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和控制高血壓
治療和控制高血壓
1)高血壓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血壓波動可引起以心、腦、腎等器官的血管損害為主要病理改變的器官損害,進而引起上述器官各種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造成對人類健康的間接威脅,因此應積極的治療和控制高血壓,使血壓達到一個平穩的較低水平來預防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公眾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是體現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社區的心血管病的防治水平的綜合指標。控制率是指高血壓患者中血壓控制在治療目標水平以下的患者所佔的比例,可見控制率才是反映一個社會對高血壓控制狀況的最終指標[1]。由於本院療養員均為高級別軍隊療養員,故知曉率和治療率是較高的,但控制率所處水平並不令人滿意。高血壓治療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本文認為主要為下列因素所致:①藥物因素。用藥劑量過小,藥物療效短,藥物作用時間不能控制24 h血壓。②治療依從性差。治療依從性是指患者執行醫囑的可靠程度。主要有4種情況:第一,輕、中度高血壓病人無臨床癥狀,認為服藥麻煩,給生活帶來了不方便,尤其是幾乎所有的降壓藥物都有副作用,如頭痛、頭暈、咳嗽、嗜睡、性功能障礙、認知功能減退等。這些副作用的發生和前述因服藥帶來的不便無疑將對病人的一般健康狀況和精神心理產生影響,使病人對治療產生反感情緒。第二,患者對高血壓知識了解不多,未認識到此病的危害性,未引起自身高度重視。第三,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認為病情好轉,便自行減少用藥劑量或停葯。第四,老年患者記憶力差,常常忘記服藥或不能按時服藥。③鈉攝入過多。④血壓晨峰現象。清晨血壓急劇上升現象稱為「血壓晨峰」。年齡、24 h血壓變異靶器官損害程度是影響血壓晨峰程度的主要因素。血壓晨峰程度加劇與心、腦血管病高發有密切聯繫[2]。由於患者不了解「血壓晨峰」的存在,所以忽視了清晨血壓的監測。⑤代謝因素。近20年來隨著對高血壓研究的逐步深入,現已認識到高血壓是一個由多重危險因素所致,能產生多種心血管損害的臨床綜合征。代謝紊亂作為高血壓的病因被充分肯定,肥胖、糖脂代謝紊亂異常與血壓升高之間存在較為明確的因果關係[3]。⑥伴隨情況。勞累、情緒激動、過度興奮或睡眠不足等都影響降壓效果。
2)針對以上原因,為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血壓達標率,我們應採取以下措施:①首先臨床醫師應注意自身學習,不斷提高對高血壓研究方法、進展的了解及認識,此外,還應對患者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以改善對疾病的認識,與患者建立長期的隨診關係,定期查體,以便及時、正確的指導治療。②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原則。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及時、按時服藥,並且不斷調整治療藥物,使副作用最小,達到24 h平穩控制目標血壓。目前認為最合理的藥物聯合方案如下:利尿劑和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和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和α1受體阻滯劑;鈣桔抗劑和ACEI或ARB[4]。③注重個體化治療原則。患者合併的心血管危險因素不同,存在的靶器官損害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各異,治療藥物自然有別,因此提倡個體化治療原則。④對患者進行綜合干預。在降壓治療的同時應積極控制合併存在的危險因素,非藥物治療是高血壓及伴隨危險因素控制中主要的方法之一,應貫穿於高血壓治療始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增加體力活動、勞逸結合、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平衡心理、戒煙等。
本文回顧了2004年4月~2006年10月期間來我院療養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共289例,其中有87例(佔30.1%)血壓控制不理想,為了分析、總結其原因,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87例,其中男81例,女6例;年齡60~81歲不等,平均67.5歲;病程3個月~31年,平均16.2年。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1999年WHO/ISH診斷標準。在我院療養期間繼續服用降壓藥物。
1.2 方法 給予測血壓2次/d,分別於早晚7時測量,並詳細了解記錄患者的飲食情況、鹽的攝入量、每天的活動量以及情緒等。
2 結果
單純收縮壓波動17例,佔19.5%;單純舒張壓波動26例,佔29.9%;收縮壓、舒張壓同時波動43例,佔49.4%。8例年齡較小者未服藥治療,10例因睡眠障礙勞累,14例因鹽攝入過多飲食偏咸,11例合併糖尿病,15例用藥不合理。其中有的患者合併兩種情況存在。
推薦閱讀:
※天然的高血壓降壓方法-頭條網
※[轉載]高血壓食療168方
※全民防治高血壓不可忽視的幾種高血壓
※天然「降壓藥」,高血壓的隱形剋星,每天堅持吃,血壓只降不升
※女性高血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