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痛莫忘查心臟
退休幹部老王近來時感右腿後方針刺樣疼痛,起始未予重視,可疼痛發作越來越頻繁,且伴有胸部疼痛,方在家人的催促下去看醫生。在核磁共振等檢查排除了腰腿部疾病後,醫生又分別在疼痛發作時和緩解時作了心電圖檢查,證實在發生疼痛的同時確實存在心臟的缺血性改變,結合病情,初步診斷為心絞痛,放射引起腿痛。試給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數分鐘後,腿痛與胸痛同時緩解,這又進一步證實老王的腿痛是從心臟放射而來的。 老王很驚訝,只聽說過心絞痛發作可引起左肩、右肩或左前臂的放射性疼痛,但沒有聽說過還能放射到腿部。 心絞痛為何能放射到遠離心臟的腿部?一般說來,心臟的感覺神經纖維是分布在頸和胸交感神經節,因而心絞痛放射到上半身肩臂部位較常見,但有的心臟病不僅僅局限於此,其感覺神經纖維還延伸到腰交感神經節,這樣,心絞痛就會放射到腿部,與心臟感覺神經在腰交感神經節的分布恰好一致。 當腿痛的患者排除了脈管炎、靜脈炎、神經痛等其它疾患造成腿痛的可能時,應注意考慮心絞痛發作會引起腿痛這一事,防止延誤了對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
女性為啥易「腿痛」
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有女士抱怨「我的腿怎麼這麼痛」。一般人所說的腿痛大多是指膝關節痛。女性膝關節痛的原因很多,除了女性易患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等疾病外,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女性特有的膝關節病。 月經前水瀦留綜合征 這是一種月經前水瀦留而引起的雙側髕骨下脂肪墊的病變,是婦女特有的常見病。一般病程較長,突出癥狀是活動時膝前部疼痛或深部疼痛,休息後可以緩解,膝關節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稍屈曲則減輕,發作時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時間一久,脂肪墊纖維化,就有可能長期疼痛,這時就應施行手術。所以,如果發覺膝部疼痛與月經周期同步,很可能患了此病。此外,還應該加強股四頭肌鍛煉。 絕經期關節炎 絕經期關節炎一般多累及膝關節,表現為紅腫熱痛,功能受限,但血沉檢查大多正常。絕經期關節炎同體內雌激素銳減有關,適當補充雌激素可以減輕癥狀。另有說法認為絕經期關節炎與骨質疏鬆也有一定關係,因而經常進行體育活動、攝入富含鈣質的食物或適當補充維生素D都是必要的。 脂肪壓痛綜合征 該病常見於絕經期後的婦女,好發於兩側膝關節附近。觸之似有界限不清的腫塊,皮膚像橘子皮一樣,伴有疼痛感,說明腫塊與皮膚有纖維組織相連。該病一般不會引起癱瘓、畸形,局部疼痛較重時可做封閉治療以緩解癥狀。 半月板損傷 在中老年婦女中,內側膝關節後部有壓痛者很常見,這很可能是內側半月板後部水平撕裂的結果。該半月板損傷不一定有明顯的運動性損傷,易被誤診為骨關節炎,一般不需手術,可將得寶松注射液注入膝關節腔內。
治療周圍血管疾病性腿痛 介入治療與手術治療效果相當(圖
本報訊 日前,在美國召開的第87屆北美放射學會科學會議和年會上,Dartmouth 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利用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治療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性腿痛,不僅象外科手術一樣有效,而且對病人來說也更容易,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等同,花費僅為手術費用的一半在美國約有1千萬人患有周圍血管疾病(PVD)。走路時出現痙攣性疼痛而跛行,是周圍血管疾病的常見癥狀。跛行可通過外科手術治療,典型手術是旁路移植,或通過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治療。該院的Bettmann博士說:「我們發現,外科手術和微創介入的費用差別巨大,而治療效果沒有顯著的差異。並且,同外科手術比較,微創治療更容易,恢復更快。」在該研究中,有64例病人接受了放射影像引導下微創治療,33例接受了外科手術。微創治療平均花費6502美元,外科手術平均花費12422美元。Bettmann博士說:「治療隨訪1年以上,證明這兩種治療都是有效的。微創技術同開放手術比較,踝處測血壓沒有顯著差異,治療後病人生活質量問卷結果顯示沒有差異。治療後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該研究的獨特之處是,能夠利用直接成本核算的方法量化費用,這樣結果就可靠得多,而既往研究則是基於近似值。」對於間歇性跛行,典型的微創治療是血管成形術,即由介入放射科醫師在腹股溝部做一小切口,在X線引導下置入一根導管至腿部病變血管,實施微氣囊擴張,改善血流。有時,介入放射科醫師置入一個支架,幫助血管保持開放。當PVD並發有血凝塊時,微創治療可能包括向血管內注射抗凝藥物,或利用機械裝置清除血凝塊。常規的外科手術需要長的切口並從腿或臂部採取靜脈血管用於在病變血管附近旁路移植。根據Dartmouth 醫學院的這份研究報告,外科手術和介入治療1年後,結果基本相同。非手術治療周圍血管疾病(PVD)引起的腿痛,花費是手術的一半,且更容易。(谷口) 責任編輯 廖傑降脂葯可緩解腿痛 降脂類藥物阿妥伐他汀(Atorvastatin,商品名Lipitor)還可以緩解下肢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腿部疼痛並增強行走的能力,這可算是阿妥伐他汀對人類的一個新貢獻。
下肢外周血管性疾病又稱間歇性跛行,其癥狀為:運動時,腿部及臀部肌肉痙攣性疼痛,有緊張感或乏力感,休息後迅速緩解,再行走又發生。約5%的60歲以上的老人患有間歇性跛行。
通過臨床試驗得知:每日服用阿妥伐他汀80毫克者,行走時疼痛不發作的時間要延長63%,服用10毫克者延長38%。並且服用藥物的兩組患者的體質也較以前有了明顯的增強。
什麼是間歇性跛行日期:2004-03-24作者:餘波來源:新民晚報去年三月,筆者《警惕寒冷季節的腿痛》在新民晚報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數百名患有腿痛的病人來就診或諮詢,其中有不少被確診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並成功接受了手術治療,保全了肢體。然而也有不少來就診的病人患的是坐骨神經痛或腰突症等神經性腿痛,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所引起的缺血性腿痛容易混淆。現在,我們試著將這兩種腿痛作一區別,以方便廣大病友就醫。 缺血性腿痛 缺血性腿痛是下肢動脈硬化狹窄及閉塞所引起的,典型表現是間歇性跛行,即病人在行走了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特別是小腿及足部的疼痛、疲乏無力及緊縮感,有時還有痙攣。如果動脈狹窄位置較高,還會出現臀、髖、股部的疼痛。此時病人會被迫停止步行,休息幾分鐘後上述癥狀會逐漸緩解,然後又可以步行,直至疼痛出現而再次停止步行。每次能夠步行的距離稱之為間跛距離,在缺血性腿痛的病人中,每次的間跛距離是固定的,除非病情發展,間跛距離才會逐漸縮短。 神經性腿痛 神經性腿痛是由腰椎管狹窄、椎間盤脫出、坐骨神經痛及多發神經炎引起,其出現疼痛的部位與缺血性腿痛相同,但其疼痛的性質多為刺痛感,同時還感覺下肢活動不靈活。病人每於站立時就可能有腿痛,步行後腿痛不一定出現,且每次引起腿痛的間跛距離是不固定的,病人往往需坐下或改變體位才能讓疼痛緩解。 及時治療缺血性腿痛 上述缺血性腿痛與神經性腿痛的癥狀,對病人的診斷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最終的診斷還需要經過醫師的體格檢查及B超、CT等輔助檢查。一般來說,要明確上述兩種腿痛的診斷是不難的。只是缺血性腿痛的治療較神經性腿痛需要積極點,因為如不及時治療,缺血性腿痛的結果就是下肢的壞疽而不得不截肢。 有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選擇何種治療方法,這也是病人在門診問得最多的問題。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兩種,即自體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術及腔內支架擴張術。其實,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自體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術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狹窄(包括糖尿病足)的傳統方法,華山醫院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展了此類手術。經過幾十年的臨床驗證,其治療的效果確切,醫師的經驗也豐富。缺點是手術的損傷較大,有一定的併發症。腔內支架擴張術是近幾年從美國引進的新治療方法,其主要優點就是微創。手術時只需在大腿根部用針在血管上作個穿刺,然後,通過這個穿刺點向狹窄部位送入支架,使狹窄的部位得到擴張,從而恢復血流。這種微創治療方法,特別適合老年及全身臟器功能不良的病人。其缺點是對於病變範圍長的狹窄或多段式的狹窄難以奏效,有一定的複發比例,同時費用也比較昂貴。病人可根據自身的病情及血管外科專科醫師的建議來選擇治療方法。 (作者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外科博士,留美博士後,每周五上午專家門診)頸椎病與腿痛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頸椎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如頸椎部受風寒、外傷、老化及勞損和不正確的睡眠姿勢、工作姿勢等,都可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和頸椎間盤、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的交感神經等組織而出現一系列相應的癥狀。由於頸椎病分型很多,不同類型頸椎病的癥狀亦不盡相同。這裡僅介紹一種可引起腿痛的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後緣骨刺,黃韌帶肥厚,椎管狹窄,椎體滑移等原因對脊髓的直接壓迫,或者由於交感神經的刺激,導致脊髓血管痙攣等因素造成脊髓變性壞死,並由此引起的以肢體功能障礙為特點的症候群。脊髓型頸椎病中又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兩種,中央型的發病從上肢開始,向下肢發展;周圍型的發病是從下肢開始,向上肢發展。為此不難看出,脊髓型頸椎病中的周圍型是引起腿痛的根本原因。因其脊髓雙側受壓,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緩慢的進行性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和走路不穩、步態笨拙、發抖、無力等。
有的患者訴說如「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搖搖欲倒。發病初期常是間歇性,勞累行走過多等可使癥狀加劇。少數病人猛然仰頭時感到全身麻木,雙腿發軟,甚至摔倒。隨著病程發展,癥狀可逐漸加劇並轉為持續性,表現為不全痙攣性癱瘓,以致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膀胱、直腸括約肌癥狀也較常見,多表現為尿急、尿頻、排尿無力、大便無力,個別病人有性功能障礙,亦可表現為四肢癱、三肢癱、偏癱、交叉癱等多種亞型。
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占各型頸椎病的10%—15%。臨床上不是每例頸椎病都會發展為脊髓型,況且大部分脊髓型頸椎病也是可以治療的。但發病期間要防止走不穩而摔傷。脊髓型頸椎病引發雙腿痛,根據間歇跛行,主訴與客觀檢查不相符,頸部後伸受限及疼痛三大特點,本病可明確診斷,個別困難者可做CT掃描、核磁共振或脊髓造影檢查,便可一目了然。
本病治療以手術方法為主,如能早期治療其效果一般滿意。如病程較長,脊髓出現變性或已有蛛網膜炎形成者,效果則差。
摘自《常見腰腿痛防治指南》
腳步踢承山穴治腿痛
天氣漸涼,一些寒腿病痛易於發作,現介紹一種簡易有效的鍛煉方法:
走路時,用左腳背踢右腿肚,再用右腳背踢左腿肚。每走幾步可輪換踢一次,如此循環反覆,次數不限。如感到腿肚發熱,並有酸、麻、脹感,療效為佳。因為腿肚中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承山穴(小腿伸直時出現人字形凹陷處),刺激該穴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止痛祛寒之效。
倒走可解除腰背腿痛的病患
「倒走」療法,是連續地向後退走,用以鍛煉腰背腿部的肌肉,增強肌力。腰背腿痛患者,
主要由於腰背腿和韌帶強度不夠,脊性穩定性差而引起。做「倒走」鍛煉,可以鍛煉腰背腿部肌群,增強肌力,通過腰背腿部肌肉有規律地有力收縮和松馳,促成腰痛腿部血液得到改善,加速新陳代謝作用,使腰背腿痛病患者迅速得到痊癒。
「倒走」療法動作簡單,容易掌握,各種年齡的人都適用。運動量根據各人的年齡和體質靈活掌握,以每次「倒走」後,稍事休息,疲勞感逐漸消失為宜。一般每日早晚兩次,每次20分鐘。
推薦閱讀:
※關注丨雇群演幹壞事 ?抹黑對手?暗訪視頻曝美國大選黑幕
※關注你的卦象,內修從現在起!!
※降息助券商股大漲 券商「影子股」值得關注(附股)
※女人最關注的部位是什麼?
TAG: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