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看得幾清明」全詩賞析

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賞析  蘇東坡最為得心應手且作得最好的

體,自然是七言古詩,然而蘇軾另有一絕,在宋朝詩壇堪稱獨步的,那就是七言絕句。比起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七古,這些清新絕俗的小品詩或許更有它令人喜愛的特色。

  蘇東坡的七絕純粹是性靈的流露、天才的橫溢,不假修飾,不用典故,幾乎全是白話的作品,這些全是蘇軾這位偉大的詩人,偉岸的心靈在閑暇時偶發的,對人生明澈觀照。有的如晶瑩渾圓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兒童的嬉笑。總之這些作品是讀者一讀就會喜歡的而且百讀不厭的。《東欄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至於原因,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同時柳絮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詩人見梨花而「惆悵」是因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飄飛,梨花亦開遍了一城的雪白。這裡更加強調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萬紫千紅,花團錦簇,如錦繡般的大地——但是這裡單只描寫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襯),更著眼於自己家門口東欄邊的一株梨花——它愈開得熱鬧,愈引人惆悵——到這裡,此詩的獲烈特色完全顯現出來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強烈的白色這引起人共鳴的主要關鍵所在,任何人面對如此一幅畫面,也會為之動容:

  東坡此詩似傷春而實未傷春,一點也沒有頹廢衰颯的調子,只是純美地欣賞與人生哲理地透視。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清明時節,草熏風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華過眼即空,但是這一刻仍是一年當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幾度清明? 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 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 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推薦閱讀:

魂兮所依——《招魂》賞析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賞析是什麼?
美國藝術家James.Avati繪畫作品賞析(1)
《春》賞析
天馬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_劉徹古詩_古詩文網

TAG:人生 | 清明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