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飯多吃菜真的好嗎?教你科學吃一日三餐

少吃飯多吃菜真的好嗎?教你科學吃一日三餐

2017-01-17 09:28:29 來源:

  一日三餐要怎麼吃最有益健康呢?有很多人都有少吃飯多吃菜的習慣,認為這樣是最有益健康的,真的是這樣嗎?同時,還有很多食物容易造成我們上火,所以也要多注意。下面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飲食上要注意的是什麼吧。

  一日三餐怎麼吃好

  站著吃飯和坐著吃飯。很多文章中我們可能會看到站著吃飯和坐著吃飯哪個更健康的討論,我們大多數人都感覺站著和坐著吃飯沒什麼感官上的差別。實際上,研究表明,站著吃飯可能確實更有利於健康。

  吃飯說話和悶頭吃飯。傳統上,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吃飯不許說話,不許看電視,專心悶頭吃飯。實際上,適當的說話可以降低吃飯的速度,等於是變相的降低了食道和胃的負擔。

  飯前喝湯促消化。習慣上,我們一般都是在吃飯的時候或者飯後再喝湯,或者也有飯和湯澆著一塊吃的,實際上這可能和飲食習慣也有關係,不能籠統的認為哪個一定更好。但飯前喝湯確實是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

  先吃愛吃的食物。這點比較有趣,一般我們吃喜歡的食物時都會心情大好,也真是因為如此,先吃喜歡吃的食物可以提升食慾,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腸胃蠕動。

  「豬油」也得適量吃。精鍊植物油確實在很多方面比動物油脂更健康。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動物油脂可在體內貯存,使人們皮膚光滑滋潤,頭髮烏黑髮亮,尤其是使少女們肌體圓潤而充滿曲線美。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中兩者混食。

  別迷信晚上可以不吃飯。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晚上要吃得少的言論,因此也就片面的生出了:晚飯可以不吃的言論。尤其是很多減肥的人,放棄晚飯基本是共識。或許,確實,可能對減肥是有一定幫助的,但一定是弊大於利的。遠遠不如合理飲食加科學的運動來的作用大。

  少吃飯多吃菜好嗎

  米飯以及麵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們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為熱量。我們華夏民族從古至今一直是把米飯以及麵食作為必要的食物,一個民族的飲食生理習慣和營養吸收規律,是經歷了上萬年的生命演變的過程而形成的。穀類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在為人體提供能量外,還是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主食地位的改變,一個明顯的危害就是易導致維生素B1的缺乏。

  從人體的物質結構來說,碳水化合物正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再從消化學的角度來說,在合理的飲食中,一天人所需要的總熱能的50%至60%來自於碳水化合物,而且同菜中的大魚大肉相比,主食要容易消化得多。為什麼我們天天吃米面都吃不厭,然而大魚大肉連續吃上三天就要倒胃口呢?這是因為大魚大肉味重、色重,並且重油,吃多了就會給腸胃造成極大的負擔,腸胃會產生極大的反感和刺激。

  有些人認為,多吃蔬菜不是壞事,但是蔬菜是「吃」油的,許多蔬菜是用大量的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這樣吃下去,就容易得高血壓、心血管病和肥胖病。

  所以少吃飯多吃菜不一定是好事情,主食里有很多的營養成分,這個是蔬菜裡面沒有的,所以少吃飯多吃菜就沒辦法給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我們日常的飲食應該遵循均衡的飲食原則,各種的食物都要吃一點,這樣對身體才是好的。

  最後,再來了解了解哪些食物容易造成上火吧。

  哪些飲食習慣易上火

  喝水少,感覺要「冒火」.身體由於各種因素缺水從而導致體液晶體滲透壓升高,感受器將信號報回中樞產生渴感,從而會有要「冒火」的感覺。此時,應該及時補充水分。

  吃完某些食物,喉嚨痛、有異物感。首先考慮是否過敏,國內最常見的是香瓜以及部分堅果,如果是的話下次避免。此外,剛出鍋的高溫食物加上酒、麻辣的刺激也易使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吞咽時產生異物感。食物應溫熱入口,避免太燙,並多喝水。

  吃海鮮,身上瘙癢。最常見的原因是海鮮不新鮮了,如果吃新鮮衛生的海鮮也會出現這類癥狀,那應該是對海鮮蛋白質過敏,應避免食用。

  吃瓜子,嘴裡起水泡。這種烤的食物往往太干太咸,一方面過於粗糙劃傷口腔黏膜,另一方面形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炎症。吃此類食物時應盡量選原味的,最好不要直接用口嗑,並控制每次吃的量。

  健康的身體狀況離不開合理的飲食習慣哦。

  天天養生提供「少吃飯多吃菜真的好嗎?教你科學吃一日三餐」閱讀,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少吃飯多吃菜真的好嗎?教你科學吃一日三餐」內容,希望你通過「少吃飯多吃菜真的好嗎?教你科學吃一日三餐」,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


推薦閱讀:

為攻克癌症,科學家也是操碎了心
《科學新聞》:地心爭奪戰
科學畫報文章
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科學指南(張曉明)
特級教師李玉宇:對「什麼是科學」的叩問和思考

TAG:科學 | 吃飯 | 一日三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