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板栗之鄉」砍板栗

「板栗之鄉」砍板栗新浪新聞05-2311:36

原標題:「板栗之鄉」砍板栗

  新華社瀋陽5月23日電 題:「板栗之鄉」砍板栗

  新華社記者 王振宏、於力、洪可潤

  長得好好的67畝板栗樹,毫不猶豫全部砍掉,換種上了只有30厘米高的紅松苗。陳希金在12年前的這一舉動,被全村的人都認為是「瘋」了。可12年後的今天,看著蒼翠挺拔的紅松林和出產的光亮飽滿的松子,加上一年6萬多元的收入,鄉親們不得不佩服老陳算明白了67畝山林賬。

  而在陳希金的心裡,算的不僅僅是經濟賬,更是一筆生態賬,長遠賬。

  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石柱子村山多地少,種板栗有40多年光景,是遠近聞名的「板栗之鄉」,全村最多的時候種植了13000畝板栗。板栗雖然種得多,可村民們並不富裕。

  2004年,陳希金當選了村委會主任,讓鄉親們早日脫貧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陳希金知道,村裡種的板栗受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制約,上市晚、價格低,村民忙了一年,一畝板栗也就收入二三百元,只賺個工錢。

  讓陳希金更憂心的是,板栗樹對當地水土造成嚴重的破壞。每到夏天,「下一場大雨去掉一層皮」,黑土層越來越薄,「不僅板栗的產量和質量逐年下降,到最後滿山光禿禿的,就剩下沙子和岩石,農民說這叫『種地種下坡了』。」回憶當時的情景,陳希金下了決心,這樣的事決不能再幹了。

  聽說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正在研究紅松嫁接,陳希金馬上帶領村幹部去考察,得知嫁接後的紅松比當地野生的提前10年結果,松子的單位面積產量增加3倍以上,他和村幹部眼前一亮。2005年春天,陳希金從專家那裡拿回30棵接穗和當地野生紅松樹苗進行嫁接實驗,當年秋天,看到有28棵樹苗茁壯成長起來,陳希金的眼睛濕潤了。

  陳希金認準了這些不起眼的小樹苗,能夠給全村鋪成一條長遠的致富路。可真要幹起來,村裡的百姓還是拿捏不準,誰也不願意先冒這個險。有的說:「我年紀大了,等見到錢那一天,我也完了。」還有的說:「板栗雖然掙錢少,畢竟是個來錢道,種了幾十年了,不捨得砍掉。」

  為了消除村民的疑慮,陳希金和4個村委會幹部利用冬閑時間,帶著小黑板,騎著摩托車,頂風冒雪為村民講課。一次因為路滑連人帶黑板從摩托車上摔出了老遠,粉筆摔得粉碎。而當講課時聽到村民發自內心的掌聲,陳希金感到自己的苦沒有白吃。

  要給村民們打個樣,陳希金決定砍掉自家全部67畝板栗樹,第一個種上了紅松苗。砍樹遭到了老伴兒唐振芬的強烈反對:「你一下子全砍了,讓全家人怎麼活?」他理解妻子的心情,也理解村民的苦衷,他更懂得栽種紅松能夠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效益長遠,如果自己都砍不下去,石柱子村將來就會失去青山綠水,脫貧致富也遙遙無期。

  考慮到大部分村民不願意砍掉板栗樹的實際,也考慮到紅松苗生長期間村民們的收入來源,陳希金又想出了「逐步取代法」,先在板栗樹間種紅松苗,等紅松長成見到了果實,再把板栗樹砍掉。2006年春天,在陳希金的帶領下,8000畝的紅松苗栽種到了板栗樹間,也種下了石柱子村的希望。

  12年後,石柱子村換了一番景象。唐振芬看到67畝紅松已成一片綠色的林海,高興地說:「去年就收入6萬多元,今年趕上果實結得多,掙上10萬元沒問題。」很多早期栽種紅松的村民也嘗到了「甜頭」,69歲的村民沙德州逢人便說:「我小時候聽說過搖錢樹,現在是開眼界了,紅松樹就是搖錢樹呀。」第3村民小組組長張祥在陳希金的勸說下,砍掉自己80多畝的板栗樹,全部種了紅松,現在他幾乎天天上山看樹,算計著每棵樹能結多少松子。

  放眼石柱子村周圍群山,有的是紅松林帶來大片大片的新綠,有的是板栗枯枝樹下呈現出點點綠色。「現在村裡還有2000畝板栗樹,我們都在樹下種上了紅松樹苗,真希望『板栗之鄉』早日變成『紅松之鄉』。」陳希金說。


推薦閱讀:

板栗是人們的營養之寶
板栗飄香季---板栗雞塊
板栗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吃板栗好辦法?

TAG:板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