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制度與園林的關係

作者:巫叢  中國園林的起源很早,可上溯到殷周時期就開始營建林木之苑,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朝代的更替,園林建設雖然時興時衰,但連綿不斷,逐漸形成獨特的園林風格。中國古典園林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追求自然,崇尚山林野趣,將自然美和人工美相結合,用意象的手法在狹小的空間中再現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與中國的古典建築相比,園林反映了士大夫階級希望擺脫宗教和帝王的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這種追求自由的精神在與園林關係密切的山水詩、山水畫、山水遊記中也可以發現。  中國園林呈現這樣的特點有著傳統文化、哲學等多方面的原因,不過古典園林作為一種藝術品,表現了一定的社會集團的某種共同的審美情趣,藝術家只是把這樣的社會心理用藝術的手段體現出來。這種社會心理是屬於精神活動領域的,它產生的根源在於外部的社會物質生活。對於中國古典園林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追求自然情致的性質和根源,就必須到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生活中去探尋,才可能弄清它的實質。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制度最根本的特點是「地主經濟」,它有別於中國西周時期和歐洲中世紀的「領主經濟」。雖然兩者都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制度,都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但是在地主經濟條件下,土地這種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很大程度上加入了流通過程,可以自由的買賣。土地對農民的束縛也減輕了,農民是自由人,不用被束縛在特定的土地上,不像中國西周時期和歐洲中世紀領主經濟的農奴那樣,要隨著土地才能轉移。通常農民把秋收糧食收穫量的很可觀的一部分繳給地主,地主又把他收取的地租和產品以賦稅的名義上繳地方政府。這個過程使得農業勞動剩餘產品的一大部分商品化了[1]。和「領主經濟」相比,中國的「地主經濟」制度下,商品經濟相對活躍一些。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沒有錢的時候可以賣出土地,有了錢又可以購買土地。這種較為自由的經濟生活使得中國的地主階級從很早開始就具有反羈束的自由精神。當一個人有了充足的田產,就可以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願意做官可以做官,如果不願意做官也可以歸隱山林。做官時可以斂財,買入田地;但做官又受到各種限制,不自由,不如歸隱山林輕鬆自在。所以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是士大夫階層得以過上「歸田"、「隱逸」生活的經濟條件,是追求「自由」精神的物質根源[2]。  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地主經濟」相適應的政治體制結構是以中央集權形式的專制官僚政治體制。在這種封建社會政治制度下,中國的地主階級內部的人身依附關係較弱。官僚的政治地位既不是終身的,也不是世襲的,所以官僚升降流動的情況很平常,一般不會受到血統、家族身份的限制。平民百姓也可以通過參加科舉考試或者立下戰功而進入高官之列。但是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也都非常激烈,士大夫們一旦牽連其中,則榮辱生死毫無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地主階級中的一些人開始反對這個封建專制的政治體制,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生活的「歸田」、「隱逸」的思想行為也得以產生和發展起來。他們希望從政治羈絆、名利、禮教中解放出來獲得自由。避居田園的隱逸生活被認為是一種淡泊的生活理想,一種高尚的志趣和情操。而在中國這種農業社會裡,歸隱就是歸田,過村野田居生活,自然山水是自然生活的必然的環境,追求自然的生活,也就必然產生對自然山水的熱愛[3]。所以,自然山水成為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由精神最好的寄託。  魏晉時期,戰爭頻繁、社會動蕩、政治無道,士大夫中隱逸之風很盛。文人的私家園林開始發展起來。早期的私家園林大多建於山林田野之中,不講求館閣之勝的富貴氣,著重於自然天成的趣味。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園林追求自然風趣,再現自然山水美的特點開始形成[4]。  在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中,這種超越政治權力、名利、物慾,追求自由的精神不斷受到推崇,後來成為一股強大的道德力量,逼迫得許多公卿將相甚至皇帝,也不得不表示羨慕隱逸生活,說一有機會就會隱遁山林,和樵子漁夫做伴[5]。所以,很多人曾是朝中的達官顯貴,後來都歸隱田園,如王維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人物。他的輞川別業中,宅居置於山野環抱之中,與自然風景良好地結合,創造了耐人尋味的詩畫境界。蘇州名園之一拙政園,就是明正德八年(1513年)前後,王獻臣官場失意,辭官回鄉後營建的。他以西晉·潘岳《閑居賦》中「拙者之為政」的句意來題園名,反映了士人在仕途失意時聊以自慰的心情。還有一些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官場,但是一直都把歸隱掛在嘴邊。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士大夫階層矛盾的政治態度和心情,在「下野」和「在朝」問題上的彷徨。這正是由於在中國這種中央集權的政治條件和地主經濟條件下,只有少數地主能成為統治的官僚,而且不能從制度上保證每個踏上統治階梯的人終身在朝,相反,仕途兇險,他們要時時準備「下野」。園林對於中國的士大夫階層來說,並不只是一個夏季避暑和休閑娛樂的地方,他們更多的是退隱靜思之地[6]。  在中國這種中央集權形式的專制官僚政治體制下,人們想擺脫束縛,嚮往大自然,嚮往自由自在的山林野趣。但是傳統的隱逸方式要求在山林中深居簡出,遠離熱鬧喧囂的城市,這對於大多數的士大夫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以江南園林為代表的私家園林正好為他們解決了這個矛盾,使得他們既可以享受城市文明,又不失湖山樂趣,物質和精神享受二者兼得[7]。  在隱逸思想的影響下,私家園林的風格為樸素、淡雅、精緻而又親切。園林一般位於宅旁屋後,布局並沒有理性的邏輯和規律,注重因地制宜。私家園林在城市緊張的用地條件下,一般佔地面積都不是很大,四周圍以高牆或者建築,將園林與外面喧鬧的城市隔絕。園林中的建築是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它們可以起到擴大空間感、延長遊覽路線、分隔景物空間的作用。建築一般主體為廳堂,輔以亭、閣、廊、榭,大多是一面或多面開敞的建築形式,便於觀賞景緻。私家園林對於封建士大夫來說,是他們角逐名利的間歇或隱退的一個休養之所,園林一般不具有居住功能,在其中除了一般的漫步遊覽外,還有讀書、作畫、弈棋、撫琴、吟詩、清談、飲酒、品茗等活動。園林中大大小小的水系和假山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中國園林中幾乎無園不山,無山不水[8]。山水是大自然最典型的景觀代表,是園林中自然和人類創造的中介,使建築、植物能夠相互協調起來。這些水池、假山雖然是以自然界的山水為藍本的,但是並不是對自然簡單地模仿,而是對大自然的概括和典型化。無錫寄暢園的布局就是以山水為主,建築物所佔的比重很小,再加上樹木茂盛,使園子顯得開朗,自然風光濃郁。蘇州拙政園在窪地上建園,利用窪地積水,整理成池,形成一個以水為主的園林。在其中,空曠的池山和高低錯落的建築互相映襯,土石相間的假山中植物茂盛,野趣橫生,顯示出清新高雅的格調[9]。  與中國私家園林並行發展的皇家園林同樣也有追求自然情趣的傾向。清朝時期,皇家園林空前發展,達到了極盛的狀態。園林的處理手法受到江南名勝和私家園林的影響,有些則直接模仿。頤和園東北部的諧趣園就是模仿無錫寄暢園所建,規模小而風景優美。皇家園林中的建築和宮廷建築相比體量較小,屋面多以灰瓦卷棚頂,裝修輕巧簡潔,顯得比較素雅。皇家園林還有一個特點是規模都很大,一般建在風景區,根據自然山水改造而成,所以更加註意對各種自然地形條件的運用,注重在形式上對自然景觀的摹仿和對自然生活的追求[10]。  同樣是在封建社會條件下,西方的造園藝術手法和中國的大相徑庭,主要採用的是幾何式的構圖手法。這是因為歐洲中世紀的領主制度使得國家的權力分散,不集中,各個領主之間爭奪土地和權勢的鬥爭時有發生,社會長期都處於一種分裂動蕩的狀態中。西方造園藝術中影響較大的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在17世紀下半葉達到高潮。這一時期法國成為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新興的資產階級和國王一起,努力擺脫幾百年的分裂、混亂的狀態,建立統一的、集中的、秩序嚴謹的君主專制政體。所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通過有秩序、有紀律的幾何式構圖來反映王權。當時的人們並不認為真正的山水是美麗的,它喚起人們很多不愉快的印象,自然的風景使人們想起戰爭、寒冷和飢餓。在法國古典園林中,認為人工的美高於自然的美,追求形式的幾何精確性,以園林反映君權下的等級制度[11]。中國傳統的造園藝術和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恰好處在相反的兩極上,正是由於封建的地主制度和領主制度的不同所造成的。  在中國地主制的封建社會制度下,形成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士大夫階層,他們往往既是地主,又是官僚。中國私家園林的所有者一般都是屬於這個階層,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琴、棋、書、畫一向都是士大夫階層中十分流行的休閑娛樂方式。其實,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一直都是輕視勞動的,西方中世紀從事文化藝術創作的人都是奴僕,這些活動是低賤的人的技藝。中國的地主階級也不例外。從古至今,在中國建築設計都被人們看作是匠人之作,建築技術也主要是靠一輩輩的工匠口傳心授而流傳下來的。相比起來,描寫建築的文章很少,因為士大夫們都不屑於去寫它。而園林的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園林和山水詩、山水畫一樣,是士大夫們用來滿足高雅的精神追求的。中國歷史上出色的造園家大都也在繪畫、詩文、書法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江南一帶的私家園林很多都是園主人先建好一小部分,然後就請詩人、畫家前來飲酒品茶,一起探討園林接下來該如何修建。造園的立意構思大多出於詩文,再借詩文、楹聯,點綴和題詠園林景色[12]。這就造成了在中國園林中,每一個細小的像細胞一樣有機聯繫的部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每一個細微的方面也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的古典園林不是一般的建築師所能設計得了的,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是創造不出適合士大夫們的審美口味的藝術來的。在這個方面,西方中世紀的情況和中國相反。在領主制的條件下,貴族們擅長的是征戰,平常的娛樂活動也常常是狩獵和舞會,文化修養較差。文化知識和藝術被教會、僧侶所壟斷。很多的園林都是建築師所附帶設計的,成為附屬於建築的次要的部分。西方造園的刺繡花壇、綠色雕刻、噴泉、水池之類的圖案趣味的概念,是不可能像中國古典園林所表現出的詩情畫意那麼能感動人心的。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地主經濟形式中,土地這種重要的生產資料可以買賣,使得士大夫階層可以過一種較為自由的經濟生活,但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卻是集權形式的專制官僚體制。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使得士大夫有可能修建園林,並把它作為自己追求自由的精神寄託。所以中國古典園林將大自然的美表達的淋漓盡致,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
推薦閱讀:

<蘇州園林之雪景>
咦,他家的庭院!
中國園林養護網
康熙年間的海淀園林
談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TAG:社會 | 中國 | 封建社會 | 園林 | 制度 | 封建 | 社會制度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