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諜戰類電影巡禮只選那些影史上最牛的電影!

本文原刊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刊發稿與本文相比,有不少刪改。

作為有史以規模最大的戰爭,二戰給後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創傷記憶,無數影視作品著力於表現它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與慘絕人寰的傷亡場景,提醒著後人戰爭的可怕與殘酷,萬萬不可再蹈前人覆轍。但是在這些難以計數的經典二戰電影中,有一類卻格外與眾不同。

這些影視作品關注的,是在任何一場戰爭中都是最神秘,也最吸引眼球的人物——形形色色的特工與間諜。二戰中眾多波譎雲詭,充滿了欺詐、背叛與謊言「地下活動」,也因為這些精彩紛呈的影視作品而更加膾炙人口。

間諜小說之王,天生的間諜小說家.....他的父親理查·康威爾為了假冒貴族身分,送他進聖安德預備學校。兵役退役後,在牛津學的,居然是現代漢語......最重要的是,因為英國王牌間諜奈特的賞識,他進入軍情五處,並任外交官,親歷了不知多少秘密情報工作......

最偉大的間諜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說過,

你是一名完美間諜,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目標。

影迷朋友們,要作一名完美的影迷,我們也只有一個目標——二戰諜戰類經典電影,一個不漏,全部看完!

同樣是骨灰級影迷的我保證,本文零劇透!!!!!大家請儘管放心閱讀。因為篇幅有限,本文選片,只能忍痛割愛,捨棄中日作品,並以相對質量最高的歐洲電影為主,儘管如此,仍然有太多重要影片無法羅列。若是大家覺得有什麼可以稱之為「人神共憤」的遺漏,那麼,請別急著開罵,我一定趕緊酌情添加,以平民憤…


叱詫風雲的英倫高手

關於克里米亞戰爭,可說的事情太多啦。總而言之,這場戰爭是人類戰爭形式現代科技化的開始,無數大家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東西都是從這場戰役開始的,前者比如各種各樣的武器,比如無線電,比如天氣圖,而後者,就更加奇葩了——比如戰地記者,比如野戰醫院!

自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以降,決定戰役的勝負手,就已經由冷兵器時代人數的多寡,變為了技術的先進與否。二戰自然概莫能外,盟軍的勝利很大程度要歸功於他們先進的科學技術帶來的遠勝軸心國方面的軍事信息搜集能力,那些天才的特工與間諜在其中當仁不讓得應居首功。

在這些間諜、特工當中,尤以明星輩出、精才絕艷的英國高手們最為世人關注,去年引發萬人空巷般熱潮的模仿遊戲當屬最近一部反映英倫諜情的佳片。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推薦指數:3

真心話,我覺得,「卷福」不但顏值不高,演技,也極為有限......什麼,你問我正文里為什麼要那麼寫?因為我怕被大家吃了呀......

扮演間諜其實是「卷福」的看家本領,他在《鍋匠、裁縫、士兵與間諜》這部偉大的間諜電影中就無時不刻不在和另外幾位老戲骨飈戲,而在《模仿遊戲》中,他扮演的,是那位驚世駭俗的天才——圖靈。

英國政府為了破解「恩格瑪」機——這種具有至少10的16次方種種秘鑰的、被英法情報機關絕望地宣布根本不可能破解的德國信息傳送裝置,召集了一批數學家、邏輯學家等等對之進行秘密破解。除了對付「恩格瑪」,圖靈有五位同事兼校友同時還是蘇聯的間諜——電影中的凱恩·克羅斯,即是其中之一。

這五人被譽為「劍橋五傑」,有兩位也與圖靈一樣是同性戀,他們叛逃蘇聯的事件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間諜案件。這情勢真可謂是內外交困,圖靈是怎麼成功破解掉恩格瑪機的呢(這是史實,不是劇透啦)?

當然,其實我也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根本不是這個,也不是圖靈怎麼奠定了人工智慧與電子計算機的基礎,而是一個同性戀是怎麼和艷麗無比的超級大美人凱拉·奈特莉談戀愛的吧…

美哭有沒有!果然是這個世上醜陋的男人各有不同的醜陋,但美麗的女子都有著一樣的美麗呀!

倫敦上空的鷹(Battle Squadron)推薦指數:3

其實這個電影,可沒有這個海報這個勁爆.......

除了破獲德國的情報系統,英國人發明的雷達也讓德國的飛機在戰場上無所遁形,於大不列顛空戰中,德國人損失慘重。希特勒當然不甘心自己全面佔領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就這樣失敗,於是一批德國特工就混入了英國本土,試圖摧毀英軍的空軍指揮系統,六十年代的經典電影《倫敦上空的鷹》就是根據這段史事略作改編,與《模仿遊戲》相同,戰爭中也充斥著兒女情長,德國女間諜死去的長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大不列顛空戰反而成為了背景,同年拍攝的另一部經典作品《大不列顛之戰》(Battle of Britain)中的空戰場面,那才叫好看。

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推薦指數:5

終於輪到最頂級的那種電影出場了,而且一出場,就出場三個.......

而在一次英國軍官率領一支突擊隊去阿爾卑斯山地區拯救被德軍俘虜的美國將軍的行動中,德國間諜更是潛入到了英國特工內部。《血染狼山堡》講述的就是這個簡單的故事,但其布局之高超與動作場面之精彩都令人嘆為觀止,加上最頂級的懸念設置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無可挑剔的表演,它必將永垂影視。

Clint Eastwood,各位看官還猶豫什麼,先致個敬再說

我不知道已經幻想過多少次,我也可以長成這個樣子了,不是打扮成,是長成.......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當那個在《黃金三鏢客》里迷倒眾生的俊俏小生轉行作了導演後,他又奉獻了兩部甚至比已經堪稱完美的《血染狼山堡》更加完美的二戰電影——《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家書》,美國二戰影史上幾乎從未有過深刻程度可以與之媲美的作品,不看你一定會後悔的。

兩部電影推薦指數均為最高呦,但因為不是諜戰類,所以只是順帶一提......想到好電影就推薦,這是作為一個完美影迷的職責

兩部電影的視角和正好呈現出一個鮮明的對比,強烈建議對照觀看

德國間諜都是「倒霉蛋」 德黑蘭43年(Тегеран-43)推薦指數:5++++(最高為5,沒錯,就是比最高還要高.......)

這是我心目中的最佳

與英國特工的風光無限相比,戰敗國德國的特工、間諜活動便常常是功敗垂成了。影史上最偉大的諜戰電影,幾乎沒有之一——《德黑蘭43年》,以1943年德黑蘭會議期間德國與盟軍特工的殊死較量為主線,穿插講述了當時與1978年發生的兩段凄美愛情故事。

這部作品沒有任何好萊塢式的俗套橋段,卻幾乎運用了當時所有的電影拍攝技法;其中彌散著濃重哀愁情緒,卻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處;敘事線索如此繁多,卻讓所有觀眾都感覺到舉重若輕,絲絲入扣。影片主題曲,法國泰斗級香頌歌手Charles Aznavour演唱的Une Vie D"Amour(女子一生的愛情禮讚)也與這部偉大的藝術作品一道,成為永恆的經典。

Charles Aznavour,香頌是一種很重要的歐洲民族音樂(法國)形式,大家可以自行.......蝦米之,這種形式還包括葡萄牙的法朵,西班牙的深歌等等等等

請原諒筆者對於蘇聯與東歐的藝術大師的偏愛,但筆者還是必須向那些幾乎為時下流行文化所拋棄的東歐藝術家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客觀公正地說,最傑出的二戰諜戰類電影,乃至電視劇,幾乎全部都是由東歐影人貢獻,比如《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等,與好萊塢充滿娛樂至死精神的影片相比,這些詩意與沉重作品才配稱得上是藝術,擁有著足以震撼心靈的力量。

莉莉·瑪蓮 (Lili Marleen) 推薦指數:5

法斯賓德,那可是一票導演的偶像呀

與這些東歐影視作品相比,德國電影大師,新浪潮四傑之一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驚世駭俗的《莉莉·瑪蓮》,可謂絲毫不落下風。但凡稍微了解一丁點電影史的影迷,都不可能不崇拜法斯賓德;不可能不熟悉在紙醉金迷中反覆響起的動人旋律——《Lili Marleen》,這也是電影名稱的由來;更不可能不在看過《莉莉·瑪蓮》之後,不去感慨為什麼戰爭中的人總是無法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為什麼連愛都可以與生活一樣絕望異常,如此讓人備受煎熬。

開羅諜報戰 (Five Graves to Cairo)推薦指數:3

反正......這部沒有大師其他的作品好,不過那也只能怪他其他的作品太好了......

當然,好萊塢風格的故事未必就不好,那就端看導演的功力如何了。拿小金人拿到手軟的巨匠比利·懷爾德(Billy Wilder)已經在其著名的《控方證人》、《日落大道》等作品中,告訴過我們什麼樣水準的情節和台詞,可以稱之為「減之一分則太少,增之一分則太多」,他的《開羅諜報戰》又會差到哪去?

但拋開電影水準不談,這部片子因為太過於力圖「政治正確」,所以德國人的形象都被刻畫得接近小丑一般,隆美爾將軍的崇拜者可千萬不要看,不然一定會被氣得七竅生煙。

希特勒居然被猶太少女用火燒死了? 行動目標希特勒 (Valkyrie) 推薦指數:3

據說是克魯斯因為覺得自己和那位伯爵很想,才死皮賴臉地一定要出演這部電影的。

德國的間諜們可謂倒霉異常,在敵國的活動很少成功,連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也都是以失敗告終。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中,威廉·夏伊勒曾以嚴謹的史家口吻娓娓道來過這些看似荒誕的故事:

在1943年里,密謀分子進行了不下6次暗殺希特勒的嘗試,其中有一次已經把一顆定時炸彈放在了他的飛機里,只是因為這顆炸彈沒有爆炸,密謀才告失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那位「把新的生命和光輝、希望與熱情」盡數注入密謀團的領袖,馮·施陶芬貝格伯爵的刺殺行動。

施陶芬貝格 (Stauffenberg)推薦指數:3

這場傳奇的刺殺行動引發了電影翻拍狂潮,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版的《行動目標希特勒》影響最大,這部電影深得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的精髓,情節高度緊張,而長期佔據德國票房榜首的電影《施陶芬貝格》則更加嚴謹,類似於傳記類電影。

無恥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推薦指數:4.5

為什麼不給5?因為我不喜歡昆汀,更因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呀

可是,希特勒還就是在一部電影中被一位猶太少女殺死了,而且是在電影院被一場大火燒死的,而這一燒不打緊,居然整整燒死了一票人。伴隨著影片結尾電影院中的那場熊熊大火的,是少女復仇成功後汪洋恣肆的凄厲大笑,這笑聲瘋狂得似乎在對蒼天宣戰,對歷史宣戰。

不用說,敢如此大幅度地戲說歷史,給希特勒一種這樣死法的電影可沒有多少,整個影史上,也就只有一個導演敢這麼拍電影。沒錯,他當然就是昆汀·塔倫蒂諾,這部電影當然就是《無恥混蛋》。

除了昆汀,還有誰的電影能可以做到從頭到尾幾乎處處都是高潮,從頭到尾處處都是懸念,還有誰的電影敢讓希特勒被一個猶太少女用火燒死,還有誰的電影能讓所有影迷都感覺這導演簡直就是神經蛋,但就是神經得如此叫人慾罷不能,如此叫人大呼過癮呢。

戲諜人生 (To Be or Not to Be)推薦指數:5+++++++

這是電影,絕對是劉別謙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但昆汀還真不是第一個把「希特勒」給拍死的導演,就在二戰期間,就有一位「中國導演」曾干過這檔子事!

他就是早期好萊塢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昆汀若是知道自己是被他給比下去,那恐怕也只得俯首認輸了。大師其實是地地道道的德國猶太人,納粹上台以後,便到了美國定居。

之所以會有「劉別謙」這麼中國化的名字,實際上是因為大師的名頭太響,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經轟動上海,這個譯名那時便已經確定,後來也就一直沿襲下去了。

他最著名的喜劇之一《戲諜人生》,講述的便是一位因為扮演希特勒,而在戲劇中「死」過很多次的演員與他的劇團在怎麼樣在波蘭進行地下活動,並對抗納粹的事情。

九十年代,堪稱偉大的演員梅爾·布魯克斯 (Mel Brooks)主演的同名改編電影其實質量頗高,但既有「崔顥題詩在上頭」,布魯克斯出色的表演也就只給人平庸之感了。

劉別謙的敘事可謂盡得王爾德與蕭伯納的精華,「打斷劇情的更迭,將注意力集中到某個對象或小的細節上,以慧黠、風趣的方式評論主幹內容或突然揭示其與主幹內容的關係」,這種敘述方式,早已被命名為「劉別謙筆觸」。在影迷圈裡,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喜劇只有兩種,一種是劉別謙玩過的,一種是劉別謙玩剩下的!


推薦閱讀:

終極目標!險些遇刺的二戰元首不止希特勒一個
從二戰戰俘到奧運會冠軍
二戰各國女兵長啥樣?日本女兵兇殘,德國女兵淪為軍官床墊
邱吉爾二戰回憶錄3
解密:二戰希特勒為什麼會幫助中國匹敵日本(4)

TAG:電影 | 影史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