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僧圜悟克勤【印可狀】--淡泊意趣禪精神
書法欣賞【印可狀】01圜悟克勤印可狀書法欣賞足見圜悟克勤超凡離俗的精神氣質,其書用筆溫文爾雅,風神超邁。深得初唐虞世南、褚遂良兩家遺韻,也兼得同時代米芾行書之雅緻。字裡行間,揮灑自如端秀中內藏剛毅之氣,實有綿里裹針之妙。堪稱宋高僧中一件風格高峻、出類拔群的名跡。而按其文字內容,則可知是圜悟在62歲給傳法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法語。文中洋洋洒洒地縱論了自天竺釋邇、達磨乃至傳到震旦後,單傳六代以及五宗分派以來七百餘年的禪宗心要,諄諄教誨及勉勵法弟子虎丘紹隆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使正法久住,法輪常轉。圜悟克勤,生於北宋仁宗嘉祐8年,圓寂於南宋高宗紹興5年,西蜀彭州崇寧人,世操儒業,俗姓駱氏,名克勤,字無著。虎丘紹隆、大慧宗杲二哲被譽為圜悟門下兩大甘露門,以虎丘紹隆為開祖的虎丘派和以大慧宗杲為開祖的大慧派,其後人材濟濟,宗風熾烈,流芳海內外,於今燈燈相續不絕。圜悟克勤幼年祝髮,遍參當時第一流的高僧名宿,加上天賦和學識,以華嚴玄旨和禪宗心要,圓融說法,聞名於朝野內外。政和四年徽宗封賜」佛果禪師」號,建炎二年高宗效封」圜悟禪師」號。由此,」天下川勤」(克勤出生西川故)之名聲,播及五湖四海,天下雲鈉聞其名而雷奔雲集。
書法欣賞【印可狀】02圜悟克勤為中國宋代的高僧,四川崇寧人,俗姓駱。出生在世代崇儒的書香門第。受具足戒後,於成都依圓明學習經論。後至五祖山參謁法演,蒙其印證。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齊名,世有"演門二勤一遠』之稱,被譽為叢林三傑。政和初年至荊州,當世名士張無盡禮謁之,與之談論華嚴要旨及禪門宗趣。復受澧州刺史之請,住夾山靈泉禪院。時因樞密鄧子常之奏請,敕賜紫服及「佛果禪師」之號。政和末年,奉詔移住金陵蔣山,大振宗風。後居於金山,高宗幸揚州時,詔其入對,賜號「圜悟」,世稱圜悟克勤。後歸成都昭覺寺。紹興五年示寂,世壽七十三,謚號「真覺禪師」。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紹隆等禪門龍象。曾於夾山之碧岩,集雪竇重顯之頌古百則,編成碧岩錄十卷,世稱禪門第一書,該書原為其弟子宗杲視為秘傳不授之書,以火焚毀,後世重刊。印可狀為圜悟克勤送給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狀」之前半部,也是現存最古的禪僧書跡(印可狀指禪宗認可修行者的參悟並允其嗣法的證明)。內容述及禪由印度傳入中國並至宋代分為各派的經過,且說明了禪的精神。書風雖不依定式,但具有經過嚴格修行而達到的淡泊意趣,自古以來被茶道家視為禪僧書跡之首,深受重視。圜悟克勤《印可狀》,紙本行書,43。9 x 52。4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據傳書跡裝於桐木圓筒中而漂流到薩摩(今鹿兒島縣)坊之津海岸,因而又稱為「流圜悟」。先為大德寺大仙院及堺市的富商兼茶道家谷宗卓收藏,後來古田織部應伊達政宗的要求而截為兩段。前半部不久便轉為祥雲寺收藏,之後由知名的茶道家松江藩主松平不昧,以贈與祥雲寺金兩千五百兩和每年三十大袋的米糧為代償而獲得本件。《碧岩錄》是克勤與古代禪師的心靈感應、溝通,於詩一般的語言、石火電光的機鋒中,顯示活活潑潑的佛禪的生命;也是克勤從生命的本源處流出的悟性、靈性,從生動有趣的故事、行雲流水般的講說中,禪機犀利地躍動。目悟將雪竇重顯的百則頌古,以自己淵博的學識、真實的體悟、豁達的胸襟,運用獨特的表達方式來加以垂示、著語、評唱。垂示即對古則的宗旨和著眼點等以序文形式來展開,著語即對本則、頌古的語句進行部分的短評和註解,評唱即將本則和頌古予以全體性的評述和發揮。《碧岩錄》的著成,使參禪辦道者有了一本最完善的指南書,它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對中國禪宗諸宗派有著指導性的教示作用,而且對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的佛教也起到了巨大影響。可以說它是禪門第一的必讀書。《碧岩錄》的問世,開闢了後代公案(看話)禪的先河。
推薦閱讀:
※女子為狗討精神損失費,狗仗人勢人仗狗勢?
※「我可能得了抑鬱症」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白
※守正大學精神
※哲學的精神/周國平(部分文字稿)
※外媒:中國女排王者歸來奧運奪冠 逆轉登頂精神激勵國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