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幸要學會心理自救 對家暴說不 謹防愛情終結者
07-04
感謝室友不殺之恩?心理學教你自救才是王道!復旦研究生投毒、然後是南航大學生殺人。而這一戾氣,最近似乎又有低齡化的趨向,先後曝出13歲少女因嫉恨同學漂亮將其殺害肢解、16歲學生因一個莫須有的「12萬中獎簡訊」殺害好友的報道。一時之間,人們不禁驚呼:現在的孩子怎麼啦!這些漠視生命,追名逐利的悲劇頻頻上演,無不凸顯了教育的漏洞,暴露了社會價值的扭曲。網友不禁感嘆:從上學到現在活著不容易,感謝同學不殺之恩。 在這些案件中,動機大多數都跟被害人的主動行為無關。因為你的室友的性格和心理挫折,你被投毒了;因為你搶著埋單,就被同學殺了。現在,進化到了小學生,因為你長得比她漂亮,就被她殺了,還進行分屍! 可怕吧?還有更可怕的呢! 因為某一個人出了「情感問題」,你好好地坐在車上,就被他殺了;因為一個人有「疑似精神病」,你走在路上,或在放學途中,一不小心,也死於刀下。 而我們是怎麼死的,其實都不知道!心理學教你自救,認清該躲的人發生了這些事件,我們固然要反思教育體制功利化,社會風氣浮躁化,但這些能保命嗎?不能!面對殘暴之人,我們只能奉行惹不起,躲得起的政策。怎麼躲?躲誰?這也是門技術活,心理學教你保命大招,請防禦一下下面這些人。 第一種人:性格孤僻的人 我老家有句話:「三天不講一句話,肚皮鬼怪大」,指的就是性格孤僻不說一句話的人。這類人雖然沒有開口對世界說話,但心裡一直對世界說狠話。 不是每個性格孤僻的人都是潛在的殺手,但冷血殺手往往出自這類人,尤其是在他沒什麼出息或遭受很大挫折的時候。 如果你身邊有這種人,你惹不起的,躲吧,因為你哪怕說「請吃飯」,他都會理解成「請吃屎!」。 如果躲不過怎麼辦?那就要面帶微笑,不要表現出對他本人的事情有任何關心,要充分給他面子,一定不要直視他的眼睛,絕對不能開他的玩笑。而且,一定要有心理防禦和身體防禦,這非常重要! 第二種人:極度自卑的人 一般來說,極度自卑的人既可能性格孤僻,也可能不那麼孤僻。孤僻就是,他因為自卑,從世界上撤了,不和你們玩,只是在心理上玩不下去的時候,突然跳出來給世界致命一擊。而不孤僻,則是為了克服自卑,要和世界玩,要凸顯自己的存在。所以,如果你的存在讓他的存在相形見絀,他為了在心理上得到生存,就可能讓你在生理上得不到生存。 極度自卑而又想開口對世界說話的人,最恨別人在某方面蓋過他。 如何識別極度自卑的人呢?很簡單,看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是否有過悲慘的過去;2,看他的一些語言,是否具有攻擊性;看錶情,當某件事別人蓋過他時,他的反應是不是失望、嫉妒。如果具備其中的2點以上,你就要高度注意了。 遇到極度自卑的人,要保持低調,低調,再低調,如果你不想得罪他的話。有時候,你的確沒有得罪他,但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他的得罪。所以,如果發生交往,還有必要狠狠地貶低一下自己。如果他在心理上能夠鄙視你,你就安全了。 千萬別去說會觸到極度自卑者的痛處的事情,比如家境啊,容貌啊。第三種人:心理陰暗的人 人生最大的倒霉事,就是有一個心理陰暗的人出現在身邊,你無論做什麼,都會成為他陰暗心理的受害者。而如果你比TA優秀,比TA漂亮,那就更危險了。朱令,還有廣西被分屍的小學生,就倒霉在有這樣的同學,而且完全不知道別人的心理,也從未防禦。 遇到這樣的人,同樣,你也惹不起的,躲吧。 躲不起?那就必須學會在TA面前,真誠地貶低自己,讓TA找到存在感、價值感,千萬千萬記住,不要在他面前表現自己多麼優秀,多麼快樂,多麼漂亮,否則TA會在心理上活不下去,而TA在心理上活不下去,你在生理上就活不下去! 對這種人,一定要有心理和身體上的防禦! 第四種人:面目陰沉的人 說要防禦這種人,幾乎是廢話,因為他的面目、眼睛就是一個信號:他充滿仇恨,而且要通過發泄仇恨來補償自己,而你,一不小心就是一個目標。 如果他是你的同學,同事,且不是性格孤僻和心理陰暗的人,那麼,他可能要殺的不是你,你要預防的是不要去惹怒他,以及防止他去殺別人。而如果他是一個你在大街上碰到的陌生人,第一時間,你就必須作出心理和身體的防禦,躲遠一點,不要對他有任何刺激。躲不開,也要作好萬一他一刀下來你就回擊或逃跑的準備。 第五種人:面目陰沉目光獃滯的人 這種人就是「疑似精神病」而且是攻擊性極強的人。他最善於發動突然襲擊,一躍而起,一刀就來,這幾年,中國社會所發生的「精神病人」在大街上殺人,主要就是這種人乾的。 看到這種人,既不要快跑也不要慢慢地走,要保持正常的速度;不要大聲說話或有其它太大的動作,因為這些都是刺激性這種人的攻擊性的信號。 同時,千萬記住,看到這種人,第一時間就要保持警覺,作好身體防禦,萬一他發動突然襲擊,或者還擊,或者逃跑,更重要的是逃跑! 第六種人:沒出息但又自我感覺良好心胸狹隘的人 這種人往往自視甚高,但又沒什麼出息,內心裡有無可救藥的挫敗感。怎麼辦?一方面認為自己多麼牛,另一方面,去嫉妒或貶斥別人,雙管齊下來維護自己的心理生存。所以他非常敏感,心胸狹隘,一不小心,你就會得罪他。 對這種人,千萬記得貶低自己,但不要有刻意的意思。同時,少說話,少接觸。時刻保持心理和身體的防禦。請大家記得時時練習,保命從現在起!(部分內容選自 石勇博客)面對不幸 女人要學會心理自救 核心提示:很多突發事件(如恐怖襲擊、沉船、撞車等)和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火災等),都會對生活在和平日子、沒有危機意識的人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從而使其心理上遭受重大的創傷。 據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上海博愛醫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徐光興介紹,當個人遭遇不幸事件的襲擊之後,最重要的是穩定和控制情緒,進行自救和互救,為自己和周圍人的恐懼與壓力鬆綁。主要方法如下: 及時交流 受害者應多和親友、同事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多與那些關心你的人呆在一起,他們能為你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承認現實 不幸已經發生,所有的創傷已經形成,既然已經無法挽回,就該寬慰自己、承認現實,其結果會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好得多。長久使用電腦 可造成心理死亡 升華痛苦 創傷和挫折常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壓抑和焦慮。如果一味地憋氣愁悶,頹唐絕望,其實是用已發生的不幸在心理上懲罰自己。善於心理自救者,能學會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努力化創傷為動力,將不良情緒升華為一種力量,投入到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有利的事情中去,在獲得成功的滿足時,也消除了壓抑和焦慮情緒,達到積極的心理平衡。 轉換視角 有時候,同一現實或情境,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陷入心理困境,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能發現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在審視、思考、評價某一客觀現實情境時,學會轉換視角,換個角度看問題,常會淡化消極情緒。 適度宣洩 當一個人受到創傷時,用意志力量壓抑情緒,談笑自若,這樣只能緩解表面緊張,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會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帶來更大的心理危害。 善於心理自救者總是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苦痛,如對自己的至親好友訴說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訴諸文字,讓心中的苦水流瀉出來;或是乾脆在適當場合,大哭一場,大叫一番,這也是陷入極度心理困境的最佳自救策略。對家暴說不受害者為何走不出家暴(一)----斯德哥而摩情結由義工御樹林楓 資料收集花雨101翻譯按:「離開施虐者就沒事了,你不離婚,就表明你願意受虐。所以你遭受家暴活該。」這是旁觀者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誤解之一。在長期的非正常的家庭環境中,受害者的身心遭受極大傷害,再加之曾經的感情,和對子女為之遭受的負面影響不了解,受害者往往如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斯德哥而摩情結/綜合症是家庭暴力對受害者的心理傷害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和受暴女性綜合症(Battered Woman Syndrome)等等。這些心理傷害都導致受害者走不出家暴。很多專家和學者都對這一心理學現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提供實用的建議。以下文位元組選自《Can Stockholm Syndrome Explain Domestic Violence? 》By: Allison Ford, 由反家暴工作組 義工花雨101翻譯。不同的犯罪,同樣的模式。為什麼會有人離不開他們的施虐者?在《熱愛生存:性恐怖、男人的暴力和女人的生命》一書中,Dee L. R. Graham 解釋說不論具體情況如何,一般有四個基本前提。第一,必須有可以感知的對生存的威脅,而且這個威脅必須可信。虐待性配偶不必象武裝搶劫犯那樣做出直接威脅或者使用槍支,他們只要威脅受虐者的家庭成員、微妙地暗示受虐者永遠不能離開、或者提及自己對其他人的傷害就可以了。即使僅僅目擊暴力也可以讓人感受到威脅,比如施虐者毀壞傢具或者殘忍地對待動物。暴力的威脅讓受虐者感到恐懼,因而容易被控制。第二,施虐者用小小的善行贏得受虐者的信賴。在人質事件中,暴徒可能允許被挾持者進食、飲水、去衛生間;而家暴的施虐者通常會以禮物、生日卡或者其他的小恩惠讓受虐者感覺「他並不是那麼壞」或者「他正在改變」。施虐者還會對受虐者談起他們童年的創傷,展示自己「軟弱的一面」,從而讓受虐者信服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是很關愛他人的。第三,施虐者使受虐者孤立於那些可能干預並提供幫助的人群之外。他們強迫受虐者割斷和家人朋友的聯繫,從而專註於滿足施虐者的需求和願望,並開始自覺避免那些可能激怒施虐者的人和事。最後,施虐者會使受虐者感覺無路可逃從而不得不和他們呆在一起。綁架者會告訴人質沒人尋找她,她的家人已經忘了她的存在。家暴施虐者會說服受虐者她們無法獨立生存,或者切斷她們的金錢或者資源供給。在虐待性兩性關係中, 如果受虐者不想讓她們的孩子沒有父親的話,孩子通常會成為施虐者用來討價還價的籌碼。=============================以下論述文章節選自《關於家庭暴力認定難的思考》 作者: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 敏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網家庭暴力的目的是控制受害人,無論有無身體上的直接傷害後果,都可以達到控制目的,且性暴力、心理折磨和經濟制約這三種暴力形式可能更有效,控制得更徹底。另外,不同的個體對身體暴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受力不一樣。有的人只需有過一、二次受暴經歷,就會出現順從的行為模式。加害人只需一個雙方都明白的眼色或手勢,受害人就會因恐懼而順從,甚至積極配合,如同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11]作用下的人質的表現。這類受害人每次受暴後都可能有傷害後果,然而每次都可能夠不上輕傷後果,但這並不影響其在受害人心理上造成創傷的累積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長期的心理創傷得不到治療,特別是持續生活在創傷環境中,多數人的心理創傷會軀體化,導致身體出現嚴重的疾病癥狀。有的人卻似乎「寧死不屈」,要經曆數個暴力周期後才可能出現順從的行為模式。這就像有的人稍微有點壓力就崩潰,而有的人卻可能要在巨大壓力之下才崩潰一樣。[11]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個心理學概念,用來描述人質處於極度恐懼中時,不由自主地迅速和綁匪形成一種奇怪的情感依戀現象。心理學研究發現,家庭暴力關係中的雙方也存在類似感情依戀。受害人雖然在加害人手中吃盡了苦頭,但心理上卻依戀加害人。這是因為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取決於加害人的好惡。如果加害人完全控制了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經濟來源,那麼,不違背加害人的意願,是避免挨打的需要,也是受害人重要的生存之道。參見陳敏著,《吶喊:中國女性反家庭暴力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203-206頁。--------------------------------斯德哥爾摩(或人質) 徵候群 (Stockholm or Hostage Syndrome) 特徵:·倖存者和施虐者是雙向的連結 (Bi-directionally Bonded)·倖存者強烈的感激對施虐者所釋出的些微善意·倖存者自我否認對施虐者的暴行或無法理性意識到施虐者的暴行·倖存者否認自我對施虐者的忿怒·倖存者有高度的警覺對於施虐者的需求和盡其所能讓施虐者高興·倖存者以施虐者的角度來看事情; 在此情況下倖存者可能不具有自我看法·根據以上的特徵, 倖存者將視外界營救人士 (例如: 警察和家人) 為 「壞人」, 而將施虐者視為 「好人」而且會保護她·倖存者將發現離開施虐者是件困難的事, 即使倖存者已被營救出來·倖存者害怕施虐者將會回來報復或找到她, 即使施虐者已被逮捕或甚至死亡等等·倖存者有創傷後壓力失調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的癥狀產生斯德哥爾摩(或人質)徵候群是一個人對生存的認知, 也是受虐者對生存的掙扎, 並非荒謬和異常的表徵. 然而在社會常理推斷下 (例如: 「你有機會逃離卻不離開, 你是共犯!」 「離開施暴者就沒事了, 這麼簡單!」), 受虐者的權益和將被漠視和剝奪, 毋論是在家庭暴力或人質的情況裡.為什麼不離開? - 哈佛生的演講義工 Youshijie她,哈佛大學畢業,現在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有著她熱愛的工作。有3個孩子,結婚近20年,有相親相愛的丈夫,有一隻黑色的狗,有一輛車。普通而幸福的美國中產階級。你會想到嗎?她曾經陷入瘋狂的愛,陷入對一個只有她才能慰及的心靈的愛,一個陷阱里長達2年半。那個陷阱就是,只發生在親密的,相互依存的,長期的關係中,即家庭關係中的家庭暴力。她對她的聽眾說,家庭暴力發生,只發生在沉默中。她確定,她的聽眾中,有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正在遭受家庭暴力,或者聽眾的好朋友,姐妹,正在遭受家庭暴力,聽眾中一定還有家庭暴力的施虐者。 她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打破沉默,只有打破沉默,家庭暴力才沒有土壤。親愛的網親,家庭暴力真的離你們那麼遙遠嗎?肯定沒有。我們一起來,打破沉默。們將這一段視頻在反家庭暴力組裡播出以後,有姐妹做了這樣的總結:為什麼我們不離開:很佩服她這樣的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真想像她說的那樣告知所有認識的人。但是現實是。。。阻力重重。:(還是有堵的感覺,好像她那麼聰明,成功的人,在解釋「她為什麼不離開的問題上」還是無法做到無可置疑的有力。我知道這個不是她的問題。問題的根本是,受害者需要「人」的幫助。而這個「人」卻不可避免的帶著不願負責的人性的弱點。宣傳反家暴,其實就不可避免的指向指責這種人性的弱點,動了不少人的乳酪,受到抗拒和排斥是自然的。家暴受害者有時受到外在的打壓比來自施虐者的要強。我歸納一下她說不離開的理由。1.不知道自己遭受的是家暴。(這個可以通過宣傳解決)2.超強的愛和責任感。把感化拯救老公當成自己的使命。這點對我啟發很大,在對女兒教育中一定要讓她們知道什麼是理性的愛,愛自己是中心。把自己愛好了,才可能有能力愛別人。3.需要覺醒的契機。一個覺醒點。她的情況是有一次被打得受不了,突然就醒了。意識到自己的命可能都要沒有了,那裡還有能力拯救她老公。上面3點是針對演講者的情況。對於一般的家暴者還很多原因。除了下面MM說的極力保全家庭的原因外。還有比如1.溫水煮青蛙造成的麻木。2.不願意麵對失敗,因為一般人都吧婚姻的成敗和個人人生的成敗聯繫起來。家醜不可外揚的壓力也就是源於這個。3.對外部世界的恐懼。4.對施虐者的情感連接。這個不為大眾接受,但確實存在。演講者表現為拯救的慾望,而有些受害者,則是單純的依戀。5.經濟上的限制。另外一位姐妹說:受虐方就是對保全一個家庭的希望不願意放棄,總覺得也許這次就改了,我要就這樣離開了,就沒有機會了。特別感謝跨國婚姻壇的一位網友提供的視頻鏈接。找不到你的名字了,如果讀到此貼,願意將你的名字放在博文里,請與youshijie聯繫。再次謝謝。你只有手比我有力,我的性格很善良但不懦弱!義工御樹林楓2013 年2月3日上午,歷時1年多、前後開庭4次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離婚案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宣判。法院判決准許李陽與妻子李金(KIM LI)離婚,同時,支付1200萬元財產給李金。法院認定李陽存在家庭暴力,並要求李陽向李金賠償5萬元精神撫慰金。法院宣判前還依李金申請,作出為期3個月的人身安全保護裁定。判決3個女兒由李金直接撫養,向3個女兒支付撫養費,直至她們分別年滿18周歲。李陽長期隱瞞財產,所以說這個結果來之不易。 「此前開庭,李陽曾辯稱自己的月收入為1萬元。」這不是Kim個人的勝利,是中國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階段性勝利。把李陽一直聲稱自己沒有構成家庭暴力,因為只是有過兩三次的毆打。他認為反覆的毆打才是家庭暴力。殊不知,反覆的毆打就構成虐待了,只要實施了暴力,就構成家庭暴力。法院對李陽存在家庭暴力裁決和象徵性的撫慰金就是對這一原則的重申。「李陽」們會很明顯地將家庭矛盾和家庭暴力相混淆,把應當法律解決的犯罪偷換成」爭執」之類的家務事,然後再把眾多的過錯傾瀉給受害者,似乎受害者總是因為這個或那個原因才挨打。這個常用伎倆也的確迷惑了不少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網論文《關於家庭暴力認定難的思考》,庭暴力和家庭糾紛的本質區別在於:「糾紛」指爭執的事情,即雙方因為某件事各執已見,不肯相讓。糾紛雙方或一方也許會感到憤怒和無奈,但不會有暴力,也不會感到恐懼,因為雙方是平等的,不涉及一方要控制另一方的問題。家庭暴力則不然。家庭暴力是一方為達到控制另一方的目的而採取的暴力手段。「控制」的意思是使某事或某人處於自己的佔有、管理或影響之下。即雙方地位不平等,一方處於佔有、管理或影響另一方的地位,另一方處於被佔有、被管理或受影響的地位。暴力關係中,一方利用身體上的強勢來迫使相對方服從。可見,在一般的婚姻和社會關係中,意見向左並不導致家庭暴力;而在有控制欲及強的施暴者的婚姻和社會關係中,「不聽話就打你「是控制的表象,而施暴者的理念是「我打你是因為你不聽話」。Lundy Bancroft 在著作中《Why Doe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也指出很多施虐者本身是「反對虐待」的,但他們反對的是比他們自己行為更殘暴的行為,認為那才是真正的虐待,而自己的行為不能叫做虐待。在生活中常見的言論有:「我又不是把你成天打得青一塊紫一塊那種人,又不是說你胳膊腿斷了需要上急診室驗傷那麼厲害,那才叫虐待你懂不懂?」 , 「我不是沒有掐死你嗎?」, 「把你的眼睛打青,又沒有打瞎。」,「我爸打我媽打了一輩子,我媽多少次都想離婚,為了我和我弟弟都忍了下來,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還要離婚,一點委屈都不能受?」。每個受害者對諸如此類的言論都似曾相識。Kim曾經在微博中擲地有聲地說:「李陽,你只有手比我有力,我的性格很善良但不懦弱!」對於任何形式的暴力虐待,隱忍招致的是下一更嚴重的暴力,因為施暴者已經「學會」可以「打服」對方。Kim勇敢地站了出來,用行動告訴所有中國女人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像李金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家暴受害者不再忍氣吞聲,而是訴諸法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統計顯示,2005年至2011年,北京市法院審結的涉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達2898件。在2005年,北京市法院審理了217件家暴案件,而2011年這一數字上升至657件。然而,要根除家庭暴力並非易事。至今,中國並沒有單獨為反家庭暴力立法,審理家暴案件的法官經常抱怨,現行的法律並沒有給家暴統一的認定標準,在取證上往往存在困難。這起沸沸揚揚的家庭暴力離婚案無疑是為家庭暴力專項立法做了輿論上的準備,並且是個在離婚案審理中保障受害者利益的好開端。這樣的婚姻請你不要勸和義工 Youshijie殘忍將妻子胡雅婷殺害的殺人兇手牟中鳴的判決下來了,我們了解了更多的細節。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離我們遠去。你、我、家庭暴力受害人,宗教社區和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有沒有從中得到一些教訓,了解一些反家暴的專業知識,在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中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儘管信仰基督教的胡 mm 去天堂里同她信仰的天父見面了,我怎麼還是怎樣也為她高興不起來。為她這麼年輕就去見她的天父悲傷。我相信,信教的兄弟姐妹們,教會的牧師,也不會為胡 mm 在這樣的年齡,這樣的方式,見到她的天父而欣慰,歡呼雀躍吧?無可爭議的,胡 mm 經歷的婚姻,是一樁家暴婚姻。我們很多的中國人,是以婚姻是否「完整」為人生目的地的。教會裡,更是因著《聖經》的隻言片語,斷章取義,任何婚姻都要力保完整。有些華人教會,華人教會裡的有些教友更甚,要讓夫妻兩個人,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之下,都生活同一個屋檐之下。似乎這樣,才完成了功德,才見證了上帝的美好。有人說,胡 mm 的案子,只是個案。家暴致夫妻一方或孩子或父母死亡的,並不常見,就算這樣的結論是正確的。但生命只有一次,就是萬一,我們也不能疏忽。而事實上是,家暴致死非常常見,美國統計局數字表明, 2005 年一年,全美有 1181 位婦女被自己的親密伴侶謀殺。平均每天被家暴致死的婦女為 3 人,占被謀殺婦女總數的 1/3 。(原文 http://www.now.org/issues/violence/stats.html )讀了這個數字,還有誰會說,這只是個案?這就是為什麼社會發展到今天,會有禁制令的原因,這是多少條命換來的,專業應對家庭暴力的有效方式。請你和我們每一個人都來學習反家暴知識。胡 mm 的牧師說,牟鐘鳴的父親還表示:「其實胡雅婷在五月初住進婦女庇護所之前,已經有兩三個月做到千依百順、逆來順受的好太太的地步。。。。。。」反家暴的知識告訴我們,受害者無論怎樣做,施虐者都不會滿意 ---- 這就是感情虐待的表象。牟鐘鳴的父親還表示:「甚至牟鐘鳴也有所感動,常主動於飯後幫忙刷碗!可惜好景不長,那天兒子一時衝動,揮拳出擊,令胡雅婷下決心離家出走。。。。。。」反家暴的知識告訴我們 --- 經過論證的「家庭暴力周期」理論告訴我們:施虐者不是永遠都以暴力出現在受害者的面前的。總會有溫柔期,這期一過,就會暴力相向。" 我心中一面為胡雅婷的失蹤難過,一面也為她美好的見證感謝上帝。胡雅婷正如我幾次勸勉和輔導時期許的那樣,認認真真地實踐「以愛勝惡」的聖經教訓,沒有以牙還牙、以硬碰硬、針鋒相對! "( 全文在此,感謝網親 ~~yu 轉貼 http://bbs.wenxuecity.com/marriage/4632153.html )看到這裡,我真的好心痛。胡雅婷「認認真真地實踐「以愛勝惡」的聖經教訓」,換來的是自己生命之花的隕落。我怎麼覺得怎麼看怎麼是一個失敗的見證呢?「愛」不僅沒有戰勝「惡」,滿懷愛心的人卻給惡人殺害了。殺人的人,也因為受害人的回歸,有了犯罪的機會和條件,最終成為嚴重刑事案件的罪犯。而兩位幼子,成為孤兒。這是怎樣的一樁慘劇,沒有一丁點兒美好。如果當時我們教會裡,或者胡 mm 身邊有懂反家暴知識的人,如果當時我們的牧師先生,或牧師太太,另一個教會裡的婚姻諮詢,胡 mm 自己,懂一些反家暴的知識,就會明白, 5 年來的家庭暴力,已經足夠證明牟鐘鳴是頑固的家暴施虐者,就是同對胡 mm 的「好」,悔改的行為,也是家暴周期行為的一種,對胡 mm 再次施暴,只是時間的問題。那一拳,並不是沒忍住,而是施虐者的本性使然。 --- 同「溫柔悔恨」一樣,是暴力周期的必然階段,也是而是施虐者的本性使然。一拳之後牟就動了殺機了都。如果,當時上面的我們中的一員,胡 mm ,教友,牧師,胡 mm 的父母,牟鐘鳴的父母,知道一點反家暴的知識,知道同施虐者生活在一起的危險性,哪怕是萬分之一這樣的性命攸關的危險,我們還會勸他們複合嗎?還會給他們做所謂的婚姻輔導嗎?我相信,不會。很高興越來越多的人,華人了解了家暴婚姻的危險性。教會在人群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我們有一位妹妹,就是在大街上得到了一份教會發的反家暴的小冊子而覺醒,與她的施虐者丈夫離婚而過上自由的,平靜的日子的。這位妹妹本身是位基督徒。忘記問她是發小冊子的,是西人教會還是華人教會了。這才是真正的,美好的神的見證。我們經常都有姐妹前來向我們訴說,她們被家暴的施虐者折磨,痛毆,一些教友們,因著缺乏反家暴知識,總是以「愛」,愛總會感化他的。。。。等等一類的措辭,勸說她們回到施虐者的身邊,這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不知道他們讀過聖經中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沒有?不過,反家暴知識告訴我們,我們的受害者,要做的,不是以暴制暴,而是遠離施虐者。有網友提到的聖經中的「愛你們的敵人」,是提到過,但從來沒說過,愛你們的敵人,就是要去敵人那裡送死,或給敵人抓起來,受盡折磨。而是讓你們遠遠地愛敵人,為他們禱告而已。家暴受虐者,趕快離開暴力虐待。為了你們自己的安全,也為了施虐者不再有機會對你犯罪,(這就是你們對他們最有效,最現實的愛,他們改不了),為了孩子們的寧靜,離婚吧!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教友們,牧師們,去學習一些反家暴的知識,對於有意走出家暴婚姻的受害者,請尊重他/她們的意願,不要勸和。離不離婚要靠受害者自己的覺醒,但,請大家給他們力量離婚吧。讓胡雅婷的悲劇,少一些發生。真正做到美好的見證。寫給死去的胡雅婷和活著的「善人」們義工御樹林楓胡雅婷被牟鐘鳴「拿出從車房健身用品上拆下的金屬棒,連番重擊頭部。牟鐘鳴在行兇前,已將所有窗戶關起,讓全屋「隔音更好」。胡雅婷受襲時曾尖叫,牟鐘鳴則不斷以金屬棒重擊她的頭臉,直到她不再尖叫才停手。但牟鐘鳴發現胡雅婷尚未斷氣,便拿起身邊變壓器的電線纏在她頸部,花了大約30秒,將奄奄一息的胡雅婷活活勒死。」聽到過一些施暴者的聲音:胡雅婷要是不爭取撫養權,不要撫養費就可以免於一死。難道孩子應當同有施暴性格的父(母)親生活在一起嗎?難道有施虐特徵的一方就因此應當逃避法律規定撫養義務嗎?更何況,法律對撫養費有明確演算法,胡雅婷的牧師也澄清,胡雅婷不是象謠言中的那樣不著邊際地索要,只是爭取自己和孩子作為人應當擁有的權利。胡雅婷因家暴報了警,也進了避難所。按理說應當是安全的,但是在「善人」們的勸說下, 沒有做好和施暴者隔離,導致慘案。「善人」往往拿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武器,雖然他們並不很懂得歷史存在和文化傳統的區別,更不懂得家庭暴力也曾經是西方社會的「傳統文化」。再加之,似乎把要走出家暴陰霾的受害者勸回去,讓他(她)們繼續享受肢體的殘害和感情的虐待, 讓孩子在戰爭般的環境里成長 就是積了了祖宗八輩的大德,做了天大善事。「牟鐘鳴曾向警方承認,5月的該次事件,是他首次對胡雅婷動了殺機,但直到7月16日案發日,因為胡雅婷堅持要兩名幼子的撫養權,他才在暴怒中真正決心下毒手,並非早已計划行凶。」這難道是牟鐘鳴個案嗎?西方研究顯示,在涉及暴力虐待的分居和解除婚約之後, 仍有48%的施暴者依然時不時地,而且利用與其慣用手段不同的方式繼續暴力行為。(N Graham-Kevan - 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 2007 – Springer),甚至危及生命。基於施暴者的心理特徵,胡雅婷的慘死並不是意外。很有一些人,自己找到了好的配偶,於是別人的不幸就成為標榜自己賢良溫淑的素材,在茶餘飯後細細地咀嚼品味著,聽到受害者的訴說立刻做出一副 「中國文化」衛道士的姿態,和施虐者一個腔調地要求受害者自我完善提高。這些人可知道中國文化講轉世輪迴?這輩子做人,要是不積德,下輩子可能做牛做馬。這樣的勸說,無疑是把受害者推倒了沉默的境地,同時也助長的施暴者的氣焰,更何況改變有施虐性格的人談何容易。說這樣的人是家庭暴力的幫凶,真是不過分。網上和生活中有不少以「好女人」自居的女性施虐者。她們在家庭生活或社會生活中都表現出一定的暴力傾向,不過迫於體力上的差別,女人的暴力往往表現為語言暴力,例如,說老公笨,傻,甚至連老公無辜的母親也連累進來,因為這「笨」和「傻」的基因來自於婆婆!所以也告誡還活著的「胡雅婷」們:由於家庭暴力的隱蔽性,你怎麼能保證訴說的對象不是一個向配偶實施精神暴力甚至動手的施虐者?他(她)們同樣有著 施虐者的兩面性特徵和其他心理特徵。 這些人如何會容得自己的配偶離開擺脫自己的控制,更何況是「胡雅婷」呢?自然會道貌岸然地教育「胡雅婷」一番,然後由衷地以為自己的溫良恭儉讓使得自己沒有被家暴。也許「善人」們覺得自己在幫助受害者,如果是這樣,請你們學習,掃清自己的愚昧 。 也有一些人和施虐者有這樣那樣的利益關係,為了自己的得失來沖當說客,什麼「不能再別人一次機會嗎」 ,什麼「為了孩子好」。。。。既然牽扯到這些「善人」建立在別人人身安全上的個人利益,又是如此「好意」地「幫忙」,也不好多說什麼。趁著反家暴宣傳月,壯起膽子: 感激你八輩祖宗!為什麼有些「神人」還會離婚義工漢代蜜瓜 去party的時候,跨壇就「愛睡懶覺」的自述貼產生了大爭論,又有人發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別虐是因為你找打」的聲音,「愛睡懶覺」發出疑問————為什麼這些神人也會離婚?故發此貼以釋疑。昨天去了一天party,浙大校友會春晚,節目辦得一年比一年好,笑得我扶牆進扶牆出,手抖得托不起相機,拍出的照片都是抖的。晚上回來用手機看大約是山地時間11點半,打了兩行字忘了打密碼就發送,全丟了。今天有時間靜下心來寫。我在論壇上經常看到一些女性百般維護施暴者,為他們的施暴找借口,對受害者卻很苛刻,總是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認為她們應該被打,因為做錯事被打,或者自找被打,總而言之They Deserved It,我真非常納悶,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好認為,完美善良的她們運氣好,遇到了善良老實的老公,兩好成一好,生活幸福,所以不理解那些被虐待的女性。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女人?有。但是她們的表現還不至於這麼刻薄,只是有些顛三倒四而已。最近在幾個網路論壇混多了,反家暴也說多了,跟這些人交鋒多了,才忽然有了最新的發現。加之生活中熟人恰恰有一個活樣板的事發生了,更印證了我的新發現。這些神人的基本表現是這樣的————1,她們的價值觀非常地自相矛盾,對自己和對別人是雙重標準。比如,她們說別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無論怎樣深挖別人,刻薄別人,都是「實話實說」,別人反擊,就是幾次三番「跳到她們臉上去」挑釁她們,所以被罵是活該的,以此推論別人被家暴也是活該的,是她們做得不完美才不被尊重的。2,她們是完美的妻子完美的母親,她們不犯錯,所以她們不被家暴,不會不受配偶尊重。她們的生活以後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事實是怎樣的呢?可能說出來令你們非常吃驚,居然是完全相反的。1.為什麼她們會對男性施暴者有那麼強烈的同情?因為施暴不分男女的。我們生活中確實有許多女性施暴者,通常在原生家庭中其母親方也是同樣的角色,她們在長期的生活中選擇繼承了母親的行為方式,所以她們才會對男性施暴者的行為有了那麼多共鳴————施暴者施暴是因為受害者不聽話,不配受到尊重。尊重是贏取,不是天賦人權。這種自動排隊是本能的,潛意識的。2. 她們真的很完美,不會犯錯嗎?不是。她們自認為很完美,也確實有些事處理得不錯,加之男性一般在經濟上相對於女性沒有那麼弱勢,所以如果語言暴力和精神虐待在一種範圍內(女性施虐因為體力的差異,所以肢體暴力少,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她們的男性配偶在容忍度範圍內,加之有共同的孩子需要撫養,一般來說,在孩子成人之前,女性的施虐沒有變本加厲到不可忍受的範圍,給這種女人的幻覺是————她們的配偶和孩子已經完全被她們控制。3. 這種現象會不會一成不變?不會。因為大家都知道,控制是一步步加強,變本加厲的。一開始息事寧人地不說No,施暴者會一步一步地把底線往下推,試探——得逞——再進一步試探,一直到對方不能忍受,出現反抗和反彈。有的反彈會出現N次,有的甚至一次就完蛋。4. 這就是為什麼論壇上一旦出現女性被害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問離婚問題或者已經離婚,會遭到同樣身為女性的一些網友的嚴厲打擊。因為施暴源於控制,控制源於缺乏安全感,而離婚是使施暴者最沒安全感,最不願意發生的事。很多的這些女性家裡已經遭遇過配偶的反彈,甚至一些反彈已經成功地摧毀了婚姻。5. 這種反彈可能是自發自省的,也可能是藉助外力的。藉助外力的,通常是有了小三,外遇出軌的。這些施虐女性是被離婚的。你們回想一下每次遇到這種事件反應最激烈的幾個Id,從KONGKONG的事件開始,很多人對KONGKONG的前夫和前公婆那麼明顯的施虐可以任意地歪曲,找借口,調侃,對KONGKONG卻表現得好不放鬆,死追著咬。我敢打賭————這些人就是我形容描述的「神人」們。6. 那些自認為暫時控制了配偶和孩子們的女人們,人的一生真的很長,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局。但是孩子成年是個坎,到誰也不需要誰來共同撫養孩子的時候,也許真的會有「神跡」發生。因為我周圍,這種事情正在發生,當事人就是典型的「完美女人」,癥狀跟上述的一摸一樣。當然,她是她自認為的「完美女人」。愛情心理學講座(八)謹防愛情終結者愛情終結者既然吵架之次數及內容與婚姻幸福與否無關,那麼決定婚姻成敗之關鍵又是什麼呢?葛博士(Dr. Gottman)與馬博士(Markman) 的實證研究都指出婚姻能否幸福,取決於夫妻是否能成功覺察、確認並處理「輕視、否定」,「防衛、反擊」,「築牆、逃避」與「負面 詮釋」等四個「婚姻愛情超級終結者。」我們已經開始探討第一個終結者「輕視、否定」。在能夠成功地處理這個婚姻殺手之前,讀者們必須能清楚地分辨親密關係之中 正常的「抱怨」與具破壞性之「怦擊」及「輕蔑」三者間之不同。讓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許多夫妻會為雙方用錢的方式而爭吵。例如,當一個丈夫從小家貧,而妻子卻成長於豐裕的家庭,兩人在自組家庭,婚後經濟尚未穩定時,很自然地就會為金錢而產生衝突。此時如果丈夫對妻子用錢的習慣不滿,對她說:「你打長途電話時,能不能請在晚一點、電話收費較便宜時再打?」或是「你買衣服時,能不能在減價時才買?」當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妻子某些行為的不滿時,是「抱怨」,有益於兩人之間的溝通與婚姻的健康。如果丈夫說:「你這個人吃米不知米價,為什麼可省的地方不多省省?」「你怎麼這麼自私,我平日省得要死,連這冬天的手套都用了十年,你卻想都不想就買了套自己喜歡的洋裝?」此時,他的話語中雖然也描述了她的行為,但卻充滿了對她人格或個性的論斷,所以這是「怦擊」。炮轟留餘地如果在人身攻擊之外,再加上惡意傷害,例如,丈夫在話裡帶刺,故意去侮辱傷害對方:「呦!千金大小姐一個錢都不會賺,卻又一下大手筆添了盛裝,告訴你,都已經胖得像豬了,再好看的衣服穿在你身上也都蹧蹋掉了┅┅。」此時,「怦擊」就變成極具殺傷力的「輕蔑 」了。但,不涉及人身攻擊,只針對伴侶行為之「抱怨」雖是健康的,發言者也該注意,別在短時間內做太多「抱怨」。筆者過去受軍訓學領導統御時,記得老師一段很有智能的話。他說做長官的要留心,不要讓同一個兵在一天之內被斥責三次以上。如果他已經被其它三個長官各訓一次,則即使他所犯的錯誤再使你看不順眼,你也要忍一下,明天再找機會指正他,要不然他有可能受不了而反彈,那就對大家都不利 。如果一個妻子在短短几分鐘之內對先生說:「你頭髮太長好難看;你衣服顏色也不對,跟褲子不配。你怎麼忘了幫我寄信?你今天去接小寶為什麼會遲到?回到家來就一直看你的足球,為什麼不到廚房幫我一些忙? ┅┅ 」實證研究中發現,像這樣「連環炮」一般的「抱怨」,會使對方覺得一無是處,這一長串的「抱怨」雖是針對伴侶的行為,但它的累積效果,可以像「評擊」一般有殺傷力,讓配偶覺得受到「人身攻擊」。若想減少這些行為的破壞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日多彼此讚美,多互相「存款」,多學習第一人稱的溝通.===============================作者簡介:黃維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診所專業雙語心理治療師,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從事臨床心理治療、督導、訓練與教學工作。Focus on the Family的國際講員。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怎樣面對青春期教育難題
※女人出軌後的演技太棒了,盤點女人出軌後面對丈夫的三個表現
※劉邦死後 匈奴單于竟要召呂雉侍寢 面對如此侮辱 呂后這麼回信
※俄美在敘利亞正面對抗? //魯人天星
※新生大學王星君:當下的慾望為何如此誘惑?還好我們幫你找到了應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