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吃對這幾樣東西,讓你整個秋天不生病
入秋後,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體可能產生諸多不適。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秋瀉這四大表現。除了調整生活方式和心態,適當的飲食調整必不可少。
《生命時報》(微信LT0385)採訪權威專家,推薦入秋最該吃的食物,幫你抵禦這個「多事之秋」。
受訪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張廣煥
秋燥:補夠水和維A
很多人一進入秋天就開始皮膚乾燥、緊繃、脫皮。
尤其在北方地區,秋天氣候乾燥,濕度比夏季降低,而且風比較大,皮膚水分容易丟失。要消除秋燥,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溫水
白天要喝夠8杯水,別等口渴再喝。
秋季適合喝淡蜂蜜水,其中富含果糖,是一種親水物質,吸濕效果好,可以延緩水分的吸收速度,長時間滋潤咽喉和胃腸道黏膜。
2
多吃水果
尤其是富含果糖的葡萄、梨、香蕉、柿子等。很多人只顧「貼秋膘」,不太重視吃水果。而水果是一種親水食物,能長期滋潤身體。
此外,銀耳中富含銀耳多糖,燕麥中含有β葡聚糖,熬成銀耳湯、燕麥粥,都是很好的補水食物。
3
補充維生素A
秋季可以適當吃些橙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胡蘿蔔、南瓜、地瓜、菠菜、芥藍、地瓜葉等)、動物肝臟、動物腎臟、深海魚、蛋黃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少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辛溫燥熱之品,以及油炸、肥膩、太鹹的食物,可以減少水分消耗,讓皮膚更滋潤。
秋愁:常吃五類食物
立秋後,日照時間很明顯變短了,人的情緒難免消沉低落。大自然中逐漸草木枯萎,花葉凋落,往往使人觸景生情,多愁善感。
特別是獨居的老人、疲於奔命的上班族,常會在秋季傍晚時分備感凄涼,產生憂鬱、悲傷等負面情緒。
要想打敗「秋季抑鬱症」,不妨給自己補充些「快樂營養素」。
營養素種類 | 功效 | 哪些食物種包含 |
鎂 | 調節大腦中5羥色胺的含量,讓人感到快樂 | 菠菜、油菜、油麥菜等深綠色葉菜,各種堅果以及香蕉、柑橘、葡萄乾、玉米、蘑菇、洋蔥 |
維生素B1 | 緩解沮喪情緒、防止思維遲鈍 | 燕麥、大麥、小米、大黃米、黑米、紅豆、綠豆、豌豆、瘦肉和動物內臟 |
歐米伽3脂肪酸 | 激活大腦,對抗抑鬱風險 | 深海魚、三文魚刺身、金槍魚沙拉、沙丁魚罐頭 |
鋅 | 有助於緩解抑鬱 | 花生、核桃、開心果、杏仁、榛子、腰果等堅果,貝類海鮮、動物肝臟、瘦肉等 |
泛酸 | 緩解疲倦、憂鬱、失眠等癥狀 | 香蕉、粗糧、麥芽、動物腎臟與心臟、綠葉蔬菜、雞肉、牛肉、鮐魚、干銀魚、芝麻醬、花生仁、鮮蘑菇、紫菜 |
秋乏:增加優質蛋白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人在秋天總覺得渾身沒勁,老是睡不夠,綿綿不絕的睏乏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中醫認為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導致四肢無力,神疲懶言。此外,「苦夏」時節因食欲不振導致的營養失衡,也是秋乏的誘因之一。
為了緩解秋乏,飲食上做到:
秋天的菜單里應盡量保證每餐都有肉(魚)、蔬菜、全穀物,其中,地瓜、燕麥等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為大腦供能;
適量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如雞蛋、乳製品、豆製品等;注意三餐定時、定量。
秋瀉:喝粥羹少吃渣
入秋以後,逐漸下降的氣溫適宜一些致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再加上如果人們吃東西清洗不幹凈或者沒有加熱透,就很容易導致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
如果出現腹瀉,就要在飲食上加以注意:
1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好是「低脂肪少渣半流食」,比如大米粥、小米粥、蛋花湯麵、山藥蓮子糊、藕粉羹等。還可以適當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比如蛋羹、不太涼的酸奶、魚糜等。
2
不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甜食中的蔗糖要在小腸中消化,腸道發炎時,消化蔗糖的「蔗糖酶」合成減少,於是大量不能消化的蔗糖在腸道會造成脫水,帶來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
不要吃脂肪含量高的蛋糕、曲奇、派、油條、香腸、烤串等。
3
不能生吃水果蔬菜
草莓、桑葚、獼猴桃、火龍果等水果會加劇腹瀉,建議不吃。果蔬最好用榨汁、打漿的方法,把渣子濾去。
4
牛奶、豆漿盡量別喝
腸道發炎時,乳糖酶分泌減少,牛奶中的乳糖得不到分解,會刺激腸道,加重癥狀。豆漿中的低聚糖會促進腸道蠕動,也會加劇腹瀉。
此外,預防秋季腹瀉還要做到不吃過於寒涼的食物;剩菜剩飯吃前先加熱透,避免誤食腐敗食物;生吃水果蔬菜時要洗乾淨。▲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張傑
推薦閱讀:
※秋天必做的幾款美食
※秋天,一不小心就能如此驚艷!
※詩畫秋天【美圖共賞】
※感觸秋天<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男人篇</span>
※秋天的葉子也不是看心情變換顏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