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南組方思路探析
07-04
●趙炳南先生治療皮膚病的大致思路有兩套:其一是氣血辨證體系,這一思路來自外科;而另一體系就是津液辨證,這是皮膚科的特點。●確實有很多人在學習趙炳南先生方劑使用經驗的時候就是原方照抄,一絲不變,把它當成經驗方,這樣使用也確實經常取得良好療效,但也時常療效不佳。對中醫理法方葯,有不同的關注層次,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關注點。已故中醫皮膚專家趙炳南先生用藥方面遵從《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外科證治全生集》,對於藥物在皮膚科的應用有非常豐富的具有開拓性的經驗,對於方劑,趙炳南先生遵循傳統制方規矩,又有許多獨創之處。然而,關於他的方葯使用經驗常常存在某些誤解,一種誤解是趙炳南先生喜歡使用寒涼性質的藥物,而不善於使用溫熱性質的藥物。另一種誤解就是看不出趙炳南先生組方的君臣佐使。他愛用寒涼葯,善用寒涼葯,但絕不止於寒涼。初次來到皮膚科的醫生可能會看到我們頻繁地使用清熱除濕湯、涼血活血湯,其中清熱除濕湯來源於龍膽瀉肝湯,涼血活血湯來源於犀角地黃湯,醫生們看到我們在門診頻繁大量地使用這兩種方劑,可能就會產生這樣的感受:趙炳南先生臨床喜歡使用寒涼性的藥物。這種誤解認為趙炳南先生的方劑有非常獨特的用藥體系、非常獨特的藥物,他既不屬於古代的經方體系,也不屬於溫病的三焦體系、衛氣營血體系,同樣不屬於臟腑體系,而是另有一套,自成家法,但是他這一套的內部規律是怎麼樣的,並沒有講解過,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趙炳南所使用的方子都是經驗方,沒有君臣佐使,因而無法學習傳承。趙氏經驗方組方法度森嚴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對趙炳南先生的學術體系進行深入的思考之後,我們發現其組方遵循傳統,法度森嚴。理法指導著方葯的使用。實際上趙炳南先生治療皮膚病的大致思路有兩套:其一是氣血辨證體系,這一思路來自外科;而另一體系就是津液辨證,這是皮膚科的特點。趙炳南先生的經驗方劑里又分為許多個系列,包括解毒系列方劑、涼血系列方劑、理血系列方劑等等。我們就涼血系列方中最簡單的一個涼血五花湯為例做一簡單探討。涼血五花湯由五味藥物組成,均是植物的花朵,其中包括紅花、玫瑰花、雞冠花、凌霄花、野菊花。這首方劑主要治療發生於人體上部的充血性的、出血性的、紅斑性的皮膚病,比如玫瑰痤瘡、過敏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如果望文生義,我們會覺得涼血五花湯,既然叫涼血,那麼藥物可能都是寒涼性質的,但是仔細一看,這五味葯並不都是寒涼的。其中紅花是辛溫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玫瑰花是甘微苦溫的,有行氣解郁、和血散瘀的作用。雞冠花是甘、澀、涼的,有收斂止血止崩帶的作用。凌霄花是辛微寒的,有活血涼血祛風的作用。野菊花是苦辛微寒的,有清熱解毒作用。雖然名為涼血,但是五味葯里竟有兩味葯是溫性的。再看藥物的性味和功能,五味葯里有活血化瘀葯3味,收斂止血藥1味,行氣葯1味,袪風葯1味。既有紅花、玫瑰花、凌霄花的活血之能,又有雞冠花的收斂止血之效。此方所治者為發於上部的涉及血分的、熱性的病證,但是並沒有單純用寒涼藥物,因為單純寒涼,則藥物性能趨向下行,而不能上達面部,所以涼血五花湯應用2味溫葯佐助3味涼葯,以辛甘發散之力佐助涼葯上達頭面,以辛甘發散力防止邪熱鬱結閉塞,符合火郁發之的治療原則。從對這首方劑的組成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前人制定方劑並不會單純只依賴某一原則,比如寒熱虛實,前人制方之時都會考慮到人體反應、藥物、疾病等許多方面的複雜作用機制。這樣的方子怎麼能稱為單純的寒涼藥物呢?這樣的方子怎麼能看作單純的經驗方呢?他是完全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醫的組方原則指導下創製的。從另一角度來看,五花湯藥物具有上升之性,自然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皮膚病。但還要看到,他還可以用於發於人體下部的紅斑性皮膚病,使郁於下焦的血熱得以發散,從而治癒疾病。趙氏方劑有明確的君臣佐使我們再來看看另一首方劑,這就是除濕止癢湯,他有清楚的君臣佐使結構體系。除濕止癢湯是趙炳南先生治療慢性頑固性、肥厚性的濕疹皮炎類皮膚病的常用經典方劑。它由幾種藥物組成:包括清熱燥濕的白鮮皮、地膚子、苦參;健脾除濕的炒薏苡仁、茯苓皮、白朮;理氣除濕的陳皮、焦檳榔,涼血的干生地。這首方子里有非常清晰的理法方葯,君臣佐使構成,但是我們首先為他所用的藥物迷惑了,白鮮皮、地膚子、苦參,我們會覺得他們是通治皮膚科的藥物,是袪風濕藥物,很難把它們個個區別開來進行解析,造成全方都是除濕葯這一種感受,似乎此方只是除濕藥物的簡單堆積。如果把趙炳南先生的方子理解成簡單的藥物堆積,那麼就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即趙炳南先生的方子是驗方,而不是經方;他的治療也就變成了對症處理,而非辨證論治。趙炳南先生的皮膚病學體系,一下子就倒退到《神農本草經》形成之前,到了單方、驗方階段了:是對症治療而不是辨證論治,就是緩解癥狀的工具,而不是治療疾病的手段;是驗方而不是經方,就沒有內部的結構,就無法學習,無法重複。確實有很多人在學習趙炳南先生方劑使用經驗的時候就是原方照抄,一絲不變,把它當成經驗方,這樣使用也確實經常取得良好療效,但也時常療效不佳。這種方式嚴重阻礙了趙炳南先生經驗的傳播和使用。經典中說主病為君,量大為君,這首方劑主要的功效是除濕止癢,具有如此功效的,有白鮮皮、地膚子、苦參三味藥物,白鮮皮用量多,達到30克,所以他是君葯。地膚子也用到30克,但是它質地輕清,所以是臣葯,苦參15克,是佐葯。臣葯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幫君葯發揮治療作用,第二個是治療次要的癥狀,對於慢性肥厚瘙癢的皮膚病來說,常常存在脾虛的問題,所以必須有健脾的藥物存在,因而炒薏米和地膚子,一起成為臣葯,而佐助炒薏米的藥物有白朮、茯苓皮。佐葯幫助臣葯發揮治療作用,治療疾病的繼發癥狀,還有一類是反佐的作用,就是制約君葯臣葯的副作用。除濕止癢湯的方子里大多數是苦燥的藥物,容易損傷人體津液,所以需要配合生地滋陰養血,涼血潤燥。濕氣不除,常與氣機不利有關,其中有無形的氣滯,又有有形的腸道不通,在方劑中加上陳皮、檳榔兩味藥物起到使葯的作用。整首方劑君臣佐使配伍思路清晰,具有非常經典的中醫組方思路,是經典方,而不是經驗方。點評:趙炳南先生具有特色的辨證體系是氣血津液辨證體系,其中氣血辨證體系源自外科。《外科心法要訣》說: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隔氣血凝。津液辨證體系是皮膚科的特色,趙炳南先生說:善治濕者當治皮膚病之半。這也是趙炳南先生的獨創之處,是他對中醫皮膚學科做出的巨大貢獻。趙炳南先生出身於外科,自然帶有明顯的外科學術思想的烙印,即氣血辨證的思想。他在皮膚科具有開拓性的創見,其最突出處是認識到津液輸布異常是皮膚病區別於外科疾病的主要特點。正是這種對理法體系的定見使他能夠按照宏觀的體系構建自己的方劑大廈。那麼趙炳南先生屬於時方派還是經方派?很明顯他不是按照臟腑經絡辨證的,所以不屬於時方派。他按照氣血津液辨證,其用藥組方古樸雄渾,明顯具有經方派的特點。《漢書藝文志》有經方十一家之說,趙炳南先生是否屬於其中一家的傳承,這還有待專家考證。
【好文分享】不管你在哪裡讀到有知識價值的好文章,請記得隨手發給趙五味,投稿到40304452@qq.com或微信:zhao-renwu,好文章與更多好學的人分享。關注分享關注賬號:直接搜索微信號「CN13711166609"即可,」五味古法中醫「等你同行。分享好文: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對腰椎管狹窄的重新認識與治療思路
※肩關節在瑜伽當中的練習思路(一)——對肩部功能進行強化
※扶陽論壇 思路與方法(李可)
※黨氏刀骨梅花斷卦思路總論
※回歸臨床基本功:胸痛的診斷思路
TAG: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