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正常超聲表現(妊娠各期精彩圖文)
早孕的超聲檢查重點觀察子宮內有無妊娠囊,妊娠囊的結構是否正常,囊內有無胚胎,胚胎是否存活,發育與停經周數是否相符,有無形態異常。四維彩超將早孕診斷最大可提前一周。 一、子宮與妊娠囊 (一)子宮與內膜層變化 子宮體增大,肌層肥厚,隨孕齡增加子宮逐漸增大。早期用陰道超聲掃查,在宮腔線的一側內膜內見圓形增強回聲區,中央有小囊狀液性暗區,宮腔線局部突起變形,稱蛻膜內征(intradecidual sign,IDS),用於判斷早早孕,見圖3一l一2。停經29天的早期妊娠囊直徑1~2mm。 注意:早孕的確定經腹掃查需待停經6周後,而經陰道掃查可提早1~2周。 (二)妊娠囊(gestatiorlaI sac,GS)表現為宮腔內圓形或近圓形的光環,輪廓完整,囊壁呈均勻增強回聲。妊娠囊5周時約佔宮腔的l/4,妊娠10周時佔滿子宮腔,妊娠9~10周後可見早期胎盤。 妊娠囊發育過程中需注意觀察幾種聲像: 1.雙環征妊娠5~8周,妊娠囊周同的高回聲絨毛形成內環,外周有一低回聲的外環,稱雙環征。外環可能是包蛻膜與真蛻膜之間的暗區,也有認為外環是由低回聲的蛻膜形成,約60%妊娠有此徵象,見圖3—1—3。彩超顯示暗區內有血流信號,四周呈放射狀排列,原始胎盤區彩色血流顯示極為豐富,脈衝多普勒在暗區內採樣,可以獲得靜脈性頻譜(流速約為0.02~0.05m/s)及動脈性頻譜,舒張期成分非常豐富,阻力指數(RI)在0.45左右。雙環征暗區內的血流稱為滋養層周圍血流(peritrophoblasticf)0w)。雙環征的暗區內血流反映了子螺旋動脈向著床部位供應血液,滿足妊娠囊生長發育所需,血池為胎盤循環的前身。滋養層周圍血流的存在對早期妊娠至關重要,為判斷早期妊娠是否良好提供重要的依據。妊娠10周後雙環征消失。 妊娠囊 超聲首先發現的妊娠標誌就是妊娠囊 妊娠囊超聲表現中央為暗區(絨毛腔),暗區周邊為一完整的、厚度均勻的強回聲,這一強回聲壁由正在發育的絨毛與鄰近的蛻膜組成。隨著妊娠囊的增大,它對子宮腔的壓迫越來越明顯,形成特徵性的「雙絨毛環征」(Double decidual sac sign)或「雙環征」。 2.羊膜囊與胚外體腔羊膜囊壁極薄,不容易觀察。其外側為胚外體腔,囊內為羊膜腔,胚胎位於其中。羊膜囊與絨毛膜之間的空隙為胚外體腔,內含液體。隨孕周增加,羊膜囊增大,羊水增多,羊膜囊與絨毛膜融合,至l4周胚外體腔消失。因羊膜囊壁很薄,需經陰道掃查方可較清晰顯示。胚外體腔的辨認對早期診斷胎兒異常有重要的意義。 3.卵黃囊 在胚點或胚芽一旁顯示的一小圓形囊狀結構為卵黃囊,直徑約3~8mm。妊娠5周時卵黃囊很清晰,妊娠10周後萎縮消失。早期卵黃囊緊貼胚眙上,以後以一條細帶與胎兒臍部相連,本身則遊離在胚外體腔內。卵黃囊的存在及大小在診斷早孕胚胎存在及先兆流產的預後有一定臨床意義。發現卵黃囊可以肯定為宮內妊娠並有胚胎存在,早早孕時雖然暫時未見胎心搏動,但卵黃囊清晰、大小正常可推斷胚眙良好。卵黃囊大於10mm時胚胎預後不良。 卵黃囊是妊娠囊內超聲能發現的第一個解剖結構。實際上,胚胎學稱之為繼發卵黃囊,由於原發卵黃囊超聲不能檢出,因此超聲學者將這一結構簡單地稱為卵黃囊。正常妊娠時,卵黃囊呈球形,囊壁薄呈細線狀強回聲,中央為無回聲,透聲好,最大不超過5-6mm, 孕7周時,卵黃囊最大,平均內徑5mm。 (三)子宮血流改變 妊娠初期,受卵巢激素水平升高的影響,子宮動脈分支增多,肌層血流信號比非孕狀態時豐富,彩超可觀察到子宮肌層內彩色血流信號增多,著床部位彩色血流束增粗,可判斷妊娠囊著床的位置;頻譜多普勒可見子宮動脈舒張期成分增多,血流阻力降低,提示子宮血流灌注量增加。隨著妊娠的進展,子宮動脈由屈曲逐漸變直,頻譜多普勒顯示子宮動脈的高阻力血流逐步演變為低阻力並伴有豐富舒張期成分的血流。 二、胚胎與胎兒 經陰道掃查顯示早孕期胚胎和胎兒的結構非常清晰,比經腹掃查提早l~2周觀察到胎兒結構。三維超聲掃查表面成像可以將宮內胚胎和胎兒的全貌顯示出來,還可以利用三維容積測量功能估測胚胎體積變化。在妊娠第5周起(即實際妊娠4周0天至4周6天),經陰道掃查可以觀察到的結構及其聲像表現如下述。 4~5周:妊娠囊內卵黃囊的一旁可發現一緻密高回聲團,呈豆點狀緊貼卵黃囊壁,稱為胚點,此為最早的胚胎,尚無原始心管搏動。 5周:在高回聲的胚芽中央可見微弱的原始心管搏動。6周:出現胎心搏動,有胎芽和胎心搏動聲像可確診為正常妊娠。三維超聲顯示胚胎外形輪廓,呈豆點狀。 6周:出現胎心搏動,有胎芽和胎心搏動聲像可確診為正常妊娠。三維超聲顯示胚胎外形輪廓,呈豆點狀。 胚芽及心管搏動 胚胎學研究認為,心管搏動早在妊娠的第36天即已開始,對人工受精的胚胎研究,陰道超聲可在34天時檢出胎心搏動,此時胚長為1.6mm,一般來說,胚長為4~5mm時,常規能檢出心臟的搏動,相應孕周為6~6.5周,相應孕囊大小為13~18mm。經腹部超聲檢查,在8周時,妊娠囊平均內徑為25mm,應能確認胎心搏動。早孕期,不同孕周胎心率不同:6周以前,胎心率較慢,常為100~115次/分,8周時胎心率可達到144~159次/分,9周後心率穩定在137~144次/分,心率變化極少。 7周:胚胎長度約4mm,頭部向腹側彎曲,顯示顱內低回聲的結構,此為單腦泡,尚未分裂,無顱骨光環。心臟搏動明顯,心率約80~100次,心臟寬約2mm。可顯示胎體頭極和尾極輪廓,並見小肢芽,肢芽很短,下肢肢芽較上肢肢芽稍清晰,尚未能分辨肢體結構。四維超聲顯示胚胎外形輪廓呈蠶豆狀。 8周:胚胎初具人形,各部分發育迅速,頭顱、軀幹、四肢顯示越來越清楚。頭的矢狀切面可以掃查到前腦泡,冠狀切面可以掃查到未來的中腦導水管、第4腦室和後腦,聲像圖上表現為較大的腔隙。脊柱輪廓及背部的矢狀結構變得清晰;在胎兒前腹壁開始可觀察到生理性中腸疝,為增厚的稍強回聲,位於臍孔外的臍帶徑線約為其他部位臍帶寬度l-5倍;上、下肢迅速增長,手臂及其運動可辨認,但手指和足趾尚不能辨認。四維超聲表面成像顯示胎體全貌,已初具雛形。 9周:此期開始稱為胎兒。胎兒各部分發育趨於完善,經陰道超聲掃查已能觀察到大部分結構。腦室系統從前向後可以分辨為中腦、後腦和末腦,側腦室形成,腦室內結構是大腦鐮和脈絡膜叢,後者呈對稱性的高回聲。中暢疝顯示清晰。指趾開始形成。三維掃查表面成像可顯示胎體全貌。 胎兒腹部 胎兒胃在早孕期表現為上腹部左側的小無回聲結構,可早在第8周時顯示,12周時胎兒胃顯示率可達97%。胎兒吞咽在12-13周以後才出現,此前顯示的胃內液體主要可能為胃分泌所致。 胎兒膽囊在7周時由肝憩室的尾枝發育而來,膽汁則在14周左右才形成。膽囊在13周以前不能顯示,13周顯示率僅為50%,14周後正常胎兒常可檢出膽囊。妊娠第7周,由於腸的迅速增長和肝、中腎的迅速發育,腸袢突入臍帶中的臍腔而形成生理性中腸疝(midgut herniation) ,這種生理性中腸疝持續存在至第11周,第10周因腹腔迅速增大,腸開始退回腹腔,到第12周腸管則完全回復到腹腔內。近年的研究表明,生理性中腸疝最大橫切面直徑不能超過7mm,且頭臀長大於44mm時不應再有生理性中腸疝。 10周:顱內可顯示第3、第4腦室;面部顯示而骨,能見到眼眶、上下頜骨;頸背部可清晰顯示皮膚及皮下軟組織層;能夠顯示出上下肢的全長,可數出手指數,肢體活動相當活躍。心臟結構尚不清晰。 胎兒顱腦橫切面 因胎兒體位的關係,胎兒顱腦橫切面最容易獲得,而一系列的胎頭橫切面也是顯示顱內結構最重要的切面。將探頭置於胎頭一側,聲束平面垂直於腦中線,自顱頂向顱底橫向掃查可獲得一系列顱腦橫切面。在胎兒顱腦檢查時,最重要、最常用的橫切面有丘腦水平橫切面、側腦室水平橫切面和小腦橫切面。 丘腦水平橫切面(雙頂徑與頭圍測量平面): 標準平面要求清楚顯示透明隔腔、兩側丘腦對稱及丘腦之間的裂隙樣第三腦室,同時,顱骨光環呈橢圓形,左右對稱。 在此平面內主要可見到以下重要結構: 腦中線 在此切面上腦中線居中,不連貫。 透明隔腔(CSP)在腦中線的前1/3處,呈長方形的暗區,即為透明隔腔(也就是臨床上所說的第五腦室)。CSP位於兩層透明隔之間,前部為胼胝體膝部,上方為胼胝體干,後為穹窿柱與胼胝體的匯合點,下方為胼胝體嘴部和穹窿體部。分隔側腦室中央部的隔膜稱為透明隔,位於兩側透明隔之間的腔隙即為透明隔腔,正常時不超過10mm。 11~12周:此時胎頭的顱骨環回聲仍不強,脊柱可辨認,為平行的兩條串珠狀高回聲,顱內可見居中的大腦鐮,對稱的大腦半球,可見比例較大的雙側側腑室、側腦室內脈絡膜叢、丘腦、後顱窩;頭面耳廓開始顯現;約25%能辨認出四腔心結構,也能判斷心臟的位置;胎兒腹部生理性中腸疝縮小,此期開始逐漸消失;四肢的骨骼也可顯示、測量;此期腎臟發育完善,高分辨力的陰道探頭掃查可以顯示雙側腎臟和膀胱;外生殖器已由生殖結節發育成初陰,形成一小突起,但尚不能判斷性別。 胎兒肢體骨骼 胎兒骨骼有高對比度,是超聲最早能分辨的結構。骨骼和肌肉是由胚胎的中胚層分化產生,骨從胚胎早期由間充質向骨原基分化到發育完善為止,要歷時20年以上。骨的發生形式有兩種,即膜內成骨和軟骨內成骨。 超聲不但能顯示胎兒骨骼的骨化部分,還可顯示軟骨部分。正常妊娠32周後在胎兒的骨骺軟骨內陸續出現了次級骨化中心,不同部位的次級骨化中心出現的孕周不同,據此可幫助評估胎兒的孕周和成熟度,如股骨遠端骨骺的次級骨化中心出現在孕32-33周;脛骨遠端骨骺的次級骨化中心出現在孕33-35周;肱骨遠端骨骺的次級骨化中心出現在孕36-40周。 超聲探頭在胎兒頸部橫切後向下平推,可掃查出在脊柱的兩側前方各有一近似「S」形的強回聲並向外後方展開,此為鎖骨聲像,在鎖骨外側擺動探頭可顯示出容易辨認的呈三角形的肩胛骨,以此為支點,再向胎兒腹側旋轉探頭,即可顯示出肱骨。沿肱骨追蹤掃查即能顯示尺、橈骨。尺骨較長,上端粗大,下端細小,與小指相連。而橈骨則相反,上端細小,下端粗大,與大拇指相連。尺橈骨可顯示出交叉現象。沿尺橈骨向下掃查,即可見胎兒手部,正常時胎手姿勢自然呈握拳狀,活動時,五指伸開,時可顯示手指數目及姿勢。 在胎兒膀胱兩側可辨認骼骨嵴。髂骨嵴外下側有一強回聲,以此當支點向胎兒腹側旋轉探頭即可顯示出股骨全長。也可以沿胎兒脊柱向下縱向掃查直到骶骨。此時常可顯示出一側股骨,再慢慢轉動探頭顯示股骨全長。股骨體後方有明確的聲影,聲束從股骨內側掃查時,可以顯示出股骨有些彎曲,一般無臨床意義,確認股骨後順著股骨向下再找到膝部,膝部下方即為脛骨與腓骨。脛內腓外,脛端的近端較腓骨的近端要粗大得多。兩根骨骼是平行的,不會出現交叉現象。 男性外生殖器較女胎的易顯示。男性外生殖器可顯示陰囊、睾丸、陰莖。注意不要將兩腿間的臍帶、手指、腹腔外的腸道(臍疝或腹裂所致)誤作為陰莖或陰囊。孕18周後,陰囊和陰莖可清晰顯示。孕22周後,大陰唇可清晰顯示。 胎兒外生殖器: 臍帶:(umbilical cord) 臍帶的形成:孕2周左右,胚外體腔消失,羊膜將尿囊,尿囊血管,卵黃囊及其周圍的胚外中胚層,血管包裹形成臍帶。左側尿囊靜脈變為臍靜脈,右側尿囊靜脈退化。兩條尿囊動脈則變成臍動脈,含水量豐富的華通氏膠(jelly of warton)包裹在臍帶血管的周圍,起保護作用。 臍帶的作用:連接胎盤和胎兒,胎兒通過臍帶血循環與母體進行營養和代謝物資的交換。一條臍靜脈將來自胎盤的含氧量高的輸入胎體,與胎兒肝內的左門靜脈相連。二條臍動脈繞過膀胱兩側與胎兒的髂內動脈相連,將來自胎兒的含氧低的混合血輸注到胎盤內進行物行質交換。 |
推薦閱讀:
※男生的這幾個表現,表明從來沒談過戀愛!
※女孩喜歡你的行為表現
※幸福夫妻的十大經典表現
※女人如果缺愛,都會有些什麼表現?
※寢室有一2貨女同學,經常表現各種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