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支付產品亟待變革

  張 楊

  目前,我國新興支付產品依據支付渠道可分為三個種類: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以及線下支付。銀行業已有眾多創新性的新興支付清算產品和信貸產品,但這些資源並未有效整合協同,缺少平台化管理,也缺少面對客戶服務的高效渠道。本文在對銀行業新興支付產品分析的基礎上,對其發展提出若干發展策略。

  銀行業新興支付產品現狀

  銀行業新興支付產品在推動支付、結算業務發展的同時,自身仍存在以下不足。

  新興支付產品的定位不清晰,缺少統籌管理和規劃。新興支付產品的創新,包含了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但現在較多的支付產品,只是形式的創新,可能會吸引用戶的眼球,但並未結合有效的商業模式,也未與銀行豐富的資源相結合,無法為銀行帶來更多的效益和價值,不少所謂的創新支付產品甚至變成了一種噱頭。銀行真正需要的創新支付產品應是基於用戶體驗,滿足用戶真正需求,整合銀行豐富的資源,將技術和商業模式有機結合的創新支付產品。銀行對新興支付產品和小微信貸產品沒有明確的統籌管理部門,導致缺少清晰的產品體系和統一的發展規劃,存在產品定位模糊、重複開發、內耗、資源浪費等問題。比如銀行的信用卡快捷支付和借記卡快捷支付是兩類新興支付產品,一些商戶開展了信用卡支付的合作,卻無法開展借記卡支付合作;再比如對於小微和小小微信貸,銀行內眾多的信貸產品存在相互競爭。

  忽視傳統支付產品的機遇和創新,不重視支付結算產品的細節創新。一提到創新,就一定要開拓全新的領域,開發全新的產品。其實對於傳統支付產品的創新也非常重要,在「紅海」中創新性挖掘「藍海」,這方面的機遇巨大。例如,銀行業常常忽視POS收單的價值和機遇。創新不僅僅是提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亮點,可能更需要關注支付產品的一些細節方面的完善,細節創新會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和產品價值。例如,眾多的小微/小小微客戶對電話支付和電話轉賬的依賴非常高,他們反而對手機銀行app的需求不大,銀行雖然已有電話轉賬功能,但IVR(互助式語音應答)菜單並不人性化,而且也不支持實時跨行轉賬,導致銀行業失去一些客戶。移動支付與金融IC卡的真正價值不明確。雖然移動支付和金融IC卡多年前就已成為熱點,各類近場支付創新產品層出不窮,而且相關標準已出台,但仍然存在很多關鍵問題未解決。例如,商業模式非常不清晰,大家都在賠本賺吆喝;PBOC(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金融IC卡標準)與EMV(國際卡組織制定的金融IC卡標準)的不兼容,導致PBOC卡在國外不能用,EMV卡在國內的銀聯標準POS上也不能用,而PBOC3.0中甚至刪除了降級使用磁條卡的內容;PBOC規範中無「圈提」的流程規則,導致移動近場支付的業務流程不健全等等;電子現金的賬戶資金上限1000元,嚴重製約其使用場景。銀行業需要考慮移動支付的真正價值。

  產品沒有平台化,缺少與第三方支付的溝通合作。銀行有林林總總的新興支付產品,覆蓋了借記/貸記、線上/線下等領域,也有很多創新信貸產品,但既沒有實現各類產品的標準化,也沒有統一的平台去承載,一方面導致銀行業的產品開發周期過長,總是落後於市場發展和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也導致銀行業的產品雖然數量眾多,卻無法形成合力,產品重複功能較多,客戶很頭疼,不知道銀行的哪一款產品適合自己。可能銀行業對第三方支付公司有一種天然的敵意,銀行業在設計新興支付產品方面還比較保守和封閉,與主流第三方支付公司缺少溝通及合作,一方面導致銀行業無法及時掌握新興支付發展方向和信息,另一方面也導致銀行業推出的新興支付產品不被市場接受。對於銀行這樣規模,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肯定是利大於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銀行新興支付產品發展建議

  建立平台化新興產品體系

  平台化發展,建設小微/小小微/消費信貸產品智能交易管理平台,創新性實現支付產品和小微信貸產品的平台化。改變目前各類新興產品分散化、單兵作戰的情況,建立平台化綜合新興產品體系。

  實現產品聚合性,該交易平台整合銀行的各類支付結算工具、小微信貸產品、信用評價方法和風控方式等,並優化申請、授信、發放等相關流程,將多種信貸產品標準化(每一額度區間僅有1~2款產品),同時該平台匯聚客戶的交易、信用、行為等數據,精準分析該客戶適合哪一款信貸產品,根據客戶信息自動快速匹配合適的信貸產品、評價體系和風控方法等,極大縮短批貸時間。樹立「貸款最快銀行」的形象。

  實現產品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能迅速滿足客戶的需求,跟上市場變化節奏。該交易平台提供標準化、模塊化的綜合服務功能,可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快速適配。例如:支付方面提供網關支付、手機銀行、電話支付、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快捷支付、微信支付、POS支付、外卡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供客戶使用;信貸方面提供循環授信、按日計息、分期償還本金、本金利息分離、展期等;結算方面:提供T+0資金實時到賬(本行或他行賬戶),T+n到賬、跨行資金歸集、資金監管、凍結/解凍、二次清分等供客戶靈活選擇,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風險方面:提供資金定向支付、資金實時監控、供應鏈資金閉環流動等功能有效控制小微/小小微信貸的風險;數據方面為客戶提供銷售數據分析、統計報表、資金流向監控、資金需求預測等數據挖掘增值服務。

  新興支付產品管理組織體系有待完善

  建立明確的支付產品/小微信貸產品的管理組織體系,這方面可能比較困難,但非常必要。

  強調新興支付產品的「大零售」概念,明確產品和業務的統一管理部門,負責相關支付產品和小微信貸產品的統一設計並調配相關資源。梳理並整合各類支付產品,實現借記/貸記、線上/線下的支付產品協同,形成合力。梳理並整合各類信貸產品,優化產品體系和結構,例如每一額度區間僅有1~2款標準化產品。在統一管理的前提下,通過明確的考核及激勵等措施,平衡各部門的利益,實現明確分工,有助於集中資源、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業務。

  銀行卡收單手續費降低後,很多人更加認為POS收單是雞肋,該領域競爭激烈,成本巨大,收益較少。但POS收單領域存在著極大的機遇,截至2013年6月,中國只有600萬台POS,平均每200多人1台POS,美國有1600萬台POS,每20人就有1台POS,可見中國POS收單的巨大潛力。引入互聯網O2O思想,POS是非常好的末梢渠道和工具,可供產品創新的方向如下:

  在POS普通消費功能上開發信用卡分期功能和消費信貸功能,獲取更高的手續費或利息收益,基於POS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整合,利用大量的交易流水數據進行授信,擴展信貸類業務。基於POS的末梢渠道優勢,提供綜合金融功能,居民既可以實現物業費/水電煤/通信費/附近商戶信息查詢/優惠券下載等便民服務,又實現快速消費信貸/轉賬/理財產品購買/賬戶及交易查詢/信用卡還款金融等,極大增強用戶粘性。在B2B、供應鏈金融領域,同樣利用POS的末梢渠道優勢,實現定向支付和二次清分功能,降低信貸資金風險並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將POS打造為創新移動銀行,覆蓋農村廣闊的市場。農民對銀行網點最基本的需求為現金存款/取款,但廣大村鎮並不具備銀行網點,可在各村鎮中的食雜店、種子站或農機站等部署銀行POS,該POS與食雜店主的賬戶綁定,某村民想存款200元,將現金交給食雜店主,食雜店主通過自己的賬戶劃款給該村民的賬戶,實現該村民的取款。如果村民想取款300元,食雜店交給村民現金,銀行系統則再從村民的賬戶劃款至食雜店主的賬戶。在農村市場廣闊的「藍海」,一方面可為銀行帶來大量的存款,另一方面可擴展小額農業貸款等業務,同時符合國家農業扶持政策可爭取國家各類農業補貼。商務拓展模式方面,建議與通聯、匯付、杉德等合作,資源共享,實現低成本、高速度的發展。據了解,它們非常希望能夠與銀行合作。

  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效率和渠道優勢,重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及金融合作機會

  關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對支付信貸等的影響,銀行業的關注重點不應放在所謂噱頭的創新支付產品、P2P互聯網信貸或餘額寶本身,而應集中於這些新興技術如何提升銀行業產品的效率,擴展產品的客戶接觸渠道方面。

  銀行業可設計小微/小小微消費貸款的快速申請產品。客戶能夠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發起貸款申請,只需在網銀或手機銀行輸入簡單的需求信息,該請求通過後台的信貸產品智能交易管理平台快速分析處理後,客戶即可實時得到適合的信貸產品信息。銀行業甚至可以在客戶每次登陸網銀或手機銀行時,都會提示該客戶可獲得多少貸款,並進一步提示用戶如果再提供哪些信息或財力證明,還會獲得更高額度,主動引導客戶使用銀行的信貸產品,這樣客戶在需要貸款時就會自然而然使用銀行業的產品。同時,銀行業提供基於互聯網的跨行實時轉賬、代收/代付、電話支付、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供客戶使用。通過銀行業的創新產品,客戶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拿到錢,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把錢花出去。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開放,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提供了更多的開放金融合作機會,銀行業和先進的互聯網公司合作,可以快速發展業務,為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同時可以彌補銀行業在互聯網方面的經驗不足。近期銀行業將和財付通聯合推出銀行信用卡微信支付,就是雙方開放合作的結果。再比如,銀行業可設計互聯網信貸開放平台的產品,與第三方支付或B2B電商充分合作。通過它們快速尋找客戶,第三方支付公司或B2B電商擁有大量的小微商戶資源。2012年七家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佔互聯網支付份額的98.3%,它們掌握的商戶數量接近8000萬,這些都是銀行小微/小小微信貸的潛在客戶。通過它們提供的電子商務交易數據和商戶信息,進行授信,並通過它們實現電商的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商圈的擴展。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信貸必然存在巨大的需求。

  挖掘移動支付的渠道價值

  由於歷史原因,個人賬戶的數量一直是零售業務發展的瓶頸,但現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提供了更加靈活的金融工具,銀行業可以設計互聯網中間賬戶產品,即互聯網虛擬借記卡/信用卡產品(無實體卡),該虛擬卡的申請非常方便,客戶不需要跑營業網點,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填寫特定信息即可申請,銀行業經過必要審核後,採用TSM「空中發卡」的模式,將卡信息寫入用戶的特定手機,或直接關聯虛擬借記/貸記帳戶。可迅速擴大銀行業的客戶群,並可基於手機銀行和虛擬借記卡產品開展多種創新業務。

  推動交叉營銷。目前的交叉營銷存在較多困難,而採用虛擬卡的方式,避免了用戶跑營業網點的麻煩,可以非常方便在銀行信用卡客戶中發展借記卡用戶,或在借記卡用戶中發展信用卡用戶。該虛擬卡與普通實體卡功能類似,可刷卡消費(需要結合NFC近場支付)、互聯網支付、轉賬、存款、取現(結合銀行剛推出的無卡取現)等等,非常方便用戶使用,並可極大推動銀行存款等負債類業務發展。推動金融產品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銷售,基金理財類金融產品的互聯網銷售是一座極大的金礦(日本最大電商—樂天的金融產品的銷售已佔到1/3),銀行業通過虛擬借記卡賬戶和跨行資金歸集,可以吸引大量他行卡客戶快速購買銀行的基金理財類產品。實現信用卡購買基金理財類產品,信用卡的免息期非常適合購買短期理財產品,但由於政策和風險要求,信用卡無法購買基金理財類產品。而通過虛擬借記卡賬戶,銀行信用卡客戶就可以購買理財產品了。

  利用該虛擬借記/貸記卡產品,與LBS位置信息和特惠商戶信息結合,可發展優惠券、團購、廣告等O2O業務,突出銀行家園概念,在客戶的衣、食、住、行、娛、貸、投資等方方面面都有銀行的特定產品和服務與之對應。

  移動支付的最大價值在於其渠道價值,由於手機的隨身性、必要性、可身份識別等特點,是接觸客戶的最佳渠道。建議銀行業在移動支付的產品設計時,不應以產生大量直接收入為目標,也不應該將重點放在設計各種華而不實的移動支付工具上。而應該重點發揮移動支付和手機終端的核心渠道作用及客戶關係獲取作用,並結合手機銀行等工具,打造移動金融生活平台。

  基於移動支付工具,結合O2O、LBS、二維碼、指紋、SNS、移動搜素等,整合社區服務和商戶信息,如優惠券、團購等等,在客戶的衣、食、住、行、娛、貸、投資等方方面面都有銀行的特定產品和服務與之對應。並通過手機銀行的平台便捷、高效、直觀的提供給客戶,滿足客戶的生活服務需求。基於基本的移動支付工具,提供定向支付、信用支付、虛擬賬戶支付、理財產品購買、小額信貸等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務。在用戶想花錢、想用錢的時間和地點,能夠及時提供最方便的金融服務,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收入模式上,除了最基本的支付結算手續費外,可獲取業務服務費、信息費及合作分潤。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


推薦閱讀:

支付產品設計:銀行卡號編碼規則及其應用
銀聯支付產品介紹--網關支付B2C
支付產品設計:綁卡

TAG:銀行 | 產品 | 支付 | 變革 | 支付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