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乳腺癌的影像診斷技術進展

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學者以臨床觀點分析乳腺癌的預後,提出了小乳癌(MBC,minor breast cancer)的概念,目前國內外對小乳癌的界定還存在爭議,一些學者認為縱橫徑≤2cm癌腫稱為小乳癌,另外一些學者認為直徑<1.0cm的乳癌為mbc,多數學者及科研機構同意後者的觀點。> 腫瘤的大小與複發率密切相關,瘤體越小,複發率越低。對一些亞臨床腫瘤(原位癌或早期浸潤癌)瘤體直徑小於1.0cm,局部切除術後的5年、10年複發率不及6%-10%。直徑大於3cm者淋巴結轉移率增高,複發率也增高。 小乳腺癌鉬靶的主要表現有: ①大部分為結節狀腫塊,其中絕大多數密度高於周圍腺體,以脂肪為主的乳腺,腫瘤結節邊界較清,腺體較多或增生較明顯時,腫瘤邊界較模糊,多有分葉和毛刺。 ②腫物內或周圍可有針尖狀鈣化,濃淡不均。惡性鈣化灶的特徵是鈣化粒微小、大小不等,直徑10-100μm,一般不超過1000μm,呈簇狀、較密集,在浸潤性導管癌多沿導管分布。美國放射學院認為小於0.5mm的異質性、分支樣鈣化為高度可疑惡性鈣化。微小鈣化灶在乳癌早期診斷中具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研究發現,在乳腺癌普查中約一半未捫及腫塊的乳癌是由於微小鈣化灶的存在而被檢出的;而70%乳腺導管內癌檢出亦歸功於微小鈣化灶的發現。 ③局部皮膚增厚、凹陷。其他徵象有:不對稱性密度增高和結構紊亂,條索狀單支導管擴張,小片狀密度增高,邊緣模糊。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數字化成像技術,由於其固有的優點如動態範圍寬、對比解析度高、能對圖像進行多種變換等,在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中顯示出優越性。 小乳腺癌的二維聲像圖多屬於不易確定的「中間型」,大多邊界清晰,無毛刺樣改變。多發、融合、低回聲及結內多發鈣化是轉移性淋巴結的典型超聲表現,亦是小乳腺癌的重要間接徵象。 乳腺癌良惡性小腫瘤內部及其周邊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豐富,結合高頻探頭的二維超聲圖像特徵,將提高小乳腺癌的診斷準確性。小乳腺癌具有較多新生血管,血供較豐富,二級型血流診斷小乳腺癌可作為重要指標。小乳腺癌動脈血流峰值速度(PSV)顯著高於良性小腫瘤,國外認為PSV<40cm 是良惡性腫塊區分的最佳閾值,而國內大多學者認為psv20cm/s是最佳閾值,特異性高達94.87%,但敏感性和準確性分別為36%,64.6%。我國有學者研究認為以ri≥0.7為診斷惡性腫瘤的標準,有較高的敏感性,可達85%。=""> CT對隱性乳癌和早期小乳癌有較高價值,臨床上多採用2mm薄層掃描,研究表明CT掃描能發現直徑0.2cm的癌灶,對X線鉬靶攝影及紅外線掃描不能明確診斷或可疑病變者,CT掃描能做出較正確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鉬靶和超聲是診斷小乳腺癌的很好的方法,而且可以作為普查之用,對於30歲以下的婦女緻密型乳腺和未婚女性以及哺乳、妊娠的婦女主張應用超聲檢查。此外,還有MRI和PET等逐步發展的新方法。


推薦閱讀:

盤點2016年心血管領域重要進展?網聚醫學的力量,源自中國醫學論壇報
(1)關於八字鑒定相關研究的一些進展
精神分裂症研究進展一覽
痔瘡的中醫及外科臨床診治進展
中美貿易戰新進展,特朗普又有新表態

TAG:乳腺癌 | 技術 | 影像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