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藝術添秀色 語言顯光彩

藝術添秀色 語言顯光彩
● 陳婕玲(聿懷初級中學老師)
汕特 2016年7月1日星期五

在七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中,有一些藝術類的優秀作品,如《安塞腰鼓》、《觀舞記》等,這些作品巧妙運用各種語言技巧,使《安塞腰鼓》的陽剛之美和《觀舞記》的陰柔之美,使不同的文化內涵,得以更好地體現。通過文字,能很好地向讀者傳達有聲藝術、有形藝術的特點,給讀者以美的收穫及心靈的震撼。

在日常寫作中,同學們經常會把自己所掌握的特長、愛好,如琴類、舞蹈、繪畫等作為選擇的材料,但常缺乏適當的語言積累,缺乏組織語言的功力。那麼,再嫻熟的藝術技能,再精彩的藝術表演現場,都難以打動閱卷老師的心,更難以讓讀者身臨其境。

因此,我們需學會賞析藝術類課文範例的語言特色,並在具體寫作實踐中運用恰當的語言技法為文章增色。這類作品的具體語言技法有:一、寫出層次,寫出變化(分時間或分角度);二、抓住技藝特點,抓住人物精神品質,甚至文化內涵;三、使用文字潤色添華彩(巧用句式:長短句,排比、對偶等;善用修飾:修飾語,比喻、通感等)。

下面通過一篇學生創作並修改的習作,來了解該如何「藝術添秀色,語言顯光彩」——

遊歷於琴音流淌間

「月出鳥棲息,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數月前,我和媽媽同她的幾個好友一起去上海遊玩。市區一路堵車,喇叭聲不斷。車至樹林前,步行至樹林深處,拜訪一善演奏古琴的老人。這裡遠離塵世的紛擾,溪水潺潺,空氣中瀰漫著桂花香。深吸一口氣,平息了浮躁的心,緩慢了急促的步調。

老人年過古稀,隱居此處,但是每天來拜訪她的學生和遊人很多。那日,老人身著紫色提花絲緞上衣,銀白色短髮梳得整齊,身上沒有任何裝飾,清淡但又透露著上海女人優雅的氣質。客廳中有兩張琴,老人坐到自己的古琴前,開始撫琴。(分出層次,先寫開場前,撫琴者的外貌、神態及周圍的環境,以靜襯後文的動,表現老者的氣定神閑、優雅氣質。)

老人的手指在七根琴弦之間輕快跳動,彈奏出一股如山泉般清婉而流暢的弦音,彷彿從耳邊緩緩流入一幅畫。低音時,如夜晚晴空沒有雜雲相遮的月亮,清澈的潭中秋水在月光下閃著魚鱗般的銀光。重音時,如山間的瀑布飛漱沖盪,在夜晚的幽谷中間斷地迴音。(巧用比喻、通感,分出「低音」「重音」變化,以長句句式,形象地寫出琴聲由緩至急的過程,展現撫琴者內心的平靜、和諧。)那琴聲,又緩緩慢下來,變得靜雅,婉轉。空氣中夾著絲弦與手指尖的摩擦聲,聽者心裡生出清涼,被安撫直至如同一匹平滑的綢緞。(在議論中巧用通感,形象地寫出了琴聲由急至緩的過程給聽者帶來的內心感受。)老人悠閑撥動琴弦,不用琴譜,她早已將這琴譜融於心間,臉上是淡定與從容。(琴聲的抑揚頓挫,急緩交替,其實老人為我們展現的不只是高超嫻熟的琴技,更是人琴合一、大隱隱於市的境界。)

這樣的城市裡,這樣的樹林里,這樣的琴聲里,生活著這樣一位古稀老太太,沒有比這更自然和諧的事兒了吧?

「松風颼颼,貫清風於指下,此則境之深矣」,欣賞完老人的演奏,心有所想:撫琴一曲,是讓演奏者內心與之應和,並非用音色和旋律取悅他人,更多在於平息自己浮躁的心,與心靈對話。(最美的音樂,最高超的技巧只為表現人物而來,彈琴老人沉醉於音樂,忘情於音樂,遠離喧囂世俗的形象躍然紙上,巧妙點明主旨。)

點評:文章語言流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老人演奏古琴的生動過程,巧妙調動各種感覺器官,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語言為選材服務,選材為中心服務,生動形象的語言能讓文章選材跳出思維慣性,不落俗套。

(例文作者:聿懷初級中學 梁鉎泓)

推薦閱讀:

精美瓷雕藝術七
美女畫家把房間裝成這樣?這能住人嗎?
西藏唐卡 齊烏崗巴畫派
關於寶寶起名的古老藝術
火的藝術——南宋 玳瑁卷唇罐(對)

TAG:藝術 | 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