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風雲》之第十四回 勤政務 文公中興143

這一回咱們說說文公中興的事兒。前面我們說過,公元前660年冬,狄人攻打衛國,懿公好鶴亡國,衛人立公子申為君,是為衛戴公,哪料這戴公身體十分孱弱,即位不久就撒手歸天。衛人根據許穆夫人的建議,派大夫寧速到齊國迎接公子毀歸國即位,是為衛文公,衛國第二十任國君。衛文公初名辟疆,後更名曰毀。初,衛文公曾朝聘於周,周室行人問其名,答曰衛侯辟疆,周行人還之,曰啟疆辟疆,乃天子之號,諸侯弗得用。衛侯遂更其名曰毀。

衛懿公好鶴亡國,狄兵搶掠了一番隨即撤走,河西之地悉歸晉有,衛國的半壁江山瞬間失去,晉國勢力逼近衛國。衛文公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衛懿公在位時,只顧養鶴玩樂,不理朝事,不體恤民情,衛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連年的攻伐征戰和狄人入侵,又使衛國幾乎亡國,經濟全面崩潰,國內哀鴻遍野,慘痛情景不堪入目。幸而得到了宋齊兩國的鼎力相助,衛文公遂一面為懿公和戴公發喪,一面草創房舍,安頓臣民百姓。衛文公初立時,僅有車徒三十乘,還寄宿在民間,光景非常凄涼。歸國即位後,衛文公和國內百姓一樣,布衣帛冠,粗食菜羹,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他勤於政務,務材訓農,通商惠工,輕賦平罪,早起晚歇,撫恤百姓,敬教勸學,授方任能。處理完朝事,便親自下田勞作,與國人同甘共苦,時人稱道其賢。

且說齊公子無虧幫助衛君草創了房舍,見衛國上下初安,就留下了齊國的三千士卒,協助衛國戍守漕邑,防止狄人再次入侵,自己則辭別文公返回齊國。公子無虧歸國後,見過父親齊桓公,向他稟報了衛國復國的情況,並言及了大夫弘演納肝和太史禮孔殉節之事。齊桓公聽罷,感慨不已,脫口說道:「想不到啊,無道昏君,也有如此忠臣,衛國不會滅亡啊!」就打算繼續援助衛國,相國管仲向桓公建議說:「留戍勞民,不如擇地築城,方為一勞永逸之策。」桓公深以為然,於是,他一面派人去衛國通知衛文公,讓他選擇新的都城地址,一面打算糾合諸侯幫助衛國修築城池。就在這時候,忽然接到了邢國遣人告急的消息:「邢國遭狄兵侵伐,勢不能支,伏望救援!」於是,齊桓公就糾合了宋、曹兩國的兵馬,會同齊國軍隊前往救援邢國。

邢國是周公旦第四子邢朋叔的封國,姬姓,侯爵,國都邢台,周成王所封。其地在今之河北邢台市周圍,疆域主要在太行山以東、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故黃河以西地區,包括今之邢台全部,兼涉石家莊、衡水、邯鄲和山東聊城的部分地域,面積大約2萬平方公里。周初,邢國西北方的戎狄多次進攻中原,騷擾周朝疆域,邢地是戎狄頻繁活動的地區。邢國南連衛國,東接齊地,並與北方的燕國遙向呼應,是把守中原的門戶,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的重任。當時,邢國國勢強盛,建國之初就開始了與河北中部戎狄的征戰。春秋初期,邢國以一己之力,曾數次打敗戎狄,與狄人抗衡數百年,忠實地履行了屏藩周疆的職責,受到了周王室的高度讚譽,留下了邢侯搏戎的美談。春秋中期,狄人所建的中山國已十分強大,不斷攻打討伐邢國,邢國在與狄人多年交戰消耗,國勢逐漸衰落,到春秋末期,已不能與戎狄所建的中山國抗衡。

公元前659年,救援邢國的三國軍隊浩浩蕩蕩開赴邢國。途中,齊桓公接受了相國管仲的建議,命令大軍駐蹕邢地聶北,暫時按兵不動,等待進兵的最好時機。聶北,在今之山東茌平西,邢國被衛國滅亡後,該地併入齊國。大軍駐蹕聶北約及兩月,邢人精疲力竭,遂潰圍而出,齊桓公才命令三國軍隊大舉進兵。此時,狄人早在邢國搶掠了一番,聞聽齊國出兵救援,就傳令撤軍回國,臨走時還放了一把大火,將邢國都城邢台燒了個乾乾淨淨。邢國幾被中山滅國,君臣百姓大都逃到了夷儀,桓公就命令三國軍隊各具版築器材,幫助邢人在夷儀築城,夷儀遺址在今之山東省聊城市西北,使邢侯叔顏及邢人居住下來,時人在齊桓公的功勞簿記了一筆,史學家將此事稱為「存邢」。新城築好,宗廟、朝堂、廬舍一應俱全,邢國君臣與國人如歸故國,歡祝之聲徹耳,早把亡國之恥拋到了九霄雲外。嗚呼,邢遷如歸、衛國忘亡,如出一轍耳。

三國兵馬為邢國築城既畢,宋、曹兩國人馬就想辭別齊侯撤軍歸國。齊桓公沒有答應,又命令三國兵馬移向衛國,凡畚箕鍤鋤之屬,盡皆隨身攜帶,幫助衛國修築城邑。衛文公聽到這個消息,親率文武大臣出城迎接,他布衣帛冠,不改喪服,一如平民百姓。齊桓公看到文公如此穿戴,感嘆良久,唏噓不已,遂令三國之兵俱往楚丘,幫助衛文公構築新城。齊桓公見衛國民窮國弊,又派人從齊國運來大批建築材料,為衛國重立公室朝廟,史官將此事謂之「封衛」。楚丘城池構築完畢,衛文公把國都由漕邑遷到了楚丘,今河南滑縣白雲觀。此事發生在公元前658年,衛文公被齊國的再造之恩深深感動,就感慨賦詩《木瓜》,表達了對齊桓公的感激之情,詩曰: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不知道衛文公是覺得作一首詩不過癮,還是覺得作詩遠比築城更省力氣,接著,他又搖頭晃腦來了一首《定之方中》,將籌建國都楚丘的過程複述了一遍,不知道是在吹噓自己,還是還是在為齊桓公歌功頌德,詩云:

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

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

降觀於桑,卜雲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於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詩的首章寫了衛國在楚丘營建宮室,建造宅邸,測量日星確定方位的過程;第二章又追敘了卜築楚丘的全過程;第三章寫自己躬勸農桑,崇尚實際,不做表面文章,才使得衛國由弱變強。由此可見衛文公當時躊躇滿志的遠大抱負和洋洋自得的喜悅心情。衛文公勵精圖治,不數年衛國就兵強馬壯,戰車由30乘發展到300乘,農工商貿、教育文化全面復興,蠶桑業尤其興盛,成為河北巨邦,歷史上把文公執政的這一時期稱為文公中興。衛文公雄才大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數年之中重建衛國,對衛國有再造之功。後來,孔子周遊衛國,看到衛國如此富庶時,不禁發出「庶哉,再造之功不可泯也」的讚歎。隨著經濟的持續好轉與其他各項事業的全面復興,衛國君臣居住安然,百姓安居樂業,朝野上下欣欣然飄飄然,他們忘記了戰爭給衛國人帶來的苦難,忘記了國破家亡的恥辱和傷痛,他們安於現狀,不再圖謀復國大業,留下了「衛國忘亡」的千年笑柄。春秋時期是一個諸侯相互攻伐戰亂頻仍的年代,空氣中到處瀰漫著征塵和血腥,衛國的太平日子沒過多久,一場場不義戰爭又接踵而來。

周平王東遷雒邑後,南方的楚國逐漸強大起來,耀武揚威,稱王稱霸,不但經常侵擾周邊的小國,還不斷侵入中原搶劫掠奪,逼迫中原諸侯國向它進貢。公元前657年冬,楚國國君楚成王出兵討伐鄭國,鄭國見抵擋不住,就急忙向盟主齊國請求發兵救援。齊桓公剛剛稱霸諸侯,正欲建功立業樹立威信,接到鄭國的告急信後,當仁不讓,決定出兵救援鄭國。公元前656年正月,齊國出兵討伐楚國,借口是楚國不向周王朝交納貢茅,還派兵攻打鄭國,在諸侯間製造事端。齊桓公親自率兵出境,又派人傳檄魯、宋、衛、鄭、陳、許、曹等八國諸侯共同出兵助陣。諸侯聯軍浩浩蕩蕩開赴楚國,途中,首先攻伐了楚國的盟友蔡國,蔡侯哪見過如此陣勢,就連夜攜了宮眷,打開城門匆忙逃奔楚國而去。蔡侯出奔後,百姓無主,國人即時四下潰散。聯軍攻下了蔡國,齊桓公率領諸侯兵馬又殺奔楚界而來,準備強行攻打楚國。

楚成王害怕打不過諸侯聯軍,就派遣大夫屈完到齊營向桓公求和。楚成王讓大夫屈完向桓公問道:「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回答說:「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屈完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齊桓公陳列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桓公問道:「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屈完回答道:「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桓公又問道:「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齊軍雖眾,無所用之。」齊桓公見楚國服軟,再加上齊軍遠離國土,缺乏後方支援,就答應了楚國的罷兵請求。楚大夫屈完帶了大批財物犒勞聯軍,並與諸侯在楚地召陵歃血會盟,八國聯軍退兵回國。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周惠王先娶齊女姜氏為妻,生子姬鄭,立為太子。姜氏死後,惠王又立陳媯為後,生下了兒子姬帶,母子兩人都有寵於惠王。在陳媯的日夜攛掇和央求下,周惠王打算廢掉太子姬鄭改立王子帶為太子。周太子姬鄭是齊國的外甥,齊桓公聽說了這個消息,為了保住周太子位置,鞏固他在周室及諸侯間的地位,在公元前655年夏季,又邀請魯、宋、衛、陳、鄭、許、曹八國諸侯在衛地首止會盟,同時邀請周太子姬鄭參加盟會,並為他構築了宮館,意在尊崇太子,抬高他在周王室和諸侯間的地位,還約定秋天在首止舉行盟誓儀式。

周惠王非常清楚齊桓公的用意,就在暗地裡指使鄭文公背判齊國倒向楚國,讓楚國和鄭國合力擁立公子帶為太子。鄭文公按照周惠王的指示,從首止的諸侯盟會上撤回到國內,拒絕參加盟誓儀式。這年秋天,在齊桓公的糾合下,除了鄭國之外的其它七國諸侯在首止歃血會盟,周太子姬鄭也參加了盟會。在齊桓公的主持下,七國諸侯歃血鳴誓,誓約:共翼王儲,背盟者,神明殛之。諸侯歃盟完畢,太子降階揖謝,諸侯對太子也降拜稽首。周太子回國時,七國諸侯又發車徒護送,齊桓公和衛文公還親自把他送出了衛境。首止會盟後,齊桓公對鄭文公的背盟耿耿於懷,就尋找機報復鄭國。

公元前654年夏,齊桓公糾合宋、魯、衛、陳、曹六國諸侯共同出兵攻打鄭國,討伐鄭國的背盟之罪,大軍包圍了鄭國都城新鄭,鄭國危在旦夕,急向楚國告急。楚國聞訊,出兵伐許以救鄭國。諸侯聯軍遂撤離鄭國,前往救援許國,楚國與諸侯有召陵之盟,不願意與諸侯之兵交戰,聽說聯軍前來救援許國,急忙把軍隊撤回國內。次年春,齊桓公再度率師討伐鄭國。因鄭國背齊向楚是鄭大夫申侯蠱惑所致,見齊人出兵來伐,鄭文公就殺了申侯以謝罪於齊國,同時與桓公講和定盟,再次臣服於齊國,齊軍撤師回國。

公元前652年冬,周惠王病亡,世子姬鄭為了保證自己順利登基,星夜遣人報與桓公。齊桓公再次大合齊、宋、魯、衛、鄭、陳、曹、許八國諸侯於衛國洮地,鄭文公也親來歃血會盟;會後,諸侯又帶兵開赴周室雒邑,共同擁立世子鄭嗣位,是為周襄王。為彰顯諸侯特別是齊桓公的擁戴之功,公元前651年夏,周襄王命太宰周公孔赴齊國賜胙於齊桓公。是年九月,齊桓公邀請魯、衛、宋、陳、鄭、許、曹等國諸侯在齊地葵丘會盟,晉獻公因病未來赴會,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盟會,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從此以後,諸侯之間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次年春季,狄人出兵滅掉了溫國,蘇子逃奔到衛國避難。

公元前648年春,齊桓公邀合諸侯聚集於衛國,幫助衛國修築楚丘城池,防禦狄人對衛國的不斷侵襲。公元前647年,齊、魯、宋、衛、陳、鄭、許、曹八國諸侯會晤於衛國咸地,即今之河南濮陽咸城,這次會盟是因為淮夷擾亂杞國的緣故,同時還商討怎樣安定周王室等問題。是年秋,齊國派大夫仲孫湫領兵戍守周朝,防禦戎人的軍事侵襲。


推薦閱讀:

祖國風光(1897)蘭州榆中烈士陵園
【國風】荻埠歸帆
祖國風光(791)梅州建築
建築環境學的核心是中國風水學
祖國風光(537)葡京賭場

TAG:中興 | 風雲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