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巨頭的月餅生意經

2011-09-14 09:40 作者:張育群 胡泉來源:南方周末

月餅早已不再是中國本土企業的專利,以哈根達斯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使出不同招數在中國淘金。對高價格並不敏感的井噴式團購和中國人好面子的特性,使得一年只能賣一次的月餅也成了樁大生意。

傍晚時分的上海久光百貨臨時取貨點前,一條長約200米的隊伍在移動,每個人手裡都攥著一張或者多張哈根達斯冰淇淋月餅券。哈根達斯公關總監郭雨應接不暇,她說,前來兌換月餅的顧客太多,她好比在跑一場「馬拉松」。

事實上,在2011年8月的後兩個星期里,位於上海虹橋路城開國際大廈的哈根達斯總部,經常空無一人。甚至包括哈根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璽在內的所有高管,都分配到上海十多個臨時提貨點服務了。

朱璽經常會幫忙鏟乾冰、打包和兌換月餅券,很多上海市民能從他手裡接過哈根達斯月餅——與此同時,在一些提貨點旁邊,有「券販子」手裡拿著促銷券,價格相比店內明示的價格打了七五折。

月餅不再是中國本土企業的專利。最近幾年,包括哈根達斯、星巴克、雀巢等洋巨頭們,也紛紛進軍月餅市場。高利潤的誘惑,和對品牌號召力的自信,他們不可能無動於衷。

儘管2011年哈根達斯冰淇淋月餅的產能增加了25%,但到了9月2日,所有門店的月餅已經賣斷了。哈根達斯號稱冰淇淋均從法國進口而來,來到中國後裹上一層薄薄的巧克力——然而就是這麼簡單的工序,依然導致趨之若鶩。

「我們從6月份就開始生產了,中國市場需求之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哈根達斯相關人士說。

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生產月餅的企業就有上萬家,年產量超過25萬噸,銷售額超過150億元,行業主要骨幹企業和地方知名品牌企業年平均遞增速度超過15%,年生產量在千噸以上的企業超過50家。

瘋狂的禮品需求令中國的月餅市場呈井噴之勢,中秋節是一年中企業和業務合作夥伴、政府官員等聯絡情感的時刻。食品零售商們樂此不疲。在一些酒店,通常單價在5元左右的一盒月餅被裝入禮盒重新包裝,搖身就變成了78元。而對於那些想購買高價月餅的人而言,數千元的鮑魚魚翅月餅是不錯的選擇,但價格水分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當然,中國人好面子,很多時候對禮品價格並不敏感。

團購是市場上一股重要力量。北京最大的月餅生產商——稻香村食品集團在2011年8月一個月的月餅銷量就在2500噸左右,其中團購客戶佔到了八成。這使得離中秋還有一周,27款月餅有24款已經賣斷貨。其營銷部部長石艷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稱現在去稻香村門店買月餅,「只能去碰運氣了」。

連本土企業都低估了市場的巨大需求,洋巨頭們也要來分杯羹。其實哈根達斯早在1997年就開始在中國賣月餅了,是最早在中國月餅市場淘金的洋巨頭之一。最開始,他們只是在上海的門店裡做一些推廣,直到2005年,他們才發現公司團購這一新引擎。

不過,在宣傳上,哈根達斯並沒有突出月餅的禮品屬性,它給自己貼上的是時尚標籤,2011年還擲重金請范冰冰、劉嘉玲、吳佩慈等演藝明星來造勢,另外還推出了一款以中國網球運動員李娜捧起法網冠軍為背景的「娜」中秋冰淇淋月餅禮盒。

「今年我們還加大了在二三線城市的滲透,在成都、武漢和西安各做了一次活動。」哈根達斯上述人士稱。

哈根達斯提供的數據顯示,其冰淇淋月餅的銷量已躋身中國月餅市場的前三名,但對於2011年月餅的銷售額,哈根達斯並不願意透露。

正是看到哈根達斯在冰淇淋月餅上的成功,過去的幾年中,雀巢、星巴克、德芙等外資巨頭,也紛紛進入月餅市場,雀巢亦在中國推出高檔冰淇淋月餅,與哈根達斯短兵相接;星巴克推出了咖啡月餅。

星巴克咖啡國際總裁約翰·卡爾弗在2011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稱,星巴克在上海成立了一個研發團隊,這是除美國西雅圖之外唯一擁有大的研發團隊的地方,這麼做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喜好和口味,他們計劃加快在中國的擴張步伐,爭取2015年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1500家——然而對於月餅的銷量和收入數字,星巴克同樣諱莫如深。

洋巨頭們也開始嘗試將傳統銷售渠道與互聯網相結合,這無疑將使得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但哈根達斯中國公司一負責人以自負的口吻稱其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對手」,「送哈根達斯顯然要比送其他月餅有面子」。

但在石艷看來,一盒月餅價格炒到上千元,實在是「太離譜」。在月餅行業里,不少企業標出高價格只是為了市場炒作,而對於政府部門和企業團購,高價格低折扣銷售是普遍的策略,因為這樣可以給供需雙方的灰色操作帶來方便。

同樣在其中牟利的還有券販子和中間商。事實上,許多月餅券都可以直接兌換成現金。


推薦閱讀:

黃金策生意
拆玩具的熊孩子,竟拆出20億大生意,美元!
(1 條消息)做生意真的要黑白兩道通吃嗎?
如何和客戶談生意的八大點
什麼生意可以一本萬利?

TAG:生意 | 月餅 | 生意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