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孩子為什麼多「書獃子」?看看國外幼兒園都學些什麼!
進入幼兒園是寶貝步入正軌的第一步,那究竟應該學習哪些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最有用?中國的幼兒園大多都是小學階段的複製,重點仍在於學習,這樣「填鴨式」、心急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的幼兒園都學些什麼!
進入幼兒園是寶貝步入正軌的第一步,那究竟應該學習哪些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最有用?中國的幼兒園大多都是小學階段的複製,重點仍在於學習,學拼音,學算術,學英語……這樣「填鴨式」、心急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么?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最應該學習什麼?小編認為德國的幼兒園教育是最務實的!
德國幼兒園:提倡培養完整的人
德國是原料缺乏的國家,它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力量,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和職業引導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德國,社會提倡的口號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一個活潑完整的人,才是一個快樂獨立、掌握了生存方法的人。
德國早期教育的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把教育的責任歸之於爸爸和媽媽,認為嬰幼兒階段,爸爸和媽媽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主角。在德國憲法上,有明文規定:教養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利和義務,政府對幼兒教育站在輔助的立場上,真正承擔教育責任的是爸爸和媽媽。對於德國媽媽來說,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通常是令人放心的。最小的寶寶在出生6星期以後,就可以送到幼兒園。那裡的老師會像家長一樣,教寶寶很多事情。比如如何進餐、如何如廁、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讓孩子們認識各種傢具、環境等。
相比中國的幼兒園而言,德國幼兒園更注重孩子「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德國6歲的孩子,不僅會自己修理玩具,還會自己管理時間,自己制訂計劃,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東西,自己找警察,自理能力很強,為什麼呢?
原因竟是他們在幼兒園的3年時間!
在幼兒園3年中,德國的孩子參觀了警察局,學會了如何報警,遇到壞人如何自救?了解警察他們都是幹什麼的?主要做些什麼?除此之外,孩子們參觀了消防部門,跟消防叔叔們一起學習滅火知識、躲避火災的常識;參觀市政府,認識市長,了解這個為他們服務的市長是什麼樣子的。
老師還會帶著孩子們去自由市場,學習怎樣買東西,區別自由市場跟商店的不同;去花圃,參觀花圃的種植,學習分辨花草植物;去看馬戲、兒童歌劇和魔術;參觀圖書館,學會了如何借書、還書;去坐有軌電車,學會記住回家的路線;每周都跟老師去超市買東西,學習付錢,選擇貨物。
因而很明顯,德國幼兒園特別注重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大人」來培養,學習一些簡單實用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安全知識。所以對於德國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輕鬆而快樂的在3年時間裡孩子們變成了一個個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人。
除了德國「務實型」的教育內容外,國外還要哪些幼兒園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起來了解下!
1美國幼兒園:不能自理會被勸退美國幼兒一般年滿3歲,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自己吃飯,就可以順利入園了,否則會被勸退。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入託兒所,最小的幾個月就可以入托,但是費用一般都比較高。幼兒園給孩子設置的學習課程不多,大多數是PIay-based(以玩為主),其餘的也以手工和戶外活動居多。幼兒在園時間很靈活,可以在園半天,可以全天,也可以一周選送1—4天不等。接的時間很重要,家長切記要在關園之前到,因為幼兒園有規定,遲到一分鐘就會收取1~3美元。在美國,幼兒園的學年在6月底就結束了,在9月份新學年開始之前,各幼兒園是夏令營期,與平時相比增加了不少集體的戶外活動。一份3歲幼兒夏令營的內容安排,包括戲水、燒烤、模擬食品大排檔做生意、製作檸檬汁打折廣告牌等等,內容趣味十足。
2英國幼兒園:讓寶寶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來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一些技能。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體,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遊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等……這些方式都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在活動中,老師從不會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於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性因素,或者有想像力,都會給予很高的評價。
3奧地利幼兒園: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會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遊遊戲等,展開想像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幼兒園裡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裡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遊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並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4比利時幼兒園: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
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比利時幼兒園學前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並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手工課。手工課上累了,老師就帶他們去郊遊或者去博物館參觀,老師就像個講解員,指著實物向孩子介紹那段歷史所發生的故事。
比利時幼兒園的老師們認為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生活情趣,因為這能讓孩子的性格變開朗。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他們的教學目標。
5義大利幼兒園:注重想像力和創造力
義大利家庭在早期教育上,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通過提升人的素質,來實現強國之夢。義大利媽媽Alice認為:「7歲前的孩子並非靠頭腦來理解,而是透過生活來形成自我,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孩子將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後,從中挑出讓自己感動的部分,再加以模仿,形成自我的表現,這樣的自我表現,在自由創意遊戲中,能很輕易地發現。
6日本幼兒園:重視戶外活動
日本幼兒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幼兒園老師不允許在課堂里教授文字、算數和英語。幼兒園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小朋友變得獨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集體生活學會融入社會。
小孩子滿3歲以後,幼兒園「散步」的活動便多了起來。散步的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無論這一天陰天還是刮大風,只要不下雨,就不屬於惡劣天氣,老師照樣帶孩子們去散步。孩子們散步路程比較遠,一般兩三站,走去走回,還在公園裡玩一個小時。通常只要散步就是一個上午,而且冬天一般不讓穿大衣。小朋友們也不覺得冷,有時候還會出汗。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自己的成長,給五六歲的大孩子更多動手的機會,日本幼兒園往往安排大班的小朋友幫助小班小朋友穿衣服。這些五六歲的大孩子中午午睡起床後,來到小班,幫助那些兩三歲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們穿衣服、疊被子,再協助小班老師,將被子放到壁櫃中。這樣的活動讓大孩子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有能力,能夠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了,同時也給小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來源:寶媽課堂/網路
推薦閱讀:
※在靜心觀察中讀懂幼兒
※幼兒園老師能用上 - Qzone日誌
※幼兒版十全大補粥,喝了可以打老虎
※幼兒園小小班上課都在玩不回答問題怎麼辦?
※讓幼兒愛上閱讀並不難