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旅遊產業獲得長足發展,由單一接待事業發展為複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2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已達到29.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旅遊收入22706億元,同比增長17.6%。「十二五」規劃將旅遊業納入國家戰略體系,強調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這為旅遊業的大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我國旅遊產業轉型的涵義與維度

滿足綜合化旅遊需求的市場導向轉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時間的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的改變,旅遊需求隨之改變。由最初旅遊者求放鬆自我、緩解壓力、對異地風景的好奇的大眾旅遊,變成旅遊者滿足精神需求,注重旅遊質量,追求個性化、多樣化和舒適化的高端旅遊。

迎合消費者多元偏好的產品形式轉型。在旅遊消費需求變化的背景下,隨著旅遊市場的成熟化發展,旅遊產品形式上也發生了改變。單一落後的傳統旅遊觀光產品已不能滿足現代旅遊消費者的需求。當前,旅遊產品形式已從觀光旅遊向休閑旅遊及更多樣的產品複合形式轉變。休閑旅遊是休閑觀念和體驗經濟時代下的產物,是旅遊發展的新需求。除此之外,由於消費者偏好的需求,個性化的旅遊產品形式也成為旅遊發展的趨勢。

從單一增長到社會發展的產業功能轉型。旅遊業的最初發展目的,是通過入境旅遊接待為國家創收更多外匯。但國內旅遊需求的增加使之成為一種重要產業。隨著旅遊業發展規模的擴大,旅遊業就業容量也大幅增長。據統計,2012年我國旅遊直接與間接就業人數達9350餘萬人,佔全國就業總數的12.2%。從推動增長到擴大就業、推動社會進步,旅遊業功能不斷延伸,社會責任內涵不斷豐富。

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4S道路探索

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應走「4S」道路,即建設發展標準化(standard)、旅遊衍生品特色化(special)、資源傳導信息化(survey)、產品銷售多元化(sale)。

落實旅遊建設發展標準化,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2009年我國首次編製了旅遊標準化發展規劃文件《全國旅遊標準化發展規劃2009—2015》。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進一步強化了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作用,明確提出要加快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標準的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在認真落實推進標準化建設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和企業要更加關注旅遊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旅遊服務的標準化推進工作,加強完善為旅遊消費者提供的硬性及軟性條件。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量化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的監督與考核制度,促進城市建設與旅遊產業和諧發展,為旅遊消費者提供標準的旅遊環境,同時推進旅遊行業的規範化建設。建立有效可行的旅遊服務標準體系,通過消費者調查評價旅遊服務,提升旅遊服務質量,規範旅遊服務標準,滿足旅遊消費者需求,推進旅遊業的優化升級。

開發特色化旅遊衍生品,改善旅遊產業結構升級。目前我國大部分景區仍以「門票經濟」為主導,與國外旅遊景區相比,我國景區門票價格偏高,並存在門票價格集體上漲的現象。旅遊消費者在景區門票的消費較高,在旅遊衍生品及其他娛樂方面的消費較低,是旅遊產業結構不合理的表現。旅遊業具有較強的帶動性,旅遊業的經濟發展不應僅僅依靠門票收入。發達國家的旅遊購物收入一般占旅遊業總收入的40%至60%,旅遊經濟的發展應關注旅遊衍生品的開發與發展。我國目前旅遊衍生品品種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自身特色與文化內涵,消費者對旅遊衍生品的購買慾望較低。因此,需要創新旅遊衍生品的開發,比如旅遊紀念品、旅遊商品及旅遊工藝品等應結合各景區自身資源開發成具有文化內涵、創意品質的特色旅遊衍生品。

實現資源傳導信息化,推進旅遊產業有效運行。以技術為支撐建立高效的資源平台,推動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2009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強調要「建立健全旅遊信息服務平台,促進旅遊信息資源共享」,為我國旅遊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與反饋機制,促進旅遊行業各組織和旅遊相關企業間的信息資源有效傳遞、資源有效共享,促進旅遊產業鏈長效運轉。現代信息技術應充分融合於旅遊業發展中,滲透於旅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利於推進旅遊行業管理的信息化體系建設,促進旅遊部門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共享,共享消費者需求變化等信息資源。旅遊信息化發展將提升旅遊服務方式,提高旅遊服務效率,從而滿足旅遊消費者的新需求。

發展產品銷售多元化,加快旅遊產品轉型升級。旅遊產品直接面向旅遊消費者,是吸引旅遊消費的主要因素,在旅遊業轉型升級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實現傳統單一的觀光旅遊產品向多元化產品的轉型,從傳統單一的旅遊產品銷售方式,轉向為休閑旅遊、主題旅遊、個性旅遊多種複合類型銷售,完成參觀式旅遊到體驗式旅遊的轉型,改善旅遊產品結構。旅遊產品的銷售應以旅遊者需求為導向,開發多主題的旅遊產品如歷史文化類、人文探索類、紅色旅遊類等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此外,為避免旅遊產品的同質性,應結合自身文化內涵,彰顯文化特色,通過文化創意打造產品特色品牌,推出精品旅遊產品,實現旅遊產品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型。

(李志勇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本文系國家旅遊局項目「旅遊開發中的社會排斥及化解機制研究」〔編號:13TACG013〕階段性研究成果)

《 光明日報 》( 2013年09月01日 07 版)

推薦閱讀:

通吃「從芯到雲」全產業鏈,紫光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桃源茶業產業鏈分析
一年來「文化產業評論」高閱讀量文章合集
【高端裝備製造之飛機】航空產業領跑高端裝備製造
謝霆鋒身家逾8億成商業大亨 旗下產業產值60億

TAG:旅遊 | 轉型 | 產業 | 升級 | 旅遊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