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浚的父親,是怎麼被爺爺給活活嚇死的
本文是【大鵬說《通鑒》之145】
電視劇《錦繡未央》中,一個幾乎從未現身的角色,卻給予男一號拓跋浚以深刻的影響,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這就是拓跋浚的父親即太子拓跋晃。
父親拓跋晃死後,拓跋浚就不太喜歡去參與朝政紛爭,只想遠離朝廷恩怨,落得清靜自在。
很顯然,父親的死給拓跋浚留下了面積很大的心理陰影,讓他對江山皇位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那麼,拓跋晃到底是怎麼死的,以至讓拓跋浚受傷如此之深?
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嫡長子,以一個標準的接班人形象出現在史書中。
北魏太武帝延和元年,公元432年正月初一,年僅五歲的拓跋晃,被父皇拓跋燾立為皇太子。史載,拓跋晃「明慧強識,聞則不忘。及長,好讀經史,皆通大義。世祖甚奇之」,那聰明不是蓋的,屬於記憶力超群的人,什麼事只要聽過一耳朵就不會忘記。年紀稍大後,非常喜歡讀經讀史,整天只會打打殺殺的拓跋燾,對這個有以文章治天下潛質的兒子很是喜愛。
拓跋晃不僅文的行,武的也很在行。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九月,拓跋燾率四路大軍去砍死對頭柔然,在鹿渾谷(今屬蒙古)一帶與柔然可汗遭遇。隨先頭部隊行動的拓跋晃建議趁柔然沒有防備,立馬發動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賊不意大軍猝至,宜掩其不備,速進擊之」。
有大臣反對,認為柔然軍營上空沙塵飛揚,一定是人數眾多,北魏先頭部隊太少,此時貿然進攻等於是肉包子打狗,要等四路大軍集結再與之決戰。
拓跋晃指出,「塵之盛者,由軍士驚怖擾亂故也,何得營上而有此塵乎」,柔然軍營上方的沙塵是敵軍驚慌恐懼、奔跑騷動所致,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兩種相反意見提交上去,打了一輩子仗的拓跋燾不太相信拓跋晃的判斷,沒敢放膽進攻,柔然可汗乘機逃跑。
拓跋燾後來抓到柔然俘虜才知道,當時柔然可汗見到北魏騎兵猶如驚弓之鳥,上下亂作一團,立馬向北跑得比兔子還歡,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拓跋燾這才發現太子是文武雙全之才,「自是軍國大事,皆與太子謀之」。
拓跋晃是心善的太子,太武帝滅佛的時候,喜歡佛法的拓跋晃苦勸不已,拓跋燾就是不聽。沒辦法,拓跋晃只有提前把風放出去,拖延滅佛詔書下發的時間,讓和尚尼姑及早各自逃生。在監國期間還鼓勵農民開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讓有耕牛的殷實之家幫助窮人家耕田犁地。
但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體恤民情的好太子,竟然沒能等到榮登大寶的那一天。
拓跋晃嫉惡如仇,而父皇拓跋燾的寵臣太監宗愛,卻是一個「性險暴,多不法」的人,「為政精察」的拓跋晃「惡之」。宗愛明白,太子就是當來的皇帝,拓跋晃一旦登基,必定先拿自己開刀。與其到時被動遭殃,不如現在主動出擊。
很快,宗愛找到了突破口。拓跋晃平時對身邊的人管教不嚴,有幾個東宮大臣仗著太子的信任,「頗用事」,比較專權,又天天以打擊宗愛為己任。
宗愛藉此向拓跋燾奏上一本,說太子已經組建好接班班底,而您老人家身體還這麼好,太子就敢這麼胡來,他想幹什麼不是明擺著嗎?
拓跋燾是個武夫,頭腦比較簡單,被宗愛一攛掇拱火,立馬暴跳如雷,將太子東宮官員關的關、判的判、殺的殺。
就這樣還不能平息拓跋燾的怒火,「帝怒甚」,拓跋晃的心理素質比較差,沒見老爹發過這麼大的火。沒過幾天,拓跋晃就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正平元年,即公元451年六月十五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以憂卒」。
拓跋晃憂慮而死之時,拓跋浚已經12歲,對父親應該已經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如此優秀的拓跋晃,仍然擋不住政敵明槍暗箭的攻擊,被父皇活活嚇死,成為宮廷政治的犧牲品。無情最是帝王家,此言不虛。
也難怪拓跋浚無意於皇宮寶座,只想佳人相伴,逍遙一生。
但既然生在帝王家,凡事就不再由你。拓跋浚的命運,也註定與皇位勾連纏繞。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推薦閱讀:
※父親的情人,兒子的女友 - Qzone日誌
※三歲女兒照顧高位截癱父親!_
※管道朗讀者丨父親節專題——致我生命中的高山大樹!
※因吵架 男子竟然唆使父親強奸女友
※《摔跤吧!爸爸》|總有一天你會感激,多虧了父親的「狠」,才造就了今天這個更好更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