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七夕燈下散記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
千年前的一個秋夜,深閨少女登上高樓,納涼天階(就是天台)。屏風內,燭光中,眉月下,看她追扇螢火蟲玩,笑語脆生生的,同今日的鄰家女兒沒有兩樣。玩倦了,涼席上面翹腳一躺,仰望銀河當頂,北天流向南天,浩瀚無聲,光明有影,真壯觀啊。河東找到牽牛星了,河西找到織女星了。河中,不用找,十字架的五顆亮星是鵲橋(今之天鵝星座頭尾倒看就是喜鵲)。據說夜深人靜後,織女就要偷偷過橋去會牽牛。想到這裡,自己難免「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地悄悄嘆息,忽覺得風凄露冷。皆因不美滿的婚姻見得太多太多,倒教人羨慕起牽牛織女來。兩百年後的北宋秦少游要感慨「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就不難理解了。
牽牛織女雙星相愛,故事上溯,可到漢代《古詩十九首·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若更上溯,可到《詩經·小雅·大東》的「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和「睆彼牽牛,不可以服箱」。不過此處牽牛乃是牽車之牛,並非牽牛之郎(牛郎),其事不涉男女愛情。可知牛郎織女故事歷史僅兩千年,源自漢代農耕社會。那時男耕女織,必須日日勤苦,方能獲一溫飽。他倆情濃,天天廝守一起,有誤耕織,所以受到王母娘娘責罰,相隔銀河,彼此反省,一年只准七夕一夜婚假。是狠了些,所以後代的愛情至上主義者不依不饒,定要揪斗王母娘娘,罵她代表封建勢力。若用今之性心理分析法,還可以探究到更年期的妒意,貶死那老妖婆。當不得真,不過是不知耕織之艱難罷了。
牛郎織女故事進入唐詩宋詞,已失懲戒意味,美化為愛情的忠貞了。其間又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戀愛自由主題跟著凸顯出來。與此相映照,民間傳說更具有細節的生動性。牛郎三星呈一直線,中間一顆黃亮,兩端兩顆暗弱,是他肩挑子女。織女三星呈三角形,頂角一顆銀亮是頭,底角左右兩顆是腳,是她兩腳企立,望著河東牛郎。《詩經》「跂彼織女」的睆就是企字。企立者,踮著腳站立也。河東有個海豚星座,是她投的梭子。若逢秋夜滿天星,一一指給讀者看,那才有趣呢。成都地方雲層厚,污煙濃,我都有許多年不見牛女雙星了。
七夕作為節日,在民間衍生出乞巧活動。農曆七月初七天黑以後,庭院焚香燃燭,拜織女星,祈求賜給巧藝。大人不來參與,都是小兒女湊熱鬧。燭光下,拈瓜須入水碗,看碗底的投影,以判巧拙。影若像針像線像剪刀,像筆像墨像眼鏡,都預示巧藝。否則便屬笨人,招來鬨笑。南宋有牢騷詩說,人間巧佞太多,請勿賜巧來了。詩曰:「未會牽牛意若何,且邀織女弄金梭。年年枉乞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這些年紡織業不景氣,織女紛紛下崗。真是弄巧成拙,怎好拿去賜人。
自從發生韓國申請「端午祭」事件後,國人警覺,便有議論見諸報章,要把七夕「打造」成中國的情人節。去年七夕在陽曆是8月22日,我也事先興奮了一陣子。那天同內子散步到燈街——這條街是光彩工程的蓋面菜,弄得輝煌晃眼。彩燈十萬盞,結成種種圖案,非常好看。街心搭台演出,歌吹沸天。我們怕吼鬧,只好繞開走。情人節「打造」出來就是這般模樣,深感意外。忽想起前幾年據報載,東京公園秋夜放螢火蟲,逗孩子們玩耍。這倒有幾分久違了的野趣,成本又低。如果趁此機會,盡熄公園電燈,教孩子們認識牽牛織女星,豈不更妙。 (編輯:趙露)
推薦閱讀:
※【科學送禮指南】下周一就是七夕!今晚挑禮物……還來得及!
※【今年七夕節與往年不一樣!!!】
※(七夕告白)我只想懂得你的苦
※天上人間,因愛生輝 七夕,佳期如夢(3組)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