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百年前傷國亂:大明皇朝的援朝戰爭

釜山登陸日本太閣(即宰相)豐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滿,在1591年5月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為了侵略朝鮮,豐臣秀吉早在1591年(日本後陽成天皇天正19年、明神宗萬曆19年、朝鮮宣祖24年)開始進行準備。第二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30多萬人,以15多萬人之陸軍部隊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鮮的戰爭。4月12日其第一軍團18700人先渡海至對馬島待命。4月13日九軍出發之命到達,4月14日侵朝的日軍首先於釜山登陸,19日後的5月2日克朝鮮王京漢城,6月15日陷平壤。明軍援朝面對日軍的大舉侵略,朝鮮各地的有力鄉士自立組織義軍,阻擊了日軍的前進。當時朝鮮全國八道已失,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遼東半島之地義州一帶尚未為日軍所陷,宣祖李昖派幾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鮮的使臣們除了向萬曆皇帝遞交正式的國書外,分別去遊說明朝的閣臣、尚書、侍郎、御史、宦官,甚至表示願意內附於明朝,力圖促使明朝儘快出兵援朝。而明朝朝廷亦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因此,不久後便答應宣祖李昖渡過鴨綠江,居住在大明領土遼東半島的寬奠堡,等於正式受到明廷的保護,同時出兵援助朝鮮。初戰不利最終在6月15日參將戴朝弁與游擊史儒開始率軍渡江,根據《宣祖實錄》記載一共有1029名士兵、馬1093匹。首梯由初七日由史儒率領發兵,次梯則是初十日由王守官領兵發兵。6月間朝鮮使節李德馨屢次上書明朝遼東巡撫郝傑,並在巡撫帳下日夜痛哭不走,遼東巡撫受其感動,遣副總兵祖承訓率騎兵5000人渡鴨綠江救援朝鮮,與日軍戰於平壤城。但因連天下雨馬蹄紛紛潰爛,加上祖承訓不知善用騎兵之利,反而領兵輕率進入平壤城內,城內多狹巷,騎兵不但無法衝鋒,更成為日軍鳥銃伏擊的對象,導致軍潰將亡,承祖訓僅以身免,朝廷震動。7月17日黎明,祖承訓以游擊史儒、王守官等為先鋒統軍進迫平壤炮城,史儒率領千總馬世龍、張國忠兩官先入城,手斬敵首10級,遭到鳥銃命中而亡。軍隊潰散,祖副總兵一日之內敗退過大定江,朝鮮急派兵曹參知沈喜壽往九連城,希望楊紹勛總兵能命令祖承訓副總兵暫時留守在朝鮮境內,但祖承訓撤退過速,已經渡過鴨綠江。明軍的增援明軍自7月起多次派遣游擊沈惟敬到朝鮮,甚至遠赴平壤與倭軍談判,其目的在於拖延時日以待大軍集結。同時先派出先鋒,不過因為考量到朝鮮的軍糧缺乏,所以暫時駐兵在遼東境內,根據《宣祖實錄》紀載,所派先鋒人數為6000人,其中有副總兵祖承訓的薊州鎮兵2400人,和本來要派往建州衛的南軍炮手600人,游擊張奇功麾下3000人。至於總兵力則是號稱10萬人,實際派發在7萬人。12月,明朝政府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都督,率4萬精銳明軍渡過鴨綠江,大舉援助朝鮮,其中攜帶了大量的火繩槍和火炮。1593年1月8日,李如松取得平壤戰役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的戰局。明軍乘勝進軍,收復了朝鮮三都(王京漢城、開城、平壤)十八道中的二都五道。滋生輕敵情緒的明軍騎兵在2月27日碧蹄館戰役中被優勢兵力的日軍挫敗。由於兵力不足,李如松退保開城一線,並派敢死隊奇襲日軍龍山大糧倉,日軍全線被動,陷入困境。至此雙方陷入相持階段。日軍借和談為掩護南撤,明軍隨後南進,至5月下旬,除全羅和慶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區為日軍佔領外,其餘各地全部被收復。7月底,李如松率大部明軍回國。明、日開始議和後,由於語言不通,和談由沈惟敬和小西行長實際操縱。在雙方和談條件差距太大,不可能達成妥協的情況下,兩人相互串通,以假協議回報各方。這場和談鬧劇一直持續到1596年9月。豐臣秀吉發覺受騙後大怒,決定再次發動戰爭。再次入侵1597年7月末,豐臣秀吉發布進攻命令,以八隊14萬的兵力進攻朝鮮。日軍再次長驅直入,迫近京城,沿途劫掠殺戮,慘不忍睹。9月7日明軍在稷山阻擊日軍成功。16日,被重新起用的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海軍。海陸戰場的勝利遏制了日軍攻勢。朝鮮義兵也大舉活動,使日軍供應發生困難。日軍很快耗盡銳氣,無力北進。在明朝政府大力支援下,明軍作戰總數達到7萬人,轉入戰略反攻階段,12月,中朝聯軍長途奔襲發動蔚山戰役,打算殲滅據守當地日軍。但由於城堅難攻,相持10日後,日軍大舉來援,明軍被迫撤退,途中被追襲擊,損失慘重。兩軍再次相持,明海軍進入朝鮮海域,逐漸掌握了制海權。1598年8月,聯軍兵分三路,再次發動進攻,但因一路被擊敗,其餘二路被迫退兵。但戰爭形勢對日軍大大不利,日軍盤踞在幾處孤立的據點,互相不能支援。面對聯軍8萬以上的兵力毫無對策。8月18日,豐臣秀吉病死,日軍隨即撤軍。11月12日,明、朝聯合海軍在露梁海戰中,獲得勝利,但李舜臣和明將鄧子龍戰死。露梁海戰後,日軍退回日本,殘餘日軍也基本被消滅。中日萬曆朝鮮戰爭至此結束,中朝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場戰爭對於當時東亞局勢有著深遠影響。明朝由於國力大耗,短期內無力進剿後金力量,只能坐視努爾哈赤政權日益強大,最後對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脅。朝鮮慘遭連年兵禍,遭受重大損失,國勢一蹶不振。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也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實力大衰,在後來的關原之戰中不敵德川家康,最終為其所滅,日本從此進入德川幕府時代。但值得注意的是,豐臣秀吉的大陸征服計劃失敗後,日本國內不少人不斷鼓吹其計劃,致使日本對外擴張思想在此後300多年間日益猖獗。
推薦閱讀:

從《軍情解碼》可以看出中日軍力現狀對比嗎?
2大明王朝與瓦剌戰爭慘敗:50萬大軍潰敗 皇帝被俘
《敦刻爾克》被贊最好的戰爭片 觸及內心戳中觀眾淚點
你知道鷹擊-12反艦導彈嗎?
日俄戰爭

TAG: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