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店員經典培訓教材:腹瀉的病因、治療方案、用藥誤區

作者:何潤明

廣州市中醫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

腹瀉是指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糞便帶有黏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等癥狀的一種疾病。診斷要點為解液狀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日排便總量超過200g,其中糞便含水量大於80%。急性腹瀉起病急驟,每天排便可達10次以上,糞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時常伴腹鳴、腸絞痛或里急後重,病程多在2~3周內,不超過2個月。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病因

1.消化系統疾病:由病毒、細菌等感染所引起的腸道疾病可引起急性腹瀉;胃炎、腸結核、胰腺炎、肝硬化、腸道腫瘤等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慢性腹瀉。

2.急性中毒:食物中毒及化學藥品如砷、磷、鉛、汞等可引起急性腹瀉。

3.全身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或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急性腹瀉;甲亢、系統性紅斑狼瘡、尿毒症等可引起慢性腹瀉。

4.其他:如服用某些藥物如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也可引發急性或慢性腹瀉。

治療方案

急性腹瀉

大多數由於飲食不潔而導致發熱、腹痛、腹瀉等症。其元兇多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或沙門菌屬,可服黃連素治療,每次2~3片(每片100mg),一日3次。或服諾氟沙星(氟哌酸)膠囊,每次2粒(每粒100mg)一日3~4次,小兒、孕婦忌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病勿用易蒙停(洛哌丁胺)或復方苯乙哌啶(復方地芬諾酯)治療,因為它們止瀉作用頗強,易誤認為藥到病除,但腸內依然有病菌存在,且毒素不能隨大便排出而出現腹脹、腸麻痹、甚至有血壓下降等中毒反應。

有些急性腹瀉病人,並無飲食不潔史,而是由於病毒性胃腸炎引起,且有流行性特點,如家中數人相繼發病,均有嘔吐、胃痛、水樣瀉等癥狀,可服用思密達治療,每次1袋(每袋3克),一日3次。它能均勻地覆蓋在腸腔表面,可達6小時之久,先吸附病菌、病毒,使之固定,然後隨腸蠕動排出體外,不僅能縮短腹瀉持續時間或減少腹瀉次數,使大便成形,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腸蠕動的正常節律,維持腸道的輸送、吸收功能。如還有其他藥物與思密達聯用,應在服用思密達1小時前服用。

對於體溫甚高、腹痛較劇、大便出現膿血的急性腹瀉病人,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慢性腹瀉

常因結腸過敏所致,故又稱腸易激綜合征。也會因疲憊緊張、煩躁不安等情緒變化,促使結腸蠕動增快而出現腹瀉。可用復方苯乙哌啶治療,每次2片,一日3~4次。待腹瀉控制後,改為維持量,每次1片。一日2~3次。它能減弱腸蠕動,有利於腸內水分再吸收,顯示較強的止瀉作用,但長期服用易產生依賴性。也可應用易蒙停(洛哌丁胺)治療,首次口服4mg,以後腹瀉1次,再服2mg,待顯效後減量,每日給予4~8mg,直到腹瀉停止。或每天用量達16~20mg,連續5日,若無效就停用。用時須空腹或飯前半小時,可提高療效。但服後可能有口乾、噁心、食欲不振及腹脹、出疹、瘙癢等反應。對孕婦、乳母與重症肝損害者慎用;1歲以下嬰兒與腸梗阻、便秘及因抗生素濫用導致的「假膜性腸炎」等病人均禁用。若屬頑固性腹瀉,可服得舒特片,每次1片(每片50mg),一日3次。

有些慢性腹瀉病人,也可因慢性結腸炎引起,大多由於過去患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未徹底治癒,而轉為慢性腹瀉,有時還伴有結腸過敏,可服羥氨苄青黴素治療,每次2片(每片0.25g),一日3~4次。或服用黃連素、諾氟沙星與易蒙停、復方苯乙哌啶等,皆能奏效。

菌群失調性腹瀉

隨著抗菌素的廣泛使用,尤其長期大量濫用,易引起菌群失調症。在正常人體內,尤其是腸道中有著大量有益的細菌,它們有的將食物殘渣發酵轉變為酸,也有的將蛋白質殘渣轉變成氨。這些細菌一旦被誤傷,即與其他細菌之間失去平衡,引起腹瀉,此時糞便會散發出一股酸味,且有許多泡沫,或出現奇臭。若繼續應用抗菌素,則病情進一步惡化,可突然發生「假膜性腸炎」,死亡率極高。故出現菌群失調性腹瀉時,應服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每次2粒(每粒20mg),一日2次,與早、晚餐後服用。此藥物含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活菌,能使失調的菌群重新恢復平衡。

常見用藥誤區

濫用抗生素

許多患者一有腹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用復方新諾明或諾氟沙星等抗生素。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腹瀉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非感染性腹瀉可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生活規律的改變、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此類腹瀉使用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而應當服用一些助消化葯或採用飲食療法等。即便是感染性腹瀉,在選用抗生素時,也要先明確致病菌種類,再選用細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療,切不可濫用抗生素。

濫用止瀉藥

有些患者發生腹瀉後,馬上就使用止瀉劑,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發病初期,腹瀉能將體內的致病菌與它們所產生的毒素和進入胃腸道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此時如果使用止瀉劑,無疑是閉門留寇。當然,如腹瀉頻繁,持續時間長且出現脫水癥狀者,在全身應用抗生素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的前提下,可酌情使用止瀉劑。

濫用止痛藥

部分腹瀉患者常用654-2、顛茄片等來止腹痛,這種做法不妥。使用止痛藥可能會掩蓋或加重病情,如果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還可誘發或加重青光眼。對於輕度腹痛者,可用熱水袋熱敷腹部來緩解腹痛,重度腹痛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劑。

頻繁換藥

一些腹瀉患者治病心切,用藥1~2天後不見好轉,就急於更換其他藥品。其實,任何藥物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不按規定的療程用藥,當然達不到效果。再則,頻繁更換抗生素,易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反而造成不良後果。

過早停葯

少數腹瀉患者常依癥狀服藥,即腹瀉重時多服藥,腹瀉輕時少服藥,稍有好轉就停葯。這樣做很容易造成治療不徹底而使腹瀉複發,或轉為慢性腹瀉,給治療帶來很多困難。

飲食調理

首先,腹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櫞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酸鹼平衡;而胡蘿蔔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

腹瀉初期最好吃一些流食,比如濃米湯、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湯、淡茶、過濾後的果汁等;情況好轉後再吃一些半流食,但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雖不含食物纖維,但能在腸道中增加殘渣,讓病情加重。另外,還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溫度也不宜過冷,否則會引起腸蠕動。

如果是慢性腹瀉,持續的時間較長,會造成身體中一定的營養損失。因此,最好選擇既能補充營養,對腸道刺激又小的食物。常見的有穀類,如粥、稀飯、發麵蒸食、麵包、軟麵條、面片等;蛋類,除煎蛋外,其他做法均可;肉類,如嫩瘦肉、雞、魚、蝦,最好做得軟、爛一些;豆類,豆漿、豆腐;蔬菜類,含纖維少的蔬菜,如去皮胡蘿蔔、土豆、南瓜、冬瓜、茄子、絲瓜等,但記住,一定要做熟了再吃;甜點心,餅乾、藕粉、蛋糕等。

腹瀉的時候,有些食物最好別吃。比如各種粗糧、老玉米、堅果以及生的蔬菜水果。一些多纖維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筍類等,吃了會加重病情;蔥頭、生蘿蔔等容易脹氣,也要少吃;水果中則不要吃菠蘿和草莓。

此外,腹瀉時最好別吃油炸食品,在烹調上,應多採用蒸、煮、燜等方法。


推薦閱讀:

怎樣做好藥店營業員
藥店必學:小兒三大高發病癥狀及其中成藥舉例
藥店經典內部培訓教材之腹瀉
記住這十條,才有藥店鐵軍團隊!
解讀藥店潛規則 聚焦便宜葯

TAG:經典 | 教材 | 誤區 | 腹瀉 | 治療 | 方案 | 培訓 | 藥店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