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鶚老家鐵嶺為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正名——中新網
2009年02月03日 10:37 來源:遼寧日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2007年六月十四日,訪客參觀張恩茂的「紅樓居室」。今年六十四歲的張恩茂家住鄭州市小杜庄,他從一九八零年開始進行《紅樓夢》書籍及相關研究資料的收藏。目前共收藏九百一十七種版本約一千五百本的《紅樓夢》書籍。 中新社發 朱曉娟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更多圖片】□對於普通人來說,高鶚得以聞名於世,要歸功於《紅樓夢》的家喻戶曉。但是,他們可能並不知道,《紅樓夢》之所以能夠以一種完整的形態流傳下來,則要歸功於高鶚
□那些認為後四十回是附驥於前八十回才得以流傳的,是把問題弄顛倒了。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
□對高鶚的研究應該作為鐵嶺紅學文化研究的重點,並要成為鐵嶺人的共識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提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 《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紅樓夢》,首次把高鶚的名字印在了曹雪芹的後面,自此,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作者是高鶚這一說法,幾乎成為舉世皆知的文學常識。然而,事實上,在紅學界,有關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爭論一直未曾平息,甚至屢有撻伐之聲。作為高鶚的故鄉,鐵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高鶚的相關研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重點研究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紅學愛好者。對於鐵嶺來說,高鶚和《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研究,已經成為鐵嶺不可忽視的文化責任。
去年12月12日至 13日,在鐵嶺舉辦了「紀念高鶚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鐵嶺市《紅樓夢》學會成立發布會」,此次全國性紅學研討活動便是力圖正面評價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與會學者還針對紅學未來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提出了許多建議。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次的會議,具有著為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正名的重要意義。
在高鶚、程偉元排印的《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出版之前,《紅樓夢》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廣泛傳播
根據學者尚達翔的考證,高鶚「大約生於乾隆十八年左右,卒於嘉慶十九年冬至廿年間。 」(《高鶚箋注·前言》)他去世以後,學生增齡將其遺著編輯出版,親寫一序,云:「蘭墅夫子,鐵嶺漢軍人也。由乙卯進士,歷官給諫譽滿京華。而家貧官冷,兩袖清風。故著如林,未遑問世,竟齎志以終。 」這是歷史留下的唯一的「高鶚小傳」。
對於普通人來說,高鶚得以聞名於世,要歸功於《紅樓夢》的家喻戶曉。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並不知道,《紅樓夢》之所以能夠以一種完整的形態流傳下來,則要歸功於高鶚。
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高鶚合作整理修訂的一百二十回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由北京萃文書屋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即「程甲本」,乾隆五十七年又修定、排印了「程乙本」,合稱為「程高本」。 「程高本」的印行,迅速擴大了《紅樓夢》的流傳與社會影響。時至今日,最通行的版本依然是「程高本」。這位有功於《紅樓夢》的清代文人,被今日的鐵嶺人視為城市的驕傲。 《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序言的落款處寫著:「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咸豐辛酉重刊的《紅香館詩草》,其序言的落款也寫著 「甲戌之秋八月既望,鐵嶺高鶚序」。這些便是高鶚乃鐵嶺人的兩個重要佐證。
在高鶚、程偉元排印的 《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出版之前,《紅樓夢》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廣泛傳播。根據研究,終清一代,絕大多數士人都把程高本 《紅樓夢》視為一個整體,很少有人批評所謂的「高鶚偽續」。 1921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開創了「新紅學」,提出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非曹雪芹原文。此後,有關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學術爭論便一直持續至今。
胡適說,高鶚「替中國文學保存一部有悲劇下場的小說」。俞平伯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 」後四十回在《紅樓夢》的傳播史起到了保全《紅樓夢》的重要作用,它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仍屬於高水平的文學作品
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者的爭議,學術界的觀點大致有兩種:一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為曹雪芹原筆殘稿,由程偉元、高鶚對此進行了整理補綴的工作;二是,《紅樓夢》後四十回並非曹雪芹原作,而是高鶚的補作。甚至有觀點認為,現存《紅樓夢》後四十回是高鶚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對《紅樓夢》的結局進行了破壞性的改寫。
在鐵嶺 「紀念高鶚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活動期間,眾多紅學研究者發言反駁了那些徹底否定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觀點。
推薦閱讀:
※老家山溪里有很多這種魚,味道十分鮮美,隨隨便便釣起1大碗!
※更新純文字:我媽來北京和我們生活,第一個大感嘆就是北京這邊的蔬菜好便宜啊,她在老家養成了習慣,買的時...
※香嫩多汁的老家肉餅
※明星回老家,千璽釣魚,楊洋餵豬,鄭爽擀麵,他給村民一人一萬塊
※從此老家只有冬天,再無夏春秋了丨南京端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