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輩子而造的相機 不可不知的徠卡傳奇
一個優秀的專業攝影師不一定會擁有徠卡,但凡是對攝影略通一二的人士都不會不知道徠卡牌相機。對於現代人們來說它已不是簡簡單單的作為一個品牌相機存在,而是近乎某種信仰,某種潛藏於內心夢想般的追來。
細細想來,我們還剛剛與20世紀揮手道別,而上個世紀留給我們的諸多「財富」,又豈能是揮揮手便離棄的呢。當我作為一個攝影界的圈外人,來了解徠卡的時候;令我震驚的並不是它已經擁有的完美的機件和優秀的性能,而是它能左右全世界的徠卡迷的喜怒哀樂,能讓那麼多的人為了那個圓形紅色小徽標,在心底默默種下不變的願望。也許只有拿起徠卡相機輕輕按一下快門,聽聽那清脆的咔嚓聲才會慢慢體會出標卡真正的魁力。
位於德國中西部的威茲勒小鎮,是二戰中盟軍轟炸機唯一沒有涉足的地方
20世紀初,德國中西部的一座名叫威茲勒的小鎮靜靜地矗立在山清水秀之間,那裡古樸幽靜,老式風格的屋頂參差密布在碧綠的山丘之間,整潔狹窄的街道兩旁是木製結構的樓房。這小鎮上的人口不過兩三萬,卻名震四方。這裡就是德國的精密光學儀器的重要基地,也是德國面對全世界最為自豪的理由之一。這裡更是當年作為盟軍的美國轟炸機轟炸德國時,唯一被美國軍方指定保留的地方。
上個世紀初,這是雲集了全世界最優秀的光學和精密儀器巨頭「徠茲」和「蔡司」,今天,由徠茲而來的徠卡集團使這個小鎮變成了全世界攝影者的朝聖地。如今,雖然徠卡屬下的相機企業已搬到離城數公里外,但舊日徠卡廠房頂上的標誌仍在小鎮上空閃爍。
在這個童話般的小鎮中,發生了什麼事似乎都不會令人驚奇。1931年的某一個普通的日子,徠卡的神話就發生在這裡。故事的主人是徠茲公司的首席光學技師奧斯卡·
在以後的漫長歲月里,徠卡相機的許多產品的特性都來自這台「徠卡始祖」。10年後,徠茲公司在萊比錫博覽會上推出了30台徠卡相機,徠卡相機也從此開始了它的攝影之旅。伴隨它的是世界極的優秀攝影師,它記取的是世界上發生過的每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和今世人刻骨銘心的時刻。
今天徠卡的主廠房坐落在一幢佔地
對於徠卡迷們,徠卡已不僅僅是一部記取美妙瞬間的理想工具;而是一種生於心底的傾慕和神往。許多攝影大師和顯赫名人;用它來留駐每一個精確完美的畫面。德國電視主持人,自己也是使用徠卡相機的攝影師agobert Lindlau先生如此評論徠卡相機的使用者:他們都是具有特殊能力的人,可以過目不忘,見過的風景、事物、人臉都可以長久記憶,腦子裡總有些畫面,他們用裡面的眼睛看世界。對這些人,照相機不是用來拍周圍事物的記錄器;而是用來展現他看見的圖畫。在這樣的照片上,一瞬間的魔力,凝固的是「感覺的記憶」。
當然,能夠成為世界頂級攝影大師的人,還只佔少數,他們借用徠卡頂級質素的技術功能來完成他們的不朽之作。而成千上萬離不開徠卡的攝影師們;更信賴的是徠卡幾平堅不可摧的強固機身,在這方面,徠卡家族亦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佳話。
最讓人感嘆的是美國航空攝影師Mark Mayer的一段驚險經歷:當時這位攝影師正在8,000多米的高空戰鬥機上,用一架Leica-flex SL2 MOT俯拍另一架飛機,不料因兩架飛機相距太近,致使飛機突然失控,撞上了被拍的飛機。雖然攝影師與駕駛員還來得及跳傘求生,但他的徠卡相機卻沒那麼幸運,從8,000多米高空直墜入加里福尼亞荒茂的沙漠中,事後經多次尋找都未能尋到。直到一年後,美國海軍陸站隊在此地演習時,一名軍官發現了埋在沙漠里的相機,幸虧機身的門因受損無法打開,才將它送到一家專業相機店處理,並沖洗其中的底片。結果躺在炎熱沙漠里一年之久的幻燈底片因為機身封閉良好,居然毫髮無傷。當看到底片上的飛機,店主才想起以前讀過的有關飛機墜毀,尋找相機的報道。最後終於找到並歸還真正的原主。現在這枱曆驚兇險,依舊身無大傷的
「神話相機」珍藏在徠卡公司的博物館內。
另一個有驚無險的故事發生在法國導報攝影師Eric Valli的身上。這次經受考驗的是 Leica Summilux-R1.4/80鏡頭,地點是在尼泊爾的高山地區。當時攝影師為了拍攝一組野蜂聚居地的畫面,用繩索攀上一座直立80多米的懸崖。當靠近峰頂時;他將自己懸在空中更換鏡頭,這隻
像這類的奇蹟對於徠卡似乎比比皆是,在一次北極拍攝跳傘鏡頭時,徠卡在零下90度的極端環境,也是載譽而歸。徠卡所創的這些記錄,至少告訴我們一點;徠卡相機是為一輩子而造的,而且絕對專業。因此它的價值也不尋常,如果你因此而想擁有一台徠卡135相機,那麼你就得捨得掏腰包。
如果說徠卡相機是專業攝影師的理想的裝備,那麼對於那些攝影發燒友,徠卡相機總會不期然地為你帶來一些意外和感動。一個故事就發生在一個中國小夥子的身上。這個略帶古怪的年輕人從少年就開始迷上了徠卡相機,但那時也只是一個理想。誰知這個理想會越來越強烈,最後膨脹成為他的目標。終於有一天家境平常的他用自己多年苦心積蓄下的錢買了一台徠卡相機。接著他的第二個願望就是去歐洲旅行,當他到達盧森堡時,已身無分文。在歐美國家裡,使用現金的行為是很少有的,這是銀行信用制度完善的必然結果。因此在這些國家要想提取稍大金額的現金,是受到嚴格的檢查的。當他走進一家銀行準備取款時,櫃檯後面的接待小姐請他出示證件,於是年輕人將掛在胸前的徠卡相機摘下放在櫃檯上;正要伸手從外衣內袋中掏護照,只見;那位盧森堡的小姐微笑地敲了一下櫃檯玻璃,指了指那台徠卡相機對他說;「這就是你的護照。」他順利地取出現金,而這件事卻令他感動良久。
58和紅旗20是中國的「徠卡」,它們誕生在「紅旗文化」時代
徠卡相機的仿製品從30年代就開始出現,許多國家都爭先仿製高素質的徠卡相機。1933年;前蘇聯的費得相機已經將徠卡仿製的惟妙惟肖,這也是第一家國外公司生產仿徠卡相機。緊接著,日本的佳能公司也推出了徠卡的仿製品漢斯·佳能。這是一款裝有彈射式取景器和尼柯爾鏡頭的
在這裡應該特別一提的是,中國的徠卡相機仿製品。它們是上海58系列和紅旗20。在此之前,北京也曾有過徠卡版相機問世,如1956年的大萊牌和香山牌實驗機,但未能形成生產規模。上海58-1是中國徠卡拷貝中的經典;也是徠卡仿製品中比較成功的作品,產量十分有限,故此已成為收藏品。紅旗20則是仿製徠卡M級產品的聞名之作,又加上它的特定歷史背景,使之在市場上大大升值。
今天,中國的徠卡仿製相機已成為收藏家們的坐上之賓,連同它誕生的那個年代留給世人的痴狂和傷痛都被小心地陳列於展櫃之中。而出自Sloms的徠卡每一代產品將繼續牽動著徠卡迷的美夢,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徠卡相機的中
相機中的神話——徠卡相機
徠卡世界最著名的照相機品牌之一。
自從第一部相機誕生到現在,在相機發展史上能稱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會有不少,這些甚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隨處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機發展史上,選擇某一個品牌的相機對於用戶來說,不是選擇那部相機,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品牌可謂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國萊卡(leica)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
萊卡系列相機幾乎是個神話,半個世紀不變的臉,極簡單的功能,絕不妥協的製作,它位居誰都想顛覆,但誰也沒有得逞的頂尖地位,它的優點、它的不盡人意,說不盡道不完,以至於只要談萊卡,場面就熱鬧了。說它好的,聲情井茂,說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辭。
據說在英國,一些紳士並不拍照,身上也常掛一台萊卡,作為有身份的象徵。日本是相機生產大國,卻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萊卡迷。在萊卡身上,蘊藏著太多的神話,以至有時失掉了一些真實感。可以說,萊卡早已超越了作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為一種文化現象。
背負著文化,對萊卡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負擔。萊卡擁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頑固的擁戴者。別的相機愛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萊卡迷,改一個小轉盤都認為是暴殮天物。
萊卡相機無疑是現今製作工藝最講究的相機,但萊卡的講究從來就是自身的講究,而不是為使用者的講究,如果使用性與萊卡的講究原則相衝突,萊卡一般不會屈就使用者的。
世界上沒有一部相機是完美的,萊卡存在不足,並不意味其它相機就沒有問題,只是廠家的選擇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樣而已。徠卡的不盡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達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機無法企及的。把萊卡從神壇上請下來,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機。
愛徠卡的故事
昂貴的價格是萊卡的品牌標誌,同時伴隨著的更是一種精湛的製作,一種深厚底蘊的文化——每一部徠卡相機都是可以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徠卡相機的老先生,半夜總從床上爬起,拿出徠卡相機,輕輕按動快門,在黑暗中聽到那金屬機件發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聲後安然入睡……關於萊卡的故事,常常讓人心動,它身上的魅力和靈性,已成為許多人夢寐的嚮往。
傑出的最保值的相機
然而萊卡又是所有相機中最保值的。50年前買的萊卡, 50年後如果原價賣出,準會被搶破頭。這就是萊卡的魄力。
萊卡的傳奇,萊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機那種絲絲人扣的過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轉動萊卡的鏡頭,或者過片搬手,固然是一種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萊卡首先是一部傑出的相機。
萊卡M6是機械相機製造的巔峰,極少的電子元件只負責測光,「電池的非必要性」,使萊卡M6能持續維持效能,無論在攝氏零下25度還是在零上60度,萊卡M6都可以分毫不差地正常工作。
萊卡不是一台萬能相機,但在它所擅長的領域,又是最好的。選擇萊卡還是不選擇萊卡,是品位,是需要,是文化,是愛好,哪一個理由都行,無論哪一種理由都會牽扯很多哲學的思考。
「徠卡」不僅代表一種新的相機型號,它也是當時第一套攝影系統(包括相機放大機和放映機)的名稱。80多年來,徠卡相機的發展顯示出世界相機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此同時,許多攝影師用徠卡相機記錄下人類生活中的無數重要瞬間和平凡人生。因此,徠卡相機的發明不僅促進了人類攝影歷史的發展,也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徠卡眾望所歸的M8數碼版終於眾星捧月般上市了,成為徠卡進軍數碼領域的有力武器。M8使用了APS-H畫幅千萬像素柯達CCD,放大倍率為1.3X。最高快門速度上,M8由原來M7的1/1000秒提升至1/8000秒,測光也多出一組非TTL式測光表,使得在與機器內的TTL測光比較後,得出更加準確的數據。M8在保證了原有的全手動設計的基礎上,還保證了和1954後製造的徠卡鏡頭兼容性,M8的鏡頭介面上配備了6個感應點,只要接上同樣擁有6個黑白觸點的鏡頭,便可取得鏡頭型號等資料並加入EXIF信息內。應該說,徠卡M8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徠卡數碼時代,M8更具有徠卡獨特的韻味。不過香港上市價格機身高達49000元港幣。
徠卡相機堅固、耐用、性能優異的特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充分體現。徠卡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是當時戰地記者的重要拍攝工具。全球各地戰火不斷、環境惡劣,輕便、堅固的徠卡135相機成了他們的得力助手。但時代發展,如今的世界早已遠離紛飛戰亂的年代,更多輕便小巧、價格適中的數碼相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奢華的徠卡漸漸成為了收藏櫃中的珍品。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們自然更希望徠卡能夠在數碼時代中發揮出更好的風采,源自德國的嚴謹和精良的做工,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逐的焦點。或許徠卡也在努力改變目前的這一現狀。希望徠卡的明天不再只是擺放在柜子里的收藏品,能夠給我們帶來全新意義的徠卡。
回顧徠卡經典旁軸相機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由徠卡M3發展起來的徠卡M系列相機完全是徠卡自身技術的結晶。雖然測光系統方面對新技術有所借鑒,但基本結構沒有大的變化。以M6為例,其基本造型方面保持了M3以來的一貫風格,可以通用M系列所有鏡頭。而且M6的實際光圈測光方式對於簡化相機結構和提高測光可靠性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時,旁軸相機的鏡頭採用的是實焦距設計,它比單鏡頭反光相機後焦距設計所生產的鏡頭更加小巧和精確。加之M系列運行時的低噪音,難怪徠卡努軸相機時至今日依然擁有市場。
綜上所述,無論是經典旁軸系列,還是單鏡頭反光系列,徠卡越來越多地凝聚為或表現出一種文化,使用價值對徠卡來說也許已經變得不十分重要,或者說只是徠卡的一個方面。在數字化不斷衝擊傳統的今天,徠卡更容易被看作是傳統。而傳統表述的是一個歷史,沒有歷史也就沒有未來。在整個相機工業的發展歷程中,人們不能不說:徠卡,歷史的象徵!
徠卡相機(Leica)地位尊貴的秘密
世界上第一台
答案在以下四個方面: 機械, 電子,光學和綜合裝配工藝和零件供應.具體簡略敘述如下:
1:選擇最先進昂貴的材料和最精細的加工工藝:M/R系列的快門系統工作十萬次不會見到任何磨損; 2: M系列因沒有反光板,快門釋放的時間滯後只有4毫秒, 一般
推薦閱讀:
※佳能EOS相機閃光攝影-6
※到底有誰會買這樣的相機?
※紐約攝影學院中國學員班 -如何使用數碼相機更準確地曝光(續)-
※別說手機拍照不出彩!劍走偏鋒正方形畫幅玩起來,效果不比單反差
※最好的相機就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