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訟閱讀|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淺談鄒碧華審判心理學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
本文為作者向無訟閱讀獨家供稿,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題記:在追求人類精神價值的道路上,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孤獨,但只要我們真的踏上這條道路,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並不孤獨。--鄒碧華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眼間,鄒碧華院長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中,有無數的法律界同仁悼念他,學習他的敢於擔當、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司法為民的精神;也有很多人追隨他,學習他的《要件審判九步法》,以提高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庭審駕馭和文書寫作的能力;但是他生前一直在努力推行的審判心理學方法卻較少有人去關注和學習。本文想通過梳理和總結對審判心理學、法庭情緒管理的知識,讓更多的法律人認識和學習心理學,提高審判工作效率,同時也希望能借這篇文章懷念鄒院長。
不少新任法官都有較高的學歷,也不乏較強的學習能力,在遇到法律難題時,通過努力大多可以得出符合法律規定的結論,但最終結果有時卻是--自己的努力不但沒能得到當事人的理解,反而讓當事人產生誤解,甚至四處信訪。當事人反映的內容經常是法官的司法作風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指法官的態度問題。想起自己的滿腔熱情,對比當事人的誤解,無疑是心中的一腔熱血被潑了一盆冷水。心病還需心藥醫。鄒碧華在長寧區法院擔任院長時,身先士卒學習心理學知識,並鼓勵法官參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筆者結合自己參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的經歷,認為學習心理學會有如下裨益:
一是可以緩解法官的個人心理壓力。近日,一張朝陽法院辦公室的照片不時出現在朋友圈和各大法律群中,照片中,高高堆起的案卷包圍了法官的辦公桌,在案卷襯托下,法官伏案工作的背影顯得格外單薄--這就是法院系統年底結案時的縮影。隨著立案登記制等各項制度的實施,湧向法院的訴訟案件大幅增加。面對不同的當事人、更多的案件類型、以及更加激烈的矛盾衝突、繁瑣乃至繁重的法院工作,法官--尤其是中基層法院法官--面臨著異於常人的心理壓力。同時,法官還面臨著社會認同壓力,主要是司法結果的社會認同問題,由於多數群眾對案情了解不多,部分情況下,法律規定與常識又有一定的距離,法官難免受到一些「標題黨」宣傳的誤傷。此外,法官作為普通人,也會遇到普通人所會遇到的生活困難、心理健康壓力等等。
二是可以化解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從當事人角度來看,他會感覺法官總是在忙其他案件,而自己的案件卻被擱置。對當事人而言,這一案件是他的百分之百;但在法官看來,手頭正在審理的案件往往有上百件乃至數百件,這還不足法官總工作量的百分之一。很多當事人往往是在嘗試過諸多途徑之後,才選擇到法院訴訟,於是期望馬上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結果,而程序卻需要平等地保護雙方當事人,在程序進展過程中,一些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已在慢慢蔓延。當事人帶進法院的,絕不僅僅是法律問題,同時也將自己的情緒問題、心理問題一併帶來,面對人身損害、親人喪生、親情反目、婚姻破裂等生活中的重大變故,由此會產生諸如抑鬱、焦慮、煩躁、壓迫、緊張、多疑等情緒。
了解當事人的訴求,或讓當事人接受你的建議,首先需要消除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尤其是抵觸情緒。比如在很多建設施工合同案件中,施工方往往作為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支付工程款。原告背後是一大批追著他要工資的工人,原告要錢的心情難免顯得心急火燎。被告欠款又多數是因為工程存在部分質量問題。被告得知自家的工程沒幹好,還當了被告,難免急火攻心,將法院視為原告的代理人。若不能妥善解決雙方的情緒,法官有可能成為雙方共同攻擊的對象。
三是可以提高溝通效率。鄒碧華在長寧法院成立了「謝壽山接待室」。成立「謝壽山接待室」的緣起,在於一次小的事故。有一次,謝壽山法官向鄒院長彙報工作時,樓下有一老人在大吵大鬧,誰也擺不平,於是有人就打電話找謝法官。鄒院長以為怎麼也得等15到20分鐘,結果謝法官5分鐘就回來了。謝法官怎麼處理呢?謝法官下去後,就問老人「老先生,你高血壓有沒有?心臟病有沒有?」老人一愣,說有。他馬上說「那可不能激動,對你身體不好。」然後他把老人勸到旁邊的椅子上,讓他坐下來。謝法官又倒了一杯水給老人。等老人情緒平復下來,他就問:「你有什麼事情給我說,我給你想辦法。」結果老人給他說了具體的要求。謝法官就叫來一個同事專門處理這個事情。然後對老人說:「我們這位同志專門幫您處理這件事情,你慢慢說,不要急。」
鄒院長總結認為,謝法官的做法涉及三個效應:1.觀眾效應,人越多越興奮,所以要把他隔離開,離開人群。2.站立效應,人站立的時候更容易激動,坐下來就更容易讓情緒平復下來。3.互惠效應,給他送了杯水,意味著你對他的尊重,他也會回饋一些尊重。一個誰也擺不平的當事人,由一個掌握了心理學知識的法官幾分鐘搞定,可見學習心理學對提高溝通效率的重要作用。
四是提升法院整體運行效率。粗略統計,適當運用心理學方法,可以讓每個法官在每個案件中所花費的時間節約近三成。如果可以電話溝通,讓被告及時到庭領取開庭傳票,則可以減少發送司法快遞、查找司法快遞迴執以及尋找當事人的時間。如果溝通順暢,則可以減少當事人與法官之間的誤解,節約解釋的時間,提高調撤率,減少撰寫文書的時間,提高服判息訴率,減少信訪案件,減少院庭長接待當事人的幾率,從而整體提升法院運行效率。
如何在審判實踐中學習和運用心理學方法,筆者以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掌握傾聽技術。右側這張鄒碧華接待當事人的照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照片中,鄒碧華注視著當事人的眼睛,身體前傾,一隻手扶著坐著的椅子,一隻手支撐在桌子上。這些肢體細節可以看出,鄒碧華一定是在認真傾聽當事人的意見。
鄒碧華曾指出「傾聽有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讓當事人對法官產生信任感;二是正確理解案情和當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三幫助當事人平復或控制情緒;四是為當事人理解和接受法官的建議或最終判決奠定基礎。」根據鄒碧華的總結,傾聽的技術包括:保持尊重和接納的態度、理解當事人理解事物的角度和看法、爭取理解當事人的話語、敏銳察覺當事人的身體語言、鼓勵當事人傾訴內心想法、表示理解和作出歸納解釋、回應當事人的情緒和體驗、控制最初的阻抗、理解當事人的背景及差異等等。通過掌握上述傾聽技術,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事人的意思,消除當事人對法官的抵觸心理,避免將矛盾轉移到法官身上,進而確保法官與當事人之間可以進行有效溝通。
二要站在當事人角度管理個人情緒。情緒管理有一個很著名且很重要的理論,即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所提出的ABC情緒理論。A是Activatingevents,指不斷發生變化的環境所引發的事件,但並非每個事件都會引發人們的反應,是否有反應,則因為B的緣故。B是Belief,指人們對這個事情的信念、感覺和觀點。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關注點,原因就在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興趣、身份、職業。因為觀點不同,所以導致反應不同,這個反應就是C,Consequence,在情緒管理的語境中,C也就是一個人的情緒。ABC理論中,B是一個橋樑,同時也是情緒管理中的重點。試著改變B,C也會隨之改變。
當事人在法庭上滔滔不絕,如果陳述內容與法官所思考的案件事實無關,有的法官會認為當事人在浪費時間,情緒上也會產生厭煩情緒。如果法官站在當事人的角度著想--當事人因為不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但又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才會導致上述情景的出現。如果能做到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站在理解當事人的立場上,法官則不會出現厭煩情緒,同時也可以運用情緒影響技術,引導當事人陳述與案件相關的事實及理由。
三要掌握情緒影響技術。根據鄒碧華的總結,情緒影響技術包括情緒初始變化控制技術、情緒消解或平復技術、情緒控制技術等等。情緒影響技術,包括正向和負向兩個方面。其常見的技巧有:情緒初期控制、建立信任、冷處理、轉移注意力、循序漸進、恢復心理平衡、反饋、對質、解釋、指導和建議等。原被告在法庭庭審中陳述各自的意見,法官在當事人陳述中了解相關事實。當事人陳述並非簡單地各說各話,而是需要圍繞案件事實展開陳述,陳述中難免有一定的情緒。一方陳述,必然會引起對方的一些情緒反應,若反應異常,引起對方的情緒波動時,法官則應當適當地予以控制,通過各種情緒控制技術的運用,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保證庭審的順利完成。
四要掌握溝通技術。溝通過程中,法官應注意語言技巧的恰當運用,如應注意語速、語氣的變化,結合運用肢體語言,採用合適的措辭,如此才能保證當事人可以接受、樂於接受法官意見。鄒碧華曾提及一個當事人的投訴:法官在法庭上看了對方十八眼,只看了自己兩眼,認為法官有偏頗。就當事人的投訴而言,無法就此推知法官具有傾向性,但法官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舉止和眼神會在當事人內心引發強烈心理反應卻是實情。
熟練掌握上述技術和方法,需要我們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本文僅是浮光掠影地進行了一些簡略介紹,若讀者感興趣,可以閱讀本文文末所推薦的文獻,並通過參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等方式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
鄒碧華在美國的時候喜歡去參觀教堂。看了好多個教堂以後,鄒碧華髮現幾乎所有的教堂前面都樹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MISSIONAREA」。他不明白為什麼擺這個牌子、這兩個字什麼意思,就問隨行的美國朋友。朋友告訴說,「MISSIONAREA」的意思是每個進入教堂的人接受了思想洗禮之後,離開教堂時就應該記住自己負有宣揚上帝的使命。所以,那塊牌子是面向從教堂走出去的人設立的,設立在教堂的邊界。教堂邊界以外的區域就是使命區域。後來,鄒碧華院長在多個場合提及此事,囑咐法學畢業生及法院工作人員,不要忘記現在已經進入弘揚法治精神的使命區域。鄒院長去世後,很多人說「法官當如鄒碧華」。其實,鄒碧華精神不僅影響著法官,也影響著檢察官、律師、學者,這已經成為所有法律人的共同財富。弘揚法治精神更是所有法律人的共同使命。
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前行,而最好的紀念就是傳承。鄒院長走了,在那個冷清的冬日離開了我們;「庭前獨角獸」沒有走,千千萬萬個我們帶著對中國法治的理想堅定地行走在大地上。
推薦閱讀文獻:
1.鄒碧華:《法庭上的心理學》,法律出版社出版2014年04月出版。
2.鄒碧華:《庭前的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6月版。
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編寫、嚴劍漪執筆:《鄒碧華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4.[美]戴維o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第11版)》,侯玉波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版。
5.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編:《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心理諮詢師三級》、《心理諮詢師二級》,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編排/王琨
責編/連哲 微信號:hcjae9
推薦閱讀:
※親子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你信嗎?
※趙城虎:義虎是怎樣煉成的
※匹夫無責論(甲)匹夫有責論(乙)_閱讀,答案_于振海網
※讀書筆記:100個基本松浦彌太郎的人生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