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各省最珍貴文物,每一件都是「鎮省之寶」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迹。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直至現在所出土的文物也是數不勝數,現在一起去看看各省的代表性文物吧。

北 京

北京: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院)。還有四羊方尊、後母戊鼎等等亦是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天 津

天津:雪景寒林圖(范寬)。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

河 北

河北: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此外,還有西漢長信宮燈亦是河北的象徵性國寶。▼

河 南

河南:春秋蓮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分別收藏有一件蓮鶴方壺。此外,還有四神雲氣圖等等亦是河南的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山 西

山西:晉侯鳥尊晉侯鳥。尊高39厘米長30.5厘米,寬17.5厘米。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圓睛凝視,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此外,還有姜子牙神器——龍形觥、趙卿鳥尊、象牙「蘿蔔白菜」亦是山西的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山 東

山東:紅陶獸型壺。此外還有蛋殼陶、東平漢墓畫等,亦是山東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陝 西

陝西:皇后之璽。皇后之璽的主人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1968年被一個小學生無意中發現。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其歷史、藝術價值很高,被列為國家級文物。此外,還有舞馬銜杯紋銀壺、西周早期方輿鼎、鑲金獸首瑪瑙杯、青銅車馬、兵馬俑等等亦是陝西的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黑龍江

黑龍江省:金代銅坐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金代銅坐龍的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龍文化的精華,無論從考古還是從藝術的角度,這尊銅坐龍都有很大的文化研究價值。通過對銅坐龍造型和飾紋的研究探討,可以使我們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只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巧妙結合,才可能創作出具有中華文化魁力的藝術精品。▼

吉 林

吉林:蘇軾二賦。蘇軾五十九歲在被貶途中所寫的這幅《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是蘇東坡傳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作品。▼

遼 寧

遼寧:宋徽宗瑞鶴圖。此卷為絹本,設色畫。此圖繪彩雲繚繞之汴梁宣德門,是趙佶書畫珍品中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之作。此外,還有青花雲龍紋高足碗、清代雲龍人物紋轉心象牙球、《仲尼夢奠帖》亦是的遼寧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內蒙古

內蒙古:匈奴王冠。1972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戰國墓葬中出土。是一套由黃金製成的冠飾,重1394克,由上部的鷹形冠飾和下部的冠帶兩部分組成。該金冠的佩戴者,可能是某一代白羊王或林胡王。▼

安 徽

安徽:楚大鼎。楚大鼎又叫鑄客大鼎,1933年壽縣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徑93厘米,重約400公斤,圓口平唇、圓底、修耳、蹄足、耳飾斜方格雲紋,腹飾蟠虺紋,犀首紋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館。▼

江 蘇

江蘇: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該文物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制水平。梅瓶是明代高等級墓葬隨葬品,有鎮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徵外,也有風水上的考慮,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這種隨葬品。▼

江 西

江西:甗王。出土於江西新干大洋洲遺址。這件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是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譽。此甗甑鬲連體,鬲襠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顧。▼

上 海

上海:王羲之上虞帖。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書法史上稱為「書聖」的東晉王羲之所寫的一份信札,名為「上虞帖」。雖是唐代摹本,它忠實地再現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後蓋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歷代收藏印記,同時保留著北宋內府的裝裱格式,是一件難得的藝苑瑰寶。▼

湖 北

湖北:越王勾踐劍。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此外,還有曾侯乙墓編鐘亦是湖北的極具象徵性的國寶。▼

湖 南

湖南:素紗蟬衣。重量僅為49克的素紗襌衣,是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較厚重的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輕紗薄如空」,其質地及紡織技術都讓現代人稱奇。伴隨出土的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亦是國寶。▼

四 川

四川:青銅大立人。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出土。重約180公斤,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青銅器。此外,還有青銅神樹、太陽神鳥金、人面牛紋大銅罍飾亦是四川的象徵性國寶。▼

貴 州

貴州:東漢銅車馬。▼

廣 西

廣西:西漢翔鷺紋銅鼓。此展品為西漢時期的金屬器,入土時胸腰已截開,胸部飾羽人划船紋六組,船形兩頭高翹。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福 建

福建:雲紋青銅大鐃。雲紋青銅大鐃通高77.8厘米,銑間56.6厘米,重100.35千克。西周。樂器。平口,鉦部兩側有36個冏紋乳突狀枚,枚直徑3.5厘米,高2厘米。鼓飾變形獸面紋,兩側飾雲雷紋。甬亦飾變形獸面紋。大鐃雙范合鑄,渾大厚重,作風穩重古樸。▼

台 灣

台灣: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造型端莊穩重。此外,翠玉白菜、肉形石、汝窯瓷器、富春山居圖等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海 南

海南:宋青白釉花口鳳首壺。口徑6-7.3、足徑10.4、高40厘米宋代此花口鳳首壺的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銀器影響、演變而來的。口部盛開的四瓣花象徵鳳冠,鳳首上大喙、大眼,鳳首後部恰似一束長羽上飄呈鉤狀,平衡了鳳首的坐標,展現了鳳的精氣神,長頸漸寬,豐肩圓腹,頸下部有三道凸弦紋,腹部有兩道凸弦紋。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白中泛青,晶瑩剔透,鳳首美如琢玉。是宋代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雲 南

雲南:牛虎銅案。牛虎銅案於1972年在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群遺址第24號墓坑中發掘出來的戰國時期青銅器。案又稱「俎」,是中國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禮器。牛虎案就是用來放獻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獻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於滇人祭祀的銅柱頂端,為崇拜之對象。▼

寧 夏

寧夏: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名阿訇捐贈的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是目前國內收藏的最珍貴的《古蘭經》珍善本之一,對於研究回族歷史、宗教和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甘 肅

甘肅:馬踏飛燕。「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西 藏

西藏:雙體陶罐。出土於昌都卡若遺址,造型洗鍊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新 疆

新疆:扎滾魯克男屍。90號墓葬出土的兩具乾屍,墓室位於該古墓群東區,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室用鹽鹼水處理,硬度極大,墓葬保存非常完整,屬夫妻合葬墓,男身高1.80米,女身高1.55米,男屍懷中隨葬有一馬鞭,兩端並有珍貴的骨飾,較精緻,女屍著紅色套裙,兩具乾屍皆有羊皮靴,為仰身屈肢葬,隨葬有陶、木、棉毛服飾,年代為戰國時期(公元前476—221年)。▼

重 慶

重慶:西漢偏將軍印章此印系龜紐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紐高1.2厘米,邊長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將軍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為第一行,中間2字為第二行,後1字為第三行,是一方漢代官印。▼

廣 東

廣東:千金猴王硯。「一石三硯」之首——千金猴王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一石三硯」頗有由來。清朝張之洞做兩廣總督時,他有名何姓顧問在肇慶主持開發大西洞,得到一塊上等石料,遂請名匠依形製作了這三方硯台。這種天然的名石與能工巧匠的雕刻,使得這三方硯台成為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

青 海

青海省:銅鎏金觀音造像。國寶級文物,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

浙 江

浙江: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此品為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銘文,正面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為:者旨於睗。劍主越王者旨於睗,即《史記》記載的越王勾踐之子鼫與。此外《富春山居圖》亦可謂之國寶。▼


推薦閱讀:

奧巴馬談對中國政策
設計之旅與你簡單解讀中國傢具發展史
雁南飛橋溪古韻—中國十佳旅遊村
中國這個省竟反對和越南動武 內幕嚇人
中國傳統面相學

TAG:中國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