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司馬遷遭宮刑後為何仍寫史記

[摘要]父親去世後,司馬遷終於明白,只有完成父親欲有所撰述的歷史使命,才能使自顓頊以來司馬氏就為史官的業績發揚光大。

司馬遷畫像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步騎十八萬,旌旗千餘里。

何謂「封禪」?戰國時期,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屬泰山最高,帝王應該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築壇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禪」。

皇帝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作為太史令司馬談不能不跟隨前去。可他僅隨行到河南洛陽,就因病不能再繼續前往,並因此發憤而卒。

司馬談在臨死之前,拉著從外地趕來的兒子司馬遷的手,與兒子進行了一次長談,把滿腔的情懷向兒子傾訴。他說:

「我們司馬家族的祖先,原是在周朝做太史的,在帝舜和夏朝時曾經功名顯赫,執掌天官職務。後來家道衰落了。莫非現在要亡絕於我嗎?你若也能擔任太史,就可以繼承祖業了。我死後,你必將接任太史,不要忘記我想完成的任務。

「我們中國人,非常注重行孝道。『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這是說,孝,最初是侍奉親長,然後,表現為為國家出力,最終是立身。揚名後世,光耀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你當太史後,一定要繼續我們祖先的事業,不能忘記我終生的願望啊!

「從孔子作《春秋》到現在,四百多年了。當初,天下都讚揚周公,說他能發揚文王、武王的德業,宣揚周、召二公治下的風氣,表達太伯、王季的思慮,上溯及公劉,尊崇后稷。周厲王、周幽王亂世之後,王道缺損,禮樂衰敗,孔子修舊起廢,編訂《詩經》《尚書》,作《春秋》,現在的讀書人都奉以為法式。從孔子作《春秋》輟筆以來,已經有四百多年了,諸侯國家之間互相征戰,關於歷史的記載全被毀棄了。

「自漢朝建立以來,全國又重新獲得了統一,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物,如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可是,我作為一個專門的史官,卻沒能寫出一部史書,把這些優秀人物一一記載下來,斷絕了歷史。這是我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你一定要把我未完成的事業繼承下來,以了卻我的心愿!」

說著,司馬談不禁流下了眼淚。

聽了父親臨終前的一席肺腑之言,司馬遷也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終於明白,只有完成父親欲有所撰述的歷史使命,才能使自顓頊以來司馬氏就為史官的業績發揚光大,也才能使漢朝以來的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的事迹不至於湮沒無聞;同時,也才能借立言名垂後世,光宗耀祖,成就大孝。因此,司馬遷流著眼淚,發誓說:

「請父親放心,就是有再大的困難,我也要實現您的願望,完成您的囑託。」

父親臨終前的遺言,給司馬遷以極大的激勵。司馬遷果然繼其父擔任了太史令。他充分利用皇室的藏書和自己到祖國各地親自收集的種種歷史資料,開始撰寫《史記》。

不料,騎都尉李陵率兵出擊匈奴,戰敗投降。司馬遷為其辯解,得罪了皇帝,受到了極為嚴酷的「宮刑」,即割掉生殖器。

他受到這樣大的侮辱,身心極為痛苦,他曾一度喪失了繼續活下去的信心,真想一死了之。但是,當他想到父親臨終前的遺願,想到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搜集來的歷史資料,想到歷史上許多前人的經歷: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他以古人的事迹激勵自己,覺得不能就這樣白白地死去。要重新振作起來,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屏蔽此推廣內容出獄後,司馬遷擔任中書令。經過多年艱苦的努力,司馬遷終於「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記》這部歷史巨著。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於後世史學研究和文學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司馬遷也因此成為世界名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做學問的訣竅。要做到前一條,還比較容易;做到後一條,就不那麼容易了。

司馬談鼓勵兒子司馬遷,完全實踐了這兩條,終於使兒子繼承父業,完成了偉大的歷史使命。

推薦閱讀:

讀《史記》
為什麼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里的大漢氣象——從薛仁明老師讀《史記》之二
絕版老照片中的歷史記憶
論四柱八字三合逢沖未必會破 – 楊易德算命史記

TAG:史記 | 司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