缺新聞」。以2009年為例,一年來,山西化工企業的通訊員、特約記者從郵箱、QQ發給我,先讓我幫助看的稿大約有60-70篇,這其中我毫不客氣地「槍斃」了許多,差不多有80%。因為憑我的寫稿經驗,如果你寫的稿過不了我的眼,稿發到了報社也基本上會是「泥牛入海」不如不發。我分析,通訊員寫的被我「掐死」在搖籃之中的80%稿件,存在一個通病,表現為「五多五少」,(一)寫企業好人好事的「企業報稿」、「黑板報稿」、「會議稿」稿件多,貼近化工經濟生活,揭示理性經濟規律報道少;(二)選題平淡,寫企業某種現象的稿多,從現象挖掘本質的深入報道少;(三)寫企業工作部署措施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稿件多,鮮活的、捕捉新苗頭、以小見大的報道少;(四)寫企業面面俱到總結性的報道多,新主題、新角度的報道少;(五)內容雷同的多,有新意,有針對性的少。這些稿件一個模樣,抓不住什麼是重點、難點、熱點工作,更不了解企業的新問題、新舉措、新經驗、新探索在行業中的定位,寫作者不善於觀察、缺乏思考,不會選取那些最有價值、最有意義、最值得報道的東西,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使人看了不會受到教育和啟迪。
有時候,我和報社編輯聊天,知道這五多五少,在報社編輯眼裡,是非常普遍的。他們每天都在處理這樣的稿件,要是換位思考的話,其實這些稿件讓他們很厭煩,根本談不上見報。以前我不了解,為什麼別人的稿件能發,而我寫的稿件就發不了?甚至還有一種錯覺,以為寫篇稿件發過去,就是寫得不到位,編輯們也會認真看,幫助改。其實,這些想法完完全全是錯誤的。無論是中國化工報,還是中央其他大報,編輯們的電腦里,每天都會有新的稿件在等著他們,他們根本不缺「五多五少」的稿源。他們沒有時間去對你的稿件「精雕細刻」,沒有理由為你的稿耽誤時間,他們要約更有新聞價值的稿。否則,他就不勝任當編輯。當然,不排除也會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寫稿確實的好,但他就是沒有被看上,從編輯自身的角度檢討,還停留在「經驗型」辦報的層面上,對新聞專業理論和知識的掌握還不夠全面;他看問題的角度和自身編輯水平還有待提高,有的編輯在某化工行業,產品知識方面還不夠豐富等等,這對稿件質量和報紙水平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機遇很少,只要好稿,一般都會發的,因為報社缺的是「好」稿!
四、投稿「少細節」。現在流行一句話就是「細節決定成敗」,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寫稿本身,投稿也是通訊員的一項基本功。投稿的「細節」把握好了,通訊員上稿率一定會高些。但我在做記者站長的過程中發現現在許多通訊員似乎還真不懂把握「細節」,不會投稿。所以還有必要強調這個話題,在「細節」方面多說幾句。
一是要有正確的作者署名。當你稿子寫好後,署作者名也許是常識問題,但還是出了問題。如有一些通訊員在一篇不大的稿件里寫上三個以上作者名,甚至圖片新聞都會署上兩個以上的作者名。相信一個數百字的新聞稿件由三個以上的作者合作的可能性不太大,而一個新聞圖片的拍攝似乎也不可能有兩個人一起按下快門的。一個小稿子或一個普通的圖片新聞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作者名,不但影響報紙版式的美觀,也會讓人懷疑新聞本身的真實性。對於這類稿件,給編輯增加了處理時的「猶豫度」,還可能就因此影響了你的稿子見報。還有,文章發表時若不願署真實姓名,可在投稿時註明應署的筆名。
二是要有詳細的聯繫方式。作為通訊員給中國化工報投稿,你不論是以何種方式投稿,都需要隨稿附上你的詳細聯繫方式。一般應該有姓名、辦公室電話(或者手機)單位名稱、地址、郵編等(也可以提供「伊妹兒」或者「QQ」等)。當然,第一次投稿的,為便於編輯了解你,寫一個簡單的附言適當地介紹一下自己未嘗不可,但要言簡意賅,謙虛有禮。
這裡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認識提供詳細聯繫方式的必要性。首先,編輯在對收到的稿件進行發稿前的編輯處理時,針對一些稿件中出現的專業術語或不甚明了之處,會向你諮詢,一些重要的刪改也需與你商榷。如果我們在稿件後附上詳細的聯繫方式,能方便編輯與你及時聯繫;其次,如果沒有附上詳細的聯繫方式,有一些稿件就可能因為編稿時發現疑問而又聯繫不到你,只好被改成一、二百字的簡訊刊發,甚至放棄不用。報社編輯反映,有一些通訊員發的稿件里連作者名都沒署,如果有內容相似的稿件,編輯採用的一定是那署了名的;第三是報社在發送稿費、統計稿件和針對特殊稿件寄出的樣報等都需要這些詳細的聯繫方式。
三是要有規範的發稿格式和名稱。文字稿發稿時,目前中國化工報報社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格式要求,我們一般採用WORD或者TXT格式;圖片稿在發稿時,採用JPG格式,文檔大小控制在500K以內,圖片長邊控制在1000-1500像素就可以了。(用PHOTOSHOP對圖片進行處理比較方便);現在投稿幾乎都是網路方式了,電子版的稿件通過電子信箱、QQ等多種方式可以迅速便捷地傳遞。但我們發稿一定要使文檔的名稱與稿件名稱保持一致,圖片的電子版本還需註明作者和圖片說明,並使名稱與配套文檔名稱一致等。
五、發稿「差聯繫」。我們有大多數通訊員、特約記者投稿後就認為是編輯的事了,忽略了溝通與聯繫。比如投稿後首要任務就是在第一時間內與版面編輯老師取得聯繫,可適時給編輯打電話詢問是否收到,是不是需要再作修改等等。這樣做一是可以就稿件是否能見報等問題和編輯老師就進行溝通;二是可以及時、準確了解報社近階段編輯方針和用稿方向,為提高稿件命中率打下基礎;三是可以在編輯老師的幫助下,有針對性的寫稿,迅速提升自己的寫稿水平。因此,作為一個通訊員,一定要認真研究報紙,研究它的版式結構、專欄設置、報道風格、出版周期甚至編輯部的人員構成、編輯姓名及聯繫電話等。還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強調多聯繫了,稿件就可以給各個版面編輯一稿多投。
以上是筆者作為一名從基層通訊員到記者站站長從事新聞通訊報道和記者站通聯工作20年在寫作中和管理中的一些小小體會,雖然對通訊員投稿難感觸頗深,但也是一家之言,不妥之處,希冀共同商榷。
推薦閱讀:
※哪家店門口人多就往哪裡擠這群人肯定有問題 錢江晚報
※男人缺鋅會出現什麼問題?
※如何解決房屋的樑柱問題
※有關格局分析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