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中醫診療方案
07-04
一、概念 臨床以肩部長期固定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主症的一類疾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肩關節周圍炎,又稱為凍結肩、五十肩、肩凝症等,是一種多因素病變,好發於50歲左右年齡,女性多見。
二、病因病機 中醫病因病機: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因體虛、勞損、風寒侵襲肩部,使經氣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風寒,阻痹氣血,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經脈,氣滯血瘀,或年老氣血不足,筋骨失養,皆可使肩部脈絡氣血不利,不通則痛。故氣血虛損,血不榮筋為內因,風寒濕邪侵襲為外因。 肩部主要歸手三陽所主,內外因素導致肩部經絡阻滯不通或失養,是本病的主要病機。 西醫病因病理:肩周炎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肩部軟組織的退變:如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退變使肩周組織充血、水腫、肥厚,組織缺乏彈性,而限制了盂肱關節的活動。②肩部創傷:如肩部骨折、脫位及軟組織損傷,一方面肩部軟組織損傷出血,另一方面由於治療的需要,又必須做較長時間的肩部固定,使肩部組織產生炎症,形成粘連。③長期勞損:可造成肩部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又可加速其退變。④內分泌紊亂:此類病人大多發生於更年期,由於內分泌紊亂,可引起肩周組織充血、腫脹,加重病變的進展。⑤感受風寒:寒冷的刺激亦可加劇肩周的無菌性炎症過程。肩周炎的發生是以上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病理 肩周炎的病理變化比較複雜、廣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盂肱關節囊纖維層退變、硬化、收縮,滑膜層肥厚,從盂肱關節造影可以說明關節容積減小,手術探查亦可發現關節囊收縮,下部皺襞閉鎖。②喙肱韌帶、肩胛下肌腱變成粗而短縮的索條,妨礙肱骨的外旋活動。②肌腱袖短縮,把肱骨頭與肩胛盂緊拉在一起,使肱骨頭的旋轉活動受限。④關節囊滑膜粘連在相對應的骨骼上,使肱骨外展受限。⑤肩峰下滑囊閉鎖,將肌腱袖粘連於肩峰下面,使肩外展受限。⑥肱二頭肌長頭腱與結節間溝粘連,影響肩部活動。肩周炎病理變化是一個由輕到重,由局部到廣泛的漸進性過程。早期主要發生在關節囊,表現為關節囊收縮、硬化;在後期則波及到關節囊以外的軟組織,呈現出普遍的膠元纖維的退行性變,使組織失去彈性、硬化和短縮。 三、診斷標準 1、中醫診斷依據: 1.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多於男。左肩多於右肩。常於肩部受寒後發病。2.肩部疼痛,漸進性加重,晝輕夜重,並可向頸、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關節上舉,後伸時疼痛加劇,肩部活動受限,嚴重者不能做穿衣、梳頭、洗臉等動作。3.肩部腫脹不明顯,肩關節周圍有廣泛性壓痛,日久可見肩部肌肉萎縮。2中醫辯證分型: 中醫認為年老體衰,肝腎不足、氣血虛損,筋骨失於濡養,加之長期勞累,又因肩部露卧受涼,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則筋脈粘連,不能活動。故氣血虛損,血不榮筋為內因,風寒濕邪侵襲為外因。 分型有: 1.風寒濕阻證:肩關節冷痛,活動受限,患處沉重,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緊。2.血虛寒凝證:肩關節冷痛,得溫痛減,遇寒加重,肩部活動受限,頭暈眼花,面色淡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細。 3.瘀血阻絡證:肩關節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動受限,舌質紫暗,苔薄白,脈澀 。西醫診斷依據: 1.多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繼發於肱二頭肌腱鞘炎,或上肢外傷。2.肩部疼痛:開始時較輕,以後逐漸加重,晝輕夜重,不能睡於患側。疼痛可向頸、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3.肩部活動受限:以上臂外展、內旋、外旋為明顯,嚴重者不能做穿衣、梳頭、洗臉等動作。 4.體征:肩部腫脹不顯,肩前、肩後、肩峰下三角肌止點處有壓痛,以結節間溝處為明顯;可見三角肌萎縮;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受限,特別是外展、上舉、外旋和內旋。5.X線檢查:常規攝片無特殊發現,後期可見肩部骨質疏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 四、辯證施治①中藥分型論治 1.風寒濕阻證:肩關節冷痛,活動受限,患處沉重,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緊。 治法:祛風除濕,溫經通絡。 方葯:風邪偏勝者,用川羌防風湯加減;寒邪偏勝者,用麻桂溫經湯加減;濕邪偏勝者,用薏苡仁湯加減;邪從熱化者,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 2.血虛寒凝證:肩關節冷痛,得溫痛減,遇寒加重,肩部活動受限,頭暈眼花,面色淡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細。治法:益氣通絡,調和營衛。 方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20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麻黃10g肩關節疼痛甚者加白芷、乳香、沒藥各10g 3.瘀血阻絡證:肩關節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動受限,舌質紫暗,苔薄白,脈澀。治法:舒筋通絡,活血祛瘀。 方葯:血府逐瘀湯加減。生地10g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牛膝10g柴胡10g桔梗10g枳實10g甘草6g疼痛甚者加丹參、乳香、沒藥各10g、細辛6g ②手法治療: 推拿按摩 慢性期可用推拿按摩手法。患者正坐,術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對握三角肌,作垂直於肌纖維走行方向的撥動5~6次;再撥動痛點附近的岡上肌、胸肌各5~6次;然後按摩肩前、肩後、肩外側;繼之,術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牽拉、抖動、旋轉活動;最後幫助患者作外展、上舉、內收、前屈、後伸等動作。施行以上手法時,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適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宜。隔日治療一次,10次為一療程。主要是通過被動運動,使粘連松解,增加運動範圍。若經以上治療無效,可在全麻下進行手法松解。方法是在硫賁妥鈉靜脈麻醉後,術者一手按住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使肱骨頭內外旋轉,然後慢慢外展肩關節。整個過程中可感到肩關節粘連撕開聲。手法由輕到重,反覆多次。直至肩關節達到正常活動範圍。操作中手法要輕,禁用暴力以防造成肩部骨折或脫位。手法完畢後,行關節腔穿刺,抽出關節內積血,並注入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氫化可的松25mg,術後三角巾懸吊上肢,第二天即開始肩部活動練習、約持續2~3個月。 ③針灸療法 治法:通經活血,祛風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陽明、手少陽、手太陽經穴為主。 主穴:肩髃 肩髎 肩貞 肩前 阿是穴 配穴:手太陽經證者加後溪;手陽明經證者加合谷;手少陽經證者加外觀。外邪內侵者加合谷、風池;氣滯血瘀者加內關、膈腧;氣血虛弱者加足三里、氣海。 方義:肩髃、肩髎、肩貞分別為手陽明經、手少陽經、手太陽經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為局部選穴,可疏通肩部經絡氣血,活血祛風而止痛。 五、西醫治療原則 初期對疼痛較甚者,宜增加局部組織痛閾,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滲出的吸收和排泄,促進病變組織的修復;後期以改善肩關節活動為主,松解關節粘連,加大關節活動度,滑利關節,促進關節功能的修復。六、其他療法 練功療法:1、爬牆鍛煉:使患者患側單手沿牆向上摸高爬動,使患肢盡量上舉,然後再緩慢向下回到原處,反覆鍛煉,以解除粘連。 2、環轉運動:患者站立,單臂或雙臂由前向後數次,再由後向前數次,反覆進行,做環轉活動。 3、雙手向後背伸: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逐漸向上提拉,反覆進行。4、外旋鍛煉:背部緊靠牆壁而立,上臂緊貼身體兩側,屈肘90度握拳,做肩關節外旋動作,幅度逐漸增大,至最大活動範圍,反覆進行。 此外還有小針刀療法、刺血拔罐療法等。 七、辯證施護 肩關節疼痛減緩,腫脹消失後,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關節功能鍛煉。肩部注意保暖。 八、療效判定 1.治癒: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恢復正常。 2.好轉: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關節活動基本恢復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減輕,肩關節活動有所改善。 4.無效: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無改善。推薦閱讀:
※評鑑養老保障體系改革方案 - 友善列印 - 社會研究 - 澳門社會工作人員協進會
※一個私企老闆的家庭理財規劃方案 - 光大武漢分行 - 光大曹丹 - 和訊博客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灰指甲的專業解決方案
※二零一三太歲化解方案(田至鶴)
※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