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需防精神障礙
07-04
小耘今年30出頭,剛生了一個活潑的小寶寶,一家人沉浸在歡悅之中,然而,剛出院沒幾天,小耘就感到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心情不平靜、焦慮、疲倦、傷心,而且易怒暴躁,睡眠也不好、食欲不振,有時甚至會突然哭泣,家人不知所措,還以為她得了「精神病」。其實,小耘所患的是產後憂鬱症。生兒育女婦女事。此話是指「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都是由婦女承擔重任。懷孕、生產、哺乳都是婦女的「天職」,但其中給婦女身心帶來的影響卻是不可避免。有些原先精神狀態正常的「半邊天」,在分娩後卻發生了精神異常。三類產後精神障礙一般將產後精神疾患依嚴重程度從重到輕大略分為:產後精神病、產後憂鬱症、產婦憂鬱。10%~15%的新媽媽抑鬱反應很強烈,發生臨床常見的「情緒感冒」——產後抑鬱症。表現為呆坐無語,無故哭泣,嚴重自責自己,總覺得沒照顧好小寶貝,並伴失眠、易倦、食慾差、不能集中精神、性情暴躁等癥狀;對丈夫態度很敏感,常對他們不滿;擔心小寶貝會出意外,不敢接近小寶貝;失去育兒信心,有想摔打小寶貝的念頭;對小寶貝失去興趣,不想照顧他們,等等。嚴重者可發展成產後精神病。產後精神病通常發生在產後第3~14天。一開始可能會有失眠及情緒不穩定等癥狀,接下來很快出現明顯的幻聽、妄想(覺得嬰兒有畸形或死亡)及意識混亂,思考過程障礙。病程發展快、並在數周至兩三個月內會緩解。發病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產後精神障礙與當事人在分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產後感染和內分泌紊亂等諸因素有關。由於分娩,使原來穩定的內分泌水平發生紊亂,其中性激素的變化尤為明顯,導致該病發生。有些產婦分娩時大出血,使垂體前葉缺血缺氧,此時除了閉經、乳房萎縮、無乳汁、陰毛和腋毛脫落外,若再遇上外界有害的因素,便會出現精神異常。這種精神障礙與分娩次數密切相關,分娩次數越多,越易發生。由於現在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此病已大為減少。由此可見,提倡計劃生育對本病的預防倒還頗有意義。重男輕女的思想意識較重的孕產婦和家屬,他們盼子心切,希望生個兒子傳宗接代。有些孕產婦希望生個兒子後能與丈夫搞好關係,維持婚姻……然而,有時事與願違,生了女兒。期望越高,失望時精神刺激越大。產婦受不了如此精神壓力,又錯誤地認為自己肚皮不爭氣,於是得了產後疾病,甚至歇斯底里大發作。有學者認為懷孕期情緒壓力和高度焦慮易於發生產後精神異常。壓力主要來源於:母育角色:產婦會「擔心嬰兒溢奶」、「擔心嬰兒的衣物穿得過多或過少」、「餵奶時擔心嬰兒嗆到」等等有關母育工作與責任所引起之困擾;支持系統缺乏:有「得不到家人足夠的心理支持」、「先生不能接受新生兒」等等之困擾;面臨抉擇:生活面臨重新調整,以致擔心「必須將嬰兒交給他人帶」、「必須辭掉工作」、「尋找保姆不容易」等;身體改變:因懷孕、分娩後造成身體結構改變所引起之困擾,例如「體重控制不能達到理想」、「身材沒有恢復」、「腹部肌肉鬆弛」等。預防之道預防產後精神障礙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真正樹立生兒育女都一樣的男女平等觀念。夫妻彼此尊重、體諒、欣賞其差異性。其次,要預防產褥期感染,在臨產前1月禁止房事,以免將病菌帶入產道,引起產後發燒。第三,家庭成員應做好產後安撫工作。生育和養育是家庭事件而非女性一人的職責,故整個家庭每一個成員須調整自己,進行角色轉換。應強化彼此間的溝通(包括與丈夫、家庭其它成員等),多一點關懷、坦誠、傾聽和讚美,避免互相歧視。第四,利用社區安排各種家庭主婦活動,彼此交換生活經驗,避免整日在家忙家務而落入情緒低潮中。平日多運動,保持快樂的心情可預防憂鬱的發生。一旦遇到挫折,不妨請可以信賴的親人好友充當「垃圾桶」,適時發泄吐吐苦水,不要積存心中。當壓力過大時,不妨找專家談談問題所在。此外,還應保持充足的睡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套晨起瑜伽,讓你精神一整天
※中國土豪化精神分析:人人都有一顆土豪的心|土豪|富人|tuhao
※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稿(三)
※從五代到宋元中國畫的水墨精神
※儒家主和精神的三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