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大師的代表作和他們留給攝影的箴言
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0.22-1954.5.25)
很多人認識卡帕是從他這幅著名的「戰士之死(The Falling Soldier)」開始,一直以來關於這幅攝影的背景解讀都是是卡帕在1936西班牙內戰期間,拍攝到的一個共和國戰士頭部中彈倒地的瞬間。但卡帕不幸1954年在越南採訪第一次印支戰爭時,誤入雷區踩中地雷被炸身亡之後,關於這幅照片的真實性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整個蔓延開的過程完全可以拍一部長長的紀錄片,有各種分析證據說這是一幅擺拍的照片,也又有這是跟隨卡帕一起上前線拍攝的他的情人拍的,他拍的是另外一張。還有證明指出照片中的主人公還健在。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有爭議的一幅攝影,各種謎團密布,讓這幅攝影遠遠超出攝影本身的文本意義。說他是卡帕的代表作不為過。
▼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沒有其決定性的一瞬間。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在認識事件意義的同時,又給予事件本身以適當的完美的結構形式。
——布列松(1908-2004)
關於布列松不用去吹了,知道攝影的人都知道他,甚至知道相機的人也都知道他,圍繞他的爭議主要還是他的地位和那句「決定性瞬間」,「攝影之父」神位讓他一直處於風口浪尖,有人質疑他並不比其他的馬格南攝影師勤奮,他的地位除了他天才攝影才能分發揮更多地藉助了商業運作。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他一生拍了700萬張照片,真讓人大跌眼鏡,寫文章的人估計是不會算數,他是想讓老布活1千歲么?這個說張伯倫和2萬個女人上過床一樣的滑稽可笑。反正張伯倫累死床上和寫文章的人也無關,就吹吧。老布的實際情況他58歲以後就基本不攝影了,改去玩畫畫了。畫的好壞不得而知,估計不怎麼樣。
▼
只有好照片,沒有好照片的準則。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1902-1984)
安塞爾·亞當斯的主要貢獻是著名的」區域曝光法「創始人,美國」F64"攝影小組的領軍人物,把純影調黑白風光攝影發揮到了可能的極致。喜歡黑白風光和環境攝影的人都把他當做鼻祖來膜拜。他一生致力於高清晰度的黑白風光攝影,和大自然親密、融合。也讓他成為一位徹頭徹尾的環境主義者。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亞當斯作品集*
▼
不是我不喜愛寫實作品,不過我不太喜歡把攝影當作一面鏡子似的只反映事實。我之所以在表達上留有想像空間,是想讓觀眾能與我一起去完成創作。
——何藩(1937.8.8--2016.6.19)
何藩是為數不多的在世界攝影界佔有一席之地的華人攝影師。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香港,香港的市井生活是他拍攝的主要題材,拍下了香港的變遷和最普通人的生活片段,他的片子因此具有很強的檔案文史紀實意義。在攝影風格上他的片子深受中國傳統美學的影響。構圖規整,極致講究影調和光影的變化,因此很唯美,受到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喜歡。一生獲獎獲獎270多次,好評不斷。很多優秀的攝影師都有一個做電影的夢,在這方面他無疑是一個幸運的成功者,他曾經導演過不少電影,其中電影《離》曾獲國際獎;同時他還客串過演員,記得演過唐僧。
▼
所有照片都是準確的,卻沒有一張是真相。
人像照不是臨摹。當情緒或事實轉化成照片的一刻,它就不是事實,而是意見。
——理查德·阿維頓(Richard Avedon1923.5.15--2004.10.1)
熟悉理查德·阿維頓都是從他的時尚攝影開始,可以說,他是上個世紀最著名的時尚攝影師,從他的「大象」系列到「骷髏」系列,每一次推出的時尚攝影都令人震撼。他努力把自己的時尚攝影不簡單只拍成華麗和炫目,而讓它能變得「有故事」,就像上圖這幅作品,美麗的模特和恐怖的骷髏,這樣強烈的對比是否暗示出「魔鬼與天使」的兩面性。但他自己說並不喜歡時尚攝影,只是他的謀生手段。到了他再不為謀生犯愁的時候,他逐漸把自己的攝影轉移人文攝影,以及更前衛觀念攝影,甚至做起了波普藝術。奧黛麗·赫本的電影《甜姐兒》當中的角色就是以他為原型,他也是蘇珊桑塔格提及幾位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從這兩點上就足以明白他影響之大。
▼
「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台階上。」
「光觀察還不夠,你要去感覺你所拍攝的對象。」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
1972年,已經77歲高齡的安德烈.科特茲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影集,書中收集了他一生比較重要250多幅作品。不久之後,身在美國的安德烈收到了一封布列松從巴黎寄來的信,信中說「安德烈:謝謝您出版了這麼偉大的一本書,您才是我真正的老師,我以身為您的學生為榮。」。知道老布是誰吧,能被他稱作老師的人,可能而知要多牛。實際生活中的安德烈·柯特茲卻並不這麼榮光。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裡,攝影是沒得到應有的承認和地位,這和他生活在歐洲卻陰差陽錯的留到了美國有關,但個中的原因很複雜。總之算比較坎坷的一位大師。知道晚年才被攝影界重新審視,得到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柯特茲作品集*
▼
攝影不是繪畫,繪畫是構圖、修飾、改變,該減的要減,該加的要加,而照相就是一下,有或沒有就是那麼一下,死了或活著就是「砰」的一聲。
——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1928-)
他是目前最怪異和鬼才的攝影大師,詭異不僅僅是他的攝影風格和做派也表現在他自己整個一生的發展過程都那麼離奇和有趣。他,紐約人,20多歲的時候跑到巴黎學藝術實現自己的畫家夢,師從i一個很有名氣的老師,一度讓他的印象派畫小有名氣。接觸攝影是他為了拍攝自己的畫展,但去鬼使神差被當時時尚界的大佬--最有名的服裝雜誌《時尚》 (VOGUE)的藝術指導亞歷山大·林伯門(AlexhnderLiberman)所賞識,於是他受聘為攝影師,開始了他天馬行空的各種詭異攝影。他的攝影反傳統,無論構圖和角度不講究現成規矩,喜歡粗顆粒膠片。扭曲變形的影像也隨處可見。他反對布列松和他決定性瞬間,曾說「決定性瞬間」就是一坨屎。他一直和他對著干,甚至在鏡頭使用上也是反對布列松。不是超廣角就是大長焦。他認為真實的影像是不存在的。拍下的任何照片都是改變的世界。他的這些行為,可想而知在當時布列松處於統治地位的攝影界,他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直到後來他都放棄了攝影做電影了。到了上世紀80年代 紐約美術館搞了一個他的攝影回顧展,讓他突然又橫空出世一樣,在世界各地迅速躥紅,他自己做夢可能都沒想到,世界就是這麼怪異。現在看來他所以能贏得如此的地位當然一方面是他在攝影本身上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的反權威、創新不妥協的獨特獨行精神,是特別值得做藝術的人學習的。
▼
作為攝影家,我所要拍攝的是表象,但事物的表象是各種深層力量的跡象。
——斯蒂芬·肖爾
沃克_埃文斯_加油站_西弗吉尼亞州_1936年
《照片的本質》是被大家所熟悉的一本書,在《照片的本質》這本著作中,斯蒂芬·肖爾從已成為經典的影像到無名氏的圖像,從底片到數碼文檔,探討了如何理解和觀看各種類型的照片。肖爾利用這些照片,加上他明晰、睿智和易懂的文字,闡明相機前的世界如何轉變成照片。
「本書探討如何理解照片的本質問題,闡明照片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無論是最雅緻優美的照片,還是所有其他用相機拍攝並從底片或數碼文檔直接印製的照片。所有照片都有共同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鏡頭前的世界如何轉變成照片,它們也構成了能表明照片含義的視覺語法。」
「因此,本書不是為了探討照片內容,而是介紹攝影家如何利用照片的物質特徵和形式特徵,來界定和闡釋照片的內容。」
攝影實際上是一門分析學科。畫家是從空白畫布開始作畫,攝影師則是從混亂世界中開始選擇圖像。他站在房屋和街道、人群和樹木,以及帶有文化色彩的各種人工製品之前,通過構圖來簡化混亂場景,給這個場景強加了秩序。攝影師通過選擇觀察視點、構圖邊框、曝光瞬間和聚焦平面來強加這個秩序。
▼
現在你可以拍任何東西。
——羅伯特·弗蘭克
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1924-)可說是20世紀攝影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他以自己的第一本攝影集《美國人》一舉改變了現代攝影的方向,奠定了自己在攝影史上無可爭議的大師地位。而這一切距他離開自己的祖國瑞士才只有11年。提出了"非決定性瞬間"
弗蘭克的攝影信條是,"比(捕捉)照片表面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在一瞬間將某個事物捕捉並將其以更為自由的形式加以表現"。他不但要拍攝事物,更要通過自己的拍攝來解放事物,使事物獲得一種獨立的品格,使之成為一種攝影家觀看的自由的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說,攝影家在本質上是一個解放者,他在解放對象的同時也解放了他自己與他的心靈。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語錄】凈土在心中
※藥師如來法門——弘一大師
※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留給女兒的「財富」:28歲之前不要結婚
※9條大師練習教你如何打出多彩伴奏
※大師眼中的2013運勢及催旺法 12生肖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