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假期 創造個性化發展

暑假到了,父母們容易出現三種典型的假期心理:一是煩惱,孩子放假父母不放假,孩子假期怎麼過是個問題;二是急功近利,想把孩子的假期變成「第三個學期」,報各種補習班;三是「貴族化」傾向,讓孩子參加各種高收費的奢侈夏令營。第一種父母太應付,覺得孩子吃喝不愁就行,假期混著就過去了,很可惜;第二種父母完全扭曲了假期的意義,有可能助長孩子的厭學情緒;第三種父母則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了誤導。

學生為什麼要有假期?什麼樣的假期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父母要重視一個重要的理念,即假期的本質含義是讓學生過一種不同於學校與家庭的生活。因為學校的教育模式對於學生具有一定的束縛性,容易讓學生脫離社會與生活,家庭則是孩子最為熟悉甚至模式化了的生活。孩子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來開闊視野,了解真實的社會,增加生活經驗。所以,全世界創造的假期教育經驗,就是讓孩子過一種不同於學校和家庭的新生活,讓假期成為個性化發展的天堂。

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責任越大。比較合理的心態,是讓孩子過一種不同於學校與家庭,又適應孩子需要的生活。孩子雖小也有參與權,同樣需要被尊重,所以假期安排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協商。

中國自古就有遊學的傳統,但由於學業壓力大,更由於擔心發生意外事故,這一傳統在當代中國幾乎被中斷了,非常可惜,非常不利於孩子成長。其實,任何國家組織遊學活動都可能發生意外事故,但歐美和日韓等國充分認識到體驗教育的重大價值,同時採取科學而嚴密的安全措施,因此能常年堅持舉辦大規模夏令營和各種各樣的遊學體驗活動,深受孩子歡迎。

現在的中小學生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課業負擔很重,非常缺乏體驗的機會。因此,教育部近幾年在部分城市開展研學旅行的實驗,是極為必要的「突圍之舉」。

值得欣慰的是,不僅僅教育部門開始勇敢探索,許多家庭也自覺自愿地聯合起來開展遊學活動。其實,喜歡旅行的家庭都會體驗到旅行的妙處,每逢寒、暑假基本上都外出旅行,有時是幾個好朋友帶著孩子結伴而行。這種幾個家庭結伴的遊學方式,讓孩子的精神世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世界如此之大,文化如此豐厚,原來離自己很遙遠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非常近,這種豐富立體的體驗讓孩子獲益良多。

要了解一種文化和一個民族,只住賓館或走馬觀花絕對是不夠的。如果能夠在當地,特別是在同齡人的家裡住上一周或者更長時間,對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樣的。

兒童時代孩子最需要夥伴,也最需要體驗夏令營的生活。一個好的夏令營就像夜空里的一道閃電,讓孩子突然之間看清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也會像頭腦風暴,給孩子很多的奇蹟以及意想不到的機會。最令我震撼的是,迪士尼的一位總裁,青少年時代居然連續9年在同一個夏令營營地生活,而且可以看到爺爺和爸爸小時候在此營地活動的記錄。由此推算,他們祖孫三代在同一個營地的活動經歷長達七八十年!我多麼希望中國有這樣充滿魅力的營地,多麼希望更多家庭擁有如此積極陽光的傳統。

無論是旅行、遊學還是夏令營,這種脫離學校、暫別家庭的機會往往能真正鍛煉孩子面對生活和困難的能力,能讓孩子有很多進步,讓他們結束假期回歸學校有更長足的發展。

有個孩子特別想去國外念高中,並承諾「給我第一年學費就可以,其他打工掙」,於是父母安排了一場「模擬留學訓練」,讓孩子在暑假自己到外面租房子、打工、學習英語。暑假結束後,孩子不但生活得挺好,賬上還多了500元錢,學習也沒落下。後來父母最終同意孩子出國,孩子到了國外果然也很適應。還有個厭學的孩子特別希望棄學去打工,怎麼勸都沒用,他父親就利用暑假給孩子安排了一次打工,讓他體驗夢想中的打工生活。結果,工作辛苦、掙錢也少,孩子的生理、心理都無法適應,又自覺地回來上學了。

生活有各種難題,孩子的發展也面對各種挑戰。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孩子想說服父母,父母想說服孩子,光靠嘴說都不行,得讓孩子真實體驗,用實際行動證明,假期就是一次成本較低的體驗機會。

孩子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孩子的個性、需求、潛能都不同,都充滿了開拓的興趣。希望與幸福均在自由中,孩子是魚,假期就是大海;孩子是鳥,假期就是天空。父母請珍惜假期這一個性化發展的天堂,為孩子創造發揮潛能優勢的條件。

(作者孫雲曉,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23日第2版

【原標題:珍惜假期 創造個性化發展】
推薦閱讀:

長時間旅行結束後如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 融入職場社會?
抓住假期小尾巴,不想人、從、眾?家門口一樣嗨翻天!
假期做的秋褲秋衣 裁剪圖
俄勒岡南部克拉馬瀑布三天豪華自助小假期|你準備好了嗎???
不考慮路程,求推薦 3 天小假期可以去哪裡玩,怎麼玩呢?

TAG:發展 | 個性 | 珍惜 | 假期 | 個性化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