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古玉鑒識的「五道坎

古玉鑒識的「五道坎」(一)——材料

「五四」時期,隨著西學東漸,在中國史學界曾颳起過一陣「疑古」之風,認為中國「東周以上無信史」,有位學者認為中國歷史上最被看重的一些典籍,全都是胡說八道:「《儀禮》是戰國時代胡亂鈔成的偽書」,「『六經』之中最不成東西的是《春秋》」,《左傳》的「信實價值,和《三國演義》差不多」,並且進而主張「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有位「疑古大師」僅根據名字,就斷定在治水的八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英雄大禹是一條類似蜥蜴的蟲,而他的父親鯀,則是一條魚,徹底否定了他們的存在。一個家喻戶曉的老祖宗,被抹殺了,一時間群情激奮。魯迅先生為此還寫了《故事新編·理水》,辛辣的諷刺這位「疑古大師」,還「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也根據這位大師的姓氏,用《說文》解釋為「鳥頭先生」。據說這件事,曾引發起一次不大不小的訴訟,「鳥頭先生」將魯

迅先生告上了法庭,這也許是中國現代史上最早也最有趣的「名譽權」官司。

有學者研究指出,「中國近代以來大的社會思潮的形成,往往既有思想傳統的內因,也有外部輸入的外因,而外部輸入,往往與日本有關」。研究還指出,中國學者的「疑古之風」,就曾受過日人的影響。日人白鳥庫吉就曾撰《堯舜禹抹殺論》,叫囂要徹底否認這些中華先賢的存在。其人後來甚至參加了土肥原策劃的偽滿洲國事宜,直接插手肢解中國的陰謀,充分暴露了他的「研究」不過是妄圖打擊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的卑劣嘴臉!

日人的卑劣嘴臉決不僅於此。就在白鳥氏歸陰半個世紀之後,日本又發生了一件讓日人在全世界丟盡臉面的大事:一位考古「泰斗」為了攫取考古成果,盡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偽造考古現場。據說此人是幹這一行的「裏手」,造假已不是第一次。不過,這一次該他倒霉,造假被一位攝影記者發現,給捅了出來,使得真相得以大白。輕視、否定別國的歷史,偽造、加長本國的歷史,這就是某些日人的心態。值得人們深思的是日人想偽造歷史,讓日本的「歷史」提前,而我們的學者卻是懷疑自己的歷史,要將中華民族的歷史「腰斬」,為什麼兩國會出現這樣截然相反的「學者」呢?

本來這場史學界的訟案不該是在這本說玉的文章里討論的問題,但是正是因為中國有了玉才粉碎了疑古學者的悖論。

193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杭州良渚發掘出土了新石器時期的良諸文化玉器。

1935年,日人臏田耕作在遼河流域盜掘了大批後來被中國學者命名為「紅山文化」的新石器時期玉器。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重要考古發現更是如雨後春筍:在江蘇南京的北陰陽營;在甘肅武威的皇娘娘台;在陝西延安的碾庄;在山東日照的兩城鎮;在河南的孟津;在安徽含山的凌家灘;在四川巫山的大溪;在香港;在澳門;在台灣等等等等,在中華大地上發掘出土了難以計數的新石器時期的玉器,它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以無可辨駁的事實,證明了中華民族歷史的燦爛與久遠!

有學者指出,距今久遠的玉器時代是中華古文明的起源時代。人們今天特別愛用「文化」二字概括某一事物,如「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等,但是任何文化都沒有「玉文化」的歷史那樣久遠,任何文化都沒有「玉文化」那樣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說它是中華文明的曙光一點都不為過。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在享受經濟成果的同時,也越來越渴望在精神文化上獲得滿足,這樣就使得代表中華民族文明曙光的古玉器成為們追求的至寶,並由此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古玉器收藏熱。

但是,真正的古玉器畢竟是極其珍罕的,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於是一個不協調的音符出現了,這就是大量偽古玉的出現。仿古玉和偽古玉的問世,據說始於宋代,但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猖厥,這樣泛濫成災。偽古玉的出現,給每一位玉器收藏愛好者都出了一道難題。

那麼,如何對真偽古玉進行辨別鑒定呢?

筆者認為,必須進行兩方面的努力,一個是「文化層面」的,一個是「技術層面」的。「文化層面」的,就是對中國「玉文化」所走過的歷史有所了解。

中國的「玉文化」,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各個歷史時期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等各種價值取向在玉器身上的綜合體現。

中國的「玉文化」既然有超過8000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它不可能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地變化著它的表現形式,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的價值取向。

「技術層面」的,就是將時間延續了幾千年,地域跨越了幾萬里的古代玉器用「抽象」的方法將它們進行歸類,最後就會得出一個任何時代、任何地域的玉器都脫離不了的「材料、器形、紋飾、雕工和沁色(如果是沒有入過土的玉玉,它身上會有時間形成的「包漿」)」這五種形態,這是我們鑒別古玉器無論如何也饒不過去的「五道坎」,只有這「五道坎 」都通過了,我們才能對真正的古玉器有所了解,只有當這「五道坎」在我們面前都變成一馬平川了,我們才能遊刃有餘的鑒識古玉,進而收藏到真正的古玉。

第一道「坎」——材料

首先是材料,在我國的歷史上,對玉的界定,還是比較寬泛的,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就說:「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瑪瑙、松石、水晶甚至琥珀琉璃等都被稱著玉。我們今天要從材料上鑒識古玉,除了要求對玉器材料有所了解外,還必須了解到這些材料使用的「歷史」。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了解了這些材料使用的「歷史」,就可以在古玉鑒識的第一道門坎上將許多玉器歸納於某些時代及將偽古玉拒之於門外.。比如在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材料多為「地方玉」,像紅山文化使用的多為岫岩玉或寬甸玉,良渚文化使用的是太湖地區的閃玉。到了商代才開始出現和田玉。中華先民經過幾千年的選擇最後才確定了能代表儒家全部價值觀的和田玉為主要的玉材。但這卻不意味著其他「地方玉」從此退出歷史舞台,只是不佔有重要位置而不被人們重視而已。在考古發掘中,像松石、瑪瑙、玉髓、琥珀、南陽玉、藍田玉和岫岩玉仍被發現,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新近才發現並被用到玉器製作中的材料,就必須引起人們的警惕。如近三十年出現青海玉、俄羅斯玉、阿富汗玉、河摸料玉、黃料等等。這些材料因為各自不同的特徵,青海玉和俄羅斯玉被假製成明清的玉件,而河摸料玉、黃料等則被假冒製成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材料有足夠的了解了,如果我們搞懂了各種玉器材料使用的「歷史」,我們就不會相信用遼寧岫岩玉做的良渚玉器是真品,明清玉器會有青海玉、俄羅斯玉和阿富汗玉,而只要是河摸料玉、黃料做的「古」玉器就一定是偽古玉。

1、岫岩玉 興隆窪文化·玉□

岫岩玉的礦物成份是蛇紋石,硬度較低,是先民最早使用的玉材。

2、綠松石 商·玉管

松石是一種含銅、鋁、水的磷酸鹽,我國主要的產地是湖北、陝西、河南等地,這種材料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被使用。

3、瑪瑙 戰國·玉環

瑪瑙—語來自佛經,主要礦物成份是玉髓,是我國傳統玉材,在新石器時期已被採用。

4、和田玉 東漢·握豬

和田玉是自商代以來就獨領風騷的美玉,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寶玉」,產於新疆和田。顏色有白、青、碧、黃、黑之分。和田玉的肌理特徵是呈雪花狀。

5、羊脂白玉 近代·蟬

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最名貴的品種,特徵是極其緻密、溫潤,就彷彿像一塊羊肚子里的脂肪,故名。

6、水晶 明·鹿

早在新石器時期,水晶就已被作為玉材使用。

7、琥珀 漢·瑞獸

琥珀是數千年以前的松樹分泌物,埋在地下經高溫高壓作用而成的松脂化石。

8、翡翠 清·松鼠葡萄墜

翡翠是一種珍貴的高檔玉料,主要產於緬甸,我國進口翡翠是明末清初的事。

9、俄羅斯玉 現代·虎鈕印(仿清)

這種材料的出現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此玉密度緊細,也很白,多數帶有「糖色」,但滋潤度差,缺少和田玉那種「油性」。

10、青海玉 現代·白菜

這種材料的大量使用也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多數在白色中常有淡淡的綠,好的青海玉其白度與新疆和田玉很接近,但透明度高,顯得「水汪汪」的,肌理特徵是呈「條紋狀」。

11、河摸料玉 現代·螭紋璧(偽古)

這種材料的出現也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產自東北,據說是被挖金沙的船從河裡撈上來的,質地細密且常皮,很適合做仿古件,所仿的「古玉器」表面都有一層白灰,古玉有「出灰(漿)」的現象,但不是這種出法。

12、黃料 現代·玉□(偽古)

這種材料產於東北,顏色有青、黃、帶白皮、帶漿、帶黑帶花斑、青黑色等多種,還有玉內帶結晶的,最好的一種是雞油黃色的。其特點是硬度夠,高溫下經化學處理可產生多種變化,容易染色。很多人都將它當作高古玉器收藏,損失不小。

第二道「坎」——器形

從科學發掘的資料看,一定的文化,必定有區別於其他文化的特殊器形,皆具有十分強烈的個性,如紅山文化的玉龍、玉豬龍在其他文化發掘中就沒有發現。而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特別是那種「神人獸面紋」更是在其他文化中聞所未聞。在高古玉器中反覆出現的禮器如璜、圭、璋、琥在漢以後就絕跡了(仿古玉不在此例)。而盛行於漢代的司南佩除了明代仿過,其它時期幾乎沒有看到。奢侈豪華的玉衣更是在三國時魏文帝下令禁止厚葬後就不再生產。作為裝飾的玉帶銙是從唐代才開始的。飛天也是始於唐代。兒童作為單獨的玉飾出現是在宋代。充滿游牧民族特色的春水玉、秋山玉是記載了遼金貴族春秋狩獵的盛況。子岡牌出自明代陸子岡之手。玉山子是清代才出現的新品種。玉鼻煙壺更是鼻煙傳入中國,從乾隆年間才出現的。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中國的玉文化史是一個綱,如果我們了解了這個綱,就能綱舉目張,不會犯時間上的錯誤。筆者曾看到過一本台灣出版的玉器畫冊,將飾有兒童和長著鯉魚鬍子龍的劍〇定為東漢,就是犯了斷代上的錯誤。因為這種受世俗文化支配的玉雕兒童形象出現在宋代,而長著鯉魚鬍子的玉龍是明代才出現的。

1、紅山文化·玉豬龍

2、良渚文化·三叉形器(正面)

3、良渚文化·三叉形器(背面)

4、商·突唇璧

5、西周·玉覆面

6、春秋·「亞」字形玉牌

7、漢·司南佩

8、漢·嚴卯

9、漢·翁仲

10、漢·玉舞人

11、漢·出廓璧(文字入璧)

12、唐·玉帶□

13、唐·玉飛天

14、宋·玉執蓮童子

15、宋·玉狗

16、遼金·海東青啄鵝(春水玉)

17、遼金·嘎拉哈

18、明·玉牌

19、明·玉牌拓片

20、明·工字佩

21、清·山子

22、清·鼻煙壺

23、登載於台灣某大型畫冊上,被定為「後漢」時期的劍飾。

第三道「坎」——紋飾

紋飾是玉器上的「符號」。每一個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號。中圍古玉器的紋飾粗略的統計一下恐怕也有上百種。一些紋飾不斷的產生——每個朝代都會有新的紋飾出現;一些紋飾不斷的消亡;有些紋飾「生命力」極強,幾乎跨越了整個玉文化的歷史;有些紋飾卻「生命」極短暫,往往只有一個朝代使用。

比如,良渚文化的獸面紋,就只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出現過,而同為良渚文化玉器的扭絲紋卻直到清代還在使用。又如弦紋,紅山文化開始出現,繼承這種紋飾的卻只有商朝。商代玉器有出脊齒的特點,後代不見使用。皿紋盛行於商代。饕餐紋盛行於西周。臣字眼流行於商周兩朝。虺紋(據說是種兩隻頭的小蛇,劇毒)流行於春秋。雲紋從商代到漢代都在流行。谷紋流行於春秋到漢代,只是各個時代表現形式不同。在戰國還出現了一種勾連雲紋、勾連谷紋、蒲紋、渦紋等等,到了漢代被大量使用,其後就難覓蹤影了。

到了唐代,由於世俗文化的影響,在紋飾上已沒有了漢以前的那種圖案式,或猙獰恐怖的紋飾,代之以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的圖案。又因為與外界交往頻繁,大批外國商人湧入中國,這種現象反映在玉器紋飾上,出現深目高鼻的胡人。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出現了飛天。宋代出現的對美滿生活充滿嚮往的花鳥紋、持荷童子紋。遼金元出現的充滿游牧民族濃厚生活情趣的春水秋山紋。以及明清出現的山水人物紋、諧意隱喻紋、吉祥圖案紋等等。

前面已說過了,高古玉器中的紋飾一般都有其一定的含義,如「饕餮紋」,是為了戒貪。「雲紋」,是表明對雲的崇拜,是對天崇拜的延伸,因為雲能布雨,在以農業立命的古中國,風調雨順就意味著豐衣足食。「谷紋」,是象徵著種子發芽,也意味著五穀豐登,是對土地崇拜的延伸。而毒蛇猛獸紋,則是為了辟邪,古人認為讓人感到恐怖的毒蛇猛獸,一定也會給其他妖魔鬼怪帶來威脅。而隨著人們對自然界認識水平的提高,神秘文化的影響也開始減弱,世俗文化的影響逐步擴大,玉器紋飾也就必然地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於是「一路連科」、「二甲傳臚」、「三羊開泰」、「事事如意」、「五福捧壽」這樣的諧意隱喻的紋飾就必然地出現了。因此,在古玉鑒定中,掌握了玉器紋飾演變的歷史,應該說就掌握了玉器鑒識一把極為重要的鑰匙。

1、弦紋 商·玉□

弦紋在紅山文化中出現過,商代的箍形器、璧形器中用的較多,後代比較少見。

2、雲紋 商·玉飾(殘件)

3、菱形紋 三角紋 商·玉龍

4、皿紋 商·人首鳥身佩

皿紋也稱「環紋」,或「雙環紋」,為商代特有的紋飾。

5、脊齒紋 商·玉□

脊齒紋為商代特有的紋飾,後世不見使用。

6、鳥紋 西周·柄形器

鳥紋出現於西周早期,它不同於商代的鳥形佩飾,而是以紋飾的形式出現。頭上有冠,頷下有肉囊,長長的尾巴高高揚起,造型極其優美。

7、人首紋 西周·人首龍紋佩

人首為廣額、豐鼻、大耳之抽象圖案,大多出現在龍紋佩飾中,以輔紋的形式出現。

8、渦紋 西周·玉□

渦紋的樣子很象是水中的旋渦,這種紋飾在戰國和漢代的劍首中大量出現,數量也有三條、四條的變化。

9、龍紋 西周·梯形佩

10、虺紋 春秋·獸面佩

虺,據說是一種兩隻頭的小蛇,劇毒。虺紋是春秋的典型紋飾,大多是將許多虺雕得糾纏在一起,又叫「蟠虺紋」。

11、雲紋 春秋·玉牌

春秋的雲紋結合的較為緊密,繁而不亂,動感十足,大有風起雲湧之勢。

12、雲紋 春秋晚、戰國早·龍形佩

這一時期作為輔紋的雲紋,大多比較飽滿,往往還有其他紋飾同時出現。

13、扭絲紋 戰國·玉環

扭絲紋最早見於良諸文化,清代也有大量使用,多用在環、鐲上。

14、雲紋 戰國·玉環

戰國的雲紋比春秋的雲紋更加形象,宛如飄浮在晴朗天空的雲朵,用細陰線雕出,隱約凸起,雲朵排列極有規律。

15、雲紋(放大效果)

16、勾連雲紋 戰國·玉璧

勾連雲紋是雲紋向圖案化發展的一種形式,特點是用陰線將「點」連在一起,互相貫通,呈一完整的圖案。最早出現於戰國,西漢時期使用的較多。

17、勾連雲紋(放大效果)

18、勾連谷紋 漢·玉璧

勾連谷紋是谷紋向圖案化發展的一種形式,特點是將三顆谷紋用陰線連在一起,呈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為一組,互不貫連。

19、勾連谷紋(放大效果)

20、蒲紋 漢·玉璧

蒲紋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的線交叉而成的,空格是一個標準的六邊型。戰國和西漢早期往往在空格內還加琢谷紋,後來變成「標準」的蒲紋。

21、蒲紋 (放大效果)

22、乳丁紋 漢·玉璧

乳丁紋的特點是將紋飾雕琢成一顆顆飽滿的圓點,若乳頭,故名。這種紋飾漢代開始使用,宋明時期的仿古器上也有出現。

23、乳丁紋(放大效果)

24、雷紋 戰國·玉璧

雷是無形的東西,但先民確實有辦法,居然用這樣的紋樣來刻畫無形的聲音。《說文》「□像迴轉之形。」且「晶凡積三則為眾。眾則盛,盛必迴轉。二月陽盛,□發聲,故以□象其迴轉之形,非三田也。」

25、谷紋 西漢·玉璧

谷紋象徵著種子發芽。在春秋時就已出現,早期的谷紋為平雕,晚期的谷紋顆粒飽滿,芽兒茁壯,一派生機。

26、組合紋 漢·內龍紋內谷紋玉璧

漢代開始出現大量將各種紋飾組合在一起的大型玉璧。一說這種玉璧在戰國早期即已出現,待考。

27、漢·外朱雀紋內谷紋玉璧拓片

28、漢·外龍紋內蒲紋玉璧拓片

29、雲矩紋 戰國·劍□

雲矩紋是一種變形的雲紋,呈方型,多用在劍飾上。

30、雲頭紋 漢·玉辟邪

雲頭紋是漢代羽人、鳥、獸身上的主要輔紋,為的是增加其神秘感。這種紋飾西北朝時尚見使用。

31、蟠螭紋 漢·劍□

蟠螭紋是漢代大量見於劍飾上的紋飾,多為高浮雕,穿雲出水,生動異常。

32、胡人紋 唐·玉帶□

胡人,是大量出現在唐代玉器中的紋飾,胡人或獻寶、或歌舞、或飲酒,充滿生活氣息。

33、游龜紋 金·茨菇蓮龜佩

游龜紋,是金人獨有的紋飾。

34、諧意隱喻紋 明·一本萬利牌飾

明代玉雕紋飾,開始大量出現民俗和故事性的內容。常見的有「武侯高卧」、「淵明愛菊」、「太白醉酒」、「劉海戲蟾」等等。並盛行以萬字,壽字、喜字、流雲、海波、回紋、卷草等圖案為底紋或邊飾。還出現了以諧意隱喻的圖像,如一枝荔枝喻「一本萬利」,馬背踞一猴喻「馬上封侯」等。

35、山水書法紋 明·鎮紙

將山水人物和書法藝術同時搬上玉器始於明代,多用於鎮紙、玉牌上。

36、吉祥圖案紋 清·玉牌

清代的吉祥圖像可以說完全是對明代的繼承,只是更豐富一些。花鳥、草蟲、人物、圖案無所不有。

道「坎」——雕工

中國玉器的雕琢不外乎陰雕、陽雕、浮雕、圓雕、鏤雕。顧名思義,陰刻就是凹線條;浮雕是浮在器表的;圓雕是立體的;鏤雕就是將器物挖空等等。這些技法早在紅山文化的玉器中已運用得十分成熟。但是同樣是這些技法,在各個朝代,又各有自己的個性。如新石器時期的玉器鑽孔,由於工具的限制,薄玉器上的小孔都是一頭大一頭小,呈喇叭狀,被稱為「喇叭孔」。大的玉璧,多為兩面對鑽,往往對的不準,中間會出現「台痕」。而商代玉器喜歡採用「壓地隱起雕法」,是將外層與內層之間的「地子」琢低,使內層有突出感,而實際並未高出器物表面。還有種「減地雕法」,是把地子均勻的磨低,留出陽紋線,是商代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另外,商周時期還流行一種「勾撤法」,又稱「一面坡」,是將紋飾琢成大斜坡狀,不僅富有立體感,而且還使紋飾增添了美與力的韻味。「出廓雕法」則盛行於戰國和漢代,多在玉璧上出現。「遊絲毛雕」是戰國和漢代的特有雕法。而「漢八刀」和高浮雕則是漢代大量採用的一種雕琢技法。唐代喜歡用短細陰線裝飾人物、花卉。宋代玉器則受木雕的影響喜歡用深層立體雕,花瓣與花葉都深深地凹進去,有很強的立體感。元代則對宋代雕工有所發展,只是更加粗獷,連鑽痕都留在器物上,且大多拋光不足。明代大多器物雕琢十分粗枝大葉,被稱之為「粗大明」。而清代乾隆年間的玉器,從構思、雕琢到拋光任何一處都一絲不苟,地子平滑,直線筆直,曲線圓潤,達到了玉器雕琢的頂峰,被稱為「乾隆工」。

對以上各個時期玉器雕工的特點,只要能認真掌握,爛熟於心.往往一上手,就可以基本斷定是什麼時候的雕工,再結合材料、器形、紋飾綜合鑒定一般就不會出現鑒定上的錯誤。

1、崧澤文化·玉璧 深淺不一的弧線切割痕,似用繩子之類的軟性器物蘸解玉砂切割而成。

2、戰國早期·玉龍形佩 切割痕平直,似用硬物切割而成。

3、喇叭孔齊家文化·玉璧 喇叭孔,為早期玉器鑽孔的特徵。

4、喇叭孔 西周·玉魚

5、管鑽痕 商·玉飾

管鑽痕,可見雙面鑽孔對接不準及鑽頭前進時留下的痕迹。

6、線鋸鋸痕 漢·刀□

7、鑽孔與鏤空技術的差異 良諸文化·玉牌飾

8、平面打窪 紅山文化·勾雲形器

平面打窪,在器表面琢磨出與形制相應的淺凹槽,為紅山文化玉器特有的加工方法。

9、壓地隱起 商·嵌飾

壓地隱起,將外層與內層之間的「地子」琢低,使內層有突出感,而實際並未高出器物表面。這種雕法始於商而盛行於西周。

10、減地雕法 商·玉□ 減地雕法,把「地子」均勻地磨低,留出陽線紋,是商代最常用的雕琢手法之一。

11、勾撤雕法 西周·鳳鳥佩

勾撤雕法,又稱「一面坡」,特徵是將紋飾琢成大斜坡狀。

12、減地雕法 春秋 ·玉環

13、精細陰線雕 春秋· 玉飾(殘件)

精細陰線雕,用兩條陰線並排雕琢留出細陽線,線條宛轉,毫無滯跡,是典型的春秋雕法。

14、出廓雕法 戰國·玉璧

出廓雕法盛行於戰國和漢代,多在玉璧上出現,後世不常用。宋代以後有仿古玉用此法。

15、高浮雕漢·劍□

高浮雕,是漢代大量採用的一種雕琢技法,這種技法多用在劍飾上。

16、漢八刀 東漢·握豬

漢八刀,是典型的漢代雕工,漢八刀雕琢的器物多為蟬、豬,是陪葬用的玉器。

17、遊絲毛雕 漢·□形佩

遊絲毛雕,是流行於戰國晚期到漢代的著名雕法,彎曲有度,若斷若續,在它的兩端或轉角處往往有細毛剌逸出。

18、短細陰線雕 唐·玉梳背

短細陰線雕,用細陰線來表現人物、動物或花卉的細部,是唐代特有的技法之一。

19、唐·玉梳背拓片

20、深層立體雕 宋·蓮花茨菇佩

深層立體雕,花瓣及花葉都凹入很多,有很強的立體感。

21、留皮雕 金·秋山飾

22、減地平□雕 金元·秋山飾(局部)

減地平□雕,鑽頭似在溝槽內能移動,極類現在的銑床加工方法。

23、粗大明 明·玉帶板

24、多層鏤空雕 明·玉帶板

多層鏤空雕,在片狀玉飾中能分作兩層或多層,分別雕琢,互相映襯,達到美化的效果。

25、乾隆工 清·板指

乾隆工,從構思、雕琢到拋光,任何細部都一絲不苟,地子平滑,直線筆直,曲線圓潤,達到了玉雕工藝的頂峰。

26、清·板指拓片

27、乾隆工 清·玉管

28、清·玉管拓片

29、清·玉飾 同樣為清代玉雕,此件卻粗劣不堪。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即使是同一時代,工藝、技術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差距。

30、象鼻穿 紅山文化·玉

31、橫穿孔 漢·琥珀瑞獸

橫穿孔,這種穿孔方法。到宋代尚在使用,後代少見。

32、天地穿長方孔 宋·玉鹿

天地穿長方孔,這種鑽孔方法常見於唐宋時期的玉器。

33、線槽中逸出的毛刺 商·形佩(局部)

34、雕琢時逸出的毛刺 漢·玉璧(局部)

35、雕琢時逸出的毛刺 漢·玉舞人(局部)

雕琢時逸出的毛刺,可以看出舞人身上的陰刻線,不是用砣具砣出的,從中能了解到技術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性,或者是古人有其他考慮。

36、單面打孔出現的崩裂 漢·玉舞人(局部)

第五道「坎」——沁色

清末民初的古玉鑒藏家劉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這樣說過:「夫寶玉之可貴者,晶瑩光潔,溫潤純厚,結陰陽二氣之精靈,受日月三光之陶熔。其色沁之妙,直同浮雲遮日,舞鶴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測:較之寶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韻,能奪人之目,而不能動人之心者,則遠勝十倍矣!」古玉之所以「能動人之心」,就是因為它在地下沉睡幾百年、幾千年之後,會因為受地下各種化學物質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色彩、質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古人稱之為「沁色」。

「沁色」的品種,據清人陳性《玉紀》所載,就有:坩黃、坩青、孩兒面、純漆黑、棗皮紅、鸚哥綠、硃砂紅、雞血紅、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綠、白果綠、秋葵黃、老酒黃、魚肚白、糟米白、蝦子青、鼻涕青、雨過天青、澄潭、水蒼等等,總名之「十三彩」。還有許多巧沁花色,如蝦蟆皮、灑珠點、碎磁紋、牛毛紋、唐爛斑等等不一而足,共計有二十六種。其後古玉鑒藏家劉大同更將紅色分為鶴頂紅、硃砂片等五種;黑色分為黑漆古、美人髻等五種;紫色分為茄皮紫、玫瑰紫等五種:青色分為竹葉青、熊膽青等四種;綠色分為蘋果綠、鸚鵡綠等五種;黃色分為雞蛋黃、老酒黃等八種:白色分為雞骨白、魚肚白等七種。還有梨皮、桔皮、象皮、駱駝皮、蛤蟆皮等等共計七十五種。

既然沁色是受「陰陽二氣」、「日月二光」的影響產生的,又是那麼的美不勝收,於是有沁色的古玉就成了人們刻意追求的目標。往往一塊古玉因為沁色美而身價驟增百倍,而各種沁色也成了鑒識古玉的重要手段。

沁色看似神秘,實際上卻是不難鑒識的,而且在實踐中,也並不像陳性、劉大同講的那樣有那麼多的種類。但是在具體鑒定時一定要心細如髮,配合一定的工具,如強光燈、放大鏡等,謹慎觀察,並結合古玉器的玉質、器形、紋飾、雕工等綜合鑒定。劉大同先生說:「玉器受地氣,其各色之沁,皆由外而納於內。」真的沁色都浸入玉的內部,與玉渾然一體。而假沁則多是浮在玉的表面,而且玉表也沒有各種深淺不一的凹陷變化。如在石灰沁古玉上,往往有一圈參差錯落的鈣化的「包漿」,並可見未受沁處的玉質。在黑漆古古玉上,往往有根須般並有凹陷的沁痕,黑色中還會透出赭紅色,迎光觀察可見閃閃發光的晶點,俗稱「蒼蠅翅」。在釘金沁古玉上,器表會出現坑坑凹凹,好像被釘子釘過一樣。在牛毛紋古玉上,可見「牛毛」是順著一個方向呈一絲一絲狀,而且有部分會有凹陷。在水沁古玉上,特點是沁色部分呈白色,而且異常乾結。而蝕斑、蛀孔則是玉被浸蝕成斑斑點點和出現了孔洞。

總之,由於沁色是由外而內沁入玉內的,有沁色的古玉一定會在玉表留下一些自然的痕迹。一般說玉器入土的時間越久,沁色也會重,但西北地區的土質乾燥,玉器入土不易受沁;東南地區的土質濕潤,玉器入土易被浸蝕。因此,古人有「東土不如中土,中土不如西土」之說。當然不管東南西北,這裡也有入土地點具體環境的問題,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2005年冬天,在中國玉器考古論壇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首發座談會上,山西的考古學家介紹了他們發掘的西周□國墓葬,墓坑在地下17米,但是卻沒有受到地下水的浸蝕,可想而知墓葬里的玉器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而考古學家卻在清代墓葬里發現了受到較重浸蝕的玉器。

請記住:我們判斷一件古玉器的真偽,需要的是將材料、器形、紋飾、雕工和沁色這五方面的信息加以組合,這種組合必須是十分和諧的組合,不應該出現互相抵牾的現象,即所有的信息都明確無誤的告訴你,這件玉器只應該是某個時代的產品,而不是其他。如果出現互相抵牾的現象,就是「信息紊亂」,「信息紊亂」的「古玉」一定是偽古玉!

1、漢·包金箔玉豬

2、漢·包金箔玉豬去掉包裹金箔後,可以清晰的看到原先被金箔覆蓋的部分,玉質保存較好,露出部分受沁起變化,從中我們或許能找出玉器在土中受沁千變萬化的原因。

3、開窗 商·玉魚佩

開窗,就是「開窗見地」之意,古玉受沁有時在受沁部位中間露出一小塊原先的「玉地」,讓人能了解這塊古玉材料的本來面貌。

4、土咬 西漢·筒狀器

5、蛀孔 元·騎馬童子

6、萎縮 戰國·帶鉤

受沁的部位比沒有受沁的地方有明顯凹陷的現象。

7、包漿 良渚文化·鐲

就是在玉的外部好象附了一層滋潤度很強的「皮殼」,凡是古玉都有,只是傳世古玉沒有沁色。

8、鈣化 商·鳥形佩

鈣化的玉已經是發生質的變化了。鈣化的玉比較鬆軟,甚至用指甲都能摳得動。台灣省的研究者現在將其統稱為「白化」值得商榷。

9、亂柴紋 商·玉鋮

10、根須紋 良渚文化·玉□

11、鐵鏽斑 良渚文化·玉璧

12、魚子斑 夏商·玉刀(局部)

13、沁痕

古玉受沁或是順著玉器原有的裂縫沁進去,或是沿著玉質松的部位沁進去,有裂縫的沁痕中間有凹陷。沒有裂縫的沁痕往往是自然的滲透狀。下面是沁痕在古玉受沁時的各種表現形式:

沁痕 良渚文化·玉梳背

沁痕呈水流狀,這是玉質軟硬部分界限分明,軟的部分受沁,硬的部分保持原樣的現象。

14、沁痕 戰國·龍形器

受沁部分沁色很重,其他地方保持了良好的玉質。

15、沁痕 齊家文化·玉璧

從器物上看沁色似乎是從左往右沁入的,有裂縫處沁色明顯。同時使人感到沁色最重的地方應該是左面邊緣的白色部分。

16、沁痕 西周·柄形器

從中可以看出沁痕順著裂縫往兩邊滲透的現象。

17、沁痕 西漢·卮

沁痕不僅有滲透現象,還有沁色的變化。

18、沁痕 商·龍形佩

沁痕滲透形成的飄絮狀貌

19、沁痕 戰國·玉帶鉤

沁痕參差不齊的器表過渡及絮狀的內部過渡。

20、沁痕 戰國·龍形佩

從中可見沁色的漸變及各個部位的不同變化。

21、飯糝 商·玉□

玉內有一粒粒的圓點,如飯粒狀。

22、飯糝 西周·玉魚

玉內泛出深淺不等、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塊。從魚背的白色沁中能大致了解飯糝的成因。

23、水沁 商·獸形□

水沁的特徵是白色,並且異常乾結。

24、水沁 宋·綬帶鳥蜻蜓佩

同樣是水沁,南北二地表現不同,宋代的玉器能沁出這種樣子,充分反映了「東土」玉器受沁的特點。

25、土沁 商·柄形器

土沁的特徵是淺黃色,並有深淺不等的過渡,部分土沁玉器有小孔,稱之為「土咬」。

26、水銀沁(深)戰國·玉璧

「水銀沁」的成因及名稱,引來的討論很多,但約定俗成,我們還是將黑色、棕黑色的沁色稱之為水銀沁。

這塊玉璧水銀沁顏色較深,沁痕也十分明顯。

27、水銀沁(淺) 西周·玉佩

這塊玉佩的水銀沁就較淺,僅在右角有一小處。

28、芝麻點 商·鳥形佩

芝麻點是水銀沁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件玉佩的芝麻點為淺棕色。

29、芝麻點 戰國·玉帶鉤

這件玉帶鉤的芝麻點為黑色,並且呈疏密深淺的變化。

30、釘金沁 漢·玉蟬

玉的內部分子結合有「鬆緊」,玉器入土受沁,松的地方首當其衝,結果出現了一些坑坑凹凹,好象被釘子釘過一樣,故名。

31、石灰沁 商·獸頭

石灰沁,其受沁處如石灰,故名。

32、石灰沁 西漢·劍□

33、硃砂沁 西漢·劍首

在玉表的紋飾或鏤空處附著一層薄薄的硃砂,部分地方沁入玉里,並能影響玉器的玉色。

34、銅綠沁 西漢·鑲銅玉蓋杯

玉器入土時與銅器相鄰,受銅銹的影響出現的銅綠色沁變。

35、銅綠沁 宋·玉鳳簪

36、鐵鏽沁 漢·劍□

玉器入土時與鐵器相鄰,受鐵鏽的影響出現的鐵鏽色沁變。

37、雞骨白 良渚文化·玉琮

玉在土中受土質、溫度的影響,產生一種鈣化的現象,似煮熟的雞骨,沁名「雞骨白」。真雞骨白玉器表面有一層鈣化的包漿,肉眼可見大小不一的圓形斑點,用強光照射,此處可偶見透光。

這件玉琮沁色就呈深淺不一的自然分布狀,頂上部分還有「開窗」。

38、象牙白 戰國·玉璧

沁色白而光潔溫潤,多為和田美玉沁成。

39、象牙黃 漢·玉璧

這種沁色在深色玉材中出現居多。

40、灑金黃 漢·玉鷹

在潔白的玉上,宛如灑上金黃金的斑點,美麗異常,這種沁色大多出現在美玉身上。

41、灑金黃 唐·如意雲頭飾

42、灑金黃 宋·螭環

玉器出現沁變,有玉器質地自身的原因,也有入土環境的外部原因,入土時間的長短,並不是玉器受沁輕重的唯一原因,下面我們來看幾件不同時間入土玉器的沁變情況。

43、西周·玉蠶(微沁)

44、春秋·玉□(微沁)

45、漢·玉龍(沒有一點沁色,像新的一樣)

46、清·玉豆莢佩(不但有很重的土沁,而且出現了許多蛀孔)


推薦閱讀:

[轉載]專貼慚愧學人十天乾的特例
【轉載】怎樣對付小三和喜歡小三的男人
[轉載]八字人生??39?無子之命
(299)玄空風水合十法 (轉載)
(42)[轉載]一個女老闆娘但至今未婚的八字!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