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閑談上海話里的外來語

閑談上海話里的外來語

端宏斌 (2010-06-23)      世博會全國各地的朋友來上海玩,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某人開口說「阿拉」那就必定就是上海人了,其實這種說法是很不準確的,因為寧波人也說「阿拉」,最初上海話中用「吾尼」表示我們的意思,等到上海開埠之後大量寧波人紛紛湧入,將寧波話很多辭彙融入了上海話,「阿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吾尼」被「阿拉」成功取代,但畢竟上海的名頭比寧波大,所以久而久之「阿拉」就變成了上海人的標誌了。目前祖籍寧波的上海人佔了人口總數的1/3強。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也一直在變化之中,「阿拉」在上海使用的頻率越來越低了,更多的年輕人開始用「我」來表示自己。    上海人說上海話這貌似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事實上在上海這彈丸之地不同的方言多達幾十種,各區各縣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比如崇明島的話就和市區有很大區別。就算同是市區,也要分老上海話、中上海話和新上海話,上海地方戲曲滑稽戲中所用的語言就是老上海話,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會使用了。最老式的上海話是「滬劇」所用的語言,有一次上海滬劇團招新演員,竟然發現找不到一個能說標準上海話(老式)的年輕人。由此可見,上海話作為一種語言,其變化速度非常的快。    現在所謂的上海話是寧波話、蘇州話、無錫話加上本地方言融合在一起的產物,從語言學上說,這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上海話是現代吳語區中最強勢的方言,可以作為吳語的代表語言。但是由於強制推廣普通話,上海話的地位正在逐漸降低,上海年輕人之中互相交流甚至也只使用普通話了。    上海話最黃金的時期,是上世紀的三十年代,那時候大量國外的新鮮事物都是首先從上海開始進入中國的,上海話貢獻了無數的新辭彙,而最近幾十年內上海話造詞能力嚴重降低了,改革開放以來,貢獻給普通話的上海辭彙,想來想去只有這個 「掏漿糊」。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中國只有上海有股票交易所,基本上多數股市術語都是從上海走向全國的,比如開盤、收盤、套牢、割肉、踏空等等。除此之外,沙發、時髦、引擎、馬達、太妃糖、白蘭地、香檳、卡片、卡車、拷貝、模特兒、高爾夫都來自上海話。    本文打算著重講講上海話里的外來語,確切的說是指從外語中融入的辭彙。以前上海是十里洋場,大量洋人在上海淘金,於是上海人學會了「洋涇浜英語」,這種英語的特色是,只有口頭形式,沒有書面形式,且語法極不規範,但求互相理解即可。由於在洋涇浜這塊地方附近(該河現已被填埋)流行,故此得名。    下面這段是典型的洋涇浜英語入門手冊,需要注意的是須用寧波話朗讀:  來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廿四洋鈿吞的福(twenty-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諾(no),如此如此沙咸沙(so and so)。  真嶄實貨佛立谷(very good),靴叫蒲脫(boot)鞋叫靴(shoe)。  洋行買辦江擺渡(comprador),小火輪叫司汀巴(steamer)。  翹梯(tea)翹梯請吃茶,雪堂(sit down)雪堂請儂坐。  烘山芋叫撲鐵禿(potato),東洋車子力克靴(rickshaw)。  打屁股叫班蒲曲(bamboo chop),混賬王八蛋風爐(daffy low)。  那摩溫(number one)先生是阿大,跑街先生殺老夫(shroff)。  麥克(mark)麥克鈔票多,畢的生司(empty cents)當票多。  紅頭阿三開潑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爺要發茶(father)娘賣茶(mother),丈人阿伯發音落(father-in-law)。    以下這些是從外語中進入上海話的辭彙,其中不少後來又被吸收進入了普通話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辭彙只出現在早期,以至於年輕一輩人都已經不知道了。    【嗲】:來自英文Dear,意為親愛的,可愛的,引申為嬌柔的,撒嬌的,媚態萬千的。用法如「發嗲」,即發出dear的音,會發嗲,就是會撒嬌。    【阿三】:阿三專指印度人。當年英租界維持治安的大多是來自印度旁遮普的錫克族士兵,錫克族士兵的特色就是頭上纏著紅布,膚色較黑。原本上海人管他們叫「紅頭黑炭」,後來發現這些印度巡捕對上司畢恭畢敬,稱呼他們是阿sir,就類似於香港電影里那樣叫法,阿sir那就是阿三了,於是叫他們「紅頭阿三」,既然他們都是印度人,那就叫他們「印度阿三」。其實錫克教人數只佔印度總人口的2%,那麼以錫克教包頭的傳統來稱呼印度人是不合適的,但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另一種說法是,英語對於中國人和印度人來說都是外語,如果中國人要和印度巡捕用英語交流,那麼基本上是雞同鴨講,印度人往往搞得面紅耳赤,不停的說「I Say…… I Say……(音同上海話的阿三)」,於是上海人就叫他阿三了。現在全世界華人都親切的稱印度人為「阿三」,這個帽子估計100年都摘不掉了。    【癟三】:舊上海街頭有許多乞丐。在英語里乞討是beg,洋人遇到中國乞丐,聽不懂他們說啥,於是問邊上的買辦,買辦說:beggar say……,於是乞丐逐漸被稱為「癟三」。    【骯三】:來自英語On sale。On sale是廉價品大拍賣,其貨品質量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所以引申為促狹、差勁、下流等意思。    【拉三】:來自英文Lassie,原意指年輕女孩子,引申為妓女或生活不檢點的青年女子。    【戇大】:來自英文Gander,指傻瓜,呆鵝,笨蛋,引申為容易受騙的人。由於讀起來像「港督」,因此小時候聽新聞說「港督彭定康」的時候都感覺很奇怪,沒想到世界上還有一個職位叫傻瓜的。    【打】:來自英文Dozen,一打就是十二個,這個說法現在已經很少用了。    【三紋魚】:來自英文salmon。即鮭魚、大馬哈魚。    【開司米】,來自英文Kashmir,現譯克什米爾。原來指克什米爾山羊絨織成的一種細絨線織品,現在泛指羊毛織品。    【發燒友】:來自英文fancier,指對音樂,歌星等狂熱迷戀崇拜的人。不過後來專指對音響發燒的人。    【老虎窗】:指屋頂上的窗子。英文屋頂為roof,音譯而成「老虎」。    【推板】:來自英文Too Bad,用來形容什麼事情或什麼人很糟糕。    【羅宋】:舊時上海人對俄國的稱呼,即Russian。隨俄國人大量進入上海,帶來的還有「羅宋牌」,「羅宋湯」,「羅宋帽」,「羅宋麵包」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羅宋湯。    【席夢思】:這其實是一個床墊的品牌叫做Simons,但由於這個品牌太強大,以至於就把這類床墊叫做了席夢思。比如隱形眼鏡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博士倫就是隱性眼鏡的意思,其實博士倫只是一個品牌。床墊真正的英文是mattress。    【混腔司】:腔司是英文chance的音譯,意為機會、機遇。混腔司是做事不踏實,只想憑僥倖混日子,渾水摸魚的意思。比如某員工不好好上班,老闆就可以說他:你天天就在混腔司。    【門檻精】:門檻就是英文的Monkey,即猴子。加上漢語詞根「精」,猴子精,引申為聰明的、精明的,構成典型的洋涇浜英語。    【梭哈】:一種賭博手法,在英文里通常講做ShowHand。    【嘎三壺】:來自英文Gossip,聊天,閑談,吹牛。    【蹩腳】:來自英文Bilge,指船底的污水,引申為骯髒的、下三濫的、劣質的;觸蹩腳,原為黃浦江水手用語,後引申為向人潑污水,誹謗中傷。    【差頭】:意為計程車(極為常用),來自英文charter「出租/包車」的意思。    【撥落頭】:意為插頭(非插座),來自英文plug。    【哇色】:意為糟糕的,惡劣的,心情很不好,來自英文Worse。    【瘟生】:罵人的話,意為一文不值的人,來自英文one cent,即只值一分錢。    【阿木林】罵人的話,意為傻瓜、傻子、笨蛋。來自英文A Moron。    【時髦】:來自英文smart,這個字最先流行於滬上,後來風靡全國。    【拿摩溫】:最強的人,排名第一的人,來自英文No.1。後來指車間里的工頭,於是漸漸從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拿摩溫在上海話里還有蝌蚪的意思,這是典型的用本來就有的詞來加以新的意義。    【邋遢】:來自英文Litter,雜亂、四下亂扔的東西,在公共場合亂扔廢物的人,引申為形容詞:雜亂、凌亂和不修邊幅。
推薦閱讀:

有知道上海交大志盟的嗎?
上海:男子蒙面持榔頭搶金店 自稱還不起信用卡債|搶劫|民警
中秋節上海18家醫院門診安排,需要的拿走不謝
上海在城市規划上有哪些敗筆?
上海,吃老本的城市?

TAG:上海 | 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