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幫你分清:高麗、朝鮮、韓國、高句麗
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大概是目前中國人最關注的地區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我們的近鄰,而且由於政治和歷史問題,朝鮮民族至今仍然處於南北朝分裂時代。但是就是對這麼一個一衣帶水的近鄰國家,對這麼一個我們天天通過三星手機或者欣賞韓劇感覺親切的民族,我們對他們的從前卻非常的陌生。今天我們就從這個民族先後使用過的國家名稱入手,介紹朝鮮民族的演化歷史。敬請收聽。
朝鮮歷史一句話
說起朝鮮和韓國,大多數人可能搞不清高麗、朝鮮、韓國、高句麗這幾個名稱具體的區別和來歷。這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朝鮮的歷史所致。按照我們主張的粗解析度歷史觀點,朝鮮的整個歷史大體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箕(箕子朝鮮)、滿(衛滿朝鮮)、三國(朝鮮半島三國時期)、新(統一新羅)、高(王氏高麗)、朝(李氏朝鮮),而這可以更簡單地用諧音助記為:「雞滿三國新高潮」。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朝鮮歷史演化過程。
箕子朝鮮
首先說明,朝鮮、句麗是古地名。「朝鮮」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古籍《山海經》。在公元前200年的《尚書大傳》中提到朝鮮的意思為「朝日鮮明」,但是到了《史記》,提到「朝鮮」的發音為「潮仙」。所以可以推測經過較長時間的流傳,朝鮮的發音有所改變。西周滅商之後,商朝的遺老箕子不願意成為周臣,帶領一部分侍從到達朝鮮半島和當地居民一起建立了「箕氏侯國」,並得到周的承認和冊封,《尚書大傳》和司馬遷的《史記》均記載了此事,史稱「箕子朝鮮」。
圖: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的管轄地區主要指現在朝鮮半島外側靠北的地方。箕子到來後,部分原來的居民南移居到半島南部,形成後來的「三韓」部落,而這正是「韓國」名稱的由來。箕子朝鮮在半島統治近一千年,歷經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紀被燕人衛滿取代。這段歷史為朝鮮留下了光彩的記憶,等到後來朝鮮進入「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等」大王朝時,箕子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稱其為「箕聖」,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圖:曹縣箕子陵墓
傳言箕子是曹縣人,所以到了朝鮮後「曹縣」就變成了「朝鮮」,此為戲言。不過2005年,韓國大使曾來此憑弔。朝鮮平壤的箕子陵已被炸毀。
衛氏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成為箕子朝鮮的國相。公元前194年,衛滿推翻了箕子朝鮮,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成為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為「衛氏朝鮮」。注意不是「朝鮮衛視」。這個時期,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還分布著扶余、高句麗、沃沮等部落。句麗是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余後建立的,所以句麗和扶余關係長時間保持對峙。由於扶余和中國中央王朝關係緊密,所以雙方經常合作打擊句麗。句麗後來的統治者多姓高,故此叫做高句麗。
圖:衛氏朝鮮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從海陸兩路進攻朝鮮,未成功,接著派來增援部隊。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衛滿的孫子)被殺,衛滿朝鮮滅亡。
圖:衛氏朝鮮銅鏡
朝鮮三國
漢朝隨後在該領域設置漢四郡,同時希望利用最南側的樂浪(音:落狼,馬拉西亞樂浪島和該發音類似)郡監管半島中南部地區。然而實際上,北部地區高句麗崛起,很快瓦解了真番、臨屯兩郡,玄菟郡也改動了轄區。到西晉末年公元313年,高句麗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圖:漢朝四郡
而在半島南部,三韓(辰韓,馬韓,弁韓)部落實際控制了很大區域,在高句麗崛起同時,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新羅合併了辰韓12國。朝鮮半島正式進入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時期,史稱「朝鮮三國」。
圖:三韓勢力
請注意,朝鮮三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完全不同。中國的三國完全是內戰,而朝鮮三國,只有新羅和百濟相對具有接近的民族成分,也就是後來朝鮮族的前身;高句麗則是我國東北地區多個民族部落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大聯盟國家。實際上,朝鮮自己最權威的古代書籍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中,無論是從體例編排,還是在內容詳略上都體現出後來的「王氏高麗」朝是以南部新羅為正統的。但是由於高句麗國土面積廣大,文明程度也較高,所以後來朝鮮人、韓國人堅持認為高句麗就是朝鮮民族的源頭,而且是朝鮮民族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這也是最近時常冒出的韓國或朝鮮對我國東北領土提出歷史質疑的源頭。
圖:朝鮮三國時代
三國當中,高句麗無疑實力是最強大的。其領土範圍不僅包括今天中國、俄羅斯的部分區域還向南到達了今天韓國的區域,其強盛勢頭延續到了公元5世紀、6世紀,近200年。但是在隋唐年間,高句麗不斷與中原王朝交戰,國力迅速衰落,至公元668年被唐朝與新羅聯軍所滅。高句麗從此消失在歷史舞台,其居民有向南或停留融入朝鮮區域的,也有更大部分是融入到我國東北其他民族各個區域的。
圖:高句麗壁畫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和唐朝在滅掉高句麗後,高句麗故土歸屬唐朝,新羅將原先的三韓故地加上之前和唐聯手於公元660年滅掉的百濟連為一體。從此朝鮮半島進入統一新羅時代。不過,北朝鮮和韓國媒體對於這一歷史事件又持有不同看法,認為此段歷史標誌著朝鮮進入南北朝時代,南部為統一新羅,北部為渤海國。而實際上,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渤海國和中央王朝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圖:朝鮮韓國學者認為的南北朝
統一新羅的統治延續到公元9世紀末,起義不斷,割據再現,出現了所謂的後三國。不過這段混亂時間比較短暫,到公元918年後高句麗將軍王建發動政變,取得政權。公元936年統一後三國,新羅時代結束。
圖:渤海國文物
王氏高麗
王建遷都於開京(也就是今天的朝韓工業園所在地開城),並且為了表示其政權繼承自強大的高句麗,改國號為「高麗」,並請求唐朝也相應改稱其為高麗國。從此中國史籍上都稱呼朝鮮為高麗。由於高麗是番外小國,因此無人認真去考據在動蕩的南北朝時期朝鮮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就造成一個不良的結果,就是中國的歷史記錄中都錯誤的認定了高句麗和高麗之間的前後繼承關係,把實際上我國東北的一個多民族部落國家高句麗認定成了後來朝鮮族為主的高麗的前身。這不僅給了很多後來的朝韓學者以借口,同時也讓許多中國人搞不清楚真實的情況。
圖:高麗太祖王建
時間到了十四世紀末,朝鮮和蒙古之間發生蒙古高麗戰爭。1388年,高麗禑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早已決心歸附明朝。他從鴨綠江邊回兵發動政變,1392年在開城廢黜國王自立,王氏高麗滅亡,結束了高麗王朝近500年的歷史。
圖:高麗朝婦女
李氏朝鮮
取得政權的李成桂將兩個候選國號「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請求擇其一為朝鮮國號。朱元璋取古意「朝日鮮明」決定用朝鮮作為李氏政權國號,不過發音應該依照按照習慣不變。自此李氏王朝建立,直到近代日本入侵,經過殖民統治和朝鮮戰爭,形成了今天南北對峙的局面。
圖:李氏王朝開國皇帝李成桂
至此,我們終於可以解釋清楚本期開始提出的幾個稱呼的關係了。韓國的名稱來自於朝鮮民族真正的起源,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高麗是朝鮮英語發音的來源,Korea這個發音據很多人傳說是馬可波羅帶回西方的,然而馬可波羅本人基本可以確定並沒有到過東方,實際上高麗的英文名稱是阿拉伯商人傳播到西方的;高句麗是原先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小部落,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崛起成為一時的大國,並在隋朝唐朝持續打擊下覆滅後融入到包括朝鮮在內的各個民族區域當中,其主體留在我國東北;至於朝鮮是一個古老的地名,早在周朝時,就代表了中國的諸侯在朝鮮北部建立的行政國家,隨後完全消失,直到李氏王朝時,經過明朝冊封重新變為朝鮮的國號。
圖:流傳的韓國歷史地圖
古老的朝鮮不是李氏朝鮮,強大的高句麗也不是王氏高麗。歷史研究當中總是摻入太多的政治利益和不同算計,讓本來就複雜的歷史變得更加模糊。元代楊維楨《無題》中有句詩寫得好美:「綉靴蹋鞠勾麗樣,羅帕垂彎女直妝。」看到了嗎,在元朝時,韓流就已經深入中國的宮廷生活了,女孩子們穿的可都是韓裝。所以發展強大的軟實力是不是比紙上開疆更加有意義呢?
更多精彩節目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古哥古點
創業不易,耳娛心憩之餘如有您偶或中意的「古哥古點」節目期次,請幫我們隨手點贊、轉發。書不盡言!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
推薦閱讀:
※韓國人眼中首爾最偉大的建築 真相卻是清朝藩屬的一座王府
※失聯四天在朝鮮
※拋磚:假如朝鮮半島統一?
※視頻:北朝鮮紀實.(第2集).被虛掩的「世襲」
※韓國軍方稱朝鮮試射一枚彈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