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火了!歷史正劇的新刷法是這樣的…
近日,人民日報盛讚: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登陸熒屏,磅礴的氣勢,飽滿的人物,厚重的歷史,讓其被稱為「值得用手機流量刷的國產劇」。此前,另一部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經過修復,10年之後重播,也收穫讚譽無數。在網劇走紅的當下,歷史正劇在網路上掀起的熱潮,引人思考。
歷史正劇《大明王朝1566》,與十年前首播收視低迷的慘狀不同,該劇在優酷的播放量一路攀升,被網友贊為「國產良心優質正劇」。不僅如此,毒舌電影、36Kr等行業大V也自發當起「水軍」,向粉絲安利這部「絕對不摻一滴水的劇作」。一時間,《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正劇紅遍微博、朋友圈,看過的網友都點贊,沒看過的也都紛紛趕去圍觀了。
十年來,「大明王朝」牢牢盤踞在豆瓣版9.5分的高度,國產第一劇的地位從未被動搖。
網友紛紛感嘆,這部劇無論是創作的劇本、立意,還是演員的演技和台詞,都足以拿出去媲美美劇和韓劇。
然而這部劇當年首播的時候,卻不是今天這番光景。當年編劇劉和平從《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1566》的劇本寫作,整整花費了九年時間。所有演員提前數月進組磨劇本,進片場前已熟背台詞。這部劇當年在湖南衛視播出時,收視還不到0.5%,可謂慘敗,原定要續拍的《大明王朝1587》也再無下文。
《大明王朝1566》當年遭遇的困境,可能就是「讓大夥都不高興」。當一部電視劇不刻意取悅觀眾,而是展現真實的王朝與分裂的悲劇,那麼它必然顯得「曲高和寡」。
然而曾經的收視滑鐵盧,搖身一變成了觀眾的新寵,伴隨著《大秦帝國》《于成龍》的熱播,是否昭示著國產歷史正劇的十年冰期是否已過,即將春暖花開?
歷史正劇的困境和尷尬
近十年間,整個中國電視市場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歷史正劇叫好不叫座。
1999年的《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2005年的《漢武大帝》都曾為人們津津樂道,它們在首播時的收視都曾達到輝煌的20%,在台灣播出時也創造了大陸電視劇在台灣的最高收視紀錄。
可隨後,歷史正劇就陷入了集體低迷。其中比較「另類」的是2013年,多部歷史正劇上馬,然而紛紛被都市劇、傳奇古裝劇斬於馬下——開年大戲《楚漢傳奇》遭遇觀眾吐槽,《趙氏孤兒案》收視不敵同期雷劇《百萬新娘》。名導、名編和名人故事的歷史正劇效應開始徹底失效,《書聖王羲之》、《北魏傳奇》、《忽必烈傳奇》、《大玉兒傳奇》、《帝國黃昏》等,關機後隨即被送入倉庫,有些至今尚未面世。
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古裝偶像、奇幻、仙俠劇。演員從實力派戲骨變更為摳圖演技般的人氣偶像,慘烈的宮斗與瑪麗蘇的IP劇則是播出平台爭搶的對象。
在商業電視台的運作邏輯下,沒有收視率,就沒有投資商青睞;沒有投資商,就拉不來廣告。2月10日,各大熱播電視劇排行榜中,《大秦帝國》位居第5,收視遠低於當下IP當道的《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兩部大女主劇。
口碑+彈幕:用年輕人的方式重刷經典
上線後據大數據統計顯示,觀看該劇的用戶中,有68%是18-29歲之間的年輕群體,本科生及以上學歷佔80%。除了口碑引導外,網站為了拉動更多年輕人一起看劇,邀請網友共「彈」大明。
一幕幕的經典場景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彈幕刷屏,例如:大明「死忠粉」們的自白「09年第一次看,第7遍了」;對演技的讚美「原音不是配音,老一代的演員都好強」;慕名而來的粉絲「神劇神劇終於等到你」;還有網友對劇中的官職進行科普。」
經過對彈幕內容的分析,網友對「海瑞、嘉靖皇帝、戚繼光、張居正」等主演較為關注,彈幕主要集中討論在他們身上,而對於劇集的評價網友也給出了「好看」、「不錯」、「喜歡」等。
面對這部歷史大劇,網站用年輕人的方式與網友一起重刷經典。
尊重歷史 提高精品意識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各式各樣的歷史劇已經把有名的帝王將相拍了個遍,而這些帝王將相的史實結局又多為觀眾所知,故事情節本身對觀眾缺乏吸引力。因此,歷史劇的創作需要靠精品意識突圍。
比如《大明王朝1566》,劇中的每一幀截圖出來都值得仔細研究,演員的台詞、動作、布置,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被推敲過。
比如,太監馮保受罰跪雪地凍僵了,救治的時候先用雪擦熱了,才捂被子。
每次看到這種作品,就會有一個時刻覺得藝術真好,藝術讓美的東西得以長遠地保存下來。
好劇經得起深層次的解讀,也值得反覆刷。相信觀眾吃過這樣飽足的正餐,一定不會再被隨隨便便掛個「良心」牌子的渣劇牽著鼻子走了。
我們正在尋找:
「高人氣的全國最美校園」
點擊這裡藍字,幫母校上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推薦閱讀:
※從初出茅廬到萬流景仰:馬克·里奇的嘉能可「帝國路」
※清篇:帝國斜陽
※三十萬帝國精銳為何突然成了紙老虎?只因一個人沒活下來
※12秦帝國之大澤鄉起義
※東羅馬帝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