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智慧的鴻溝
07-04
知識與智慧的鴻溝西蒙·克里奇利摘自《解讀歐陸哲學》哲學就是愛智慧。如果你認為自己愛上了智慧。那麼,哲學大概就是你要研究的對象。但是,哲學傳授的智慧是什麼呢?在蘇格拉底(Socrates)以及他之後的幾乎所有古代哲學家看來,哲學所傳授的智慧是關於享受一種美好的人類生活。美好的人類生活也應該是幸福的生活,這被許多古代哲學家看作是理所當然的。這種看法在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那裡得到了明確的表述,後來諸如斯多葛學派這樣的希臘化時期哲學家也這樣認為;根據這種看法,哲學應容許獲得最大的幸福,也就是一種無利害因素的靜思生活。所以,哲學是一種反思性生活,一種經過審視的生活,其假定是,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哲學應當塑造人類,而不僅僅是讓人類獲取知識。 但不應忘記,儘管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失去了生命的生活則是不值得審視的;在古人看來,哲學並不是對日常社會生活實際的背離,相反,哲學是以真理的名義考察何為真理的反思性實踐,它正是發生於古希臘人所說的「城邦」(polis)之中,這是政治生活的公共領域。哲學最初就是一種實踐活動,明顯不同於17世紀之後佔主導地位的理論探索。 在古時,哲學教導我們熱愛智慧,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一種進行反思冥想的生活;按照釋義來看,這將會是一種幸福的生活。現在,或許有些奇怪的是,哲學之外(就是說在作為學術研究的哲學之外)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哲學之內的大多數人都陷入這種研究,無法擺脫。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他們很自然地斷定,哲學的核心問題必定是生活的意義。有了這個想法,我們再來想像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專業哲學家在一個聚會上碰見一個陌生人,她回答了「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而這個陌生人則立即大著膽子問道(此外此人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那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時候,哲學家略微緊張地咯咯一笑,急切地想要儘快轉換話題,或者是尷尬地一笑,解釋說哲學的學術研究實際上並不討論這種問題。這樣,這種社交場面很是尷尬,但我認為,這個陌生人的假設很有道理。也就是說,如果哲學並不討論(不必要回答,但至少要處理)生活意義的問題,那麼,我們無法說哲學家們的工作做得妥當。 在我看來,這裡的問題與其說是哲學之外的人的問題,不如說是哲學之內的人,即我們的專業哲學家們的問題。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認為哲學應當關心生活意義的問題,或者是關心如何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這種看法多少是一種玩笑,而且還是一種沒什麼品味的玩笑。這種問題被降格歸於通常稱作「大眾心理學」的領域。就大部分而言,專業哲學已經很高興地把這個領域讓給了大量而且仍潮湧般不斷增長的關於「心靈、身體和精神」的書籍,那些在繁華商業街書店裡尷尬地擺在逐漸縮水的哲學書架旁邊的成排的色彩鮮艷的「新時代」書籍。專業哲學幾乎完全放棄了這場戰鬥,早早地引退了。 如果哲學不關注智慧,那麼對大多數專業哲學家來說,哲學究竟在關注什麼呢?我們說,哲學關注的是知識。關於什麼的知識?在廣義上我們可以說,哲學關注的是事物如何成為它現在這個樣子的知識。這裡,」知識「一詞的拉丁文scientia是富有啟發性的。知識的問題,也就是知道事物如何成為它現在這個樣子,這是一個科學的問題。正是科學,也就是近代自然科學,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事物如何成為它現在這個樣子的最好的、最為可靠的知識。為什麼呢?因為自然科學可以為其假設提供實踐經驗的證明,可以證實它的說法。如果我說「耶穌基督是人類的拯救者」,但沒有提供任何經驗證明,那麼,我是否接受這個說法就完全是一個信仰問題。但如果我說,水這種物質可以描繪為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的東西,那麼,我就可以用實驗去證明這個結果。 我們都深刻地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中我們需要對我們的說法提供實踐經驗的證明,或者恰當地駁斥那些說法。這種科學的世界觀可以追溯到17世紀早期的英國和法國,它支配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或許更為重要的是,支配著我們期望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期望多少能像劇場里的觀眾那樣,從理論角度審視事物——「劇場觀眾」在希臘文里就是theoros。事物是以感覺或表象的形式通過經驗直接呈現的。科學賦予我們關於這種事物本質的知識。這些事物因此就被稱作「事實」。 在科學佔主導地位的世界中,我們的專業哲學家賦予哲學什麼樣的角色呢?回顧一下」知識「的希臘文epistem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這個問題。哲學變成了認識論(epistemology),即關於知識的理論。就是說,它主要關注的是邏輯的和方法論方面的問題,比如,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的東西,這種知識就憑什麼是有效的。哲學成為一種理論探究,探究科學知識成為可能的條件。根據科學的世界觀,哲學的角色就不再是柏拉圖所認為的各門學科的女王,這裡,理論知識和實踐智慧成為了一體。用約翰·洛克(John Locke)1689年在《人類悟性論》開篇所說的話,它變成了科學的清道夫,其工作就是清除存在於知識和科學進程中的垃圾。哲學家就成了各門學科」水晶宮「的守門人。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心理學堂:人際關係需要的智慧
※我師父說丨有智慧就有力量
※父母怒吼恐造成孩子抑鬱 智慧教育有方法
※拍馬智慧與馬到成功
※《禪定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