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處理生活中的怒火

儘管憤怒總被視為是一種負面情緒,但如果能夠適當的表達,妥善的運用,那麼它可以轉化為生活中的動力,激勵我們達成目標,甚至能夠推動社會公平正義。

一般人會把「發怒」視為是不好的、應該避免的負面情緒,以致不能以健康、有益的方式利用它。正確的認識與處理憤怒情緒非常重要,否則將會導致危險的後果。

南澳洲政府的《婦幼健康網》(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 Network)為讀者提供了以下幾個處理憤怒情緒的技巧:

釐清憤怒的起因:

問自己,什麼是憤怒的根本原因?受到不公平對待?有人講了或做了令你難堪的事?感覺受到傷害?自己或自己的需要未受到尊重?聯想起曾遭受過的不公平待遇或傷害?

當不能了解憤怒的起因時,可能受其左右,致使情緒不健康的爆發,進而容易演變成負面、破壞性的反應,導致傷及生命中重要的人或事。

許多人在不如意時會用憤怒來控制、操縱身邊的人,其實對自己的傷害更大。如此不但會令人敬而遠之,人際關係受損,甚至產生內疚與羞恥感,進而引發自卑、加重憤怒情緒與孤獨感,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正面處理憤怒情緒:

學習將憤怒的負面能量轉化為正能量:

避開令你生氣的人。

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打球、伏地挺身、仰卧起坐等都行。

打掃房間、擦洗地板或割草。

用枕頭蓋住臉,或找個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叫。

將憤怒的心情寫在紙上,然後盡情地撕它個碎爛。

從10倒數到1(若周圍有人,在心裡數)。開始時大聲地數10,隨著數字越小音量跟著慢慢的變小,數到1時變為耳語。

怒氣失控時勿開車、騎車或操作機器。

尋求協助:

如果產生憤怒情緒是因為在職場或學校遭騷擾、霸凌或歧視,那麼工作場所與各級學校均有處置的法規,可向法律顧問、平等權委員會的委員代表諮詢處理方式。如果是因為遭受暴力傷害而憤怒,那麼可以打電話諮詢當地警察局或法律諮詢服務單位。如果憤怒情緒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則須尋求心理諮詢顧問協助。

妥善應對發怒者:

當遇上他人正在發怒且已經失控時:

自己的人身安全是第一考量,故與其保持距離並安靜。

輕聲、平靜的回答對方的問題。

如果情況可能演變為暴力,趕快離開現場,並尋求可信賴的成人協助,如:家人、親戚、鄰居、朋友、同事等。

如果身處在家庭暴力環境中,必須與一位值得信賴的成人談談。這不是告密行為,因為你處於不安全狀況下,你與情緒失控者都需要他人的協助。

準備一個緊急包,裡面裝錢、重要文件、親友聯絡資料及簡單的生活用品,存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並想好逃離路線、查好庇護資源,緊急時可隨時攜帶離開,以求自保。

保持冷靜,不要與對方進行眼神接觸、正面對抗,儘快離開暴力環境。

如果擔心自己或周圍人的安全,可以打電話報警。

學習情緒管理技巧:

(一) 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夠很快察覺到自己在生氣。找出令你生氣的真正原因,然後思考不必生氣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 溝通:有效的溝通需具備傾聽與表達的技巧。

學習當個主動傾聽者,與說話者互動,表示聽懂對方的意思。主動傾聽包括:(1) 注視著對方,誠懇、耐心地聽,勿輕易打斷、插話,勿急於解釋、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急於否定或下定論。(2)以點頭並以嗯哼、我了解、是、對或其他方式回應。(3)必要時問問題以澄清重點,或在一段話後摘要重述,比如:「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

練習有邏輯、有組織、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話要輕聲慢語,不要感到不耐煩。

(三) 有主見: 有主見就是不退縮,勇敢的維護自己的權利,表達自己的需要與願望,不必感到沮喪或憤怒。先傾聽,然後可以表達自己意見、想法,如:「我聽懂你的意思,可是你有沒有想過…?」

有主見就是認同自己與他人有不同的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都該有各自的想法,這是正常的事。此外,還需要包容與妥協,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不威脅到他人。

(四) 解決衝突的技巧:面對並處理問題。找出能夠達成「雙贏」的處理方法,但彼此都需要先準備「舍」,才能得到想要的。

儘管憤怒總被視為是一種負面情緒,但如果能夠適當的表達,妥善的運用,那麼它可以轉化為生活中的動力,激勵我們達成目標,幫助我們表達壓力與緊張,甚至能夠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但前提是正確使用憤怒情緒,切勿做出傷人害己或破壞物品的行為。


推薦閱讀:

拖延症
四個小方法鼓勵孩子成為生活的主人
拯救衣櫃第一步:9張動圖搞定不規則衣物摺疊
你吃過最奇葩的粽子是什麼餡的?
在什麼場景下你會對一個人產生「以你的智商我很難和你解釋」的念頭?

TAG:生活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