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治肝為何先治脾

《金匱要略》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是中醫學的經典名言,也是中醫治療肝病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律。無論是傳染性肝炎還是非傳染性肝炎,肝病必然要傷及脾,甚至會出現肝未損,脾先病的臨床表現。

病毒性乙肝的病因為外受濕熱病毒的感染,內是正氣不足,濕熱病毒蘊結於肝,引起肝氣鬱結,肝鬱則橫逆犯脾。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無論是哪種肝病,在臨床上首先出現的脾胃癥狀,如厭食,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等。

現代醫學用生化、影像、免疫檢測等方法發現,大部分急慢性肝病患者脾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如脾大、脾功能亢進等。病毒性乙肝的病理過程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這個過程對脾胃造成了雙重的壓力和損害,一是肝逆犯胃,二是長期服用抗病毒的寒涼葯必然損害脾胃。

李東桓在「脾胃論」中說:「肝病之虛在中焦,勿忘中虛而扶土。」所以在治療肝病時不論患者有無脾胃癥狀,都要有益氣、健脾、開胃的葯。

比如一個活動性慢性乙肝患者,睏倦乏力、食少納差、兩肋脹痛、肝功能異常,B超見肝脾大,大三陽,HBVDNA陽性,舌質淡白,苔薄白,脈細弱。處方應益氣健脾、和胃舒肝、利濕解毒、活血化瘀、補腎強肝、通調二便。當然還要根據肝功能的指標靈活組方。這樣組方首先能保證脾胃的功能和運化,只有增進飲食,攝入能量和熱量,才能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才能很好的吸收服用藥物。

推薦閱讀:

中醫方劑——四物湯
老年痴呆症九大中醫誘因
【轉載】四象學在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應用(二)
中醫之氣與氣化論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