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講義》——子罕第九(11):後生可畏

李里《論語講義》——子罕第九(11):後生可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yqy.html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後生是很可畏懼的。什麼是後生,什麼是先生?先出生的就是先生,後出生的就是後生。孔子說後生是可畏的啊。哪裡知道後生今後發展的情況就不如我們今天呢?「來者」,就是指後生。只是到了四十、五十歲都還沒有聽說他的成就,無聞其名,沒有聽到他的名聲,那就不足畏懼了。「斯」當這個講,這個也就不足畏懼了。四十、五十歲聽到什麼名呢?名者,實之賓也,名是實的賓客,實至名歸。一個人有了實就有了名,什麼實呢?就是美好的品德。到四五十歲還沒養成美好的道德人格的話,他怎麼會有賢者的美名呢?先要有美好的道德人格,後才有賢者的美名。到四五十歲還沒有美名,說明他這幾十年都白過了,都沒有去向善向美。這段話是孔子在提醒我們,雖然青年比老年有潛力,有年齡上的優勢,但如果不努力,到四五十歲還沒顯示出這種優勢,那就難以有成了。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語」,就是正言,就是從正面,很嚴厲地對你說的話,嚴厲地批評你,你能不聽從嗎?但聽了後還要改了才可貴。比如老師對你說,同學你要聽講,不要再吃泡泡糖了。嚴肅地給你指出,你能不聽從嗎?你只有不吃了,把糖吐出來。這種嚴肅的批評你一定敬畏,會認真去改,改了就是可貴的。當然這時你也許口服,不一定心服。「巽」音xùn,是指委婉的話,委婉的勸諫,「說」通「悅」字,委婉的順耳的話,誰聽了不喜悅呢?但是「繹之為貴」,「繹」是梳理的意思。對這種話要分析、梳理,弄清其中真正的意思。

很正面、很直接地對你說的話,你聽了心裡會不舒服,但是委婉地對你說的話,你又不一定領會,你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比如,我說,把泡泡糖吐出來,你聽懂了,吐出來了。但你心裡不舒服,掃了你的面子。我委婉地說,同學們,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你們是研究生,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我這樣說,你們又聽不懂:在說什麼哦,照吃不誤。「繹之為貴」,你要從人家委婉的話里聽出人家到底要說什麼,這才是可貴的。法語和巽語你要會聽,法語嚴厲,不僅要聽從還要改正,要能從巽語中聽出人家對你的勸諫。「繹之為貴」,你要分析、思考,你要聽得懂。你光是喜悅,而聽不出味道;你光是聽從,又不改正,我簡直不知道把這種人怎麼辦了喲。「也已矣」,加重語氣,表示強調,這種人你對他直說,他心裡不舒服;你委婉對他說,他聽不懂。對這種人怎麼辦呢?孺子不可教也。孔子說,完了喲,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喲。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對待別人的意見,應該怎麼去聽,這個問題很值得注意。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軍」就是規模很大的軍隊,我們可以把軍隊的統帥從馬背上掀下來,可以把他活捉了,可以把他俘虜了,但是「匹夫之志不可奪也」。「匹夫」就是指一般的讀書人,一般的士人。士人的志向、情操、操守、風骨、氣節是不可以奪的,不可以改變的。三軍之帥這麼了不起的人,他只是帥而已,可以把他俘虜了,可是一個讀書人的志在哪裡?志在心中,他心中的操守、情操是永遠不可以奪的。你改變不了他的氣節,你可以抓他,你可以打他,你可以殺他,但是你不可以改變他的信念,改變他的操守,改變他的信仰。因為讀書人接受了聖賢的教化,有自己堅定的價值取向,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我講一個故事。國學大師、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解放初在幾個省做了考察,全國政協大會召開時,他就在會上給毛主席提意見。大意是說解放以前,共產黨依靠農民得了天下,現在解放了,農民的生活在九天之下,而工人的生活在九天之上,工農的差距太大了,這個和共產黨的總路線有關係。毛主席一聽這個話就火了,說梁漱溟在攻擊黨中央的總路線。周總理也說梁漱溟不能再講了。梁漱溟先生就說,我是政協委員,我有權利發言,我就要看看主席有沒有這個雅量讓我把話說完。下邊的人聽到主席、總理說話,全部都說,梁漱溟滾下來——全部叫梁漱溟下來。毛主席就說,那這樣子吧,梁漱溟,我們來投票吧,舉手表決,同意你講的就舉手,不同意講的就不舉手。結果只有毛主席一個人舉手。毛主席就笑了,對梁漱溟說,梁漱溟,少數服從多數,多數都不讓你說,只有我一個少數,我也沒有辦法了。周總理就折中,說那就這樣子嘛,讓你講十分鐘。梁漱溟說不行,我政協委員有我特定的發言時間,是半個小時就必須講半個小時,要麼你讓我講完,要麼我就不講。結果他就說了一句話:「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我講這個故事大家就可以理解這句話了。

附朱熹《論語集注》: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焉知之焉,於虔反。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安知其將來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於老而無聞,則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時勉學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聞,則不聞矣」,蓋述此意。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無聞,則亦已矣。自少而進者,安知其不至於極乎?是可畏也。」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法語者,正言之也。巽言者,婉而導之也。繹,尋其緒也。法言人所敬憚,故必從;然不改,則面從而已。巽言無所乖忤,故必說;然不繹,則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楊氏曰:「法言,若孟子論行王政之類是也。巽言,若其論好貨好色之類是也。語之而未達,拒之而不受,猶之可也。其或喻焉,則尚庶幾其能改繹矣。從且說矣,而不改繹焉,則是終不改繹也已,雖聖人其如之何哉?」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侯氏曰:「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之志矣。」

推薦閱讀:

【儒】《論語·里仁》(15)孔子的「大道」原來是這個
天哪,看論語也能看的笑岔氣了
【17】長夜孤燈話《論語》——《論語》的篇、章、句、讀
(1)向雄讀《論語》之:有過必改
《論語》譚(九)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